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八冊 (11)

回本書目錄

第八冊 (11)

1. 重舌

用一味真蒲黃末摻之。又用皂角刺煅,朴硝少許,研勻,先以手蘸水擦口內並舌上下,將藥摻之,涎出自消。又用五靈脂一兩,去砂石研末,米醋一大碗煎,逐旋噙漱口。又用皂角不蛀者四五挺,去皮弦,炙令乾,荊芥穗少許研細末,以米醋調塗腫處。又以蛇蛻燒灰,研極細,少許敷之。

烏犀膏、牛黃散、黃藥湯。亦可以鈹刀刺之,出血愈。《三因》云:凡舌腫,下必有噤蟲,狀如螻蛄、臥蠶,有頭尾,其頭小白,可燒鐵烙,烙頭上即消。不急治,能殺人。東垣云:廉泉一穴,一名舌本,在頷下結喉上。治舌下腫難言,舌縱涎出,口禁,舌根急縮,下食難。

刺瘧論云:舌下兩脈者,廉泉也。刺禁論云:刺舌下中脈太過,血不止為喑。刺節真邪論云:取廉泉穴,血變而止。以明宜出血禁用針。或問取廉泉穴二說不同,一說取頷下結喉上,一說取舌下兩脈,何者為當?答曰:舌本者,乃舌根蒂也。若取舌下兩脈,是取舌稍也,舌標也,此法誤也。

當取頷下者為當,此舌根也。況足陽明之脈,根於厲兌,結於廉泉,頷下乃足陽明之所行也。若取舌下兩脈,非足陽明經也。戊與癸合,廉泉足少陰也,治涎下。解云:胃中熱上溢,廉泉開,故涎下,當出血瀉胃中熱。又知非舌下兩脈也,頷下結喉上者為準矣。脹論曰:廉泉、玉英者,津液之道路也。

張戴人治南隣朱老翁,年六十餘歲,身熱數日不已,舌根腫起,和舌尖亦腫,腫至滿口,比原舌大三倍。一外科以燔針刺其舌兩旁下廉泉穴,病勢轉凶,將至顛嶻。戴人曰:血實者宜決之,以䤵針磨令鋒極尖,輕砭之,日砭八九次,出血約一二盞,如此者三次,漸覺血少痛減腫消。夫舌者,心之外候也。

心主血,故血出則愈。又諸痛癢瘡瘍,皆屬心火。燔針艾火,皆失此義也。薛新甫云:凡舌腫脹甚,宜先刺舌尖,或舌上,或邊傍出血泄毒,以救其急。惟舌下廉泉穴,此屬腎經,雖宜出血,亦當禁針,慎之。

白話文:

[重舌]

可以用純蒲黃粉末塗抹患處。也可以用煅燒過的皂角刺,加上少量的芒硝,一起研磨均勻,先用手沾水擦拭口腔內部和舌頭上下,然後把藥粉塗上,口水自然就會停止。另外,用一兩五靈脂,去除砂石雜質後研成粉末,用一大碗米醋煎煮,每次含在口中漱口。還有,用四五個沒有蟲蛀的皂角,去掉外皮和筋絡,烤乾,加上少量荊芥穗研成細末,用米醋調和塗在腫脹的地方。也可以用蛇蛻燒成灰,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少量敷在患處。

烏犀膏、牛黃散、黃藥湯這些藥方也有效。還可以用銳利的刀刺破腫脹處放血,病就會好。《三因方》說:凡是舌頭腫脹,下面一定有像螻蛄或蠶一樣的蟲子,有頭有尾,頭是白色的,可以用燒紅的鐵烙燙,燙在頭上就會消腫。如果不趕快治療,會死人的。李東垣說:廉泉穴,又名舌本,在下巴下方的喉結上方。這個穴位可以治療舌頭下方腫脹難以說話、舌頭鬆弛流口水、嘴巴緊閉、舌根收縮、難以下嚥的情況。

《刺瘧論》說:舌頭下方的兩條脈絡,就是廉泉穴。但《刺禁論》又說:刺舌下中脈太過,會導致血流不止而失聲。《刺節真邪論》說:取廉泉穴可以讓血停止。這說明可以放血,但不適合用針刺。有人問:取廉泉穴的說法不同,一種說取下巴下方喉結上方,一種說取舌頭下方兩條脈絡,哪種是對的?回答是:舌本是指舌根的蒂部。如果取舌頭下方的兩條脈絡,那是取舌頭的末梢,這是錯誤的。

應該取下巴下方的才是對的,這裡是舌根。而且足陽明經的脈絡,從厲兌穴開始,連接到廉泉穴,下巴下方正是足陽明經循行的部位。如果取舌頭下方的兩條脈絡,就不是足陽明經了。戊和癸相合,廉泉穴是足少陰經的穴位,可以治療流口水。解釋說:胃裡有熱向上溢出,導致廉泉穴開,所以流口水,這時候應該放血,瀉胃裡的熱。由此可知,不是取舌頭下方的兩條脈絡,而應該以下巴下方的喉結上方為準。《脹論》說:廉泉穴和玉英穴是津液流通的道路。

張戴人治療他南邊鄰居朱老翁,六十多歲,發燒數日不止,舌根腫脹,連舌尖也腫起來,腫脹到整個口腔都滿了,比原來的舌頭大了三倍。有一個外科醫生用燒紅的針刺他舌頭兩旁的廉泉穴,結果病情反而加重,幾乎到了危險的地步。張戴人說:血實的情況應該放血,於是用很尖的鍼磨鋒利,輕輕地刺,每天刺八九次,出血大約一兩盞,這樣做了三次,漸漸覺得血少了,疼痛減輕,腫脹也消退了。舌頭是心臟的外部表現。

心臟主管血液,所以放血就可以治好。而且各種疼痛、瘙癢、瘡瘍都屬於心火。用燒針或艾灸都不是正確的方法。薛新甫說:凡是舌頭腫脹很厲害的,應該先刺舌尖、舌頭上面或旁邊放血,以排除毒素,救急。只有舌頭下方的廉泉穴,屬於腎經,雖然也適合放血,但不適合用針刺,要謹慎。

2. 舌強

《三因》礬石散,治風寒濕舌強不能語。牛黃散治舌腫強,又用蛇蛻燒存性、全蠍等分,為細末敷之。

白話文:

《三因方》的礬石散,可以用來治療因為風寒濕邪引起的舌頭僵硬,導致無法說話的症狀。牛黃散可以用來治療舌頭腫脹僵硬,也可以用蛇蛻(蛇皮)燒成灰,與全蠍磨成等分的細末,敷在患處。

3. 舌卷

經云:邪客手少陽之絡,令人喉痹舌卷,口乾心煩,臂外廉痛,手不及頭,刺手中指、次指爪甲上去端如韭葉,各一痏。又云:手少陽之筋,其病支痛轉筋,舌卷,治在燔針劫刺,以知為數,以痛為輸。又云:厥陰絡者,甚則舌卷卵上縮。又云:肝者,筋之合也。肝脈弗榮則筋急,筋急則引舌與卵,故唇青舌卷卵縮,則筋先死,庚篤辛死。

白話文:

經書上說:邪氣侵入手少陽經的絡脈,會使人喉嚨腫痛、舌頭捲曲、口渴心煩、手臂外側疼痛、手舉不到頭頂。治療方法是刺手中指和無名指的指甲根部,像韭菜葉的形狀,各刺一處。

又說:手少陽經的筋發生病變,會導致肢體疼痛、抽筋、舌頭捲曲。治療方法是用燒紅的針快速刺入,以知道疼痛的位置為標準,以疼痛處為針刺的部位。

又說:厥陰經的絡脈,嚴重時會導致舌頭捲曲,陰囊向上收縮。

又說:肝臟是筋脈會聚的地方。如果肝脈不夠強盛,筋脈就會繃緊,筋脈繃緊就會牽引舌頭和陰囊。所以嘴唇發青、舌頭捲曲、陰囊收縮,就表示筋脈已經衰竭,庚日病情嚴重,辛日會死亡。

4. 舌瘡

風熱,口中乾燥,舌裂生瘡,宜甘露飲、栝蔞根散、甘露丸。外敷蘆薈散、玄參散、綠雲散。並以白礬末湯化洗足。曾有舌上病瘡,久蝕成穴,累服涼劑不效,後有教服黑錫丹,遂得漸愈。此亦下虛故上盛也。又有舌無故常自痹者,不可作風治,由心血不足,理中湯加當歸服之。

白話文:

舌頭生瘡,若是因為風熱引起的,會覺得口乾舌燥,舌頭裂開並生瘡,適合服用甘露飲、栝蔞根散、甘露丸等藥。外敷的話,可以使用蘆薈散、玄參散、綠雲散。另外,可以用白礬末溶於水中清洗雙腳。曾經有人舌頭生瘡,很久都沒好,甚至侵蝕成一個洞,吃了很多寒涼藥物都沒效,後來有人教他服用黑錫丹,才慢慢好轉。這也是因為下焦虛弱,導致上焦虛熱的緣故。還有一種情況是舌頭無緣無故常常麻木,不能當作是風邪來治療,這是因為心血不足引起的,應該服用理中湯並加入當歸來治療。

5. 舌出不收

心經熱甚,及傷寒熱毒攻心,及傷寒後不能調攝,往往有之,宜用珍珠末、冰片等分,敷之即收。或用巴豆一枚,去油取霜,用紙捻卷之,內入鼻中,舌自收。(此治傷寒後不能調攝者)。治一婦人產子,舌出不能收,令以硃砂末敷其舌,乃令作產子狀,以二女掖之,乃於壁外潛累盆盎置危處,墮地作聲,聲聞而舌卷矣。

白話文:

心經熱到極點,或是傷寒的熱毒侵犯心臟,以及傷寒過後沒有好好調養,常常會出現這種舌頭伸出來縮不回去的狀況。應該使用珍珠粉和冰片等量混合,敷在舌頭上就會縮回去了。或是用一顆巴豆,去掉油脂取其霜,用纸捻捲起來,塞入鼻孔中,舌頭自然會縮回去(這個方法是治療傷寒後沒有好好調養的人)。

曾經治療過一位婦人剛生完孩子,舌頭伸出來縮不回去,叫人用硃砂粉末敷在她的舌頭上,然後叫她做出正在生產的樣子,讓兩個女子扶著她,接著在牆壁外面偷偷把好幾個盆子疊放在危險的地方,讓它們掉到地上發出聲響,婦人聽到聲音後,舌頭就捲回去了。

6. 舌縱涎下多唾

《靈樞》口問篇,黃帝曰:人之涎下者,何氣使然?岐伯曰:飲食者皆入於胃,胃中有熱則蟲動,蟲動則胃緩,胃緩則廉泉開,廉泉開故涎下。補足少陰。蕭炳治口角流涎不止,口目喎邪,手足痿軟,用神龜滋陰丸、通天愈風湯、清心導痰丸、清心牛黃丸。婁全善治宣文炳口流涎不止,喜笑舌喑,脈洪大,用連、芩、柏、梔、白朮、蒼朮、半夏、竹瀝、薑汁服之,五日涎止笑息。(流涎者,自然流出也)。

仲景云:大病瘥,喜出唾,久不了了者,胃上有寒,當以丸藥溫之,宜理中丸。東垣云:多唾或唾白沫者,胃口上停寒也,藥中加益智仁。

白話文:

《靈樞》口問篇提到,黃帝問:人流口水,是什麼原因造成的?岐伯回答說:吃的食物都進入胃裡,如果胃裡有熱,就會讓蟲子活動,蟲子活動就會使胃鬆弛,胃鬆弛就會導致廉泉穴打開,廉泉穴打開就會流口水。這時應該補足腎經的少陰之氣。

蕭炳治療一位嘴角不斷流口水、嘴歪眼斜、手腳軟弱無力的病人,使用了神龜滋陰丸、通天愈風湯、清心導痰丸、清心牛黃丸等藥方。婁全善治療宣文炳口水流個不停、喜歡傻笑、舌頭發不出聲音,而且脈象洪大,使用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梔子、白朮、蒼朮、半夏、竹瀝、薑汁等藥物服用,五天後口水停止,傻笑也消失了。(流口水是指口水自然流出來)。

張仲景說:大病痊癒後,如果喜歡吐口水,而且很久都不能停止,這是因為胃裡有寒氣,應該用丸藥來溫暖胃部,可以使用理中丸。李東垣說:常常吐口水或吐白色泡沫痰,是因為胃部上端有寒氣停滯,藥物中應該加入益智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