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三冊 (14)
第三冊 (14)
1. 霍亂
劉宗厚云:冷熱不調,陰陽相搏,故轉筋攣痛,甚者遍體轉筋,此實陰陽之氣反戾,風寒乘之,筋失血氣所榮,而為攣縮急痛也。又河間論轉筋皆屬火。丹溪謂屬血熱。二公之論轉筋,非因於霍亂者也。其不因霍亂而轉筋者,誠如二公之言。亦有血虛筋失所養,則轉而急痛不能舒也。
若夫霍亂而轉筋,則陳氏、劉氏備矣。亦有榮血中素有火熱,卒然霍亂而風寒外束,榮中之熱內郁,而其勢猖狂,則筋亦為之轉動也。大抵霍亂見此症,甚者多不可救,宜急治之,木瓜煮汁飲之。香薷煮汁飲之。燒梔子二十枚,研末熟水調下。(熱者宜之。)理中湯去朮,加生附子一枚。
或理中湯加凍膠銼炒一錢,或以造麴蓼汁暖熱浸,或用濃鹽湯浸,仍令其縶縛腿脛,若筋入腹及通身轉筋者,不可治。(寒者宜之。)《直指》木瓜湯。皂角末一小豆許,入鼻中取嚏。蓼花一把,去兩頭,以水二升半,煮一升半,頓服之。灸承山二十七壯,神效。
【煩渴】陳氏云:陰陽反戾,清濁相干,水與谷並,小便閉澀,既走津液,腎必枯燥,引飲自救,煩渴必矣。止渴湯主之。霍亂煩渴,以增損縮脾飲主之,能解伏熱,消暑毒,止吐利。霍亂之後,服熱藥太多,煩躁作渴,尤宜服之。霍亂吐瀉後,煩渴飲水,宜茯苓澤瀉湯。霍亂已愈,煩熱多渴,小便不利,宜小麥門冬湯。
霍亂後,噁心懶食,口乾多渴,宜白朮散。霍亂後,利不止,冷汗出,腹脅脹,宜烏梅散。霍亂後,下利無度,腹中㽲痛,宜黃連丸。霍亂後,下利見血,宜止血湯,赤石脂湯。潔古老人云:霍亂轉筋,吐瀉不止,病在中焦,陰陽交而不和,發為疼痛。此病最急,不可與分毫粥飲,穀氣入胃則必死矣。
《保命集》云:凡霍亂慎勿與粟米粥湯,入胃即死。如吐瀉已多,欲住之後,宜以稀粥漸漸補養,以遲為妙。
【診】霍亂,遍身轉筋,肚痛,四肢厥冷欲絕者,其脈洪大易治。脈微囊縮舌卷不治。霍亂之後,陽氣已脫,或遺尿而不知,或氣少而不語,或膏汗如珠,或大躁欲入水,或四肢不收,皆不可治也。
白話文:
霍亂
劉宗厚認為,霍亂是因為冷熱失調,陰陽相爭,導致肌肉抽搐疼痛,嚴重者全身抽搐。這是因為陰陽之氣紊亂,風寒乘虛而入,筋脈失養,所以收縮疼痛。河間學派認為轉筋都屬於火證,丹溪則認為是血熱。這兩種觀點針對的並不是霍亂引起的轉筋。確實,有些轉筋並非霍亂引起,正如河間和丹溪所言,可能是因為血虛,筋脈失養,導致肌肉收縮疼痛。
但霍亂引起的轉筋,陳氏和劉氏的論述已經很完善了。有些情況是體內本來就有火熱,突然患上霍亂,又有風寒入侵,體內的熱邪鬱積,病情加劇,就會引起肌肉抽搐。總而言之,霍亂出現這種症狀,嚴重者多難救治,應立即治療。可用木瓜煮汁喝,或香薷煮汁喝,或燒梔子二十枚研末用溫水送服(熱證者適用)。理中湯去朮,加生附子一枚。
或者在理中湯中加入炒過的凍膠一錢,或用溫熱的造麴蓼汁浸泡,或用濃鹽水浸泡,並綁縛腿脛。如果筋攣入腹或全身抽搐,則難以治愈(寒證者適用)。《直指》記載木瓜湯,以及用皂角末少許塞入鼻中打噴嚏,蓼花一把去頭尾,用二升半水煮成一升半,一次服下。灸承山穴二十七壯,效果顯著。
【煩渴】陳氏認為,陰陽紊亂,清濁混雜,水穀不化,小便不利,津液大量流失,腎臟必然乾燥,病人為解渴而大量飲水,所以煩渴不止。止渴湯主治此症。霍亂引起的煩渴,可用增損縮脾飲,此方能解熱毒,止吐瀉。霍亂之後服用過多溫熱藥物,出現煩躁口渴,也應服用此方。霍亂吐瀉之後,煩渴想喝水,宜用茯苓澤瀉湯。霍亂痊癒後,煩熱口渴,小便不利,宜用小麥門冬湯。
霍亂後噁心不想吃東西,口乾口渴,宜用白朮散。霍亂後,腹瀉不止,出冷汗,腹部脅肋脹滿,宜用烏梅散。霍亂後,腹瀉不止,腹痛,宜用黃連丸。霍亂後,腹瀉帶血,宜用止血湯或赤石脂湯。潔古老人認為,霍亂轉筋,吐瀉不止,病在中焦,陰陽失調,導致疼痛。此病十分危急,不可給予任何粥飲,穀物進入胃中就會致命。
《保命集》記載:凡霍亂,切勿給予粟米粥湯,入口即死。如果吐瀉已多,症狀趨緩,可以用稀粥慢慢調養,宜緩不宜急。
【診斷】霍亂,全身抽搐,腹痛,四肢厥冷將死,脈象洪大,此種情況容易治療。脈象微弱,舌頭捲縮,則難以治療。霍亂之後,陽氣已虛,或遺尿不自知,或氣息微弱不能說話,或汗出如珠,或躁動不安想下水,或四肢不能收縮,這些情況都難以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