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三冊 (33)
第三冊 (33)
1. 下血
駱龍吉云:結陰之病,陰氣內結,不得外行,血無所稟,滲入腸間,故便血也,其脈虛澀者是也。因血結不行故下,古方有結陰丹。羅謙甫治因強飲酸酒得腹痛,次傳泄瀉,十餘日便後見血,或紅或紫,腸鳴腹痛,服涼藥如故,仍不欲食,食則嘔酸,心下痞,惡冷物,口乾煩躁,不得安臥,其脈弦細而微遲,手足稍冷,以平胃地榆湯,溫中散寒,除濕和胃,數服病減大半,又灸中脘二七壯,引胃氣上升,次灸氣海百壯,生髮元氣。
灸則強食生肉,又以還少丹服之,至春再灸三里二七壯,溫脾壯胃生髮元氣,次服芳香之劑,慎言語節飲食而愈。八物湯去生地黃、甘草,加官桂,名胃風湯,治風冷乘虛入客腸胃,水穀不化,泄瀉注下,及腸胃濕毒,下如豆汁,或下瘀血,日夜無度,蓋亦結陰之類也。為陰氣內結,故去甘寒而加辛熱,結者散之也。
潔古云:如下血,防風為上使,黃連為中使,地榆為下使。若血瘀色紫者,陳血也,加熟地黃。若血鮮色紅者,新血也,加生地黃。若寒熱者,加柴胡。若肌熱者,加地骨皮。此證乃甲欺戊也,風在胃口中焦,濕泄不止,濕既去盡而反生燥,庚欺甲也。本無金氣,以甲勝戊虧,庚為母復讎也。
故經曰亢則害承乃制,是反制勝己之化也。若脈洪實痛甚者,加酒浸大黃。戴復庵以色鮮為熱,色瘀為寒。熱血,連蒲散,寒血,理物湯。血色鮮紅者,多因內蘊熱毒,毒氣入腸胃,或因飲酒過多,及啖糟臟炙爆,引血入大腸,故瀉鮮血,宜連蒲散吞黃連阿膠丸,及香連丸,或一味黃連煎飲。大瀉不止者,四物湯加黃連、槐花,仍取血見愁草少許,生薑搗取汁和米飲服。
於血見愁草中,加入側柏葉、與生薑同搗汁尤好。有暑毒入腸胃下血者,一味黃連煎湯飲。腸風下血,以香附末加百草霜,米飲調服。加入麝香少許,其應尤捷。冷氣入客腸胃下瘀血,理中湯不效,宜黑神散米飲調下,或用膠艾湯加米湯煎,吞震靈丹。攧撲內損,惡血入腸胃,下出濁物如瘀血者,宜黑神散加老黃茄為末酒調。
酒積下血不止,糞後見,用神面一兩半,白酒藥二丸,同為末,清水調捏作餅子,慢火上炙黃為細末。每服二錢,白湯調下。亦治泄瀉。海藏治梅師大醉,醒發渴,飲水及冰茶後,病便鮮紅,先與吳茱萸丸,翌日又與平胃、五苓各半散三大服,血止復自利,又與神應丸四服,自利乃止。或問何不用黃連之類以解毒,曰若用寒藥,其疾大變,難治。
寒飲內傷,復用寒藥,非其治也。況血為寒所凝,入大腸間而便下血,溫之乃行,所以得熱則自止。唐生病因飲酪水及食生物,下利紫黑血十餘行,脾胃受寒濕毒,與六神平胃散半兩,加白朮三錢,以利腰臍間血,一服愈。《攖寧生卮言》云:腸風則足陽明積熱久而為風,風有以動之也。
白話文:
下血
駱龍吉說:陰虛內結的病症,陰氣在體內阻塞,無法排出體外,血液無處歸宿,滲入腸道,所以便血。這種情況脈象虛弱而澀滯。因為血液阻塞不通而導致下血,古方有結陰丹。羅謙甫治療因過量飲用酸酒導致腹痛,接著腹瀉,十多天後大便出血,顏色或紅或紫,腸鳴腹痛,服用涼藥後仍無效,也不想吃東西,吃了就嘔吐酸水,心下痞悶,惡寒,口乾煩躁,無法安睡,脈象弦細而略遲,手腳稍冷,於是用平胃地榆湯溫中散寒、除濕和胃,服用幾劑後病情減輕大半,又灸中脘穴二七壯,引導胃氣上升,接著灸氣海穴一百壯,以滋生元氣。
灸療後病人能吃生肉了,又服用還少丹,到春天再灸足三里穴二七壯,溫補脾胃,滋生元氣,然後服用芳香類藥物,謹慎言語,節制飲食,最終痊癒。八物湯去生地黃、甘草,加官桂,稱為胃風湯,用於治療風寒乘虛而入侵腸胃,導致水穀不化,腹瀉便血,以及腸胃濕毒,大便如豆汁狀,或排出瘀血,日夜不止,這也屬於陰氣內結的類型。因為是陰氣內結,所以去除甘寒藥物而加入辛熱藥物,以散結。
潔古說:如果出現下血,防風宜用量較大,黃連宜用量中等,地榆宜用量較小。如果血瘀呈紫色,是陳舊的血液,就加入熟地黃。如果血液鮮紅,是新鮮的血液,就加入生地黃。如果寒熱夾雜,就加入柴胡。如果體熱,就加入地骨皮。此症是甲木克制戊土,風邪在胃和中焦,濕邪洩瀉不止,濕邪去除後反而產生燥邪,庚金克制甲木。本無金氣,因甲木克制戊土而不足,庚金為母而報復。
所以經書說:「亢則害承乃制」,這是反制克制自己的轉化。如果脈象洪實,疼痛劇烈,就加入酒浸大黃。戴復庵認為血液鮮紅屬熱證,血液瘀滯屬寒證。熱證下血,用連蒲散;寒證下血,用理物湯。血色鮮紅,多因體內蘊積熱毒,毒氣入侵腸胃,或因飲酒過多,以及食用辛辣炙烤的食物,導致血液進入大腸,所以瀉出鮮血,宜用連蒲散,並服用黃連阿膠丸或香連丸,或單用黃連煎服。如果大便出血不止,用四物湯加黃連、槐花,再取少量血見愁草,搗碎取汁和米湯服用。
在血見愁草中加入側柏葉和生薑同搗汁更好。如果暑毒入侵腸胃導致下血,單用黃連煎湯服用。腸風下血,用香附末加百草霜,用米湯調服。加入少量麝香,療效更迅速。如果寒氣入侵腸胃導致下瘀血,理中湯無效,宜用黑神散用米湯調服,或用膠艾湯加米湯煎服,並服用震靈丹。跌撲內傷,惡血入侵腸胃,排出污濁之物如同瘀血,宜用黑神散加老黃茄研末,用酒調服。
酒積導致下血不止,大便後出血,用神曲一兩半,白酒藥二丸,研成細末,清水調和捏成餅子,用慢火炙黃,研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白湯送服。也治療腹瀉。海藏治療梅師因大醉,醒來後口渴,喝水和冰茶後,大便鮮紅,先給他服用吳茱萸丸,第二天又給他服用平胃散和五苓散各半,共三大劑,血止而腹瀉自愈,又給他服用神應丸四劑,腹瀉才止。有人問為什麼不用黃連等藥物解毒,他說如果用寒涼藥物,病情會急劇變化,難以治療。
寒飲內傷,再用寒涼藥物,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況且血液因寒凝而滯留在腸道而便血,溫暖它就能使其運行,所以遇到溫熱就能自行止血。唐生因飲用酪漿和吃生冷食物,下利紫黑色血液十多次,脾胃受寒濕毒侵襲,給他服用六神平胃散半兩,加白朮三錢,以疏通腰腹部血液,一劑而癒。《攖寧生卮言》說:腸風是足陽明經積熱日久而化為風,風邪會使其活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