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六冊 (13)
第六冊 (13)
1. 滯下
諸血痢不止,宜多用地榆。《易簡方》云:血痢當服胃風湯、膠艾湯之類。心經伏熱下純血,(色必鮮紅)。用犀角生磨汁半,硃砂飛研二錢,牛黃三分,人參末三錢,和丸如麻子大。燈心、龍眼肉煎湯,下六七分。脾經受濕下血痢,用蒼朮地榆湯。血痢久不止,腹中不痛,不裡急後重,槐花丸。
乾薑於火上燒黑,不令成灰,瓷碗合,放冷為末,每服一錢,米飲調下,治血痢神效。仲景云:小腸有寒者,其人下重便血,可以此治之。(以上赤痢)。東垣云:大便後有白膿,或只便白膿,因勞倦氣虛傷大腸也,以黃耆、人參補之。如裡急頻見汙衣者,血虛也,宜加當歸。
如便白膿,少有滑,頻見汙衣者氣脫,加附子皮,甚則加御米殼。如氣澀者,只以甘藥補氣,當安臥不言,以養其氣。戴云:白痢下如凍膠,或如鼻涕,此屬冷痢。先宜多飲除濕湯,加木香一錢,吞感應丸,繼進理中湯。亦有下如魫色,或如臘茶色者,亦宜用前白痢藥。白蠟治後重白膿。
(以上白痢)。若感暑氣而成痢疾者,其人自汗發熱,面垢,嘔逆,渴欲引飲,腹內攻刺,小便不通,痢血頻並,宜香薷飲加黃連一錢,佐以五苓散、益元散,白湯調服。不愈,則用蜜水調。感暑成痢,疼甚,食不進,六和湯、藿香正氣散各半帖,名木香交加散。(以上暑痢)。
老人深秋患痢,發呃逆,嘔者,黃柏炒燥研末,陳米飯為丸小豌豆大。每服三十丸,人參、白朮、茯苓三味濃煎湯下,連服三劑即愈。切不可下丁香等熱藥。治冷利,腹中不能食,肉豆蔻去皮,醋麵裹煨熟,搗末,粥飲下二錢匕。世俗治夏中暑痢疾,用黃連香薷飲加甘草、芍藥、生薑神效者,蓋夏月之痢,多屬於暑。
潔古治處暑後秋冬間下痢,用厚朴丸大效者,蓋秋之痢多屬於寒積,經所謂必先歲氣,無伐天和者也。(以上秋痢)。《金匱》下痢腹痛,紫參湯主之。潔古云:厚朴丸治處暑後秋冬間腹痛下痢大效。丹溪曰:初下痢腹痛,不可用參、術,然氣虛胃虛者可用。初得之,亦可用大承氣、調胃承氣下之,看其氣病、血病,然後加減用藥。
腹痛者,肺經之氣鬱在大腸之間者,以苦梗發之,然後用治痢藥,氣用氣藥,血用血藥。其或痢後糟粕未實,或食粥稍多,或飢甚方食,肚中作疼,切不可驚恐,當以白朮、陳皮各半煎湯,和之自安。粥多及食肉作痛者,宜奪食。奪食者、減其粥食,絕其肉味也。因傷冷水瀉,變作赤白痢,腹痛減食熱燥,四肢困倦無力,宜茯苓湯。
下痢之後,小便利,而腹中滿痛不可忍,此名陰陽反錯,不和之甚也,越桃散主之。治痢止痛如神方,揀淨川連片一兩,淨枳殼片一兩,槐花三二兩,用水浸,片時漉淨,同川連先炒老黃色,次入枳殼再炒,待燥揀出槐花不用,止將黃連五錢,枳殼五錢,作一服,水煎七分去渣,調乳香、沒藥淨末各七分五釐服之,次照前方再服一劑,腹痛即止,痢即稀,神效。此方有服之如醉者,乃藥力行也,不妨。
白話文:
滯下
各種血痢不止,宜多服用地榆。古方書記載,血痢應服用胃風湯、膠艾湯等。心經伏熱導致的純血便(顏色必定鮮紅),可用犀角生磨汁半兩,硃砂飛研二錢,牛黃三分,人參末三錢,混合製成麻子大小的丸藥。用燈心、龍眼肉煎湯送服六七分。脾經受濕導致的血痢,則用蒼朮地榆湯。血痢久治不癒,腹部不痛,沒有裡急後重症狀,可用槐花丸。
乾薑在火上燒至發黑,但不要燒成灰,碾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米湯送服,治療血痢效果神奇。古籍記載:小腸有寒邪者,排便費力並伴有便血,可以用此方治療。(以上是赤痢的治療方法)。古籍記載:大便後有白色膿樣物,或僅排白色膿樣物,多因勞累過度、氣虛損傷大腸所致,可用黃耆、人參補益。如果裡急後重頻繁弄髒衣物,屬於血虛,宜加入當歸。
如果便白膿,略帶滑利,頻繁弄髒衣物,則屬氣虛脫陷,需加入附子皮,嚴重者還需加入御米殼。如果氣機阻滯,則只用甘味藥物補益元氣,應臥床休息,不說話,以養護元氣。古籍記載:白痢下瀉如凍膠或鼻涕狀,屬於寒痢。應先多飲用除濕湯,加入木香一錢,服用感應丸,然後再服用理中湯。也有一些白痢下瀉如米泔樣或臘茶樣,也可用上述白痢的藥物治療。白蠟可以治療裡急後重並伴有白膿。
(以上是白痢的治療方法)。如果因中暑而導致痢疾,患者自汗、發熱、面色晦暗、嘔吐、口渴想喝水、腹部絞痛、小便不利、血痢頻發,則宜用香薷飲加黃連一錢,輔以五苓散、益元散,用白開水調服。若無效,則用蜜水調服。中暑引起的痢疾,疼痛劇烈,食慾不振,可用六和湯、藿香正氣散各半帖,合名為木香交加散。(以上是暑痢的治療方法)。
老年人在深秋患痢疾,伴有呃逆、嘔吐,可用黃柏炒至乾燥後研磨成粉末,用陳米飯做成豌豆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人參、白朮、茯苓三味藥煎濃湯送服,連服三劑即可痊癒。絕對不可服用丁香等溫熱藥物。治療寒痢,腹部不能進食者,可用肉豆蔻去皮,用醋拌麵裹好煨熟,搗碎成末,用粥湯送服二錢匕。民間治療夏季中暑引起的痢疾,用黃連香薷飲加甘草、芍藥、生薑,療效神奇,這是因為夏季痢疾大多屬於暑熱所致。
古籍記載:處暑後秋冬間下痢,用厚朴丸療效顯著,因為秋季痢疾多屬於寒邪積聚,正如古籍所說,一定要順應季節變化,不可違背自然規律。(以上是秋痢的治療方法)。古籍記載:痢疾腹痛,可用紫參湯治療。古籍記載:厚朴丸治療處暑後秋冬間腹痛下痢療效顯著。古籍記載:痢疾初期腹痛,不可使用人參、白朮,但氣虛胃虛者可以使用。初期也可使用大承氣湯、調胃承氣湯瀉下,觀察病情屬氣虛還是血虛,然後加減藥物。
腹痛者,是肺經之氣鬱滯在大腸之間,可用苦梗藥物疏通氣機,然後再服用治療痢疾的藥物,氣虛用益氣藥,血虛用補血藥。如果痢疾後糟粕未盡排出,或進食稀粥過多,或飢餓過度後進食,肚子疼痛,切不可驚恐,可用白朮、陳皮各半煎湯服用,即可緩解。稀粥食用過多或食用肉類導致疼痛者,應減少飲食。減少飲食是指減少稀粥的食用量,戒除肉食。因受寒涼而導致腹瀉,轉變成赤白痢疾,伴有腹痛、食慾減退、口乾舌燥、四肢倦怠無力,宜服用茯苓湯。
痢疾痊癒後,小便通利,但腹部脹滿疼痛難忍,這是陰陽失調的嚴重表現,可用越桃散治療。治療痢疾止痛的神奇方劑:取乾淨的川連片一兩,乾淨的枳殼片一兩,槐花三二兩,用水浸泡一段時間後濾去水分,先炒川連至深黃色,然後加入枳殼再炒,待乾燥後取出槐花不用,只用黃連五錢,枳殼五錢,煎成七分藥汁去渣,調入乳香、沒藥淨粉各七分五釐服用,然後再按上方服用一劑,腹痛即可停止,痢疾也轉稀,效果神奇。服用此方後有些人會感覺像喝醉酒一樣,這是藥物發揮作用的表現,不必擔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