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八冊 (19)

回本書目錄

第八冊 (19)

1. 皮膚索澤

即仲景所謂皮膚甲錯,蓋皮膚澀而不滑澤者是也。三陽為病發寒熱,其傳為索澤。王注云:索、盡也,精血枯涸,故皮膚潤澤之氣皆盡也。運氣皮膚索澤,屬燥傷膽氣。經云:陽明在泉,燥淫所勝,病體無膏澤,治以苦寒是也。仲景云:五勞虛極羸瘦,腹滿不能飲食,食傷、憂傷、飲傷、房室傷、飢傷、勞傷、經絡榮衛氣傷,內有乾血,肌膚甲錯,兩目黯黑,緩中補虛,大黃䗪蟲丸主之。咳有微熱,煩滿,胸中甲錯,是為肺癰,葦莖湯主之。

尺膚粗如枯魚之鱗者,水泆飲也。針灸皮膚索澤,取足少陽。經云:足少陽之脈,是動則病體無膏澤,視盛、虛、熱、寒、陷下取之也。

2. 髭發

《內經》云:腎者主蟄,封臟之本,精之處也。其華在發。腎之合骨也,其榮發也。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。(王注云:甘益脾,勝於腎,腎不勝故骨痛而發落)。女子一七歲腎氣實,齒更髮長;五七陽明脈衰,面始焦,發始墮。丈夫八歲腎氣實,髮長齒更;五八腎氣衰,發墮齒槁。

《巢氏病源》云:足少陽膽之經,其榮在須。足少陰腎之經,其華在發。衝任之脈,為十二經之海,謂之血海,其別絡上唇口。若血盛則榮於頭髮,故鬚髮美。若血氣衰弱,經脈虛竭,不能榮潤,故鬚髮脫落。帝曰:婦人無須者,無氣血乎?岐伯曰:衝脈、任脈皆起於胞中,上循胸裡,為經絡之海。

其浮而外者,循腹上行,會於咽喉,別絡唇口。今婦人之生,有餘於氣,不足於血,以其數脫血也。(女人月月而經通,故曰數脫血)。衝任之脈不榮口唇,故須不生焉。又曰:人有傷於陰,陰氣絕而不起,陰不用,然其須不去,宦者獨去,其故何也?岐伯曰:宦者去其宗筋,傷其衝脈,血瀉不復,皮膚內結,唇口不榮,故須不生。

有人未嘗有所傷,不脫於血,其須不生何也?曰:此天之所不足也,稟衝任不盛,宗筋不成,有氣無血,唇口不榮,故須不生。髭鬚黃赤者,多熱多氣,白者少血少氣,黑色者多血少氣。美眉者太陽多血,通髯極須者少陽多血,美須者陽明多血,此其時然也。

3. 發黃白

張天師草還丹七寶美髯丹。單用自已發,不足則父子一氣者,又不足則無病童男女發與胎髮,用皂角水洗淨,無油氣為度,入新鍋內,上用小鍋蓋之,鹽泥固口,勿令泄氣,桑柴慢火煆三炷香,冷定取出,研為細末,每用一二分,空心酒調下。

揩齒變白髮方,酸石榴皮一個,泥裹燒令通赤,候冷去泥,用茄子根與槐枝同燒,令煙絕,急以器蓋之,候冷,用槐枝、馬齒莧牆上生者好,不令人見採,薄荷石膏五倍子燒熟、川升麻各一兩,為末揩牙,不但變白為黑,亦且堅牙甚妙。東垣青絲散,西嶽石碑方。

拔白生黑良曰:正月四日、二月八日、三月十三、四月十六、五月二十、六月二十、七月二十八、八月十九、九月二十五、十月一日、十一月十一日、十二月十日,早起拔之永不白。

又正月五日、十三日,二月八日、十八日,三月三日,四月十三、二十五,五月五日、十五日,六月十四、二十四,七月十八、二十八,八月九日、十日,九月八日、十八日,十月十三、二十三,十一月十日,十二月十六日,以上月日,並用午時前拔之。凡拔時先以水於石上磨丁香汁,候拔了、急手敷於毛孔中,即生黑者。

李卿換白髮方云:刮老生薑皮一大升於鐺中,以文武火煎之,不得令過沸,其鐺唯得多油膩者尤佳,更不須洗刮,便以姜皮置鐺中,密封固濟,勿令通氣,令一精細人守之,地色未分時,便須煎之,緩緩不得令火急,如其人稍疲,即換人看火,一伏時即成,置瓷缽中研極細。李方雖曰一伏時,若火候勻,至日西即藥成也。

使時以小簪腳蘸取如麻子大,先於白髮下點藥訖,然後拔之再點,以手指熟捻之,令入肉,第四日當有黑者生,神效。

4. 發落不生

東垣云:脈弦氣弱,皮毛枯槁,發脫落,黃耆建中湯主之。發脫落及臍下痛,四君子湯熟地黃。丹溪治胡氏子,年十七八歲,發脫不留一莖,飲食起居如常,脈微弦而澀,輕重皆同,此厚味成熱濕,痰在膈間,又日多吃梅,酸味收濕熱之痰,隨上升之氣至於頭,熏蒸髮根之血,漸成枯槁,遂一時盡脫。

遂處以補血升散之藥,用防風通聖散,去芒硝,唯大黃三度酒炒,兼以四物湯酒製合和,作小劑煎,以灰湯入水頻與之。兩月餘後診其脈,濕熱漸解,停藥,淡味調養,又二年,髮長如初而愈。甜瓜葉治人無發,搗汁塗之即生。滋榮散,三聖膏。治發落不生令長,麻子一升,熬令黑,壓油,以敷頭髮上。

《千金》云:麻葉桑葉二味,以泔煮,沐發七次,可長六尺。眉毛墮落,生半夏、羊矢燒焦,等分為末,薑汁調塗。又用七月烏麻花陰乾為末,生烏麻油浸,每夜敷之。烏麻,即秋麻是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