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二冊 (39)
第二冊 (39)
1. 喘
若氣短喘急者,呼吸急促而無痰聲,有胃虛喘者,抬肩擷肚,喘而不休是也。蓋肺主清陽上升之氣,居五臟之上,通榮衛,合陰陽,升降往來,無過不及,何病之有。若內傷於七情,外感於六氣,則肺氣不清而喘作矣。外感風寒暑濕,脈人迎大於氣口,必上氣急不得臥,喉中有聲,或聲不出,審是風寒者,《局方》三拗湯、華蓋散、《三因》神秘湯。審是濕者,滲濕湯。
審是暑者,白虎湯。通用秘傳麻黃湯加減,麻黃、有汗不去節,無汗去根節。川升麻、北細辛、桑白皮、桔梗、生甘草各等分,熱加栝蔞根,濕加蒼朮、薑、蔥煎,溫熱服,或加川芎、乾葛,則群隊矣,暑喘勿用。仲景云:上氣喘而躁者,屬肺脹,欲作風水,發汗則愈。又云:咳而上氣,此為肺脹,其人喘,目如脫狀,脈浮大者,越婢加半夏湯主之。
又云:肺脹,咳而上氣,煩躁而喘,脈浮者,心下有水,小青龍加石膏主之。東垣麻黃定喘湯,麻黃蒼朮湯。(以上皆外因。)七情鬱結,上氣喘急,宜四磨湯、四七湯。(內因。)羅謙甫治石憐吉歹元帥夫人,年逾五十,身體肥盛,時霖雨不止,又飲酒及潼乳過,腹脹喘滿,聲聞舍外,不得安臥,大小便澀滯,氣口脈大,兩倍於人迎,關脈沉緩而有力。此霖雨之濕,飲食之熱,濕熱大盛,上攻於肺,神氣躁亂,故為喘滿。
邪氣盛則實,實者宜下之。故制平氣散以下之,一服減半,再服喘愈,止有胸膈不利,煩熱口乾,時時咳嗽,再與加減瀉白散全愈。(內外俱因。)仲景云:膈間支飲,其人喘滿,心下痞堅,面色黧黑,其脈沉緊,得之數十日,醫吐之不愈,木防己湯主之;虛者即愈,實者三日復發,復與不愈者,宜木防己湯去石膏,加茯苓、芒硝湯主之。支飲不得息,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。
云岐云:四七湯治痰涎咽喉中,上氣喘逆甚效。風痰作喘,千緡湯,半夏丸。經驗方定喘化痰,豬蹄甲四十九個淨洗控干,每個指甲內入半夏、白礬各一字,裝罐子內,封閉勿令煙出,火煅通赤,去火毒,細研,入麝香一錢匕,糯米飲下。人參半夏丸,化痰定喘。婁全善云:予平日用此方治久喘,未發時服此丸,已發時用沉香滾痰丸微下,累效。
槐角利膈丸,亦可下痰。婁全善云:凡下痰定喘諸方,施之形實有痰者神效。若陰虛而脈浮大,按之澀者,不可下,下之必反劇而死。(以上治痰例。)初虞世云:火喘用白虎湯,加栝蔞仁、枳殼、黃芩神效。雙玉散治痰熱而喘,痰湧如泉,寒水石、石膏各等分,為細末,人參湯下三錢,食後服。
(以上治實火例。)經云:歲火大過,炎暑流行,肺金受邪,民病少氣咳喘。又熱淫所勝,病寒熱喘咳。宜以人參、麥門冬、五味子救肺,童便炒黃柏、知母降火。平居則氣平和,行動則氣促而喘者,此衝脈之火,用滋腎丸。仲景云:火逆上氣,咽喉不利,止逆下氣,麥門冬湯主之。
白話文:
喘息的成因與治療
氣喘呼吸急促,若無痰聲,可能是胃虛導致。這種情況下,患者會抬肩挺腹,喘息不止。肺臟主導清陽之氣上升,位於五臟之上,連通經絡,調和陰陽,維持升降平衡。若無此平衡,則會生病。內在七情(喜怒憂思悲恐驚)受損,或外在六氣(風寒暑濕燥熱)侵襲,都會導致肺氣不暢而喘息。
外感風寒暑濕,脈象中人迎脈大於氣口脈,患者會上氣不接下氣,無法平躺,喉嚨可能有聲音,或聲音微弱甚至不出聲。如果是風寒,可用《局方》中的三拗湯、華蓋散或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中的神秘湯;如果是濕邪,用滲濕湯;如果是暑邪,用白虎湯。此外,也可加減使用秘傳麻黃湯,若患者已出汗則減去麻黃的劑量,若未出汗則保留麻黃。常用的藥材有川升麻、北細辛、桑白皮、桔梗、生甘草等量,發熱加栝蔞根,濕邪加蒼朮、薑、蔥煎服,溫熱服用,也可加川芎、乾葛。暑熱引起的喘息則不宜使用。
張仲景說:上氣喘息且煩躁,屬於肺脹,可能發展成水腫,發汗治療能有效。又說:咳嗽伴隨上氣,也是肺脹,患者會喘息,眼睛好像要突出,脈象浮大,可用越婢加半夏湯治療。
又說:肺脹、咳嗽、上氣、煩躁、喘息,脈象浮大,心下有積水,可用小青龍加石膏湯治療。此外,還有東垣(李東垣)的麻黃定喘湯、麻黃蒼朮湯(以上皆屬外因)。
七情鬱結導致上氣喘急,可用四磨湯、四七湯(內因)。羅謙甫曾治療一位年過五十,體型肥胖的石憐吉歹元帥夫人,連日陰雨,又飲酒和吃乳酪過量,導致腹脹、喘息,聲音大到屋外都聽得到,無法安睡,大小便不暢,氣口脈大於人迎脈兩倍,關脈沉緩有力。這是因為陰雨的濕邪和飲食的熱邪交加,濕熱之邪上攻肺臟,神氣紊亂,所以導致喘滿。
邪氣盛則為實證,實證宜瀉下。因此,他用平氣散瀉下,一劑後症狀減輕一半,再服一劑後喘息痊癒,只是胸膈略有不適,煩熱口乾,偶爾咳嗽,再加用加減瀉白散便痊癒。(內外兼因)。
張仲景說:膈間有水飲停滯,患者喘息、胸悶、心下痞塊堅硬,面色黧黑,脈象沉緊,症狀持續數十日,用吐法治療無效,可用木防己湯治療;虛證患者服用即愈,實證患者三日後復發,再次服用無效者,應將木防己湯中的石膏去除,再加茯苓、芒硝。呼吸困難無法平息,可用葶藶大棗瀉肺湯。
《難經》說:四七湯治療痰涎阻塞咽喉,上氣喘逆非常有效。風痰引起的喘息,可用千金湯、半夏丸。經驗方中,治療喘息化痰的方子是:取豬蹄甲49個洗淨晾乾,每個指甲內放入半夏、白礬少許,放入罐子內密封,火煅至紅,取出去除火毒,研磨成粉,加入麝香一錢,用糯米水送服。人參半夏丸也能化痰定喘。婁全善說:他平時用此方治療久喘,未發病時服用此丸,發病時服用沉香滾痰丸略微瀉下,療效累積顯著。
槐角利膈丸也能瀉下痰液。婁全善說:各種瀉下痰液、定喘的方劑,用於痰濕實證者療效顯著。但若陰虛,脈象浮大,按之澀滯,則不可使用瀉下方法,否則會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。(以上皆為痰證治療)
虞世南說:火熱引起的喘息,可用白虎湯,加栝蔞仁、枳殼、黃芩,療效顯著。雙玉散治療痰熱喘息,痰液如泉水湧出,可用寒水石、石膏等量研末,用人參湯送服三錢,飯後服用。(以上皆為實火治療)
經書記載:一年四季火氣過盛,暑熱流行,肺金受邪,人們容易患少氣咳嗽喘息。又因熱邪過盛,患有寒熱咳嗽喘息,可用人參、麥門冬、五味子補益肺氣,用童尿炒黃柏、知母瀉火。平時氣息平和,活動時氣促喘息,這是衝脈之火,可用滋腎丸治療。張仲景說:火熱逆上,咽喉不適,可用麥門冬湯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