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八冊 (3)

回本書目錄

第八冊 (3)

1. 耳腫痛

屬少陽相火。經云:少陽之勝,耳痛。治以辛寒是也。生犀丸、犀角飲子、解熱飲子。耳內痛生瘡,用黍黏子湯。耳濕腫痛,用涼膈散加酒炒大黃、黃芩、酒浸防風、荊芥、羌活服之,更以腦多麝香少,濕加枯礬,吹入耳中。

白話文:

這是屬於少陽相火引起的病症。古籍記載,少陽之火盛,就會導致耳痛。治療方法應當使用辛寒藥物。

可參考以下方劑:

  • 生犀丸
  • 犀角飲子
  • 解熱飲子

如果耳內疼痛並長出瘡瘍,可以用黍黏子湯治療。

如果耳朵濕腫疼痛,可以使用涼膈散,加入酒炒大黃、黃芩,酒浸防風、荊芥、羌活服用。另外,可以用腦子加上少許麝香,混合一些枯礬吹入耳中。

《丹鉛續錄》云:王萬里時患耳痛,魏文靖公勸以服青鹽、鹿茸、煎雄、附為劑,且言此藥非為君虛損服之,曷不觀易之坎為耳痛,坎水藏,在腎開竅於耳,而水在志為恐,恐則傷腎,故為耳痛。氣陽運動常顯,血陰流行常幽,血在形,如水在天地間,故坎為血卦,是經中已著病證矣,竟餌之而良愈。外治,白龍散、杏仁膏、菖蒲挺子。

或用穿山甲二片,土狗子二個,夾在穿山甲內,同炒焦,黑色為度,入麝香少許同研細,吹一字於耳內。(亦治耳聾。)或用草烏削如棗核大,蘸薑汁塞耳內。(一方不用薑汁)。或用鬱金研細末,每以淨水調一字,傾入耳,卻急傾出。或用油胡桃肉為末,狗膽汁和為丸,如桐子大,綿裹安耳中。

或用食鹽炒熱,用棗面蒸熟,青花布包定枕之。

白話文:

《丹鉛續錄》記載:王萬里曾患耳痛,魏文靖公勸他服用青鹽、鹿茸、煎雄、附子製成的藥方,並說明此藥並非為虛損者服用。他解釋道,根據易經,坎卦代表耳痛,坎為水,藏於腎,開竅於耳。而水在志為恐,恐懼會傷腎,所以導致耳痛。氣陽運動顯明,血陰流動隱藏,血在形體,就像水在天地間,因此坎卦也代表血卦,這在經書中已經明確指出病證。王萬里服藥後果然痊癒。

外治方面,可以使用白龍散、杏仁膏、菖蒲挺子。

也可以使用穿山甲兩片,土狗子兩個,夾在穿山甲內,一同炒至焦黑,加入少許麝香,研磨成細末,吹入耳內。(此法亦可治療耳聾)。

或者將草烏削成棗核大小,蘸取薑汁塞入耳內。(也有方子不使用薑汁)。

還可以將鬱金研磨成細末,每次用清水調和成一字狀,傾入耳內,然後立即傾出。

或者將油胡桃肉研磨成末,加入狗膽汁和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,用棉花包裹塞入耳中。

2. 耳癢

沈存中雲:予為河北察訪使時,病赤目四十餘日,黑睛傍黯赤成瘡,晝夜痛楚,百療不瘥。郎官丘革相見問予,病目如此曾耳中癢否,若耳中癢,即是腎家風,有四生散療腎風,每作二、三服即瘥。閭里號為聖散子。予傳其方合服之,午時一服,臨臥一服,目反大痛,至二鼓時乃能眠,及覺目赤稍散,不復痛矣,更進三四服,遂平安如常。是時孫和甫學士帥鎮陽,聞予說大喜曰,吾知所以自治目矣。

向久病目,嘗見呂吉甫參政云頃,目病久不瘥,因服透冰丹乃瘥,如其言修合透冰丹一劑,試服了二三十服,目遂愈。乃知透冰丹亦療腎風耳。《聖惠》云:有人耳癢,一日一作可畏,直挑剔出血稍愈,此乃腎臟虛,致浮毒上攻,未易以常法治也,宜服透冰丹。勿飲酒、啖濕面、蔬菜、雞、豬之屬,能盡一月為佳,不能戒無效。

白話文:

沈存中說:我擔任河北察訪使時,患了紅眼病,持續四十多天,黑眼珠旁邊黯紅並潰爛,晝夜疼痛難忍,各種治療都無效。郎官丘革見我,問我:「你眼疾如此,耳朵是否曾經癢過?」我說:「曾經。」丘革說:「如果耳朵癢,就是腎風,用四生散治腎風,每服兩三劑就會好。閭里人稱之為聖散子。」我得到這個方子,就按方服用。午時服用一劑,臨睡前服用一劑,眼睛反而劇痛,到二更時才得以入睡。醒来后,眼睛紅腫稍減,也不再疼痛了。再服用三四劑,眼睛就恢復正常了。當時孫和甫學士鎮守鎮陽,聽我說了,非常高興,說:「我終於知道如何治療眼睛病了。」

我以前也曾患過久治不愈的眼疾,聽說呂吉甫參政曾經患眼病,久治不愈,服用透冰丹才痊癒。我依據他的說法,也配製了一劑透冰丹,試著服用了二十多劑,眼疾就痊癒了。由此可知,透冰丹也可以治療腎風。《聖惠》中記載:有人耳朵癢,一天癢一次,令人畏懼,用針挑剔出血後才稍微好轉,這是腎臟虛弱,導致浮毒上攻,用一般方法治療不容易,應當服用透冰丹。忌酒、濕面、蔬菜、雞、豬肉等食物,最好能戒一個月,不能戒的話就沒效果。

3. 停耳

羅謙甫云:耳者,宗脈之所聚,腎氣之所通,足少陰之經也。若勞傷氣血,熱氣乘虛入於其經,邪隨血氣至耳,熱氣聚則生膿汁,故謂之停耳也。內服柴胡聰耳湯、通氣散、蔓荊子散。外用,紅綿散、松花散、白蓮散、麝香散、杏仁膏、礬石散、蔥涎膏、菖蒲散、竹蛀散、蠍倍散、立效散、香附散、三黃散、二聖散。如壯盛之人,積熱上攻,耳中出膿水不瘥,用無憂散送雄黃丸,瀉三、四、五行瘥。

白話文:

羅謙甫說:耳朵是全身經脈匯聚的地方,腎氣也由此流通,屬於足少陰經。如果勞累傷了氣血,熱氣乘虛而入經脈,邪氣隨著血氣到達耳朵,熱氣聚集就會產生膿液,因此稱為停耳。

內服方面,可以用柴胡聰耳湯、通氣散、蔓荊子散。

外用方面,可以用紅綿散、松花散、白蓮散、麝香散、杏仁膏、礬石散、蔥涎膏、菖蒲散、竹蛀散、蠍倍散、立效散、香附散、三黃散、二聖散。

如果身體強壯的人,積熱上攻,耳朵流膿水久治不愈,可以用無憂散送雄黃丸,瀉三、四、五行,就能夠痊癒。

4. 耳內瘡

羅謙甫云:耳內生瘡者,為足少陰,是腎之經也,其氣通於耳,其經虛,風熱乘之,隨脈入於耳,與氣相搏,故令耳門生瘡也。曾青散主之,黃連散亦可。內服黍黏子湯。薛新甫云:耳瘡屬手少陽三焦經,或足厥陰肝經,血虛風熱,或肝經燥火風熱,或腎經風火等因。若發熱焮痛,屬少陽、厥陰風熱,用柴胡梔子散。

若內熱癢痛,屬前二經血虛,用當歸川芎散。若寒熱作痛,屬肝經風熱,用小柴胡湯加山梔、川芎。若內熱口乾,屬腎經虛火,用加味地黃丸,如不應,用加減八味丸。余當隨證治之。

白話文:

羅謙甫說:耳朵裡長瘡,是足少陰腎經的病症。腎經之氣通往耳朵,如果經脈虛弱,風熱乘虛而入,沿著經脈進入耳朵,與氣血相搏,就會導致耳門生瘡。可以用[曾青散]治療,[黃連散]也可以。內服黍黏子湯。

薛新甫說:耳朵長瘡屬於手少陽三焦經,或者足厥陰肝經的病症。可能是血虛風熱,或者肝經燥火風熱,或者腎經風火等原因造成。

如果耳朵發熱焮痛,屬於少陽、厥陰風熱,可以用[柴胡梔子散]治療。

如果耳朵內熱癢痛,屬於前兩經血虛,可以用[當歸川芎散]治療。

如果耳朵寒熱作痛,屬於肝經風熱,可以用[小柴胡湯]加上山梔、[川芎]治療。

如果耳朵內熱口乾,屬於腎經虛火,可以用[加味地黃丸]治療,如果效果不好,可以用[加減八味丸]治療。

其他的情況,則要根據具體的症狀進行治療。

凍耳成瘡方,柏葉三兩,微炙為末,杏仁四十九枚,湯浸去皮,研成膏,亂髮兩雞子大,食鹽、乳香各半兩,細研,黃蠟一兩半,清油一斤,上先煎油令沸,即下亂髮,以消盡為度,次下諸藥,煎令焦黃,濾去滓,更以綿重濾過,再以慢火煎之,後下乳香、黃蠟等,攪令稠稀得所,於瓷器盛,每用鵝翎旋取塗之。

又方,柏白皮、榆白皮、桑白皮、杏仁(湯浸去皮)各二兩,甘草一兩,羊腦髓半斤,上銼,以羊腦髓煎令黃,濾去滓,於瓷器盛,每用鵝翎蘸藥塗之。

白話文:

治療凍瘡的方子有兩種:

第一種,取柏葉三兩微火烘烤成粉末,杏仁去皮研磨成膏,亂髮兩雞蛋大小,食鹽、乳香各半兩細研,黃蠟一兩半,清油一斤。先將清油加熱至沸騰,加入亂髮,煮至消失,再加入其他藥材,煎煮至焦黃色,過濾掉藥渣,用棉布再次過濾,以小火慢煎,最後加入乳香、黃蠟,攪拌至稠稀適度,裝入瓷器中,每次用鵝毛蘸取塗抹患處。

第二種,取柏樹白皮、榆樹白皮、桑樹白皮、杏仁(湯浸去皮)各二兩,甘草一兩,羊腦髓半斤,切碎,用羊腦髓煎煮至黃色,過濾掉藥渣,裝入瓷器中,每次用鵝毛蘸取藥液塗抹患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