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三冊 (6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三冊 (6)

1. 胃反(即膈噎)

咽喉閉塞,胸膈膨滿,似屬氣滯,暫宜香砂寬中丸,開導結散而已。然服耗氣藥過多,中氣不運而致者,當補氣而使自運,補氣運脾湯。李絳療反胃嘔吐無常,粥飲入口即吐,困倦無力垂死者,以上黨人參三大兩,劈破,水一大升,煮取四合,熱頓服。大便燥結如羊矢,閉久不通,似屬血熱,止可清熱潤養,小著湯丸,累累加之,關扃自透。

(滋血潤腸湯,薑汁炙大黃,人參利膈丸,玄明粉少加甘草。)然服通利藥過多,致血液耗竭而愈結者,當補血潤血而使自行。有因火逆衝上,食不得入,其脈洪大有力而數者,滋陰清膈散,加枇杷葉二錢,蘆根一兩。或痰飲阻滯而脈結澀者,二陳湯入竹瀝、薑汁。痰多,食飲才下,便為痰涎裹住不得下者,以來復丹控其痰涎,自制滌痰丸,半夏曲、枯礬、皂角火炙刮去皮弦子、玄明粉、白茯苓、枳殼各等分,霞天膏和丸。

有因脾胃陽火內衰,其脈沉微而遲者,以辛香之藥溫其氣,卻宜丁沉透膈湯、五膈寬中散、嘉禾散之類,仍以益陰之藥佐之。瘀血在膈間,阻礙氣道而成者居多,以代抵當丸作芥子大,取三錢,去枕仰臥,細細嚥之,令其搜逐停積,至天明利下惡物,卻好將息自愈。五靈脂治淨為細末,黃犬膽汁和丸,如龍眼大。

每服一丸,好酒半盞溫服,不過三服效,亦行瘀血之劑也。亦有蟲者,以秦川剪紅丸取之,此丸亦取瘀血。《本事方》芫花丸,治積聚停飲痰水生蟲,久則成反胃及變為胃癰。其說在《靈樞》及《巢氏病源》。有實積而無內熱者,古方厚朴丸、萬病紫菀丸,當如方服之,能取下蟲物。

治反胃,用新汲水一大碗,留半碗,將半碗水內細細澆香油,鋪滿水面上,然後將益元散一貼,輕輕鋪滿香油麵上,須臾自然沉水底,此即陰陽升降之道也。用匙攪勻服,卻將所留水半碗蕩藥碗漱口令淨,吐既止,卻進末子涼膈散,通其大小便,未效再進一帖益元及涼膈即效也。此方極驗。

童便(降火)、竹瀝(行痰)、韭汁(行血)、人乳汁、牛乳汁(補虛潤燥)、蘆根汁(止嘔)、茅根汁(涼血)、薑汁(佐竹瀝行痰)、甘蔗汁(和胃)、驢尿(殺蟲)、仍入燒酒、米醋、蜜各少許和勻,隔湯頓溫服。

自制通腸丸,大黃(酒浸)、滑石(飛研),各二兩,陳皮(去白)、厚朴(薑製),各一兩半,人參、當歸、貫眾(去毛)、乾漆(炒煙盡),各一兩,木香、檳榔各七錢半,三稜(煨)、蓬朮(煨)、川芎、薄荷、玄明粉、雄黃、桃仁泥、甘草各五錢,俱各另取細末,用竹瀝、童便、韭汁、人乳、驢尿、蘆根汁、茅根汁、甘蔗汁、燒酒、米醋、蜜各二杯,薑汁一杯,隔湯煮濃,和丸如芥子大。每服三錢,去枕仰臥,唾津嚥下,通利止後服。

白話文:

胃反(即膈噎)

咽喉堵塞,胸膈脹滿,像是氣體滯留,暫時可以用香砂寬中丸疏通氣滯。但如果服用耗氣藥物過多,導致中氣運行不暢,則應補氣來促進氣血運行,可用補氣運脾湯。李絳治療反胃嘔吐無常、喝粥入口即吐、疲倦無力、瀕臨死亡的病人,用黨參三大兩,劈開,加水一大升,煮到四合,熱服。如果大便乾燥如羊屎,久久不通,像是血熱,就應該清熱潤腸,可以用小劑量的湯藥丸劑,逐步增加劑量,直到通暢。

(可以使用滋血潤腸湯、薑汁炙大黃、人參利膈丸、少量玄明粉加甘草。)但如果服用通利藥物過多,導致血液耗竭反而加重便秘,則應補血潤血,使其自行恢復。如果因火逆衝上,食物無法入口,脈象洪大有力而數,可以用滋陰清膈散,再加枇杷葉二錢,蘆根一兩。如果是痰飲阻滯,脈象結澀,則用二陳湯加竹瀝、薑汁。痰多,食物和飲料剛入口,就被痰液裹住無法下咽,則用來復丹控制痰液,或自制滌痰丸(半夏曲、枯礬、皂角(火炙刮去皮和弦子)、玄明粉、白茯苓、枳殼等量),用霞天膏和成丸藥。

如果因脾胃陽火內虛衰弱,脈象沉微而遲,則用辛香藥物溫補元氣,可以用丁沉透膈湯、五膈寬中散、嘉禾散等,並輔以滋陰藥物。如果瘀血停滯在膈間,阻礙氣道,大多數情況下,可以用代抵當丸,做成芥子大小,取三錢,仰臥去枕,慢慢吞服,使其清除積滯,到天明大便排出污物,就能痊癒。五靈脂研成細末,用黃狗膽汁和成丸藥,如龍眼大小。

每次服用一丸,用溫熱的酒半盞送服,通常服用三丸就會見效,也是治療瘀血的藥方。如果有蟲,可以用秦川剪紅丸驅蟲,此丸亦可治療瘀血。《本事方》的芫花丸,治療積聚、停飲、痰水生蟲,久則成反胃,甚至變成胃癰。其理論根據在《靈樞》及《巢氏病源》。如果有實積而無內熱,古方厚朴丸、萬病紫菀丸,可以按照方劑服用,能排出蟲物。

治療反胃,用新汲水一大碗,留下半碗,在剩下的半碗水中,慢慢滴入香油,鋪滿水面,然後把益元散一貼輕輕鋪在香油面上,一會兒就會自然沉入水底,這就是陰陽升降的道理。用匙攪勻服用,然後用剩下的半碗水清洗藥碗漱口,吐乾淨後,服用末子涼膈散,通利大小便,如果無效再服用一貼益元散和涼膈散,就會見效。此方效果很好。

童便(降火)、竹瀝(化痰)、韭汁(行血)、人乳汁、牛乳汁(補虛潤燥)、蘆根汁(止嘔)、茅根汁(涼血)、薑汁(輔助竹瀝化痰)、甘蔗汁(和胃)、驢尿(殺蟲),再加入少許燒酒、米醋、蜂蜜混合均勻,隔水溫熱服用。

自制通腸丸:大黃(酒浸)、滑石(研磨),各二兩;陳皮(去白)、厚朴(薑製),各一兩半;人參、當歸、貫眾(去毛)、乾漆(炒至煙盡),各一兩;木香、檳榔各七錢半;三稜(煨)、蓬朮(煨)、川芎、薄荷、玄明粉、雄黃、桃仁泥、甘草各五錢,都研成細末,用竹瀝、童便、韭汁、人乳、驢尿、蘆根汁、茅根汁、甘蔗汁、燒酒、米醋、蜂蜜各二杯,薑汁一杯,隔水煮濃,和成芥子大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錢,仰臥去枕,慢慢吞嚥唾液,通利之後再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