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六冊 (6)

回本書目錄

第六冊 (6)

1. 泄瀉

若火多,四苓加木通、黃芩。泄而困倦不便者,及脈數虛熱者,宜參、朮、滑石、苓、通。泄而脈滑堅者,實熱。宜大承氣湯。戴云:熱瀉,糞色赤黃,彈響作疼,糞門焦痛,糞出穀道,猶如湯熱,煩渴,小便不利,宜五苓散吞香連丸。凡瀉津液既去,口必渴,小便多是赤澀,未可便作熱論,的知熱瀉,方用冷劑。

不然,勿妄投以致增劇。玉龍丸,治一切伏暑泄瀉神效。理中湯加茯苓、黃連,名連理湯,用之多有奇功。且如今當暑月,若的知暑瀉,自合用暑藥,的知冷瀉,自合用熱藥,中間有一等盛暑,又復內傷生冷,非連理湯不可。下泄無度,泄後卻彈過響,肛門熱,小便赤澀,心下煩渴,且又喜冷,此藥為宜。

若元是暑瀉,經久下元虛甚,日夜頻並,暑毒之勢已,然而瀉不已,復用暑藥,則決不能取效,便用姜附輩,又似難施,疑似之間,尤宜用此。氣瀉,腸鳴氣走,胸膈痞悶,腹急而痛,瀉則腹下稍可,須臾又急,亦有腹急氣塞而不通者,此由中脘停滯,氣不流轉,水穀不分所致。戴法用大七香丸,入米煎服。

久而不愈者,五膈寬中散吞震靈丹,仍佐以米飲調香附末。調氣散。《金匱》訶梨勒散,治氣利。氣虛瀉,用四君子湯加曲、柏、升、柴,吞二神加木香丸。積滯泄瀉,腹必耕痛方泄者是也。或肚腹滿,按之堅者亦是也。受病淺者,宜神麯之類消導之。病深而頑者,必用進退承氣之類,下之方安。

傷食瀉,因飲食過多,脾胃之氣不足以運化而瀉。其人必噫氣如敗卵臭,宜治中湯加砂仁半錢,曲糵枳朮丸。或七香丸、紅丸子雜服。食積腹疼而瀉,不可遽用治中兠住,宜先用消導推蕩之藥。或因食一物過傷而瀉,後復食之即瀉者,以脾為所傷未復而然,宜大建脾湯,(寒者可用。

)仍燒所傷之物,存性為末,三五錢重,調服。因食冷物停滯傷脾,脾氣不暖,所食之物,不能消化,瀉出而食物如故,宜治中湯加乾葛,吞酒煮黃連丸。有脾氣久虛,不受飲食者,食畢即腸鳴腹急,盡下所食之物方快,不食則無事,俗名錄食瀉,經年累月,宜快脾丸。因傷於酒,每晨起必瀉者,宜理中湯加乾葛,吞酒煮黃連丸。

或葛花解酲湯吞之。因傷面而瀉者,養胃湯加萊菔子炒研一錢,痛者更加木香五分,瀉甚者去藿香,加炮姜如其數。痰瀉,二陳湯、海石、青黛、黃芩、神麯、薑汁、竹瀝為丸。每服三五十丸。少者必用吐法,吐之方愈。一男子夜數如廁,或教以生薑一兩,碎之,半夏湯洗,與大棗各三十枚,水一升,瓷瓶中慢火燒為熟水,時時呷之,數日便已。每日五更即泄瀉,有酒積、有寒積、有食積、有腎虛,俗呼脾腎泄。

有人每早須大瀉一行,或腹痛,或不腹痛,空心服熱藥亦無效。有人教以夜食前,又進熱藥一服遂安,後如此常服愈。蓋暖藥雖平旦服之,至夜力已盡,無以敵一夜陰氣之故也。有人每五更將天明時必溏利一次,有人云此名腎泄,服五味子散頓愈。

白話文:

泄瀉

腹瀉的原因很多,如果體內火氣旺盛,可以用四苓散加木通、黃芩。如果腹瀉伴隨疲倦乏力、行動不便,或脈象數而虛弱,伴隨發熱,則應使用人參、白朮、滑石、茯苓、木通。如果腹瀉同時脈象滑而有力,則屬於實熱證,應該服用大承氣湯。戴氏說:熱瀉的症狀是糞便顏色赤黃,排出時伴有彈響和疼痛,肛門灼熱疼痛,糞便排出時如同熱湯一樣,患者煩渴,小便不利,這時應該服用五苓散,並服用香連丸。一般來說,如果腹瀉導致津液流失,患者必然口渴,小便量多且顏色深紅,排尿困難,不能一概而論為熱證,只有確診為熱瀉,才能使用寒涼藥物。

否則,不要隨意服用寒涼藥物,以免加重病情。玉龍丸治療各種伏暑引起的腹瀉非常有效。理中湯加入茯苓、黃連,稱為連理湯,療效顯著。尤其在夏季,如果確診為暑瀉,就應該服用暑熱藥物;如果確診為寒瀉,就應該服用溫熱藥物。但有一種情況是盛暑季節又誤食生冷之物,導致內傷,這種情況就必須服用連理湯。如果腹瀉不止,排出糞便時有彈響,肛門灼熱,小便赤澀,心煩口渴,且喜涼,則此藥最為適宜。

如果本是暑瀉,久瀉導致元氣大傷,日夜腹瀉不止,暑邪已退,但腹瀉仍未停止,再服用暑熱藥物就沒有效果,而服用溫熱藥物(如薑、附子等)也不太合適,此時就應該服用連理湯。氣瀉的症狀是腸鳴腹脹,胸膈痞悶,腹部絞痛,排便後疼痛稍緩,但很快又會再次發作,甚至腹部脹滿,氣機不通,這是由於中脘(胃脘部)停滯,氣機不暢,水穀不分所致。戴氏治療方法是用大七香丸,加米煎服。

久治不愈的,可以使用五膈寬中散和震靈丹,再用米湯調服香附子末。也可以服用調氣散。《金匱要略》中的訶梨勒散治療氣瀉有效。氣虛型腹瀉,可以用四君子湯加神曲、柏子仁、升麻、柴胡,並服用二神丸加木香丸。積滯型腹瀉,腹痛明顯,排便後才能緩解,這是積滯的症狀。或者腹部脹滿,按壓腹部堅硬,也是積滯。病情輕微者,可以用神麴等消導藥物。病情嚴重頑固者,必須使用承氣湯類瀉下藥物,才能痊癒。

傷食型腹瀉,是由於飲食過度,脾胃運化功能不足引起的。患者通常會打嗝,氣味像臭雞蛋,應該服用理中湯加砂仁,或服用曲糵枳朮丸、七香丸、紅丸子等。如果因食物積滯引起腹痛和腹瀉,不能立即用理中湯止瀉,應該先用消導藥物。如果因為某種食物過量而導致腹瀉,再次食用同種食物就再次腹瀉,這是因為脾胃受損尚未恢復,應該服用大建中湯(寒者可用)。並將導致腹瀉的食物燒成灰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到五錢,調服。

因食生冷停滯傷脾,脾胃失溫,食物不能消化,瀉出物和食物原樣相同,應服用理中湯加葛根,並服用酒煮黃連丸。如果脾胃虛弱久治不癒,不能進食,吃完飯就腸鳴腹痛,瀉出所食之物後才舒服,不進食則無恙,俗稱錄食瀉,久病不愈,應該服用快脾丸。因飲酒過度,每天早晨必瀉者,宜服用理中湯加葛根,並服用酒煮黃連丸,或葛花解酲湯。因傷風感冒而腹瀉者,應該服用養胃湯加炒萊菔子一錢,疼痛者加木香五分,瀉下嚴重者去掉藿香,加入炮薑等量。

痰濕型腹瀉,可以用二陳湯加海石、青黛、黃芩、神麴、薑汁、竹瀝製成丸劑,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。如果症狀較輕,應該先用吐法,吐出痰濁後才能痊癒。有一男子夜間多次上廁所,有人建議他用生薑一兩,搗碎,用半夏湯清洗,再加三十枚大棗,加水一升,用瓷瓶慢火煮熟,隨時服用,幾天就能痊癒。每天凌晨就腹瀉,可能是酒積、寒積、食積或腎虛,俗稱脾腎泄瀉。

有些人每天早晨必須大便一次,或伴有腹痛,或無腹痛,服用溫熱藥物也不見效。有人建議在晚上睡覺前服用溫熱藥物,然後就痊癒了,以後也這樣服用,就再也沒有腹瀉。這是因為溫熱藥物即使早上服用,到晚上藥力已盡,不能抵禦夜晚的寒邪。有些人每天凌晨將要天亮時必定腹瀉,有人說這是腎泄,服用五味子散可以立即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