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六冊 (3)

回本書目錄

第六冊 (3)

1. 泄瀉滯下總論

此以上雖出《潔古家珍》、東垣《活法機要》而多出於劉河間《保命集》之文,故其用藥於疏蕩為多,觀者會其意,毋泥其辭可矣。東垣云:胃氣和平,飲食入胃,精氣則輸於脾,上歸於肺,行於百脈,而養榮衛也。若飲食一傷,起居不時,損其胃氣,則上升精華之氣反下降,是為餐泄,久則太陰傳少陰而為腸澼。假令傷寒冷飲食,䐜滿而脹,傳為餐泄者,宜溫熱之劑以消導之。

傷濕熱之物而成膿血者,宜苦寒之劑以內疏之。風邪下陷者升舉之。濕氣內盛者分利之。裡急者下之。後重者調之。腹痛者和之。洞泄腸鳴無力,不及拈衣,其脈細微而弱者,溫之收之。膿血稠黏,數至圊而不能便,其脈洪大而有力者,下之寒之。大抵治病,當求其所因,察何氣之勝,取相剋之藥平之,隨其所利而利之,以平為期。

此治之大法也。瀉利久不止,或暴下者,皆太陰受病,不可離甘草、芍藥。若不受濕則不利,故須用白朮。是以聖人立法,若四時下利,於芍藥、白朮內,春加防風,夏加黃芩,秋加厚朴,冬加桂、附。然更詳外證寒熱處之,如裡急後重,須加大黃。如身困倦,須用白朮。若自汗逆冷氣息微,加桂、附以溫之。

如或後重,膿血稠黏,雖在盛冬,於溫藥內亦加大黃。

【診】:胃脈虛則泄。脈滑按之虛絕者,其人必下利。肺脈小甚為泄。(小者,氣血皆虛。)腎脈小甚為洞泄。(小者,氣血皆少,腎主閉臟,今氣血俱少,無以閉臟,故泄)。尺寒脈細,謂之後泄。尺膚寒,其脈小者,泄,少氣。下利脈沉弦者,下重。下利寸口反浮數,尺中自澀者,必清膿血。

病若腹大而泄者,脈當細微而澀,反緊大而滑者死。泄而脈大者,難治。病泄脈洪大,是逆也。泄注脈緩,時小結者生,浮大數者死。下利脈大為不止。下利日十餘行,脈反實者死。大便赤瓣,餐泄脈小者,手足寒難已。餐泄脈小,手足溫易已。腹鳴而滿,四肢清泄,其脈大,是逆也。

如是者,不過十五日死矣。腹大脹,四末清,脫形泄甚,是逆也。如是者,不及一時死矣。下利,手足厥冷無脈者,灸之不溫,若脈不還,反微喘者死。下利後脈絕,手足厥冷,晬時脈還,手足溫者生,脈不還者死。病者痿黃,燥而不渴,胸中寒而利不止者死。假令下利,寸口關上尺中悉不見脈,然尺中時一小見,脈再舉頭者,腎氣也。

若見損脈來,為難治。下利如魚腦者,半死半生。下利如塵腐色者死。純血者死。如屋漏汁者死。下利如竹筒注者,不可治。脈細,皮寒,氣少,泄利前後,飲食不入,此謂五虛,不治。若用參朮膏早救之,亦有生者。下則泄瀉,上則吐痰,皆不已,為上下俱脫,死。

白話文:

泄瀉滯下總論

本文雖取材自《潔古家珍》、《活法機要》,但多源於劉河間的《保命集》,因此其用藥多以疏通為主,讀者應理解其意,不必拘泥於字句。

東垣說:胃氣平和,飲食進入胃中,精氣就會輸送到脾,上行到肺,運行於全身經脈,滋養榮衛。如果飲食不節,作息不規律,損傷了胃氣,則上升的精華之氣反而下降,這就是餐瀉,時間久了就會由太陰傳到少陰,導致腸澼(腸道疾病)。如果因食用寒涼飲食,腹部脹滿,導致餐瀉,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消導。

因傷濕熱而出現膿血的,應該用苦寒的藥物來內疏;風邪下陷的,應予以提升;濕氣內盛的,應分利;裡急的,應下瀉;後重的,應調和;腹痛的,應和緩。若是泄瀉、腸鳴、無力,甚至連衣服都提不起來,脈象細微而弱的,應溫補收斂。如果膿血稠黏,多次想大便卻排不出,脈象洪大而有力,則應下瀉寒涼之藥。總之,治療疾病,應探究其病因,觀察哪種氣盛,選用相剋之藥來平衡,順其自然地幫助其恢復平衡,以平和為目標,這是治療的大法。

瀉痢久治不愈,或突然發作的,都是太陰受病,不可離開甘草、白芍。如果不傷及濕氣就不會瀉痢,所以需要用白朮。因此聖人制定了法則,針對四時下痢,在白芍、白朮的基礎上,春季加防風,夏季加黃芩,秋季加厚朴,冬季加桂枝、附子。但更要仔細觀察外在寒熱證狀,例如裡急後重,需加大黃;如果身體倦怠,則需用白朮;如果自汗、畏寒、氣息微弱,則加桂枝、附子溫補。

即使是後重、膿血稠黏,即使是在嚴冬,也在溫藥中加大黃。

【診斷】:胃脈虛弱則泄瀉。脈滑,按之則虛弱消失,此人必定下痢。肺脈微弱也為泄瀉(微弱,指氣血都虛弱)。腎脈微弱則為洞泄(微弱,指氣血都少,腎主閉藏,如今氣血俱少,無以閉藏,故泄瀉)。尺脈寒細,謂之後泄。尺部皮膚冰冷,脈象微弱,則為泄瀉,氣血不足。下痢脈沉弦者,為下重。下痢寸口脈反浮數,尺脈中澀者,必定是清稀膿血。

如果腹部膨大且泄瀉,脈象應該細微而澀,反而是緊大而滑的,則會死亡。泄瀉而脈象大的,難以治療。病泄脈洪大,是逆證。泄瀉脈緩,時有結滯者會痊癒,脈浮大數者會死亡。下痢脈大,則病情難以停止。下痢每日十多次,脈象反實者會死亡。大便赤色如血塊,餐瀉脈象微弱者,手腳冰冷難以治愈。餐瀉脈象微弱,手腳溫暖則容易治愈。腹鳴且脹滿,四肢冰冷,脈象大,是逆證。

像這樣的情況,最多十五日就會死亡。腹部膨大脹滿,四肢冰冷,形體消瘦,泄瀉嚴重,是逆證。像這樣的情況,不到一時就會死亡。下痢,手腳厥冷無脈者,灸之不溫,如果脈象不恢復,反而呼吸微喘則會死亡。下痢後脈象消失,手腳厥冷,一天後脈象恢復,手腳溫暖則能活,脈象不恢復則會死亡。病人萎黃,乾燥而不渴,胸中寒冷且下痢不止者會死亡。假如下痢,寸口、關、上三部尺脈均不見,但尺脈間或略見,脈象再往上跳動,是腎氣。

如果見到損傷之脈,則難以治療。下痢如魚腦狀,則半死半生。下痢如塵土腐敗色者會死亡。純血者會死亡。如屋簷滴水狀者會死亡。下痢如竹筒注水狀,不可治療。脈細,皮膚冰冷,氣血不足,泄瀉前後飲食不進,這是五虛,不可治療。如果及時服用參朮膏搶救,也可能活下來。下則泄瀉,上則吐痰,皆不止,為上下俱虛脫,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