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四冊 (44)

回本書目錄

第四冊 (44)

1. 腳氣

腳氣迫肺,令人喘嗽,宜小青龍湯,每服入檳榔一錢煎服。【腳氣嘔逆噁心】,宜八味平胃散,加木瓜一錢。畏食者,宜生料平胃散,加木瓜一錢。二證並可用半夏散、橘皮湯。【小便不通】,用生料五苓散一帖,除濕湯一帖,加木瓜二錢重,分二服。【大便不通】,羌活導滯湯。

【大小便俱不通】,檳榔丸,或五苓散和復元通氣散。【發熱不退】者,敗毒散加木瓜一錢,或用敗毒散、五積散各半帖和勻,名交加散,更加木瓜一錢。若久履濕,而得兩腳或腫或瘡,五苓散或和氣飲,加木瓜、蘿蔔子各半錢,大黃一錢。腳氣日久,腳脛枯細,或寒或熱,或疼或癢,或一腳偏患軟弱嚲曳,狀如偏風者,宜小續命湯加木瓜,或獨活寄生湯、附子八味湯,吞活絡丹、虎骨四斤丸之類。【腳氣生瘡】腫痛,心神煩熱,犀角散。

腳氣腿腕生瘡,用鹿茸丸、芎歸散。腳氣生瘡腫痛,用漏蘆、白蘞、槐白皮、五加皮、甘草各七錢半,蒺藜子二兩,㕮咀,水煎去渣,看冷熱於無風處淋洗之。腳氣,跟注一孔,深半寸許,每下半日痛異常,此乃腳氣注成漏,以人中白於火上煅,中有水出,滴入瘡口。【腳心痛】者,宜大聖散二錢重,入木瓜末一錢,豆淋酒調,仍用川椒、香白芷、草烏煎湯洗。腳氣隱痛,行步艱辛,用平胃散加赤曲同煎服最妙,雞鳴散亦佳。

腳氣有壅者,加減檳榔湯。無壅者,牛膝湯,川牛膝、(酒洗)、白茯苓(去皮)、人參(去蘆)各一兩,當歸(去蘆)半兩,為細末。每服三錢,空心、溫酒調服。腳氣兩脛腫滿,是為壅疾,南方多見,兩足粗大,與疾偕老者,初起當以重劑宣通壅滯,或砭惡血而去其重勢,後以藥治。經曰:蓄則腫熱,砭射之也。

【渫洗】,《活人書》云:凡腳氣服補藥,及用湯渫洗,皆醫之大禁也,為南方外感濕氣,乘虛襲人為腫痛而言,非為北方內受濕氣,注下腫痛而言也。蓋濕氣不能外達,宜淋渫開導泄越其邪,名曰導氣除濕湯。

《外臺》云:第一忌嗔,嗔則心煩,煩則腳氣發。第二禁大語,大語則傷肺,肺傷亦發動。又不得露足,當風入水,以冷水洗腳,兩腳脛尤不宜冷,雖暑月常須著綿褲,至冬寒倍令兩脛溫暖,得微汗大佳。依此將息,氣漸薄損,每至寅丑日割手足甲,割少侵肉去氣。夏時腠理開,不宜當風臥睡,睡覺令人按挼,勿使邪氣稽留,數勞動關節,常令通暢,此並養生之要,拒風邪之法也。尋常有力,每食後行三五百步,疲倦便止,腳中惡氣隨即下散,雖浮腫氣不能上也。

凡治此疾,每旦早飯任意飽食,午飯少食,晚飯不食彌佳。恐傷脾胃營運之氣,失其天度。況夜食則血氣壅滯,而陰道愈增腫痛矣。第一凡飲食酒及潼酪勿使過度,過則傷損脾胃,下注於足脛跗腫,遂成腳疾。第二欲不可縱,嗜欲多則腳氣發。凡飲食之後,宜緩行二三百步,不至汗出覺困則止,如此則不能成壅也。

白話文:

腳氣:

腳氣導致肺部受阻,讓人喘咳,宜用小青龍湯,每服加入一錢檳榔同煎服用。腳氣伴隨嘔吐、噁心,宜用八味平胃散,加一錢木瓜。食慾不振者,宜用生料平胃散,加一錢木瓜。以上兩種情況皆可用半夏散、橘皮湯。小便不通,用一帖生料五苓散,一帖除濕湯,加二錢木瓜,分兩次服用。大便不通,用羌活導滯湯。

大小便皆不通,用檳榔丸,或五苓散和復元通氣散。發熱不退,敗毒散加一錢木瓜,或用敗毒散、五積散各半帖混合,稱為交加散,再加一錢木瓜。若長期涉水而導致雙腳腫脹或長瘡,可用五苓散或和氣飲,加半錢木瓜、蘿蔔子,一錢大黃。腳氣久治不癒,腳脛枯瘦,或寒或熱,或疼痛或搔癢,或單腳無力軟弱下垂,狀似偏風,宜用小續命湯加木瓜,或獨活寄生湯、附子八味湯,並服用活絡丹、虎骨四斤丸等。腳氣長瘡腫痛,心煩熱,用犀角散。

腳氣在腿腕處長瘡,用鹿茸丸、芎歸散。腳氣長瘡腫痛,可用漏蘆、白蘞、槐白皮、五加皮、甘草各七錢半,蒺藜子二兩,研磨後水煎去渣,待藥液溫涼後在無風處淋洗患處。腳氣跟部有一個小孔,深約半寸,每隔半天疼痛異常,這是腳氣形成廔管,可用人中白煅燒至出現水珠,滴入瘡口。腳心疼痛,宜用大聖散二錢,加一錢木瓜末,用豆豉酒調服,並用川椒、香白芷、草烏煎湯洗腳。腳氣隱痛,行走困難,用平胃散加赤曲同煎服用效果最佳,雞鳴散也很好。

腳氣有阻塞現象者,加減檳榔湯;無阻塞現象者,用牛膝湯(川牛膝(酒洗)、白茯苓(去皮)、人參(去蘆)各一兩,當歸(去蘆)半兩,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空腹溫酒送服)。腳氣兩脛腫脹,這是阻塞之症,南方較常見,雙腳粗大,且病情日久者,初期應使用重劑疏通阻塞,或用砭石放血以減輕病情,之後再用藥物治療。《經》書記載:積聚則腫脹發熱,應以砭石放血治療。

洗滌: 《活人書》說:凡腳氣服用補藥,或用湯藥洗滌,都是醫學上的大忌,這是針對南方外感濕氣,乘虛而入導致腫痛而言,而非針對北方內受濕氣,導致下肢腫痛而言。因為濕氣不能外達,宜用淋洗的方法疏通導引,排出邪氣,稱為導氣除濕湯。

《外台秘要》說:第一忌生氣,生氣則心煩,心煩則腳氣發作。第二忌大聲說話,大聲說話傷肺,肺傷也會導致腳氣發作。此外,不能赤腳,避免風寒侵襲,也不要用冷水洗腳,尤其腿脛部位更不宜受涼,即使是夏天也應穿著棉褲,冬天更要保持腿脛溫暖,微微出汗最佳。依此調養,氣血 gradually 改善,每到寅丑日(凌晨),可以修剪手指甲和腳指甲,稍微刮去一點肉,排出體內邪氣。夏季毛孔開洩,不宜在風中睡眠,睡覺時應有人按摩,避免邪氣滯留,經常活動關節,保持通暢,這些都是養生的要點,也是預防風寒侵襲的方法。平時有體力的人,飯後可步行三五百步,感到疲倦就停止,腳部的邪氣就會隨之排出,即使浮腫也不會向上蔓延。

治療此病,每天早晨飯量可随意,中午少吃,晚上不吃最好。這是為了避免傷及脾胃的運化之氣,以免超出人體的承受能力。况且晚上吃東西,會導致氣血瘀滯,陰道處的腫痛會加劇。第一,飲食和飲酒以及服用乳酪等都不可過量,過量會傷及脾胃,導致體液下注於足脛,造成腳部疾病。第二,慾望不可放縱,嗜欲過多也會導致腳氣發作。每次飯後,宜緩慢步行二三百步,不至於出汗或感到疲倦即可,這樣就能防止氣血阻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