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五冊 (18)
第五冊 (18)
1. 眩暈
緣鹿茸生於頭,頭暈而治以鹿茸,蓋以類相從也。曾有頭痛不愈,服茸朱丹而效。右上一條,為虛寒者設也。若實熱者用之殆矣。故丹溪云:眩暈不可當者,大黃三次酒炒,干為末,茶調下,每服一錢至二錢。劉宗厚以眩暈為上實下虛所致,而又明之曰,所謂虛者,血與氣也。
所謂實者,痰涎風火也。是固然矣。然《針經》胃風篇云:上虛則眩。又五臟生成篇云:徇蒙招尤,目瞑耳聾,下實上虛。蒙、昏冒也,招、搖掉也,瞑、黑眩也,即眩暈之證。則劉氏所稱,無乃與之冰炭乎?蓋知虛者正氣虛,實者邪氣實,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,留而不去,其病為實。則虛即實,實即虛,何冰炭之有。
然亦當從寸部以定虛實。上虛者,以鹿茸法治之。上實者,以酒大黃法治之。《本事方》治虛風頭旋,吐痰涎不已,以養正丹主之,稱其升降陰陽,補接真氣,非止頭旋而已。嚴氏云:世所謂氣不歸元,而用丹藥鎮墜、沉香降氣之法。蓋香竄散氣,丹藥助火,其不歸之氣,豈能因此而復耶!《內經》云:治病必求其本。
氣之歸,求其本,而用藥則善矣。
【診】:左手脈數熱多。脈澀有死血。右手脈實痰積。脈大是久病。
白話文:
眩暈
鹿茸長在鹿頭上,頭暈用鹿茸治療,是根據「以類相從」的原則。曾經有人頭痛很久治不好,服用鹿茸和朱砂後就有效了。上面這條治法是用於虛寒體質的。如果屬於實熱體質,用這種方法就危險了。因此朱丹溪說:難以治療的眩暈,可以用大黃三次用酒炒乾研成粉末,用茶水送服,每次一到二錢。劉宗厚認為眩暈是由於上實下虛造成的,他進一步說明:所謂的「虛」,指的是氣血不足;所謂的「實」,指的是痰涎、風火。這當然是對的。但是《針經》胃風篇說:「上虛則眩」。又《黃帝內經·五臟生成篇》說:「徇蒙招尤,目瞑耳聾,下實上虛。」(徇蒙招尤指頭暈目眩等症狀)這就說明了眩暈的病症。那麼劉氏的說法,豈不是像冰炭一樣互相矛盾嗎?其實,所謂「虛」指的是正氣不足,「實」指的是邪氣積聚。邪氣聚集的地方,那裡的正氣一定虛弱,邪氣停留在體內不去,病情就表現為實證。所以虛可以轉化為實,實也可以轉化為虛,哪有什麼冰炭之分呢?
但是,還是應該根據寸脈來判斷虛實。上虛者,用鹿茸的方法治療;上實者,用酒炒大黃的方法治療。《本事方》治療虛風頭暈,不停地吐痰涎,用養正丹來治療,說它能升降陰陽,補充真氣,不只是治療頭暈而已。嚴氏說:世人所謂的「氣不歸元」,就用鎮墜的藥物和沉香降氣的方法。但是沉香會使氣散開,藥物會助長火氣,那些不能歸元的氣,怎麼可能因此而恢復呢?《黃帝內經》說:治療疾病一定要找到根本原因。氣能歸元,找到了根本原因,用藥就會很有效。
【診斷】:左手脈搏數次加快,熱多,脈澀有瘀血;右手脈搏有力,痰積,脈大,是久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