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四冊 (39)

回本書目錄

第四冊 (39)

1.

若脾虛則不用也。經所謂土不及則卑陷,卑、下也,陷、坑也,故脾病四肢不舉。四肢皆稟氣於胃,而不能至經,必因於脾,乃得稟受。今脾病不能與胃行其津液,四肢不得稟水穀氣,氣日以衰,脈道不利,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,故不用焉。其治可十全散、加減四物,去邪留正。

又云:心熱盛則火獨光,火炎上,腎之脈常下行,今火盛而上炎用事,故腎脈亦隨火炎爍而逆上行,陰氣厥逆,火復內焰,陰上隔陽,下不守位,心氣通脈,故生脈痿。膝腕樞如折去而不相提挈,經筋縱緩而不任地故也。可下數百行而愈。東垣補益腎肝丸、蕭炳神龜滋陰丸、丹溪補益丸、虎潛丸、王啟玄傳玄珠耘苗丹、經驗方何首烏、牛膝等分,酒浸蜜丸。皆補益腎肝壯筋骨之藥,下虛者選而用之。

痿發於夏,俗名注夏。當從東垣法治之,詳見傷暑門。

白話文:

如果脾臟虛弱,就不用治療這個方法。經書上說,土氣不足就會導致身體下陷,下陷就是指身體低垂無力。所以脾臟有病,四肢就會抬不起來。四肢都依靠胃來輸送氣血,但氣血無法到達經絡,必定是因為脾臟出了問題,導致無法正常吸收營養。現在脾臟有病,不能與胃一起運送津液,四肢得不到水谷精氣的滋養,氣血一天天衰弱,經脈不通暢,筋骨肌肉都沒有氣血來滋養,所以才會無力。治療可以用十全散加減四物湯,去除邪氣,保留正氣。

另外,如果心火過旺,就會像火苗一樣向上燃燒,而腎經的氣血通常是向下走的,現在心火旺盛向上燃燒,所以腎經的氣血也隨著火氣向上逆行,陰氣逆亂,內部又有火在燃燒,陰氣上衝,陽氣被阻,下焦不能固守其位,心氣不能通達經脈,所以就會產生脈絡痿弱的症狀。膝蓋和手腕關節像折斷了一樣無法活動,經絡筋脈鬆弛,無法承受身體的重量,都是這個原因。可以服用藥物幾百服就能治癒。可以用東垣補益腎肝丸、蕭炳神龜滋陰丸、丹溪補益丸、虎潛丸、王啟玄傳玄珠耘苗丹等,以及經驗方何首烏、牛膝等量,用酒浸泡,製成蜜丸服用。這些都是補益腎肝、強壯筋骨的藥物,下焦虛弱的人可以選擇服用。

夏天發生的痿證,俗稱「注夏」,應該按照東垣的治療方法來治療,詳見傷暑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