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二冊 (7)

回本書目錄

第二冊 (7)

1. 痰飲

痰皆動於脾濕,寒少而熱。濕在肝經,謂之風痰。濕在心經,謂之熱痰。濕在脾經,謂之濕痰。濕在肺經,謂之氣痰。濕在腎經,謂之寒痰。風痰,脈弦面青,四肢滿悶,便溺秘澀,心多躁怒,水煮金花丸、川芎防風丸。熱痰,脈洪面赤,煩熱心痛,唇口乾燥,多喜笑,小黃丸、小柴胡湯加半夏。

濕痰,脈緩面黃,肢體沉重,嗜臥不收,腹脹而食不消,白朮丸,《局方》防己丸。氣痰,脈澀面白,氣上喘促,灑淅寒熱,悲愁不樂,玉粉丸,《局方》桔梗湯。寒痰,脈沉面色黧黑,小便急痛,足寒而逆,心多恐怖,薑桂丸、《局方》胡椒理中丸、《金匱》吳茱萸湯。心下痞悶,加枳實五錢。

白話文:

痰的形成主要來自脾濕,脾濕帶有寒少而熱的性質。濕氣侵犯肝經,稱為風痰;濕氣侵犯心經,稱為熱痰;濕氣侵犯脾經,稱為濕痰;濕氣侵犯肺經,稱為氣痰;濕氣侵犯腎經,稱為寒痰。

風痰的症狀是脈象弦細,面色青白,四肢沉重,排泄困難,心煩易怒。治療可用水煮金花丸、川芎防風丸。

熱痰的症狀是脈象洪大,面色紅赤,發熱心痛,口唇乾燥,喜歡大笑。治療可用小黃丸、小柴胡湯加半夏。

濕痰的症狀是脈象緩慢,面色發黃,肢體沉重,嗜睡,腹部脹滿,食慾不振。治療可用白朮丸、局方防己丸。

氣痰的症狀是脈象澀滯,面色蒼白,呼吸急促,反覆發熱,情緒低落。治療可用玉粉丸、局方桔梗湯。

寒痰的症狀是脈象沉細,面色黧黑,小便灼痛,足部冰冷,心煩恐懼。治療可用薑桂丸、局方胡椒理中丸、金匱吳茱萸湯。若心下痞悶,可加枳實五錢。

身熱甚,加黃連五錢。體重,加茯苓、白朮各一兩。氣逆上,加苦葶藶五錢。氣促,加人參、桔梗各五錢。浮腫,加郁李仁、杏仁各五錢。大便秘,加大黃五錢。(以上本出咳嗽門,咳嗽當參看。)

痰分五色:色白,西方本色;色黃,逆而之坤;色紅,甚而之內,金受火囚為難治;青色受風之羈絆;黑如煙煤點,順而之北方,不治自愈。

經曰:飲入於胃,遊溢精氣,上輸於脾,脾氣散精,上歸於肺,通調水道,下輸膀胱,水精四布,五經並行,安有所謂痰者哉。痰之生,由於脾氣不足,不能致精於肺,而淤以成焉者也。故治痰先補脾,脾復健運之常,而痰自化矣。然停積既久,如溝渠壅遏淹久,則倒流逆上,瘀濁臭穢,無所不有。

白話文:

身體發熱很嚴重,就加黃連五錢。身體沉重,就加茯苓、白朮各一兩。氣逆往上衝,就加苦葶藶五錢。呼吸急促,就加人參、桔梗各五錢。身體浮腫,就加郁李仁、杏仁各五錢。大便不通,就加大黃五錢。(以上藥方出自咳嗽門,咳嗽要參照咳嗽相關藥方。)

痰液根據顏色可以分為五種:白色,是西方的本色;黃色,是逆行至坤位;紅色,是嚴重到內臟,金受火囚禁,難以治療;青色是受風的束縛;黑色像煙煤一樣,是順行至北方,不治也會自愈。

經書上說:飲料進入胃,遊走散布精氣,上輸送到脾臟,脾氣散布精氣,上歸於肺臟,通調水路,下輸送到膀胱,水精四處散布,五經共同運行,哪裡會有所謂的痰呢?痰的產生,是因脾氣不足,不能將精氣送達肺臟,而積聚形成的。所以治療痰要先補脾,脾臟恢復正常的運作,痰自然會化解。但是痰積聚久了,就像溝渠堵塞淹水很久一樣,就會倒流逆行,污濁臭穢,無所不在。

若不疏決溝渠,而欲澄治已壅之水而使之清,無是理也。《金匱》云:其人素盛今瘦,水走腸間,轆轆有聲,謂之痰飲。當以溫藥和之。又云:心下有痰飲者,桂苓甘術湯主之。飲後水流在脅下,咳唾引痛,謂之懸飲,十棗湯主之。(此藥太峻,以小胃丹代之差緩,然虛人切不可用。

)飲水流行歸於四肢,當汗出而不汗出,身體疼重,謂之溢飲,當發其汗。大青龍湯、小青龍湯主之。咳逆倚息短氣,不得臥,其形如腫,謂之支飲。又云:嘔家本渴,今反不渴,心下有支飲故也,小半夏湯主之。又云:心下有支飲,其人苦冒眩,澤瀉湯主之。通用海藏五飲湯,《局方》倍術丸。

白話文:

就像清理堵塞的溝渠才能讓水清澈一樣,身體裡的積水也需要疏通才能恢復健康。古代醫書《金匱要略》記載,如果人原本身體壯實卻消瘦,而且水在腸道流動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,就叫做「痰飲」,需要用溫和的藥物來調理。如果心口有痰飲,可以用桂苓甘術湯治療。如果水流到脅肋部位,咳嗽或吐口水都會疼痛,就叫做「懸飲」,可以用十棗湯治療,但十棗湯藥性峻猛,可以用小胃丹代替,藥性較緩和,但虛弱的人不能服用。如果水流到四肢,應該出汗卻出不了汗,身體沉重,就叫做「溢飲」,需要用藥引發汗液排出。大青龍湯和小青龍湯可以治療溢飲。如果咳嗽得厲害,呼吸短促,無法平躺,身體腫脹,就叫做「支飲」。書中還說,如果原本口渴,現在卻不渴,心口有支飲,可以用小半夏湯治療。如果心口有支飲,並且頭昏眼花,可以用澤瀉湯治療。此外,可以用海藏五飲湯治療各種水飲,並可以參考《局方》中倍術丸的配方。

丹溪曰:痰之源不一,有因痰而生熱者,有因熱而生痰者,有因氣而生者,有因風而生者,有因驚而生者,有積飲而生者,有多食而成者,有因暑而生者,有傷冷物而成者,有脾虛而成者,有嗜酒而成者。其為病也,驚痰則成心包痛,顛疾。熱痰則成煩躁,頭風,爛眼燥結,怔忡懊憹,驚眩。

風痰成癱瘓大風,眩暈暗風,悶亂。飲痰成脅痛,四肢不舉,每日嘔吐。食痰成瘧痢,口出臭氣。暑痰中暈眩冒,黃疸頭疼。冷痰,骨痹四肢不舉,氣刺痛。酒痰,飲酒不消,但得酒次日又吐。脾虛生痰,食不美,反胃嘔吐。氣痰,攻注走刺不定。婦人於驚痰最多,蓋因產內交接,月事方行,其驚因虛而入,結成塊者為驚痰,必有一塊在腹,發則如身孕轉動跳躍,痛不可忍。按熱痰用黃連利膈丸,當下者,用妙應丸加盆硝等分,每服三兩丸,亦可用滾痰丸。

白話文:

丹溪曰:痰的來源不一,有以下幾種情況:

  • 因痰而生熱者: 原本有痰,導致身體發熱。
  • 因熱而生痰者: 身體發熱,導致痰的產生。
  • 因氣而生者: 氣機不順,導致痰的產生。
  • 因風而生者: 風邪入侵,導致痰的產生。
  • 因驚而生者: 受到驚嚇,導致痰的產生。
  • 積飲而生者: 體內積聚水液,導致痰的產生。
  • 多食而成者: 飲食過度,導致痰的產生。
  • 因暑而生者: 暑熱侵襲,導致痰的產生。
  • 傷冷物而成者: 食用寒涼食物,導致痰的產生。
  • 脾虛而成者: 脾胃虛弱,無法運化水濕,導致痰的產生。
  • 嗜酒而成者: 過度飲酒,導致痰的產生。

痰症的表現:

  • 驚痰: 心包疼痛,精神恍惚,如癲癇發作。
  • 熱痰: 煩躁不安,頭痛,眼干澀,心悸失眠,驚慌失措。
  • 風痰: 肢體麻木,半身不遂,頭暈眼花,神志不清。
  • 飲痰: 脅肋疼痛,四肢無力,反覆嘔吐。
  • 食痰: 瘧疾、痢疾,口臭。
  • 暑痰: 頭暈目眩,發熱,黃疸,頭痛。
  • 冷痰: 骨節疼痛,四肢麻木,氣血運行不暢。
  • 酒痰: 喝酒後不易消化,隔天就吐。
  • 脾虛生痰: 食慾不振,反胃嘔吐。
  • 氣痰: 胸悶氣短,呼吸不暢,疼痛部位不定。

女性最易出現驚痰,原因如下:

  • 女性生產、房事、月經等生理因素,容易導致氣血虛弱。
  • 虛弱之體更容易受到驚嚇,導致痰氣鬱結。
  • 驚痰會在腹部形成痰塊,發作時如同孕婦胎動,疼痛難忍。

針對熱痰的治療方法:

  • 黃連利膈丸: 清熱解毒,利膈消痰。
  • 妙應丸加盆硝: 清熱解毒,化痰散結。
  • 滾痰丸: 化痰止咳,清熱解毒。

驚痰用妙應丸加硃砂二錢,全蠍三錢,每用八、九丸,常與之三、五服去盡。驚氣成塊,妙應丸加穿山甲炒、鱉甲燒各三錢,玄胡索、蓬朮各四錢,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,以利為度。寒痰,妙應丸加胡椒、丁香、蠍、桂各等分,每服二十五丸。風痰,祛風丸、導痰丸。酒痰,妙應丸加雄黃、全蠍各二錢,每服十丸。

白話文:

驚嚇導致的痰症,可用妙應丸加入硃砂兩錢、全蠍三錢,每次服用八到九丸,連續服用三到五次即可痊癒。驚嚇導致的痰氣凝結成塊,可用妙應丸加入炒穿山甲、燒鱉甲各三錢,玄胡索、蓬朮各四錢,每次服用五十到七十丸,以順暢為度。寒痰可用妙應丸加入胡椒、丁香、全蠍、桂皮等量,每次服用二十五丸。風痰可用祛風丸和導痰丸治療。酒痰可用妙應丸加入雄黃、全蠍各兩錢,每次服用十丸。

飲痰,小胃丹。食痰,保和丸。暑痰,消暑丹。龐安常有言人身無倒上之痰,天下無逆流之水,故善治痰者,不治痰而治氣,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順矣。並宜蘇子降氣湯、導痰湯各半帖和煎。或小半夏茯苓湯加枳實、木香各半錢,吞五套丸。或以五套丸料,依分兩作飲子煎服亦好。

平居皆無他事,只有痰數口,或清或堅,宜二陳湯、小半夏茯苓湯。痰多間進青州白丸子和來復丹,名來白丸,如和以八神來復丹,即名青神丸,此非特治痰飲,尤甚療喘嗽,嘔逆翻胃。痰飲流入四肢,令人肩背痠疼,兩手軟痹,醫誤以為風,則非其治,宜導痰湯加木香、薑黃各半錢。大凡病痰飲而變生諸證,不當為諸證牽掣,妄言作名,且以治飲為先,飲消則諸證自愈。

白話文:

如果喝水就咳嗽,可以用小胃丹。如果吃東西就咳嗽,可以用保和丸。如果因為暑氣而咳嗽,可以用消暑丹。龐安常說,人體就像水流,不會無緣無故逆流,所以治療咳嗽的關鍵不在於治痰,而在於調氣。氣順了,人體的津液也會順暢。可以服用蘇子降氣湯、導痰湯各半帖,一起煎煮。也可以服用小半夏茯苓湯,加入枳實、木香各半錢,吞服五套丸。或者用五套丸的藥材,依比例做成湯藥服用。

平常沒有其他毛病,只是偶爾會咳出幾口痰,痰液有清有稠,可以用二陳湯、小半夏茯苓湯。如果痰多,可以服用青州白丸子或來復丹,合稱為白丸。如果再加上八神來復丹,就叫做青神丸。這些藥方不僅可以治療咳嗽,還可以治療喘咳、嘔逆、翻胃。如果痰液流入四肢,導致肩背痠疼、手軟無力,很多醫生誤以為是風寒引起的,其實應該用導痰湯,再加上木香、薑黃各半錢。總之,如果因為痰飲而導致其他病症,不要被其他病症所迷惑,妄下結論。應該先治療痰飲,痰消了,其他病症自然也會痊癒。

故如頭風,眉稜角疼,累以風藥不效,投以痰藥收功。如患眼赤羞明而痛,與之涼藥弗瘳,畀以痰劑獲愈。凡此之類,非一而足,散在各證門中,不復繁引。有陰血不足,陰火上逆,肺受火侮,不得清肅下行,由是津液凝濁生痰不生血者,此則當以潤劑,如門冬、地黃、枸杞子之屬,滋其陰,使上逆之火得返其宅而息焉,而痰自清矣。投以二陳,立見其殆。

腎虛不能納氣歸原,出而不納則積,積而弗散則痰生焉,八味丸主之。脈來細滑或緩,痰涎清薄,身體倦怠,手足痠軟,此脾虛挾濕。六君子湯,或補中益氣加半夏、茯苓。脈來結澀,胸膈不利,或作刺痛,此挾氣鬱。宜七氣湯、越鞠丸。有人坐處,率吐痰涎滿地,其痰不甚稠黏,只是沫多,此氣虛不能攝涎,不可用利藥,宜六君子湯加益智仁一錢以攝之。

白話文:

因此,像頭痛、眉骨疼痛,用風藥治療卻無效,改用化痰藥就見效。還有眼睛紅腫怕光且疼痛,用涼藥治療不好,改用化痰藥就痊癒。類似這樣的例子很多,散落在各種病症的治療方法中,就不一一舉例了。比如有些人陰血不足,陰火上炎,肺臟受到火氣的侵犯,無法正常下降,導致津液凝滯化為痰液,無法生成血液,這種情況應該用滋陰藥,例如麥冬、生地黃、枸杞子等,滋養陰血,讓上炎的火氣歸位熄滅,痰液自然就會消散。如果用二陳湯,很快就會看到病情的惡化。

腎虛無法納氣歸元,氣出不入就會積聚,積聚而不散就會生痰,八味丸可以治療這種情況。脈象細滑或緩慢,痰液清稀,身體疲倦,手腳酸軟,這是脾虛夾濕,可以用六君子湯,或補中益氣湯加半夏、茯苓。脈象結澀,胸膈不暢,或者刺痛,這是夾氣鬱結,應該用七氣湯、越鞠丸。有些人坐著就會不停地吐痰液,痰液不稠黏,只是泡沫多,這是氣虛無法收攝津液,不能用利藥,應該用六君子湯加益智仁一錢來收攝。

丹陽貢魯庵,年七十餘,膈間有痰不快,飲食少思,初無大害,就醫京口,投以越鞠丸、清氣化痰丸,胸次稍寬,日日吞之,遂不輟口,年餘困頓不堪,僦舟來就予診治,則大肉已脫,兩手脈如遊絲,太谿絕不至矣。見予有難色,因曰吾亦自分必死,但膈間脹不可忍,大便秘結不通,誠為寬須更,即死瞑目矣。

固強予疏方,以至親難辭,教用大劑人參、白朮煎湯進之,少頃如廁,下積痰數升,胸膈寬舒,更數日而歿。

白話文:

丹陽貢魯庵,年紀七十多歲,胸口積痰,感到不適,飲食減少,思緒不集中,起初並無大礙。他前往京口就醫,醫生開了越鞠丸和清氣化痰丸,服藥後胸悶稍有緩解,他每天都服用,從未間斷,持續了一年多,身體變得虛弱不堪。於是搭船前來找我診治,當時他已經瘦得皮包骨,兩手的脈搏細如遊絲,太谿穴的脈搏更是微弱到幾乎感覺不到。見我面露難色,他就說:“我自己也覺得必死無疑,只是胸口脹痛難忍,便秘不通,真是痛苦難耐,就算要死也希望能夠舒服點,瞑目而逝。”

我勉強為他開了方子,因為他是至親好友,不好推辭。我開了大劑量的人參、白朮,煎湯給他服用。不一會兒,他便去廁所,排出大量痰液,足足有數升之多,胸膈舒暢許多。但過了幾天,他還是去世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