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五冊 (28)
第五冊 (28)
1. 虛煩
(懊憹瞀悶,並虛煩之劇者,不別立門)
《活人》云:虛煩似傷寒非傷寒也。成無己云:傷寒有虛煩,有心中煩,有胸中煩。二說不同,考之於書,成無己之言,實出仲景,活人無據,然往往有非因傷寒而虛煩者,今故兩存之。陳無擇云:虛煩身不覺熱,頭目昏疼,口乾嗌燥不渴,清清不寐,皆虛煩也。《保命集》云:起臥不安,睡不穩,謂之煩。
宜梔子豉湯、竹葉石膏湯。《活人》云:但獨熱者,虛煩也。諸虛煩熱與傷寒相似,但不惡寒,身不疼痛,故知非傷寒也,不可發汗。頭不痛,脈不緊數,故知非裡實也,不可下。病此者,內外皆不可攻,攻之必遂煩渴,當與竹葉湯。若嘔者,與陳皮湯一劑,不愈再與之。《三因》淡竹茹湯,東垣硃砂安神丸。
仲景云:下利後更煩,按之心下濡者,為虛煩也。梔子豉湯主之。《素問》,帝曰:有病身熱,汗出煩滿,煩滿不為汗解,此為何病?岐伯曰:汗出而身熱者,風也;汗出而煩滿不解者,厥也;病名曰風厥。帝曰:願卒聞之。岐伯曰:巨陽主氣,故先受邪,少陰與其為表裡,得熱則上從之,從之則厥也。
帝曰:治之奈何?岐伯曰:表裡刺之,飲之服湯。(表謂太陽,里謂少陰,剌以治風湯,以止逆上之腎氣,如仲景止逆下氣,麥門湯之類。)丹溪治一女子,年二十餘歲,在室素強健,六月間發煩悶,困憊不食,發時欲入井,六脈皆沉細而弱數,兩日後微渴,眾以為病暑,治不效,四五日加嘔而人瘦,手心極熱,喜在陰處,漸成伏脈,時妄語,乃急制《局方》妙香丸如桐子大,以井水下一丸,半日許大便藥已出,病無退減,遂以麝香水洗藥,以針穿三竅,次日以涼水送下,半日許大便下稠痰數升,是夜得睡,困頓伏枕,旬日而愈。因記《金匱》云,昔肥而今瘦者,痰也。
遂作此藥治之。溫膽湯,治大病後虛煩不得眠。(審知有飲者用之,無飲者勿用。)《金匱》酸棗湯,治虛勞虛煩不得眠。上九法治熱煩,前五法煩熱怔忡,知熱在心肺也,故用竹葉、石膏、硃砂鎮墜其熱,使下行也。第六法煩而下利,知熱在上也,故用梔豉湯吐之。第七法煩而汗出不解,知表裡有邪也,故用表裡飲湯。
第八法脈沉口渴手心熱,知熱不在表也,故用妙香丸下之。第九法溫膽、酸棗,治不得眠也。凡心虛則煩心,肝腎脾虛亦煩心。經云:夏脈者心也,其不及者,令人煩心。又云:肝虛、腎虛、脾虛,皆令人體重煩冤,是知煩多生於虛也。大法津液去多,五內枯燥而煩者,八珍湯加竹葉、酸棗仁、麥門冬。
榮血不足,陽勝陰微而煩者,人參、生地黃、麥門冬、地骨皮、白芍藥、竹茹之屬,或人參養榮湯下硃砂安神丸。腎水下竭,心火上炎而煩者,竹葉石膏湯下滋腎丸。病後虛煩,有飲溫膽湯,無飲遠志湯。產、痘、滯下後虛煩,為血液耗散,心神不守,危矣!宜猛進獨參湯。
白話文:
(感到煩躁不安、意識模糊、胸悶,且虛煩症狀嚴重者,不另外歸類)
《活人書》說:虛煩看起來像傷寒,但又不是傷寒。成無己說:傷寒有虛煩、心中煩、胸中煩三種。兩種說法不同,考證醫書,成無己的說法出自張仲景,而《活人書》沒有依據。但確實有不是因為傷寒引起的虛煩,所以兩種說法都保留。陳無擇說:虛煩是身體不覺得發熱,但頭暈頭痛、口乾舌燥但不口渴、心神不寧而失眠,這些都是虛煩的症狀。《保命集》說:睡不安穩,翻來覆去睡不著,就叫做煩。
適合使用梔子豉湯、竹葉石膏湯。《活人書》說:只有發熱,就是虛煩。各種虛煩發熱和傷寒很像,但不怕冷,身上也不會疼痛,所以知道不是傷寒,不能用發汗的方法治療。頭不痛,脈象也不緊促而快,所以知道不是體內實證,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。得了這種病,內外都不能攻伐,如果攻伐就會導致煩躁口渴,應當服用竹葉湯。如果嘔吐,給予陳皮湯一劑,沒有好轉再給一劑。《三因方》有淡竹茹湯,東垣有硃砂安神丸。
張仲景說:拉肚子後更加煩躁,按壓心下柔軟的,是虛煩。用梔子豉湯治療。《素問》中,黃帝問:有病人身體發熱,出汗後仍煩躁不安,汗水無法緩解,這是什麼病?岐伯回答:出汗而發熱,是風邪;出汗後煩躁不安無法緩解,是厥證;這種病叫做風厥。黃帝問:想聽詳細說明。岐伯說:巨陽經主氣,所以先受到邪氣侵襲,少陰經和它互為表裡,得到熱邪就會往上走,往上走就會導致厥證。
黃帝問:如何治療?岐伯回答:表裡都要用針刺來治療,喝湯藥。(表指的是太陽經,里指的是少陰經,用針刺來治療風邪,用湯藥來平息向上逆行的腎氣,就像張仲景用麥門冬湯之類的藥來平息逆行的氣。)朱丹溪治療一位二十多歲的女子,平時身體強健,六月間感到煩躁胸悶,疲憊不堪吃不下飯,發病時想跳井,六脈都沉細而微弱且快,兩天後稍微口渴,大家都以為是中暑,治療無效,四五天後又開始嘔吐,人也消瘦,手心發熱,喜歡待在陰涼處,脈象漸漸變得難以觸摸,時常說胡話,於是趕緊用《局方》的妙香丸,像桐子大小,用井水送服一丸,過了半天,大便排出藥渣,病情沒有減輕,於是把藥用麝香水洗過,用針在藥丸上穿三個孔,第二天用涼水送服,過了半天,大便排出很多濃稠的痰液,當晚就能睡著了,困倦地躺在床上,十天後痊癒。因為想起《金匱要略》中說,從前肥胖現在瘦弱的人,是痰症。
於是製作了這種藥來治療。溫膽湯,治療大病後虛煩睡不著。(要確定有痰飲才能使用,沒有痰飲就不要用。)《金匱要略》的酸棗湯,治療因虛勞而虛煩睡不著。上面九種方法治療熱引起的煩躁,前五種方法治療煩躁發熱、心悸,是熱在心肺,所以用竹葉、石膏、硃砂來鎮靜並使熱向下走。第六種方法是煩躁且拉肚子,是熱在上焦,所以用梔子豉湯來使其吐出。第七種方法是煩躁而且出汗卻無法緩解,是表裡都有邪氣,所以用表裡飲湯來治療。
第八種方法是脈沉、口渴、手心熱,是熱不在表,所以用妙香丸來瀉下。第九種方法是溫膽湯和酸棗湯,治療睡不著的狀況。凡是心虛就會心煩,肝虛、腎虛、脾虛也會心煩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夏天脈象屬於心,心脈不足,就會令人心煩。又說:肝虛、腎虛、脾虛,都會令人身體沉重、煩悶,所以知道煩躁多是虛證引起的。總的來說,津液流失過多,五臟乾枯燥熱而引起的煩躁,用八珍湯加竹葉、酸棗仁、麥門冬來治療。
如果榮血不足,陽氣盛而陰氣衰微引起的煩躁,用人參、生地黃、麥門冬、地骨皮、白芍藥、竹茹等藥物,或用人參養榮湯配硃砂安神丸來治療。腎水不足,心火上炎引起的煩躁,用竹葉石膏湯配滋腎丸來治療。病後虛煩,有痰飲用溫膽湯,沒有痰飲用遠志湯。生產、出痘、痢疾後出現的虛煩,是因為血液耗散,心神不守,非常危險!應該趕緊服用獨參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