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八冊 (18)
第八冊 (18)
1. 轉筋
經云:足太陽之下,血氣皆少,則善轉筋,踵下痛。丹溪云:轉筋皆屬血熱,四物加黃芩、紅花、蒼朮、南星。有筋轉於足大指,轉上至大腿近腰結了,乃因奉養厚、飲酒感寒而作,加酒芩、蒼朮、紅花、南星、姜煎服。仲景云:轉筋之為病,其臂腳直,脈上下行,微弦,轉筋入腹者,雞矢白散主之。
用雞矢白一味為散,取方寸匕,以水六合,和溫服。《聖惠方》治肝虛轉筋,用赤蓼豆葉切作三合,水一盞,酒三合,煎至四合去渣,溫分二服。孫尚藥治腳轉筋疼痛攣急,松節二兩,細銼如米粒,乳香一錢。上件藥,用銀、石器內慢火炒令焦,只留一分性,出火毒,研細。
每服一錢至二錢,熱木瓜酒調下。同是筋病,皆治之。《外臺》治轉筋,取故綿以釅醋浸,甑中蒸及熱,用綿裹病人腳,令更易勿停,瘥止。丹溪云:轉筋遍身入肚不忍者,作極鹹鹽湯於槽中暖浸之。《靈樞》四時氣篇,轉筋於陽治其陽,轉筋於陰治其陰,皆焠刺之。婁全善云:此則經所謂以痛為輸之法,蓋用火燒燔針劫刺,轉筋之時,當察轉筋之痛在何處,在陽刺陽,在陰刺陰,隨其所痛之處刺之,故曰以痛為輸也。若以一針未知,則再刺之,以知覺應效為度,故曰以知為數也。
竇太師云:轉筋而疼,灸承山而可治。霍亂轉筋,已見霍亂門。此謂不霍亂而筋自轉。
白話文:
經書說:足太陽經脈的地方,氣血都比較少,就容易發生抽筋,腳後跟也會疼痛。朱丹溪認為:抽筋多半是因為血熱,可以用四物湯加上黃芩、紅花、蒼朮、南星來治療。有的抽筋從腳大拇指開始,往上延伸到大腿,甚至接近腰部就打結了,這種情況是因為飲食過於豐盛,又喝了酒感受了寒邪所致,可以用酒黃芩、蒼朮、紅花、南星、生薑煎服。
張仲景認為:抽筋這種病,發作時手臂和腿會僵直,脈象表現為上下流動,帶一點點弦脈,抽筋如果進入腹部,可以用雞屎白散來治療。用雞屎白單味藥磨成粉末,每次取一小匙,用六合溫水調和後服用。《聖惠方》記載治療肝虛引起的抽筋,用赤蓼豆葉切碎三合,加水一盞、酒三合,煎到剩四合時去渣,溫熱分兩次服用。孫尚藥治療腳抽筋疼痛、攣縮急迫,用松節二兩,切碎像米粒大小,加上乳香一錢。將這些藥放在銀器或石器中用小火炒到焦,只保留一分的藥性,去除火毒,再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一到二錢,用熱木瓜酒調服。同樣是筋脈的病,都這樣治療。《外台秘要》記載治療抽筋,取舊棉布用濃醋浸濕,放在蒸籠裡蒸熱,用棉布包住病人腳部,等冷了就更換新的,不要停下來,抽筋就會停止。朱丹溪說:抽筋蔓延全身,痛到無法忍受,可以用很鹹的鹽湯浸泡在浴槽中,溫熱浸泡。《靈樞》四時氣篇提到,抽筋發生在陽經,就治療陽經;抽筋發生在陰經,就治療陰經,都可以用燒針來刺。婁全善說:這就是經書上所說的「以痛為輸」的方法,用火燒熱針,快速地刺入,抽筋的時候,應該仔細觀察抽筋的痛點在哪裡,在陽經就刺陽經,在陰經就刺陰經,根據疼痛的地方來刺,所以說「以痛為輸」。如果刺一針效果不明顯,就再刺一針,以有感覺有效為度,所以說「以知為數」。
竇太師說:抽筋而疼痛,可以針灸承山穴來治療。霍亂引起的抽筋,已經在霍亂篇裡講過了。這裡講的是沒有霍亂卻自己發生抽筋的情況。
2. 骨
腎主骨,在體為骨,在臟為腎。又云:腎之合骨也,其榮發也。又云:少陰者,冬脈也,伏行而濡骨髓也。骨病忌食甘苦,久立。經云: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。又云:苦走骨,骨病無多食苦。又云:久立傷骨是也。骨病不屈。經云:手屈而不伸者,病在筋;伸而不屈者,病在骨。在骨守骨,在筋守筋是也。骨度,詳《靈樞》骨度篇。骨空,詳《素問》骨空篇。
白話文:
腎臟主管骨骼,在身體表現為骨頭,在臟腑來說就是腎。還有說法是,腎臟與骨骼相合,骨骼的榮養取決於腎臟的功能。另外也說,少陰脈是冬季的脈象,它潛藏運行並滋養骨髓。骨骼有疾病時,要避免吃甜味和苦味的食物,也要避免長時間站立。古籍說:「吃太多甜食會導致骨頭疼痛和頭髮脫落。」又說:「苦味走入骨頭,所以骨頭有病不宜多吃苦。」還有說「久站會損傷骨骼」是這個道理。骨骼有病會導致關節無法彎曲。古籍說:「手能彎曲卻不能伸直,是筋的問題;能伸直卻不能彎曲,是骨頭的問題。」這就是說,在骨頭的疾病就治療骨頭,在筋的疾病就治療筋。關於骨骼的長度,詳細記載在《靈樞》的〈骨度篇〉。關於骨骼的空隙,詳細記載在《素問》的〈骨空篇〉。
3. 肉
脾主肉。經云:脾主肉,在體為肉,在臟為脾。又云:邪在脾胃,則病肌肉痛是也。脾病在溪。經云:北方黑色,入通於腎,故病在溪。溪者,肉之小會也。《素問》氣穴論,帝曰:願聞溪谷之會也,歧伯曰:肉之大會為谷,肉之小會為溪,肉分之間,溪谷之會,以行榮衛,以會大氣。邪溢氣壅,脈熱肉敗,榮衛不行,必將為膿,內消骨髓外破大膕,留於節湊,必將為敗。
積寒留舍,榮衛不居,卷肉縮筋,肋肘不得伸,內為骨痹,外為不仁,命曰不足,大寒留於溪谷也。溪谷三百六十五穴會,亦應一歲,其小痹淫溢,循脈往來,微針所及,與法相同。形樂志樂,病生於肉,治之以針石。濕傷肉,甘傷肉。經云:濕傷肉,風勝濕;甘傷肉,酸勝甘。
又云:甘走肉,肉病無多食甘。又云:多食酸則肉胝䐢而唇揭是也。坐樂傷肉。經云:久坐傷肉。又云:形樂志樂,病生於肉,治之以針石是也。
白話文:
脾臟主管肌肉。經典上說:「脾主管肌肉,在身體上表現為肌肉,在臟腑中就是脾。」又說:「邪氣侵犯脾胃,就會導致肌肉疼痛。」脾臟的疾病會影響到肌肉間的小縫隙。經典上說:「北方屬黑色,與腎相通,所以疾病會影響到肌肉間的小縫隙。」小縫隙是指肌肉的小交會處。《素問》的氣穴論中,黃帝問:「我想知道肌肉間縫隙的交會處。」岐伯回答說:「肌肉的大交會處稱為谷,肌肉的小交會處稱為溪。肌肉分佈的間隙,就是溪谷的交會處,用來運行榮衛之氣,匯集大氣。邪氣過盛導致氣血壅塞,脈搏發熱,肌肉敗壞,榮衛之氣無法正常運行,一定會化膿,侵蝕骨髓,從外破壞大腿內側,停留在關節處,最終會導致敗壞。」
寒氣積聚停留在體內,榮衛之氣無法正常運行,導致肌肉蜷縮,筋脈收緊,肋骨和手肘無法伸直,內在會形成骨痹,外在會感到麻木不仁,這種情況稱為不足,是寒氣積聚在肌肉間的縫隙所致。身體肌肉間的縫隙共有三百六十五個穴位,也對應一年的天數,如果小痺症狀蔓延,就會沿著脈絡往來流竄,微針可以治療這種情況,治療方法和一般的相同。如果身體舒適心情愉快,疾病容易產生在肌肉,這種情況可以用針或砭石來治療。濕氣會傷害肌肉,甜味也會傷害肌肉。經典上說:「濕氣會傷害肌肉,風能克制濕氣;甜味會傷害肌肉,酸味能克制甜味。」
又說:「甜味進入肌肉,肌肉有病不要多吃甜食。」又說:「多吃酸的會導致肌肉增厚變硬,嘴唇外翻。」久坐會傷害肌肉。經典上說:「久坐會傷害肌肉。」又說:「如果身體舒適心情愉快,疾病容易產生在肌肉,這種情況可以用針或砭石來治療。」
4. 皮膚
《素問》皮部篇,黃帝問曰:余聞皮有分部,脈有經紀,筋有結絡,骨有度量,其所生病各異,別其分部,左右上下,陰陽所在,病之始終,願聞其道。岐伯對曰:欲知皮部,以經脈為紀者,諸經皆然。陽明之陽,名曰害蜚,上下同法,視其部中有浮絡者,皆陽明之絡也。其色多青則痛,多黑則痹,黃赤則熱,多白則寒,五色皆見,則寒熱也。
絡盛則入客於經,陽主外,陰主內。少陽之陽,名曰樞持,上下同法,視其部中有浮絡者,皆少陽之絡也。絡盛則入客於經,故在陽者主內,在陰者主出,以滲於內,諸經皆然。太陽之陽,名曰關樞,上下同法,視其部中有浮絡者,皆太陽之絡也。絡盛則入客於經。少陰之陰,名曰樞儒(一作檽),上下同法,視其部中有浮絡者,皆少陰之絡也。
絡盛則入客於經,其入經也,從陽部注於經;其出者,從陰內注於骨。心主之陰,名曰害肩,上下同法,視其部中有浮絡者,皆心主之絡也。絡盛則入客於經。太陰之陰,名曰關蟄,上下同法,視其部中有浮絡者,皆太陰之絡也。絡盛則入客於經。凡十二經絡脈者,皮之部也。
是故百病之始生也,必先於皮毛,邪中之則腠理開,開則入客於絡脈,留而不去,傳入於經,留而不去,傳入於腑,廩於腸胃。邪之始入於皮也,溯然起毫毛,開腠理;其入於絡也,則絡脈盛色變;其入客於經也,則感虛乃陷下。其留於筋骨之間,寒多則筋攣骨痛,熱多則筋弛骨消,肉爍䐃破,毛直而敗。
帝曰:夫子言皮之十二部,其生病皆何如?岐伯曰:皮者,脈之部也,邪客於皮則腠理開,開則邪入客於絡脈,絡脈滿則注於經脈,經脈滿則入舍於腑臟也。故皮者有分部,不與而生大病也。帝曰:善。皮膚屬肺。經云:肺之合皮也,其榮毛也。又云:肺主皮毛,在臟為肺,在體為皮毛是也。
毛折爪枯,為手太陰絕。經云:手太陰者,行氣溫於皮毛者也。氣不榮則皮毛焦,皮毛焦則津液去。皮絕者,津液既去則爪枯毛折,毛折者,毛先死矣。
白話文:
黃帝問道:我聽說皮膚有分區,脈絡有經脈紀律,筋有結締網絡,骨有尺寸衡量,它們產生的疾病各有不同。我想了解如何區分這些皮膚的分區,它們的左右上下、陰陽所在,以及疾病的開始和結束,請您告訴我這些道理。
岐伯回答說:要知道皮膚的分區,要以經脈作為標準,所有經脈都是這樣。陽明經的陽氣,稱為「害蜚」,上下部位的診斷方法相同。觀察皮膚上是否有浮起的絡脈,這些都是陽明經的絡脈。如果絡脈的顏色多呈青色,表示疼痛;多呈黑色,表示麻木;呈黃色或紅色,表示發熱;多呈白色,表示寒冷。如果五種顏色都出現,表示有寒熱病症。
絡脈的氣盛,就會侵入經脈。陽氣主外,陰氣主內。少陽經的陽氣,稱為「樞持」,上下部位的診斷方法相同。觀察皮膚上是否有浮起的絡脈,這些都是少陽經的絡脈。絡脈的氣盛,就會侵入經脈,因此在陽面的,表示病邪在內,在陰面的,表示病邪要往外走,滲透到體內。所有經脈都是這樣。太陽經的陽氣,稱為「關樞」,上下部位的診斷方法相同。觀察皮膚上是否有浮起的絡脈,這些都是太陽經的絡脈。絡脈的氣盛,就會侵入經脈。少陰經的陰氣,稱為「樞儒」,上下部位的診斷方法相同。觀察皮膚上是否有浮起的絡脈,這些都是少陰經的絡脈。
絡脈的氣盛,就會侵入經脈。病邪侵入經脈的方式是,從陽面的部位注入經脈;病邪從經脈排出的方式是,從陰面的內部注入骨骼。心包經的陰氣,稱為「害肩」,上下部位的診斷方法相同。觀察皮膚上是否有浮起的絡脈,這些都是心包經的絡脈。絡脈的氣盛,就會侵入經脈。太陰經的陰氣,稱為「關蟄」,上下部位的診斷方法相同。觀察皮膚上是否有浮起的絡脈,這些都是太陰經的絡脈。絡脈的氣盛,就會侵入經脈。總而言之,十二經脈的絡脈,就是皮膚的區域。
所以,各種疾病的開始發生,一定先從皮膚毛髮開始。邪氣侵入,就會使皮膚紋理疏鬆,疏鬆後邪氣就會進入絡脈。如果邪氣停留而不離開,就會傳入經脈;如果邪氣在經脈中停留而不離開,就會傳入臟腑,聚集在腸胃。邪氣剛開始侵入皮膚時,毛髮會豎立,皮膚紋理會疏鬆。當邪氣進入絡脈時,絡脈會充盛,顏色會改變。當邪氣進入經脈時,身體的抵抗力下降,就會出現凹陷。如果邪氣停留在筋骨之間,寒邪多會導致筋攣骨痛,熱邪多會導致筋弛骨骼消損,肌肉消瘦、膿腫潰破,毛髮會直立而枯槁。
黃帝問:先生您說的皮膚十二個部位,它們產生的疾病各是什麼樣的呢?岐伯說:皮膚是脈絡的範圍,邪氣侵入皮膚就會使皮膚紋理疏鬆,疏鬆後邪氣就會進入絡脈,絡脈充滿邪氣就會注入經脈,經脈充滿邪氣就會進入臟腑。所以皮膚有分區,不加以重視就會產生大病。黃帝說:說得好。皮膚屬於肺,經典上說:肺與皮膚相合,能夠滋養毛髮。又說:肺主皮膚毛髮,在臟為肺,在體為皮膚毛髮。
毛髮斷裂、指甲枯槁,是手太陰肺經衰竭的表現。經典上說:手太陰肺經,是運行氣血溫養皮膚毛髮的經脈。如果氣血不能滋養,皮膚毛髮就會乾枯,皮膚毛髮乾枯就會導致津液喪失。當皮膚的功能衰竭,津液喪失就會導致指甲枯槁、毛髮斷裂,毛髮斷裂的原因是毛髮先死亡。
5. 皮膚痛
屬心實。經云:夏脈者心也,夏脈太過,則病身熱膚痛,為浸淫。運氣皮膚痛,皆屬火邪傷肺。經云:少陰在泉,熱淫所勝,病寒熱皮膚痛。又云:少陽司天,火淫所勝,熱上皮膚痛。又云:少陰之復,咳,皮膚痛。治以諸寒是也。針灸皮膚痛取肺。經云:邪在肺則病皮膚痛,寒熱,上氣喘,汗出,咳動肩背,取之膺中外腧,背三節五椎之傍,以手疾按之快然,乃刺之。取之缺盆中,以越之是也。
(升麻湯)。
白話文:
皮膚疼痛,通常是心火過旺的表現。《黃帝內經》說,夏季對應心臟,夏季的脈象如果過於強盛,就會導致身體發熱、皮膚疼痛,甚至會像水浸泡一樣蔓延開來。如果因為氣候變化導致的皮膚疼痛,大多是因為火邪傷害了肺臟。
《黃帝內經》還說,如果少陰經在泉的時候,熱邪過於旺盛,就會導致寒熱交替的皮膚疼痛。又說,如果少陽經主導天時,火邪過於旺盛,就會導致熱性的皮膚疼痛出現在上半身。還說,如果少陰經恢復正常時,可能會出現咳嗽和皮膚疼痛的狀況。這些情況都需要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。
針灸治療皮膚疼痛,主要取肺經的穴位。《黃帝內經》說,邪氣在肺,就會導致皮膚疼痛、寒熱交替、呼吸急促、出汗、咳嗽時牽動肩膀和背部。可以針刺胸部正中的穴位(膺中),以及背部第三胸椎和第五胸椎旁邊的穴位,用手快速按壓這些穴位,會感到舒服,然後再進行針刺。也可以取缺盆穴進行治療,使邪氣散發出去。
治療可以用升麻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