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四冊 (13)
第四冊 (13)
1. 心痛胃脘痛
胃脘停濕者,溫中丸。脾胃不和而痛,大安丸。因氣者,加減木香檳榔丸。咳逆上氣,痰飲心痛,海蛤粉煅,栝蔞仁帶穰等分為末,和勻米糊丸。丹溪治許文懿公,因飲食作痰成心脾痛,後觸風雪腿骨痛,醫以黃芽歲丹烏附治十餘年,艾灸萬計,又冒寒而痛加,胯難開合,脾疼時胯稍輕,胯痛則脾疼止。
此初因中脘有食積痰飲,續冒寒濕,郁遏經絡,氣血不行,津液不通,痰飲注入骨節,往來如潮,湧上則為脾疼,降下則為胯痛,須湧泄之。以甘遂末一錢,入豬腰子內煨食之,連泄七行,足便能步,後嘔吐大作,不食煩躁,氣弱不語,記《金匱》云,無寒熱而短氣不足以息者,實也。其病多年鬱結,一旦泄之,徒引動其猖獗之勢,無他制御之藥故也。
仍以吐劑達其上焦,次第治及中下二焦。連日用瓜蒂、藜蘆、苦參等藥,俱吐不透,而噦躁愈甚,乃用附子尖三枚,和漿水以蜜飲之,方大吐膠痰一大桶。以朴硝、滑石、黃芩、石膏、連翹等一斤濃煎,置井中極冷飲之,四日服四斤,後腹微痛,二便秘,脈歇至於卯酉時,予謂卯酉為手足陽明之應,此乃胃與大腸有積滯未盡,當速瀉之。諸醫惑阻,乃作紫雪,三日服至五兩,腹減稍安後,又小便閉痛,飲以蘿蔔子汁得吐立通。
又小腹滿痛,以大黃、牽牛等分水丸,服至三百丸,下如爛魚腸者二升許,脈不歇。又大便迸痛,小腹滿悶,又與前丸藥百粒,腹大絞痛,腰胯重,眼火出,不言語,瀉下穢物如桕油條一尺許,肛門如火,以水沃之。自病半月不食不語,至此方啜稀粥,始有生意,數日平安。
自嘔吐至安日,脈皆平常弦大,次年行倒倉法全愈。治一人以酒飲牛乳患心痛,年久無汗,醫多以丁附,羸弱食減,每痛以物拄之,脈遲弦而澀,又苦吞酸,以二陳加芩、連、白朮、桃仁、郁李仁、澤瀉,每旦服之,湧出酸苦黑水,並如爛木耳者,服至二百餘帖,脈澀退至添純弦而漸充滿。時令暖,意其欲汗而血氣未充,以參、朮、歸、芍、陳皮、半夏、甘草。
痛緩與麻黃、蒼朮、芎、歸,才下咽,忽暈厥,須臾而蘇,大汗痛止。一童子久瘧方愈,心脾痛,六脈伏,痛減時氣口緊盛,餘部弦而實。意其宿食,詢之果傷冷油麵食,以小胃丹津嚥下十餘粒,禁餘食三日,與藥十二次,痛止。後又與谷太早,忽大痛連脅,乃禁食,亦不與藥,蓋宿食已消,今因新谷與余積相迸而痛,若再藥攻,必傷胃氣。
至夜心嘈索食,先以白朮、黃連、陳皮丸服之,以止其嘈,此非飢也,乃余飲未了,因氣而動耳。若與食復痛,詢其飢作膈間滿悶,又與前丸子,一晝夜不飢而昏睡,後少與粥漸安。一婦因久積憂患後心痛,食減羸瘦,渴不能飲,心與頭更換而痛,不寐,大便燥結,以四物加陳皮、甘草百餘帖未效。
白話文:
心痛胃脘痛
胃脘部積聚濕邪的人,可以服用溫中丸。脾胃不和而導致疼痛的,服用大安丸。因氣機阻滯而痛的,服用加減木香檳榔丸。咳嗽逆氣、痰飲導致心痛的,可以用海蛤粉煅燒後,與栝樓仁(連帶外皮的)等分研磨成粉末,用米糊做成丸藥服用。
丹溪先生治療許文懿公的心痛,是因飲食積滯化痰,導致心脾疼痛,後來又受風寒,腿骨疼痛,曾經服用黃芽、歲丹、烏頭、附子治療十多年,艾灸無數次,又因受寒而疼痛加重,胯部難以開合,脾臟疼痛時,胯部疼痛會稍微減輕;胯部疼痛時,脾臟疼痛就會停止。
此病最初是中脘部有食積和痰飲,後來又受寒濕,阻滯經絡,氣血運行不暢,津液不通,痰飲停積在骨節,如同潮水般往來流動,湧向上方則為脾臟疼痛,下注則為胯部疼痛,需要把它排出體外。於是用甘遂粉一錢,放入豬腰子內煨熟食用,連續瀉下七次,腳就能夠走路了。之後出現劇烈嘔吐,不想吃東西,煩躁不安,氣虛說不出話。想起《金匱要略》記載:「無寒熱而短氣不足以息者,實也。」他的病多年積聚,一旦瀉下,反而激發了病情,沒有其他藥物可以控制。
於是繼續用吐瀉的方法治療上焦,逐步治療中焦和下焦。連續幾天服用瓜蒂、藜蘆、苦參等藥物,都未能徹底嘔吐出積滯,反而煩躁不安更加嚴重,於是服用附子尖三枚,用米漿水加蜂蜜服用,終於嘔吐出大量的膠狀痰液,像一大桶一樣。然後服用濃煎的朴硝、滑石、黃芩、石膏、連翹等藥物一斤,放入井水中冰鎮後服用,四天服用了四斤,之後腹部輕微疼痛,大便不通,脈搏在卯時和酉時停歇。我認為卯時和酉時是手足陽明經的應時,這是胃和大腸還有積滯未盡,應該快速瀉下。其他醫生都感到困惑,於是製作紫雪丹,三天服用五兩,腹部減輕,稍微舒服一些,之後又出現小便不通疼痛,服用蘿蔔子汁,嘔吐後小便就通暢了。
之後又出現小腹脹痛,服用大黃、牽牛子等量製成的水丸,服用了三百丸,瀉下物如爛魚腸一樣,約有二升,脈搏沒有停歇。又出現大便排出困難且疼痛,小腹脹滿悶痛,又服用之前的丸藥一百粒,腹部劇烈絞痛,腰胯沉重,眼睛冒火,說不出話,瀉下穢物像桕油條一樣,長約一尺,肛門像著火一樣,用水沖洗。從生病半個月不吃不喝不說話,到此刻才開始喝稀粥,才有了生機,幾天後平安無事。
從嘔吐到痊癒的這段時間,脈象都是平常的弦大脈,第二年進行倒倉法,徹底痊癒。
治療一個人因飲酒喝牛奶而患心痛,多年無汗,很多醫生都用丁香、附子治療,身體消瘦,食慾減退,每次疼痛都要用東西拄著,脈象遲緩、弦細而澀滯,而且經常吞酸,於是服用二陳湯加黃芩、連翹、白朮、桃仁、郁李仁、澤瀉,每天服用,嘔吐出酸苦的黑水,還有像爛木耳一樣的東西,服用二百多劑後,脈象澀滯減輕,變得充實而有力。當時天氣轉暖,考慮到他想出汗,但氣血還未充盈,於是服用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白芍、陳皮、半夏、甘草。
疼痛緩解後,服用麻黃、蒼朮、川芎、當歸,藥物剛入口,就突然昏厥,一會兒就醒過來了,出了一身大汗,疼痛就停止了。一個兒童久患瘧疾剛剛痊癒,出現心脾疼痛,六脈都沉細,疼痛減輕時,氣口緊而盛,其他部位脈象弦數而有力。考慮到可能是宿食,詢問後果然是吃了受涼的油麵,於是服用小胃丹十幾粒,禁食其他食物三天,服用藥物十二次,疼痛就停止了。後來又吃了一些新穀物,突然劇烈疼痛,連及脅肋,於是禁食,也不服用藥物,因為宿食已經消化了,現在是因為新穀物和殘留的宿食互相衝突而疼痛,如果再次用藥攻伐,一定會損傷胃氣。
晚上心煩嘈雜,想吃東西,先服用白朮、黃連、陳皮丸,來止住嘈雜,這並不是真的餓,而是還有殘留的濕飲未盡,因氣機阻滯而引起的。如果吃了東西又疼痛,就詢問他是不是餓了,並且感覺膈間脹滿悶痛,就再次服用之前的丸子,一整天都不覺得餓,昏昏沉沉地睡著了,之後少吃一些粥,就慢慢好了。一個婦女因為長期憂慮患病,之後心痛,食慾減退,身體消瘦,口渴但不能喝水,心痛和頭痛交替出現,睡不著覺,大便乾結,服用四物湯加陳皮、甘草一百多劑都沒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