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六冊 (16)
第六冊 (16)
1. 滯下
以脈證辨之,如脾胃不弱,問而知其頭疼心煩,手足溫熱,未嘗多服涼藥者,此乃毒氣上衝心肺,所以嘔而不食。宜用敗毒散,每服四錢,陳倉米一百粒,姜三片,棗一枚,水一盞半,煎八分,溫服。若其脈微弱,或心腹膨脹,手足厥冷,初病則不嘔,因服粟殼、烏梅苦澀涼藥太過,以致聞食先嘔者,此乃脾胃虛弱。用山藥一味,銼如小豆大,一半入銀瓦銚內炒熟,一半生用,同為末,飯飲調下。
又方,用石蓮捶去殼,留心並肉,碾為末。每服二錢,陳米飲調下。此疾蓋是毒氣上衝心肺,藉此以通心氣,便覺思食效。丹溪用人參、黃連(薑汁炒)濃煎汁,終日細細呷之,如吐再吃,但一呷下咽便開,痢亦自止神效。楊仁齋用參苓白朮散,加石菖蒲末,以道地粳米飲乘熱調下。
或用人參、茯苓、石蓮子肉,入些菖蒲與之。戴復庵用治中湯加木香半錢,或縮砂一錢。(以上噤口痢)。其或在下則纏滯,在上則嘔食,此為毒積未化,胃氣未平證。當認其寒則溫之,熱則清之,虛則用參、術補之,毒解積下,食自進矣。泄痢久不安,膿血稠黏,裡急後重,日夜無度,宜大黃湯。
用大黃一兩,銼,用好酒兩大盞,浸半日,同煮至一盞半,去渣,分為二次,頓服之。痢止停服,未止再服,以利為度。又服芍藥湯以和之,所以徹其毒也。服前藥痢已除,宜以白朮黃芩湯和之。丹溪治一人患痢百餘日,百法不效。六脈促急,沉弦細弱芤,左手為甚,晝夜十行,視之穢物甚少,雖下清涕中有紫黑血絲,食全不進。此非痢也,宜作瘀血治之。
以桃仁、乳香、沒藥、滑石,佐以檳榔、木香、神麯糊為丸。米飲下百餘粒,至夜半不動,又依前法下二百粒,至天明下穢如爛魚腸者二升半,困頓終日,漸與粥食而安。按此方恐當有大黃,無則難下。又治族叔年七十,稟壯形瘦,夏末患泄痢至秋,百方不應,視之病雖久而神不瘁,小便澀少而不赤,兩手脈俱澀而頗弦,自言胸微悶,食亦減。因悟此必多年沉積,癖在腸胃。
詢其平生喜食何物,曰喜食鯉魚,三年無日不用。此積痰在肺,肺為大腸之臟,宜大腸之不固也。當與澄其源而流自清,以茱萸、陳皮、青蔥、蔍苜根、生薑煎濃湯,和以砂糖,飲一碗許,自以指探喉中,至半時吐痰半升如膠,其夜減半,次早又服,又吐半升而痢自止。又與平胃散加白朮、黃連,旬日而安。
收澀用木香散、訶黎勒丸。(久痢)。休息痢,多因兜住太早,積不盡除。或因痢愈而不善調理,以致時止時作。宜四君子湯加陳皮一錢,木香半錢,吞駐車丸。只緣兜住積滯,遂成休息。再投去積,卻用兜劑。張文仲用虎骨炙焦,搗末調服,日三匙效。久痢、休息痢,虛滑甚者,用椿根白皮東南行者,長流水內漂三日,去黃皮切片,每一兩配人參一兩,入煨木香二錢,粳米一撮,煎湯飲之。(休息痢)。
白話文:
滯下
辨別此症,需觀察脈象和症狀。如果脾胃不虛弱,病人自述頭痛心煩、手足溫熱,且未曾服用過多寒涼藥物,這是毒氣上衝心肺,導致嘔吐不食。應使用敗毒散(每服四錢),搭配陳倉米一百粒、生薑三片、紅棗一枚,加水一盞半,煎至八分滿,溫服。若病人脈象微弱,或心腹膨脹、手足厥冷,初期未曾嘔吐,卻因服用粟殼、烏梅等苦澀寒涼藥物過度,導致聞食即嘔,這是脾胃虛弱所致。可用山藥一味,切成小豆大小,一半炒熟,一半生用,研磨成粉,用飯湯調服。
另一方劑,用石蓮子去殼,保留心和肉,研磨成粉。每服二錢,用陳米湯調服。此病多因毒氣上衝心肺,此方能通暢心氣,則自然想吃東西。朱丹溪用人參、黃連(用薑汁炒過)濃煎成汁,讓病人整天慢慢飲用,即使嘔吐了也要繼續服用,只要一咽下就能止嘔,痢疾也會自然痊癒。楊仁齋則使用參苓白朮散,加入石菖蒲粉末,用道地粳米湯趁熱調服。
也可使用人參、茯苓、石蓮子肉,再加入少量石菖蒲。戴復庵則用治中湯,再加木香半錢或縮砂仁一錢。(以上皆針對噤口痢)如果病在下焦則纏綿阻塞,在上焦則嘔吐食物,這是毒邪積聚未化,胃氣不平的表現。應根據寒熱虛實辨證施治,寒則溫之,熱則清之,虛則用人參、白朮等補益之,毒邪消除積滯消除後,食慾自然會恢復。若久泄久痢,膿血稠黏,裡急後重,日夜不止,則宜用大黃湯。
用大黃一兩,切碎,用好酒兩大盞浸泡半日,然後一起煮至一盞半,去渣,分二次服用。痢疾停止則停藥,若未停止則繼續服用,以通利為度。之後再服用芍藥湯以緩和藥性,徹底清除毒邪。若服用上述藥物後痢疾已除,宜用白朮黃芩湯調和脾胃。朱丹溪曾治療一位患者,痢疾百餘日,百般治療無效。其脈象促急,沉弦細弱,左手尤甚,每日大便十餘次,排出物很少,雖然排出清涕中帶有紫黑色血絲,但完全不進食。這並非一般的痢疾,應當以瘀血論治。
用桃仁、乳香、沒藥、滑石,再佐以檳榔、木香、神麴糊製成丸藥。用米湯送服百餘粒,至夜半若未見效,再依前法服用二百粒,至天明排出穢物如爛魚腸者二升半,病人雖疲憊終日,但漸漸能吃粥食而痊癒。此方恐應加入大黃,否則難以奏效。又曾治療一位七十歲的族叔,體格健壯但消瘦,夏末患泄痢至秋季,百方不效,觀察其病情雖久但精神尚可,小便澀少而不赤,兩手脈皆澀而略弦,自述胸部略悶,食慾減退。因此推斷此為多年積累的宿疾,癖在腸胃。
詢問其平生喜好,他說喜歡吃鯉魚,三年來幾乎天天都吃。這是痰積於肺,肺為大腸之臟,所以大腸才會不固。應當從根本入手,用吳茱萸、陳皮、青蔥、苜蓿根、生薑煎濃湯,加入砂糖,飲用一碗,然後用手指刺激喉嚨,半個時辰後吐出半升如膠狀的痰液,當夜症狀減輕一半,次日早晨再服,又吐出半升痰液,痢疾自愈。之後再服用平胃散加白朮、黃連,十天後痊癒。
收斂止瀉可用木香散、訶黎勒丸(久痢)。休息痢,多因過早收斂止瀉,積滯未盡排出所致,或因痢疾痊癒後調理不善,導致時好時壞。宜用四君子湯加陳皮一錢,木香半錢,並服用車前子丸。之所以產生休息痢,是因為積滯未除。再次治療需先去除積滯,再用收斂藥物。張文仲用虎骨炙焦,研磨成粉服用,每日三次,效果顯著。久痢、休息痢,虛滑嚴重者,可用椿樹根白皮(選擇生長在東南向、長流水中的),漂洗三日,去除黃皮切片,每椿樹根皮一兩配人參一兩,再加煨木香二錢,粳米少許,煎湯服用。(休息痢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