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八冊 (5)
第八冊 (5)
1. 鼻鼽
謂鼻出清涕也。《內經》運氣鼻鼽有二:一曰火攻肺虛鼻鼽。經云:少陰司天,熱氣下臨,肺氣上從,鼽衄鼻窒。又云:少陰司天,熱淫所勝,民病鼽衄嚏嘔。又云:少陽司天,火淫所勝,甚則鼽衄。又云:少陽之復,煩躁鼽嚏。又云:少陰司天,客勝則鼽嚏。又云:歲金不及,炎火乃行,民病鼽嚏。
又云:金不及曰從革,從革之紀,其病嚏咳鼽衄,治以諸寒是也。二曰金助肺實鼻鼽。經云:陽明所至為鼽嚏,治以溫劑是也。孫一奎曰:大腸、肺之腑也,胃、五臟之所受氣者也。經曰:九竅不利,腸胃之所生也。鼻主無形者。經曰:清氣通於天。又曰:鼻主天氣。設腸胃無痰火積熱,則平常上升之氣,皆清氣也。
縱火熱主令之歲,何嘗病耶。若腸胃素有痰火積熱,則其平常上升之氣,皆氳而為濁矣。金職司降,喜清而惡濁,今受濁氣熏蒸,凝聚既久,壅遏鬱結而為涎涕,至於痔珠瘜肉之類,皆由積久燥火內燔,風寒外束,隧道壅塞,氣血升降被其妨礙,澆培彌厚,猶積土而成阜也。即非火熱主令之歲,有不病者乎,治者無拘於運氣之說可也。
細辛散、《本事》通草丸、《三因》辛夷散、《千金》細辛膏、川椒散、塞鼻柱膏,皆溫熱之劑,真是腦冷者,乃可用。白芷丸,有外感者可服。丹溪云:肥人鼻流清涕,乃飲食痰積也。蒼朮、片芩、南星、川芎、白芷、辛夷、甘草,或末或丸皆可,白湯下。
白話文:
鼻鼽指的是鼻子流清鼻涕的病症。《內經》根據氣候變化,將鼻鼽分為兩種:
第一種是「火邪傷肺導致的虛性鼻鼽」。根據《內經》的說法,當少陰時節主導天氣,熱邪就會向下侵襲,肺氣會向上逆行,導致鼻塞、流鼻血。少陰時節,如果熱邪過盛,人們就會出現鼻子流鼻涕、打噴嚏、嘔吐等症狀。少陽時節,火邪過盛,也可能導致流鼻血。少陽復位時,會出現煩躁不安、打噴嚏的情況。少陰主導天氣時,如果客邪過盛,也會出現鼻子流涕、打噴嚏的情況。金氣不足的年份,火邪會更加旺盛,人們也容易出現流鼻涕、打噴嚏等症狀。如果金氣不足,就屬於「從革」的氣候變化,這種情況會出現打噴嚏、咳嗽、流鼻涕、鼻出血等症狀,需要用寒涼的藥物來治療。
第二種是「金氣助長肺實導致的鼻鼽」。《內經》說,陽明經脈所經過的地方會出現流鼻涕、打噴嚏的情況,需要用溫性的藥物來治療。孫一奎認為,大腸和肺是相通的,胃是五臟接受氣的地方。如果九竅不通暢,是因為腸胃功能失調引起的。鼻子主要負責無形的氣,清氣要向上通達於天,鼻子與自然界的清氣相通。如果腸胃沒有痰火積熱,那麼平常上升的氣就是清氣。
但是,如果在火熱主導的年份,怎麼會反而生病呢?這是因為如果腸胃本身就積累了痰火積熱,那麼平常上升的氣就會變成混濁的氣。金氣主降,喜歡清淨而厭惡污濁,現在受到污濁之氣的熏蒸,長期積聚,就會阻塞而形成鼻涕,甚至出現痔瘡、息肉等,這些都是因為積累過久的燥火在內部燃燒,再加上風寒從外部束縛,導致通道阻塞,氣血的升降受到阻礙,病症會越來越嚴重,就像堆積泥土形成小山一樣。所以即使不是火熱主導的年份,也有可能生病,所以治療的時候不必拘泥於運氣學說。
細辛散、《本事》通草丸、《三因》辛夷散、《千金》細辛膏、川椒散、塞鼻柱膏這些藥方都屬於溫熱的藥物,只適合腦部發冷的患者使用。白芷丸適合有外感風寒的患者服用。朱丹溪認為,肥胖的人鼻子流清鼻涕,是因為飲食積累了痰濕。可以用蒼朮、片芩、南星、川芎、白芷、辛夷、甘草等藥材,製成散劑或丸劑,用白水送服。
2. 鼻淵
謂鼻出濁涕也。經云: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,鼻淵者,濁涕不止也。傳為衄蔑瞑目,(又云:泣涕者腦也,故腦滲為涕)。故得之氣厥也。王太僕注云:腦液下滲則為濁涕,涕下不止如彼水泉,故曰鼻淵也。頞,謂鼻頞也。足太陽脈起於目內眥,上額交巔,上入絡腦。足陽明脈起於鼻,交頞中,傍約太陽之脈。
今腦熱則足太陽逆,與陽明之脈俱盛,薄於頞中,故鼻頞痠痛也。熱盛則陽絡溢,陽絡溢則衄出汗血也。血出甚,陽明、太陽脈衰,不能榮養於目,故目瞑。厥者,氣逆也。皆由氣逆而得之,宜服防風湯。運氣鼻淵皆屬熱。經云:少陰之復,甚則入肺,咳而鼻淵,治以苦寒是也。
仲景云:肺中寒者,吐濁涕。《原病式》曰:夫五行之理,微則當其本化,甚則兼其鬼賊,故經曰亢則害,承乃制也。《易》曰:燥萬物者,莫熯乎火。以火鍊金,熱極而反化為水,故其熱極則反汗出也。由是肝熱甚則出泣,心熱甚則出汗,脾熱甚則出涎,肺熱甚則出涕,腎熱甚則出唾。
經曰:鼻熱甚出濁涕。又曰:膽移熱於腦,則辛頞鼻淵。故凡痰涎涕唾稠濁者,火熱盛極消爍致之也。或言鼽為肺寒者誤也。但見鼽涕鼻窒,遇寒則甚,遂以為然,豈知寒傷皮毛則腠理致密,熱氣怫鬱而病愈甚也。《三因》蒼耳散、嚴氏辛夷散,皆表劑也。丹溪治鼻淵藥,南星、半夏、蒼朮、白芷、神麯、酒芩、辛夷、荊芥。
婁全善治一中年男子,右鼻管流濁涕有穢氣,脈弦小,右寸滑,左寸澀,先灸上星、三里、合谷,次以酒芩二兩,蒼朮、半夏各一兩,辛夷、細辛、川芎、白芷、石膏、人參、葛根各半兩,分七帖服之全愈,此乃濕熱痰積之證也。孫一奎云:嘗以防風通聖散,除硝黃,其滑石、石膏減半,倍加辛夷花,先服三五帖,再用此為丸,每服七十丸,早晚白湯吞,服半斤則瘳矣。抑金散。
戴復庵云:有不因傷冷而涕多,涕或黃或白,或時帶血,如腦髓狀,此由腎虛所生,不可過用涼劑,宜補腦散,仍以黑錫丹、紫靈丹、靈砂丹。亦有痰氣者,宜南星飲。頭風鼻涕下如白帶,宜辛夷丸。久患鼻膿極臭者,以冷水調百草霜末服。治腦漏驗方,人參、白朮、川芎、當歸各一錢,黃耆、防風各七分,陳皮八分,白芷、木通各五分,辛夷四分,細辛、升麻、炙甘草各三分,水煎,食後半飽服。
又方,川芎二錢,防風一錢二分,白芷、荊芥穗、黃芩、石膏各一錢,細辛、升麻、木通各七分,藁本、桔梗各五分,甘草三分,末之。每七錢加煆過黃魚腦中骨三錢,茶清調下。虛人加人參、麥門冬。鼻中時時流臭黃水,甚者腦亦時痛,俗名控腦砂,有蟲食腦中。用絲瓜藤近根三五尺許,燒存性,為細末。
酒調服即愈。又方,沉香少許,宿香去白二錢,雄黃、皂角各少許,白牛毛、橙葉焙乾各二錢,上為細末。吹入鼻中。倘有少血出不妨,血出加炒山梔子。灸法,囟會在鼻心直上,入髮際二寸,再容豆是穴,灸七壯。又,灸通天,在囟會上一寸,兩傍各一寸,灸七壯。左臭灸左,右臭灸右,俱臭俱灸。
曾用此法灸數人,皆於鼻中去臭積一塊如朽骨,臭不可言,去此全愈。
白話文:
鼻淵,指的是鼻子流出混濁的鼻涕。醫書上說:「膽的熱氣傳到腦部,就會導致鼻腔發熱疼痛,並產生鼻淵,而鼻淵就是指鼻子不斷流出混濁的鼻涕。」這種情況嚴重時,可能會導致流鼻血、眼睛看不清楚(像是戴著眼罩一樣),甚至還有說法認為「眼淚和鼻涕都來自於腦部,所以腦中的液體滲漏出來就成了鼻涕。」因此,鼻淵的產生是因為氣機逆亂所致。王太僕解釋說:「腦液向下滲漏就會變成混濁的鼻涕,鼻涕不停地流就像泉水一樣,所以稱為鼻淵。」鼻頞指的是鼻子,足太陽經脈起於眼內角,向上經過額頭,在頭頂交會,然後進入腦部;足陽明經脈起於鼻子,在鼻頞處與太陽經脈交會。
如果腦部有熱,就會導致足太陽經脈的氣逆亂,並且與足陽明經脈的氣都變得旺盛,這些氣聚集在鼻頞處,就會導致鼻頞痠痛。熱氣過盛會導致陽絡(經絡中聯繫較細的網絡)的血溢出,造成流鼻血。當出血嚴重時,陽明經和太陽經的氣衰弱,無法滋養眼睛,所以眼睛會看不清楚。氣逆就是指氣機不順暢。這些症狀都是因為氣機逆亂引起的,應該服用防風湯來治療。從運氣學的角度來看,鼻淵都屬於熱證。醫書上說:「少陰經如果太過亢盛,熱會傳到肺部,導致咳嗽和鼻淵,這時要用苦寒的藥物來治療。」
張仲景認為:「肺中寒冷的人,會吐出混濁的鼻涕。」《原病式》中說:「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,如果情況輕微,就會按照五行本身的特性變化;如果情況嚴重,就會產生反常的現象,就像鬼賊一樣。所以醫書說,過度就會產生損害,只有相互制約才能達到平衡。《易經》說:『乾燥萬物,沒有比火更甚的。』用火煉金,熱到極點反而會化為水。所以熱到極點反而會出汗。因此,肝熱過度會流淚,心熱過度會出汗,脾熱過度會流口水,肺熱過度會流鼻涕,腎熱過度會流唾液。」
醫書上說:「鼻子發熱嚴重就會流出混濁的鼻涕。」又說:「膽的熱氣傳到腦部,就會導致鼻腔發熱疼痛,並產生鼻淵。」所以,凡是痰、涎、涕、唾等分泌物變得濃稠混濁,都是因為火熱過盛,導致這些分泌物被消爍的結果。有人說鼻鼽(鼻塞、鼻癢、打噴嚏)是肺寒引起的,這是錯誤的。他們只看到鼻鼽患者流鼻涕、鼻塞,遇到寒冷會更嚴重,就認為是寒引起的。其實是因為寒冷使皮膚毛孔閉塞,熱氣鬱積在體內,導致病情更加嚴重。《三因》中的蒼耳散和嚴氏辛夷散,都是屬於發散的藥方。丹溪治療鼻淵的藥方,包含了南星、半夏、蒼朮、白芷、神麯、酒芩、辛夷、荊芥。
婁全善治療一位中年男子,他的右邊鼻孔流出混濁且有臭味的鼻涕,脈象弦細,右寸脈滑,左寸脈澀。他先用針灸的方式,針刺上星穴、足三里穴、合谷穴,然後開藥方,用酒芩二兩、蒼朮和半夏各一兩,辛夷、細辛、川芎、白芷、石膏、人參、葛根各半兩,分成七帖服用後痊癒。這屬於濕熱痰積的症狀。孫一奎說:「我曾經用防風通聖散,去掉硝石和黃,滑石和石膏減半,並加倍使用辛夷花,先服用三到五帖,再將剩餘藥材做成藥丸,每次服用七十丸,早晚用白開水吞服,服用半斤就可以痊癒。」還有「抑金散」這個藥方。
戴復庵說:「有的人不是因為受寒而流鼻涕,他們的鼻涕可能是黃色或白色,有時還帶血,像腦髓一樣。這種情況是因為腎虛引起的,不能過度使用寒涼的藥物,應該服用補腦散,同時搭配黑錫丹、紫靈丹、靈砂丹等藥物。也有一些人是因為痰氣引起的,應該服用南星飲。如果頭痛、流鼻涕像白帶一樣,應該服用辛夷丸。如果長期患有鼻膿,而且味道極臭,可以用冷水調百草霜末服用。」治療腦漏(鼻腔流出像腦髓一樣的液體)的驗方是:人參、白朮、川芎、當歸各一錢,黃耆、防風各七分,陳皮八分,白芷、木通各五分,辛夷四分,細辛、升麻、炙甘草各三分,用水煎煮,飯後服用。
另一個藥方是:川芎二錢,防風一錢二分,白芷、荊芥穗、黃芩、石膏各一錢,細辛、升麻、木通各七分,藁本、桔梗各五分,甘草三分,將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取七錢,加入燒過的黃魚腦中骨三錢,用茶水調服。體質虛弱的人可以加入人參和麥門冬。如果鼻中時常流出臭黃水,嚴重時腦部也會疼痛,俗稱「控腦砂」,認為是腦中有蟲在蛀食。可以取絲瓜藤靠近根部的三到五尺,燒成炭後磨成粉末,用酒調服就可以痊癒。另一個藥方是:沉香少許,宿香去白二錢,雄黃、皂角各少許,白牛毛、橙葉烤乾各二錢,將藥材磨成粉末,吹入鼻中。如果少量出血是正常的,如果出血較多,可以加入炒過的梔子。針灸方面,囟會穴位於鼻心正上方,進入髮際二寸處,用豆粒大小的艾炷灸七壯。還有通天穴,位於囟會穴上方一寸,左右兩側各一寸,也灸七壯。左邊鼻子有臭味就灸左邊,右邊有臭味就灸右邊,兩邊都有臭味就兩邊都灸。
曾經用這種方法為幾個人針灸,他們都在鼻腔內排出像腐朽骨頭一樣的臭積物,味道非常難聞,排出這些臭積物後就痊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