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六冊 (19)

回本書目錄

第六冊 (19)

1. 大便不通

若大小便燥結之甚,求通不得,登廁用力太過,便仍不通,而氣被掙脫,下注肛門,有時泄出清水,而裡急後重不可忍者,胸膈間梗梗作惡,乾嘔有聲,渴而索水,飲食不進,呻吟不絕,欲利之則氣以下脫,命在須臾,再下即絕。欲固之則溺與燥矢膨滿腹腸間,恐反增劇。欲升之使氣自舉,而穢物不為氣所結,自然通利,則嘔惡不堪,宜如何處。

家姑年八十餘,嘗得此患,予惟用調氣利小便之藥,雖小獲效,不收全功,嘗慰之令勿急性,後因不能食,遽索末藥,利下數行,不以告予,自謂稍快矣。而脈忽數動一止,氣息奄奄,頹然床褥。予知真氣已泄,若不收攝,恐遂無救,急以生脈藥投之,數劑後結脈始退。因合益血潤腸丸與服,勸以勿求速效,勿服他藥,久之自有奇功。

如言調理兩月餘,而二便通調,四肢康勝矣。便秘自是老人常事,俗以為後門固,壽考之徵,而一時難堪,輒躁擾而致疾,予所處方,不犯大黃,可以久服,故表而出之。《元戎》五燥大便秘:東方其脈弦,風燥也。宜瀉風之藥治之,獨活、羌活、防風、茱萸、地黃、柴胡、川芎。

南方其脈洪,熱燥也。宜鹹苦之藥治之,黃芩、黃連、大黃、黃柏、芒硝。西南方其脈緩,土燥也。宜潤濕之藥治之,芍藥、半夏、生薑、烏梅、木瓜。西方其脈澀,血燥也。宜滋血之藥治之,杏仁、麻仁、桃仁、當歸。氣結用木香、檳榔、枳實、陳皮、地黃、郁李仁。北方其脈遲,寒燥也。

宜溫熱之藥治之,當歸、肉桂、附子、烏頭、硫黃、良薑、巴豆。潤腸丸加減法:如病人不小便,因大便不通而澀其邪,盛者急加酒洗大黃以利之。如血燥者,加桃仁、酒洗大黃。如風結燥者,加麻仁、大黃。如風澀者,加煨皂角仁、大黃、秦艽以利之。如脈澀,覺身癢氣澀者,加郁李仁、大黃以除氣燥。

如寒陰之病,為寒結閉者,以《局方》中半硫丸,或加煎附子生薑湯,冰冷與之。其病雖陰寒之證,當服陽藥補之,若大便恆不甚通者,亦當十服中與一服利藥,微通其大便,不令秘結,乃治之大法也。若病人雖是陰證,或是陰寒之證,其病顯躁,脈堅實,亦宜陽藥中少加苦寒之劑,以去熱躁,躁止勿加。如陰躁欲坐井中者,其二腎脈按之必虛,或沉細而遲,此為易辨。

如有客邪之病,亦從權加之。有物有積而結者,當下之。食傷太陰,腸滿食不化,腹響響然,不能大便者,以苦泄之,七宣丸、木香檳榔丸。桃杏仁俱治大便秘,當以血氣分之。年老虛人大便燥秘者,脈浮在氣,杏仁、陳皮主之。脈沉在血,桃仁、陳皮主之。所以俱用陳皮者,以手陽明病與手太陰為表裡也。

又云:盛則難便,行陽氣也。敗則便難,行陰血也。注夏大便澀滯者,血少、血中伏火也。黃耆人參湯,加生地黃、當歸身、桃仁泥、麻仁泥潤之。如潤之大便久不快利者,少加煨大黃微利之。如加大黃久不快利者,非血結、血秘,是熱則生風,病必濕風證,止當服黃耆人參湯,只用羌活、防風各半兩,水四盞,煎至一盞,去渣空心服之,其大便必大走也。

白話文:

大便不通

嚴重便秘,用力排便卻仍不通,導致氣息受損,下墜肛門,有時排出清水,並伴隨裡急後重難忍,胸膈堵塞不適,乾嘔作聲,口渴想喝水,吃不下東西,不斷呻吟,想用力排便又擔心氣脫,性命危在旦夕,再用力就可能死亡;想忍住則小便和大便脹滿腹部腸道,擔心病情加重。想讓氣上升,讓穢物不隨氣一起排出,自然通暢,但嘔吐難受,該怎麼辦?

我的婆婆八十多歲,曾患此病,我僅用調理氣機、利尿的藥物,雖略見效,但未痊癒。我安慰她不要著急,但後來她因吃不下東西,匆忙服用瀉藥,排便數次,沒告訴我,自覺好些了。但脈搏突然時數時停,呼吸微弱,癱在床上。我知道她的真氣已泄,若不收斂,恐怕無救,便緊急使用補氣藥物,幾劑後脈象才恢復正常。然後再配合補血潤腸的丸藥服用,勸她不要求速效,不要服用其他藥物,久服自有奇效。

調理兩個多月後,大小便通暢,四肢強健。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見病,俗話說「後門固,壽考之徵」,但一時難受,就煩躁不安而致病。我所用的處方,不含大黃,可以長期服用,因此寫出來與大家分享。《元戎》記載五種便秘:

東方脈弦,屬風燥,宜用疏風藥治療,如獨活、羌活、防風、茱萸、地黃、柴胡、川芎。南方脈洪,屬熱燥,宜用苦寒藥治療,如黃芩、黃連、大黃、黃柏、芒硝。西南方脈緩,屬土燥,宜用潤濕藥治療,如芍藥、半夏、生薑、烏梅、木瓜。西方脈澀,屬血燥,宜用滋血藥治療,如杏仁、麻仁、桃仁、當歸。氣結可用木香、檳榔、枳實、陳皮、地黃、郁李仁。北方脈遲,屬寒燥,宜用溫熱藥治療,如當歸、肉桂、附子、烏頭、硫磺、良薑、巴豆。

潤腸丸加減法:若病人小便不通,因大便秘結而阻礙邪氣排出,病情嚴重者,應急加酒洗大黃以通便。若血燥,加桃仁、酒洗大黃。若風燥,加麻仁、大黃。若風寒,加煨皂角仁、大黃、秦艽以通便。若脈澀,覺身體發癢氣滯者,加郁李仁、大黃以除燥。

若屬陰寒之症,因寒邪阻滯,可用《局方》中的半硫丸,或加煎附子生薑湯,溫熱服用。雖屬陰寒,但應服用溫陽藥補之。若大便經常不通暢,也應在十劑藥中加一劑通便藥,略微通暢大便,避免秘結,這是治療大法。即使是陰虛寒證,但症狀顯躁,脈象堅實,也應在溫陽藥中少加苦寒藥以清熱解躁,躁熱平息後就不要再加了。若陰虛燥熱想坐在井裡,其腎經脈必虛弱,或沉細遲滯,這很容易辨別。

如有外邪,也應酌情添加藥物。如有積滯,應予以瀉下。飲食傷及脾胃,腸滿食積不化,腹部響聲不斷,不能排便者,用苦寒藥瀉下,如七宣丸、木香檳榔丸。桃仁、杏仁都治便秘,但需根據氣血分虛實而用。老年體虛者大便秘結,脈浮在氣,用杏仁、陳皮;脈沉在血,用桃仁、陳皮。都用陳皮,是因為手陽明經與手太陰經為表裡關係。

又說:大便不通,氣盛則難以排便,是陽氣運行不暢;大便不通,氣虛則難以排便,是陰血運行不暢。夏天大便澀滯,是血虛、血中伏火。用黃耆人參湯,加生地黃、當歸、桃仁泥、麻仁泥潤腸。若潤腸後大便仍不通暢,少加煨大黃微微通便。若加大黃後仍不通暢,不是血結血秘,而是熱則生風,必是濕風證,只服黃耆人參湯,加羌活、防風各半兩,水四杯,煎成一杯,去渣空腹服用,大便必會通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