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八冊 (8)
第八冊 (8)
1. 齒
【齒】統屬足少陰腎經。(《素問》曰:丈夫五八腎氣衰,發墮齒槁。又曰:腎熱者,色黑而齒槁。少陰終者,面黑,齒長而垢)。齒分上下齗。(亦作齦,齒根肉也)。【上齗】屬足陽明胃經。(《素問》曰:邪客於足陽明之經,令人鼽衄,上齒寒。《針經》曰:上爿痛,喜寒而惡熱,取足陽明之原衝陽穴,在兩足跗上五寸骨間動脈中。
注:爿,判也。左半為爿,右半為片。朱丹溪曰:當灸三里穴,三里、足陽明經之合穴也,在兩膝下外側輔骨下三指地,離䯒骨外一指許,兩筋間宛宛也。)【下齗】屬手陽明大腸經。(張潔古曰:秦艽去下牙痛,及除本經風濕。《針經》曰:下爿痛,喜熱而惡寒,取手陽明之原合谷穴,在兩手大指、次指岐骨間陷中。
白話文:
牙齒屬於足少陰腎經。《素問》說:男子到了五十八歲,腎氣衰退,頭髮脫落、牙齒枯槁。又說:腎臟有熱的人,臉色黑而且牙齒枯槁。少陰經氣衰竭的人,臉色黑,牙齒又長又髒。
牙齒分為上下顎。顎,也寫作齦,是牙根的肉。
上顎屬於足陽明胃經。《素問》說:邪氣侵犯足陽明經,會導致鼻衄,上牙齒感覺寒冷。《針經》說:上顎疼痛,喜寒怕熱,要取足陽明經的原穴衝陽穴,位於兩腳跗骨上五寸骨之間的動脈處。
注:爿,指的是一半。左邊一半叫作爿,右邊一半叫作片。朱丹溪說:應該灸三里穴,三里穴是足陽明經的合穴,位於兩膝蓋下外側輔骨下三指處,距離脛骨外一指,兩筋之間的凹陷處。
下顎屬於手陽明大腸經。張潔古說:秦艽可以治下牙齒疼痛,以及消除本經的風濕。《針經》說:下顎疼痛,喜熱怕冷,要取手陽明經的原穴合谷穴,位於兩手拇指、食指之間的骨縫處。
朱丹溪曰:當灸三間穴,三間、手陽明經之俞穴也,在兩手大指、次指本節後,內側骨上縫中秦艽)。男子八歲,腎氣實而齒生更,三八真牙生,五八則齒槁,八八而齒去矣。女子亦然,以七為數。蓋腎主骨,齒乃骨之餘,髓之所養也,故隨天癸之盛衰也。足陽明之支者,入於上齒。
手陽明之支者,入於下齒。若骨髓不足,陽明脈虛,則齒之諸病生矣。何以言之,陽明金也,齒屬腎水也。陽明之支入齒間,此乃母氣榮衛其子也。故陽明實則齒堅牢,陽明虛則齒浮動。所以齒痛者,乃陽明經有風冷濕熱之邪乘虛而入,聚而為液為涎,與齒間之氣血相搏擊而痛也。若熱涎壅盛則腫而痛也,熱不盛則齒齗微腫而根浮也。
白話文:
朱丹溪曰:當灸三間穴,三間、手陽明經之俞穴也,在兩手大指、次指本節後,內側骨上縫中秦艽)。
朱丹溪說:應該灸三間穴。三間穴是手陽明經的俞穴,位於兩手拇指與食指的關節後,靠近內側骨頭縫隙處(也就是秦艽穴的部位)。
男子八歲,腎氣實而齒生更,三八真牙生,五八則齒槁,八八而齒去矣。女子亦然,以七為數。蓋腎主骨,齒乃骨之餘,髓之所養也,故隨天癸之盛衰也。
男性八歲時,腎氣充實,開始換牙。三八(二十四方)歲時,真牙長齊。五八(四十歲)時,牙齒開始鬆動。八八(六十四歲)時,牙齒就會脫落。女性也是如此,只是以七歲為一個周期。這是因為腎臟主骨,牙齒是骨骼的延伸,由骨髓滋養。所以牙齒的生長與衰敗都依賴於腎氣的盛衰。
足陽明之支者,入於上齒。手陽明之支者,入於下齒。若骨髓不足,陽明脈虛,則齒之諸病生矣。
足陽明經的分支入於上顎牙齒,手陽明經的分支入於下顎牙齒。如果骨髓不足,陽明經脈虛弱,就會產生牙齒方面的疾病。
何以言之,陽明金也,齒屬腎水也。陽明之支入齒間,此乃母氣榮衛其子也。故陽明實則齒堅牢,陽明虛則齒浮動。
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陽明經屬金,牙齒屬腎水。陽明經的分支進入牙齒之間,就像母親的氣血滋養孩子一樣。所以陽明經氣血充盈,牙齒就會堅固;陽明經氣血虛弱,牙齒就會鬆動。
所以齒痛者,乃陽明經有風冷濕熱之邪乘虛而入,聚而為液為涎,與齒間之氣血相搏擊而痛也。若熱涎壅盛則腫而痛也,熱不盛則齒齗微腫而根浮也。
因此,牙痛就是因為陽明經有風寒濕熱等邪氣趁虛而入,聚積成水液,也就是唾液,與牙齒之間的氣血相搏擊而疼痛。如果熱邪和唾液壅盛,就會腫脹疼痛。如果熱邪不盛,就會輕微腫脹,牙根也鬆動。
有蟲牙痛者,由濕熱生蟲,蝕其根而作痛也。有齒間血出者,由陽明之支有風熱之邪,入齒齗搏於血,故血出也。有齒齲者,亦以陽明入風熱之邪搏齒齗,氣血腐化為膿出臭汁,謂之齒齲,亦曰風齲。有齒䘌者,是蟲蝕齒至齗膿爛汁臭也。有齒挺者,由氣熱傳入脈至齒齗間,液沫為膿,氣血竭,肉齗消,故齒根露而挺出也。
有齒動搖者,陽明脈虛,氣血不榮,故齒動搖也。有齒歷蠹者,由骨髓氣血不能榮盛,故令牙齒黯黑,謂之歷齒。其齒黃黑者亦然。以此而言,豈非諸齒病皆因陽明之所致哉。東垣云:夫齒者腎之標,口者脾之竅,諸經多有會於口者。其牙齒是手足陽明之所過,上齗隸於坤土,乃足陽明胃脈之所貫絡也,止而不動。
白話文:
牙齒疼痛可能是因為濕熱導致蟲蛀牙根而引起。齒縫出血可能是因為陽明經絡有風熱邪氣侵入,導致牙齒與牙齦之間出血。牙齒蛀洞也是陽明經絡風熱邪氣侵襲牙齒,導致氣血腐敗形成膿液,發出臭味。牙齒腐爛則是蟲蛀牙齒,形成膿液和臭味。牙齒脫落可能是因為熱氣進入脈絡,導致牙齒周圍的液體形成膿液,牙齦和牙齒組織消融,牙根裸露而脫落。
牙齒搖晃可能是陽明經絡虛弱,氣血不足,導致牙齒無法牢固地固定。牙齒發黑可能是骨髓氣血不足,導致牙齒顏色暗淡。牙齒發黃或發黑也是同樣的原因。由此可見,牙齒疾病大多是由陽明經絡引起的。東垣大師說:牙齒是腎臟的表徵,嘴巴是脾臟的通道,許多經絡都匯聚在口腔。牙齒是手足陽明經絡經過的地方,上排牙齒屬於坤土,是足陽明胃經的循行路線,所以它們應該固定不動。
下齗嚼動而不休,手陽明大腸脈之所貫絡也。手陽明惡寒飲而喜熱,足陽明喜寒飲而惡熱,故其病不一。牙者腎之標,亦喜寒,寒者堅牢,為病不同,熱甚則齒動,齦斷袒脫,作痛不已,故所治療不同也。
有惡熱而作痛者,有惡寒而作痛者,有惡寒又惡熱而作痛者,有惡寒飲少、熱飲多而作痛者,有惡熱飲少、寒飲多而作痛者,有牙齒動搖而作痛者,有齒袒而作痛者,有齒齗為疳所蝕缺少、血出而作痛者,有齒齗腫起而作痛者,有脾胃中有風邪,但覺風而作痛者,有牙上多為蟲所蝕,其齒缺少而色變為蟲牙痛者,有胃中氣少不能於寒、袒露其齒作痛者,有牙齒疼痛而臭穢之氣不可近者,痛既不一,豈可一藥而盡之哉。劉宗厚云:頭面外冒風寒,或口吸寒冷致牙疼者,皆外因也。
白話文:
下巴不停地咀嚼,是手陽明大腸經脈所經過的地方。手陽明經脈怕冷喜熱,而足陽明經脈喜冷怕熱,因此它們引起的牙痛症狀就會有所不同。牙齒是腎臟的表現,也喜歡寒冷,寒冷會讓牙齒變得堅硬,所以牙痛的表現也不一樣。如果熱氣太盛,就會導致牙齒鬆動、牙齦萎縮脫落,並且疼痛不止,所以治療方法也應該有所區別。
有些牙痛是怕熱的,有些是怕冷的,有些是又怕熱又怕冷的,有些是喝冷水少、喝熱水多就疼的,有些是喝熱水少、喝冷水多就疼的,有些是牙齒鬆動疼痛的,有些是牙齦萎縮疼痛的,有些是牙齒被蟲蛀蝕、缺損、出血疼痛的,有些是牙齒腫脹疼痛的,有些是脾胃裡有風邪,感覺風吹就疼痛的,有些是牙齒被蟲蛀蝕很多、缺損變色、疼痛的,有些是胃氣不足,不能抵禦寒冷,牙齒外露就疼痛的,有些是牙齒疼痛並伴有臭味,讓人難以靠近的。如此多種不同的牙痛,怎麼可能用同一種藥就能治好呢?
劉宗厚說:頭面部受到風寒侵襲,或者嘴巴吸入寒冷空氣導致牙痛,都是外在因素引起的。
實熱、陰虛火動、骨蒸所致,氣鬱血熱,蟲蛀,皆內因也。硬物所支,打擊等致,皆不內外因也。薛新甫云:濕熱甚而痛者,承氣湯下之,輕者清胃散調之。大腸熱而齦腫痛者,清胃散治之,重則調胃湯清之。六鬱而痛者,越鞠丸解之。中氣虛而痛者,補中益氣湯補之。思慮傷脾而痛者,歸脾湯調之。
腎經虛熱而痛者,六味丸補之。腎經虛寒而痛者,還少丹補之,重則八味丸主之。其屬風熱者,獨活散;不愈,茵陳散。風寒入腦者,羌活附子湯。病證多端,當臨證制宜。牙痛有風毒、熱壅、齲蛀、腎虛,未辨何證,俱用消風散揩抹,諸證皆宜。香附炒黑三分,炒鹽一分,研勻,揩用如常。
白話文:
牙痛的原因有很多,像是實熱、陰虛火動、骨蒸、氣鬱血熱、蟲蛀等都是內因,而硬物碰撞或打擊等則是外因。薛新甫說,濕熱嚴重而疼痛的,可以用承氣湯瀉下,輕微的可以用清胃散調理。大腸熱而牙齦腫痛的,可以用清胃散治療,嚴重則可以用調胃湯清熱。六鬱而疼痛的,可以用越鞠丸解鬱。中氣虛而疼痛的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補氣。思慮傷脾而疼痛的,可以用歸脾湯調治。
腎經虛熱而疼痛的,可以用六味丸補腎。腎經虛寒而疼痛的,可以用還少丹補腎,嚴重則可以用八味丸治療。如果是風熱引起的,可以用獨活散,如果效果不好,可以用茵陳散。風寒入腦的,可以用羌活附子湯。牙痛的病因很多,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治療方法。牙痛有風毒、熱壅、齲蛀、腎虛等情況,還沒確定病因之前,都可以用消風散塗抹,各種症狀都適用。香附炒黑三分,炒鹽一分,研磨均勻,像平常一樣塗抹使用。
風寒濕犯腦痛,項筋急,牙齒動搖,肉齦袒脫疼痛,宜羌活散。冬月時,風寒濕頭疼,項筋急,牙齒動搖疼痛,宜麻黃散。大寒犯腦連頭痛,齒亦痛,宜細辛散、白芷散、蠍稍散。牙齒寒痛,用牢牙地黃散擦,或露蜂房、川椒(去目炒)等分為粗末煎漱,或荔枝殼、或核燒灰存性擦痛處。牙痛用清涼藥便痛甚者,從治之。
白話文:
當頭部受到風寒濕邪入侵時,會出現頭痛、頸部肌肉僵硬、牙齒鬆動、牙齦腫痛等症狀,可以使用羌活散來治療。冬天時,如果因風寒濕邪引起頭疼、頸部肌肉僵硬、牙齒鬆動疼痛,可以使用麻黃散。如果嚴寒侵襲頭部導致頭痛,牙齒也疼痛,可以使用細辛散、白芷散、蠍稍散等藥物。對於牙齒因寒氣引起的疼痛,可以用牢牙地黃散塗抹,或將露蜂房、川椒研磨成粗粉煎水漱口,或用荔枝殼、核燒成灰塗抹疼痛處。如果使用清涼藥物治療牙痛反而加重疼痛,則需另尋治療方法。
用蓽茇、川椒、薄荷、荊芥、細辛、樟腦、青鹽為末,擦牙上。得熱而痛,得涼則止者,以辛涼藥治之。東垣治劉經歷內子年三十餘,病齒痛不可忍,須騎馬外行,口吸涼風則痛止,至家則痛復作,此濕熱之邪也。足陽明貫於上齒,手陽明貫於下齒,陽明多血多氣,又加以膏粱之味,助其濕熱,故為此痛。
因立一方,不須騎馬出外,當令風寒之氣常生於齒間,以黃連、梧桐律之苦寒,新薄荷葉、荊芥穗之辛涼,四味相合而作風寒之氣,治其濕熱,更以升麻之苦平,引入陽明經為使,牙齒骨之餘,以羊脛骨灰補之為佐,麝香少許入內為引用,名曰馘鬼散,為細末擦之神效。又以調胃承氣湯,去芒硝,加黃連,以治其本,服之下三五行,其病良愈,不復作。
白話文:
古人用蓽茇、川椒、薄荷、荊芥、細辛、樟腦、青鹽研磨成粉末,用来擦牙。如果牙齿感到热痛,遇凉则止,说明是因辛热之邪引起。东垣医师曾治疗一位三十多岁的刘姓男子,他患有牙痛,疼痛难忍,必须骑马外出,吸入凉风才能止痛,回到家中疼痛又复发。这属于湿热之邪导致。足阳明经脉通往上齿,手阳明经脉通往下齿,阳明经脉气血充盛,再加上膏粱厚味,助长湿热,因此导致牙痛。
医师开了一剂方子,无需骑马外出,只需让风寒之气常驻齿间即可。方剂中以黄连、梧桐律的苦寒之性,以及新薄荷叶、荆芥穗的辛凉之性,四味相合产生风寒之气,治疗湿热之邪。再以升麻的苦平之性引药入阳明经,辅以羊胫骨灰补益牙骨,少许麝香引药入内,命名为馘鬼散,研磨成细末擦拭,效果显著。此外,再以调胃承气汤去除芒硝,加入黄连,用来治疗根本病因。服用三五剂后,病情逐渐康复,不再复发。
風毒牙痛,內服獨活散,外用皂角寸節,實之以鹽,火煨熟,湯泡,通口漱,吐下涎沫。風毒及熱壅上攻,牙齦痛,或齒縫有紅肉努出,宜消風散,食後臨臥入茶點,仍入荊芥、防風、白芷、蜂房之屬,煎冷頻頻漱口。若熱壅甚,牙腫連頰,痛不可忍,宜金沸草散,去麻黃,加薄荷如其數。
《三因方》云:一婦人牙痛,治療不效,口頰皆腫,以金沸草散大劑煎湯,熏漱而愈。陽明熱牙疼,大黃炒焦黑存性,香附亦然,為末,入青鹽少許,擦無時。因服補胃熱藥,致上下牙疼痛不可忍,牽引頭腦,滿面發熱大痛,陽明之別絡入腦,喜寒惡熱,乃手陽明經中熱盛而作,其齒喜冷惡熱,清胃湯主之。倉公治齊中大夫病齲齒,灸左手陽明脈,苦參湯日漱三升,五六日愈。
白話文:
風寒引起的牙痛,可以內服獨活散,外用皂角寸節,用鹽包裹,火烤熟,再用熱水浸泡,然後含在嘴裡漱口,吐出唾液。風寒和熱氣上攻,導致牙齦疼痛,或牙縫裡有紅肉突出,應該服用消風散,飯後和睡前用茶點服用,並加入荊芥、防風、白芷、蜂房等藥材,煎煮冷卻後,反覆漱口。如果熱氣很盛,牙齒腫脹連到臉頰,疼痛難忍,可以用金沸草散,去除麻黃,加入薄荷,分量與麻黃相同。
《三因方》記載:一位婦女牙痛,治療無效,嘴巴和臉頰都腫了,用金沸草散煎湯,熏洗漱口後痊癒。陽明經熱氣引起的牙痛,可以用大黃炒焦,香附也同樣炒焦,研磨成粉,加入少量青鹽,不時塗抹牙齒。如果因為服用補胃熱的藥物,導致上下牙齒疼痛難忍,牽連頭部,滿臉發熱劇痛,這是陽明經熱氣進入腦部所致,患者怕冷喜熱,屬於手陽明經熱盛,牙齒怕熱喜冷,可以用清胃湯治療。倉公治療齊國中大夫患齲齒,用艾灸左手陽明經脈,每天用苦參湯漱口三次,每次三升,五、六天後痊癒。
寒熱皆痛,當歸龍膽散、益智木律散。寒多熱少者,微惡熱飲,大惡寒飲,宜草豆蔻散。熱多寒少者,微惡寒飲,大惡熱飲,宜麝香散、立效散。上爿牙疼,升麻散。下爿牙疼,白芷散。平昔多食肉人,口臭,牙齒動搖欲落,或血出不止,乃內傷濕熱膏粱之疾也。宜神功丸、牢牙散、調胃承氣去硝加黃連湯。
白話文:
牙痛的時候,如果寒熱都有,可以用當歸龍膽散或益智木律散。如果偏寒,稍微怕熱,但很怕冷,適合用草豆蔻散。如果偏熱,稍微怕冷,但很怕熱,適合用麝香散或立效散。上排牙齒痛,可以用升麻散;下排牙齒痛,可以用白芷散。平常吃肉多的人,如果口臭,牙齒鬆動甚至要掉,或出血不止,可能是因為吃太多肥甘厚味導致內傷濕熱。這時候應該用神功丸、牢牙散,以及調胃承氣去硝加黃連湯來調理。
腎虛牙浮而痛,甚則憎寒壯熱全具,如欲脫之狀,宜安腎丸、八味丸、還少丹,間進黑錫丹。病齒非腫非疼,虛不能嚼食,用《局方》嘉禾散,姜煎,食後一服,次以地骨皮煎湯漱之,候空心,以羊腰子一對,切片勿令斷,以蔥絲、椒末、青鹽、蒺藜去刺末,固元散二錢,拌勻,摻於腰子內,以豆蔻葉、或荷葉包裹煨令熟,食之。服經兩日,頓覺快利,飲食如故。
擦藥,用牢牙散。引涎止痛方,枯礬、露蜂房(微炙)等分為末,每服二錢,水煎乘熱炸牙,冷即吐之。或用蟾酥、銀硃摻和為丸,如蘿蔔子大。每用一丸搽患處,便不疼,至三丸吐濃涎數口,全愈。塞耳方,雄黃定痛膏、透關散,及巴豆一粒,煨黃熟去殼,用蒜一瓣,切一頭作蓋,剜去中心,入巴豆其中,以蓋合之,用綿裹,隨患左右塞耳中。
白話文:
腎虛導致牙齒鬆動疼痛,嚴重時還會怕冷發熱,感覺身體虛弱無力,像是要脫離一般。可以用安腎丸、八味丸、還少丹治療,並搭配服用黑錫丹。如果牙齒沒有腫脹疼痛,只是因為虛弱而無法咀嚼食物,可以使用局方嘉禾散,用薑水煎服,飯後服用一劑,接著用地骨皮煎湯漱口。等到空腹時,取羊腰子一對,切片不要切斷,加入蔥絲、椒末、青鹽、去刺的蒺藜末以及固元散,拌勻後填入腰子中,用豆蔻葉或荷葉包裹起來煨熟食用。服用兩天後,就會感到牙齒輕鬆靈活,飲食恢復正常。
牙齒鬆動可以擦用牢牙散。引涎止痛方可以用枯礬、露蜂房等量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兩錢,用水煎好後趁熱漱口,冷了就吐掉。也可以用蟾酥和銀硃混合製成丸藥,大小如蘿蔔子。每次用一丸塗抹患處,疼痛就會消失,塗抹三丸後會吐出濃稠的唾液,牙齒就會完全治癒。塞耳方可以用雄黃、定痛膏、透關散以及巴豆一粒,煨至黃色熟透後去殼,取蒜瓣一瓣,切下一頭作蓋,挖去中心,放入巴豆,用蓋蓋上,用棉花包裹好,塞入患處耳朵。
常用刷牙,牢牙散、白牙散、麝香刷牙散、羊脛骨灰散、長春散、沉香散、硃砂散、妙應散。
白話文:
常常刷牙,可以用牢牙散、白牙散、麝香刷牙散、羊脛骨灰散、長春散、沉香散、硃砂散、妙應散等藥物來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