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六冊 (23)
第六冊 (23)
1. 小便不通
予以飲食太過,傷其胃氣,陷於下焦,用補中益氣湯,一服小便通。因先多利藥,損其腎氣,遂致通後遺尿,一夜不止,急補其腎,然後已。凡醫之治是證,未有不用泄利之劑者,安能顧其腎氣之虛哉。表而出之,以為世戒。有瘀血而小便閉者,宜多用牛膝。《本事方》云:頃在毘陵,有一貴官妻妾,小便不通,臍腹脹痛不可忍,眾醫皆作淋治,如八正散之類,數種皆治不通,病愈甚。予診之曰,此血瘕也。
非瞑眩藥不可去。乃用桃仁煎,初服至日午,大痛不可忍,臥少頃,下血塊如拳者數枚,小便如黑豆汁一二升,痛止得愈。此藥猛峻,氣虛血弱者,宜斟酌之。大抵小腹痛脹如覆碗者為實,亦分在氣在血,氣壅塞於下者,木香流氣飲。血汙於下者,桃仁煎、代抵當丸、牛膝膏。
經云:腎合膀胱,膀胱者,津液之腑也。小腸屬腎,腎上連肺,故將兩臟。三焦者,中瀆之腑也,水液出焉。是屬膀胱,乃腎之腑也。又云:膀胱者,州都之官,津液藏焉,氣化則能出矣。由是言之,膀胱藏水,三焦出水。治小便不利,故刺灸法但取三焦穴,不取膀胱也。小腸屬腎、肺,故東垣用清肺飲子、滋腎丸利小便也。
運氣小便不利有三:其一,屬濕邪攻三焦。經云:太陰在泉,濕淫所勝,病小腹痛腫,不得小便。又云:水不及曰涸流,涸流之紀,上宮與正宮同,其病癃閉是也。其二,屬風邪攻脾。經云:厥陰司天,風淫所勝,病溏瘕泄、水閉是也。其三,屬燥熱。經云:陽明司天之政,天氣急,地氣明,民病癃閉。
初之氣,其病小便黃赤,甚則淋。又云:少陰司天之政,地氣肅,天氣明。二之氣,其病淋是也。良法治小便不通,諸藥不效,或轉胞至死危困,用豬尿胞一個,底頭出一小眼子,翎筒通過,放在眼兒內,根底以細線系定,翎筒子口細杖子堵定,上用黃蠟封尿胞口,吹滿氣七分,系定了,再用手捻定翎筒根頭,放了黃蠟,塞其翎筒在小便出里頭,放開翎筒根頭,手捻其氣透於裡,小便即出,神效。
【妊娠小便不通】妊娠胎滿逼胞,多致小便不利,若胞系了戾,小便不通,名曰轉胞。丹溪以為多因胎婦虛弱,憂悶性躁,食味厚。古方用滑利疏導藥鮮效,若脬為胎所墜而不通,但升舉其胎,胞系疏而小便自行。若臍腹作脹而小便淋閟,此脾胃氣虛,胎壓尿胞,四物、二陳、參、術,空心服後探吐,數次自安。
薛氏云:前證亦有脾肺氣虛,不能下輸膀胱者;亦有氣熱鬱結,膀胱津液不利者;亦有金為火燥,脾土濕熱甚而不利者。更當詳審施治。《金匱要略》問曰:婦人病飲食如故,煩熱不得臥,而反倚息者,何也?師曰:此名轉胞,不得溺也。以胞系了戾,故致此病。但利小便則愈,宜腎氣丸主之。
白話文:
小便不通
病人因飲食過度,損傷脾胃之氣,導致氣虛下陷,服用補中益氣湯後,小便即通。但因先前服用過多瀉利藥物,損傷腎氣,導致小便失禁,一夜不停。於是緊急補益腎氣,才得以痊癒。凡是治療此症的醫師,幾乎都會使用瀉利藥物,卻很少考慮到腎氣虛弱的問題,特此記錄下來,以警示後人。若因瘀血導致小便不通,宜多用牛膝。
《本事方》記載:我曾在毘陵,遇到一位貴官的妻子小便不通,臍腹脹痛難忍,許多醫生都當作淋症治療,使用八正散等藥物,結果不但沒治好,病情反而加重。我診斷後認為,這是血瘀導致的疾病,非猛烈的藥物無法根治。於是使用桃仁煎劑,病人服用後,到中午時痛得難以忍受,臥床休息片刻,排出幾枚如拳頭般大的血塊,小便如黑豆汁般排出約一、二升,疼痛才停止,病情也痊癒了。此藥藥性猛烈,氣虛血弱者需謹慎使用。總之,小腹疼痛脹滿如同覆蓋碗狀者為實證,又可分為氣滯和血瘀兩種,氣滯於下者,宜用木香流氣飲;血瘀於下者,宜用桃仁煎、抵當丸、牛膝膏。
經書記載:腎與膀胱相連,膀胱是貯藏津液的器官,小腸屬腎,腎臟向上連接著肺,所以要一起考慮這兩個臟腑。三焦是貫通上下,運行水液的器官,水液由此排出,歸屬於膀胱,是腎的腑。又說:膀胱是貯藏津液的主要器官,氣化正常就能排出津液。由此可知,膀胱貯藏水液,三焦排出水液。治療小便不利,針灸時只取三焦穴位,而不取膀胱穴位。小腸屬腎、肺,所以東垣大師用清肺飲子、滋腎丸治療小便不利。
按運氣學說,小便不利有三個原因:一是濕邪侵犯三焦,《內經》說:太陰在泉,濕邪盛行,則會小腹腫痛,小便不利。又說:水液不足稱為涸流,涸流的症候與上焦和中焦相同,其病症為癃閉。二是風邪侵犯脾臟,《內經》說:厥陰司天,風邪盛行,則會腹瀉、水腫、小便閉塞。三是燥熱,《內經》說:陽明司天,天氣急迫,地氣明潤,則會導致小便閉塞。
初之氣(指季節),病症為小便黃赤,嚴重則會淋漓不盡。又說:少陰司天,地氣肅殺,天氣明朗,二之氣(指季節),病症為淋症。治療小便不通的有效方法,如果其他藥物都無效,甚至病情危急,可使用豬尿囊一個,在底部戳一個小孔,將細管插入小孔中,用細線固定管子的底部,用細棍堵住管口,再用黃蠟封住尿囊口,吹入七分氣體後繫緊,再用手捏緊管子底部,去除黃蠟,將管子插入尿道,放開管子底部,用手擠壓尿囊,氣體就會進入膀胱,小便即可排出,效果神奇。
【妊娠小便不通】妊娠期胎兒脹大壓迫膀胱,常導致小便不利,如果胎兒位置不正,壓迫膀胱導致小便不通,稱為轉胞。丹溪認為,多因孕婦體虛、憂慮、煩躁、飲食過於肥甘厚味所致。古方中使用的滑利通導藥物效果不佳,如果膀胱被胎兒壓迫不通,只要抬高胎兒位置,使膀胱通暢,小便就能自行排出。如果臍腹脹滿,小便淋瀝澀痛,這是脾胃氣虛,胎兒壓迫膀胱所致,可用四物湯、二陳湯、人參、白術,空腹服用,然後催吐幾次,就能痊癒。
薛氏認為:上述情況也可能由於脾肺氣虛,氣血不能下輸膀胱;也可能由於氣熱鬱結,膀胱津液不利;也可能由於金燥傷肺,脾土濕熱而導致小便不利。需詳細診斷後再治療。《金匱要略》記載:婦人患病,飲食如常,煩熱難眠,只能倚靠著休息,這是什麼原因?老師說:這叫做轉胞,不能排尿。因為胎兒位置不正,壓迫膀胱,所以導致這種疾病。只要利尿就能痊癒,宜用腎氣丸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