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七冊 (15)

回本書目錄

第七冊 (15)

1. 傷寒愈後之病

倪仲賢曰:傷寒病愈後,或有目復大病者,以其清陽之氣不升,而餘邪上走空竅也。其病隱澀赤脹,生翳羞明,頭腦骨痛,宜作群隊升發之劑,餌之數服斯愈。傷寒論曰:冬時嚴寒,萬類深藏,君子固密,不傷於寒。觸冒之者,乃名傷寒。其傷於四時之氣者,皆能為病。

又生氣通天論曰:四時之氣更傷五臟,五臟六腑一病,則濁陰之氣不得下,清陽之氣不得上,今傷寒時病雖愈,濁陰清陽之氣猶未來復,濁陰清陽之氣未復,故餘邪尚熾不休,走上而為目之害也。是以一日而愈者,餘邪在太陽。二日而愈者,餘邪在陽明。三日而愈者,餘邪在少陽。

四日而愈者,餘邪在太陰。五日而愈者,餘邪在少陰。六日而愈者,餘邪在厥陰。七日而復,是皆清陽不能出上竅而復受其害也。當為助清陽上出則愈,人參補陽湯主之,羌活勝風湯主之,加減地黃丸主之,搐鼻碧雲散亦宜用也。忌大黃、芒硝苦寒通利之劑,犯之不可復治。

白話文:

倪仲賢說:傷寒病痊癒後,有些人會出現眼睛再次發病的情況,這是因為體內清陽之氣無法上升,而殘留的邪氣向上侵犯空竅所致。這種病症會表現為眼部隱澀、發紅、腫脹,生長翳膜,畏光,頭部骨骼疼痛,應使用具有升發作用的藥物治療,服用幾劑就能痊癒。

《傷寒論》中記載:冬季嚴寒,萬物深藏,君子應當謹慎保暖,避免受寒。如果因寒氣侵襲而生病,就稱為傷寒。人體受到四時之氣的傷害,都可能導致疾病。

《生氣通天論》中也提到:四時之氣的變化會損傷五臟,五臟六腑一旦生病,濁陰之氣就無法下降,清陽之氣也無法上升。現在傷寒病雖然痊癒,但濁陰清陽之氣還沒有恢復,因此殘留的邪氣依然活躍,向上侵犯而導致眼睛疾病。

如果病患一天就痊癒,說明殘留的邪氣在太陽經;兩天痊癒,說明殘留的邪氣在陽明經;三天痊癒,說明殘留的邪氣在少陽經;四天痊癒,說明殘留的邪氣在太陰經;五天痊癒,說明殘留的邪氣在少陰經;六天痊癒,說明殘留的邪氣在厥陰經。

七天後復發,這都是因為清陽之氣無法上升到頭部,而再次受到邪氣侵害所致。應當使用有助於清陽之氣上升的藥物治療,例如人參補陽湯、羌活勝風湯、加減地黃丸、搐鼻碧雲散等。忌用大黃、芒硝等苦寒通利之藥,因為使用這些藥物會加重病情,導致難以治癒。

2. 妊娠目病

其病多有餘,要分血分、氣分,氣分則有如旋臚泛起、瞳神散大等證,血分則有如瘀血凝脂等病。蓋其否隔陰陽澀滯與常人不同,為病每多危急,人不知慮,屢見臨重而措手不及者,內伐又恐傷胎泄氣,不伐又源不澄病不去,將奈何籲,能知其胎系固否,善施內護外劫之治,則百發百中矣。

白話文:

這類病症多屬於「有餘之證」,需要區分血分和氣分。氣分表現為如旋轉的頭暈目眩、瞳孔散大等症狀;血分則有瘀血凝滯、脂積等病變。由於其體質特殊,陰陽隔絕、氣血澀滯,與常人不同,因此發病時往往危急。很多人不以為意,等到病情危重才手足無措。如果內服藥物,又擔心傷害胎兒和消耗元氣;若不服用,則病根無法清除,疾病難以痊癒,真是兩難。因此,只有了解其胎兒是否穩固,並善於運用內護外劫的治療方法,才能百發百中,化險為夷。

3. 產後目病

產則百脈皆動,氣血俱傷,太虛不足,邪易以乘,肝部發生之氣甚弱,血少而膽失滋養,精汁不盛,則目中精膏氣液皆失化源,所以目病者多。然輕重內外不同。有勞瞻竭視,悲傷哭泣,而為無時冷熱淚,內障昏眇等證。有竅不密,引入風邪,為濕爛頭風者。有因虛沐發,濕氣歸腦,而為內障諸病者。

有因虛勞役,恣辛嗜熱,及患熱病而傷目血為外障者。皆內不足所致。善知愛護者,疾微而不變。不知保養,反縱斫喪,則變重不一。大抵產後病宜早治,莫待其久,久則氣血定而病深,治亦不易。其外證易知者,人皆知害而早治,其內證害緩者,人多忽之,比其成也,為無及之,悔者多矣。(參看目痛條,亡血過多之病。

白話文:

生產後,全身經脈都處於活躍狀態,氣血容易受損,身體虛弱,容易被邪氣入侵。肝臟的氣血原本就較弱,生產後血量減少,膽囊也缺乏滋養,精液不足,導致眼睛中的精華和氣血都缺乏來源,因此產後容易出現眼疾。

產後眼疾的輕重和內外原因不同:有的因過度用眼、悲傷哭泣導致眼淚不斷流出,或是內障昏花等症狀。有的因眼睛的保護層薄弱,外邪入侵導致眼部濕爛、頭痛。有的因洗頭時受寒,濕氣侵入腦部而導致內障等病症。有的因過度勞累、嗜辛辣熱性食物,或者患熱病傷了眼睛的氣血,導致外障。這些都是由於身體虛弱所致。

如果能懂得保養眼睛,病症輕微就可以及時治療,就不會加重。但如果不懂得保養,反而放縱不節制,就會導致病情加重,而且表現各不相同。總之,產後眼疾應及早治療,不要拖延,拖延久了氣血就會固定下來,病情加重,治療起來就比較困難。

外在的症狀容易辨別,大家都能及早治療,而內在的症狀比較緩慢,人們往往容易忽略,等到病情嚴重了才後悔莫及。

4. 因風證

謂患風病人目疾也。風在五行為木,在臟為肝,在竅為目,本乎一氣。久風則熱勝,熱勝則血弱。風久必郁,鬱則火生,火性炎上,故患風人未有目不病者。然各因其故而發,有日淺而鬱未深,為偏喎歪斜者;有入脾而睥反濕勝而赤爛者;有血虛筋弱而振搐者;有不禁反傷精神,及恣燥嗜熱助邪,乖亂清和融純之氣,氤鬱而為內障者;有風盛血滯,結為外障,如胬肉等證者。

加以服餌香燥之藥,耽酒縱辛,陰愈虧而火愈爍,病變瘀變重者,治各因其證而伐其本,內外常劫不同。大抵風病目者,當去風為先,不然,目病雖退而復來,雖治至再至三,風不住,目病終無不發之理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講的是,患風病的人很容易得眼疾。

中醫認為,風在五行屬木,對應人體的肝臟,而肝臟開竅於目,因此風與眼睛息息相關。長期受風寒侵襲,會導致體內熱氣上升,進而使血液虛弱。風邪久留體內,容易鬱積成火,而火性向上,所以患風的人幾乎都會有眼疾。

但眼疾的表現形式各有不同,主要原因是風邪在體內的停留時間和病灶部位不同:

  • 如果風邪侵入時間較短,鬱積不深,會造成眼球歪斜、偏斜。
  • 如果風邪侵入脾臟,導致脾氣虛弱,濕氣過盛,就會出現眼白赤爛。
  • 如果風邪導致血液虛弱、筋脈無力,則會出現眼球顫動、抽搐。
  • 如果風邪損傷精神,再加上嗜酒辛辣、燥熱之物,導致陰氣虧損,火氣更旺,則會出現眼疾加重,甚至出現瘀積。
  • 如果風邪停留在眼部,與血瘀結合,就會形成外障,例如胬肉等。

因此治療眼疾時,要根據病情的不同表現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,內外兼顧,才能根治。

總之,患風病導致的眼疾,最重要的是去風,否則即使眼疾暫時消退,也會反复發作,就算治療多次,只要風邪不除,眼疾就會再次出現。

5. 因毒證

謂人生瘡瘍腫毒累及目病也。夫六陽火燥有餘,水不能制,致妄亂無拘,氣滯血壅而始發瘡瘍腫毒,火性炎上,目竅高,火所從泄,濁能害清,理之自然。肝膽清淨融和之腑,瘡毒癰疽濁亂之邪,邪既熾盛,侵攪清和,因素斫喪,肝腎有虧,陰虛血少,膽之精汁不光,化源弱而目絡少滋,故邪得乘虛入目而為害。若病目正在病毒之時,治毒愈而目亦愈。

若毒愈而目不愈者,乃邪入至高之深處,難以自退,當浚其流,澄其源。因而觸激,甚者有瘀滯之變。

白話文:

意思是說,人體若生瘡瘍腫毒,可能會波及眼睛,導致眼疾。

因為六陽火燥盛而過度,水氣不足以抑制,導致火氣妄動,不受控制,氣血停滯阻塞,從而引發瘡瘍腫毒。火的特性是向上炎燒,眼睛位於頭部高處,所以火氣容易向上蔓延,濁氣侵害清氣,這是自然規律。

肝膽是清淨融和的臟腑,而瘡毒癰疽是濁亂的邪氣。邪氣盛行,侵擾肝膽的清淨,就會損傷肝膽功能,導致肝腎虧虛,陰血不足,膽汁精華不足,滋養眼部的精氣減少,所以邪氣乘虛而入,侵害眼睛。

如果眼疾是在瘡毒發病期間出現的,治療瘡毒痊癒,眼疾也會同時治好。

如果瘡毒痊癒而眼疾未癒,說明邪氣已經深入到眼睛的深處,難以自行退散,需要疏通其通道,澄清其根源。如果再次受到刺激,嚴重者還會出現瘀滯的情況。

6. 因他證

謂因患別病而害及目也。所致不同,有陰病而陰自傷,有陽病而陽自損,有寒病熱藥太過傷其神氣,有熱病寒藥太過耗其精血。補者瀉之,瀉則損其元;瀉者補之,補則助其邪。針砭之泄散真氣,炮炙之激動火邪。實實虛虛,損不足益有餘之故。不同,亦各因人觸犯感受,臟腑經絡衰旺,隨其所因而入為病,內外輕重不等,當驗其標而治其本。譬如傷寒陽證,熱鬱蒸損瞳神,內證也;熱盛血滯,赤痛淚澀者,外證也。

陰證脫陽目盲,內證也;服姜附溫熱之劑多,而火燥赤澀者,外證也。瘧疾之熱損瞳神,內證也;火滯於血而赤澀,外證也。瀉利後昏眇,為穀氣乏,土腑清純之氣傷,不能發生長養,津液耗而膏汁不得滋潤,內證也;山嵐瘴氣目昏者,邪氣矇蔽正氣,外證也。蠱脹中滿赤痛者,陰虛難制陽邪,內證也。

白話文:

眼睛生病,很多時候都是因為其他疾病影響所致。病因不同,有的是陰虛導致陰氣受損,有的是陽氣過盛導致陽氣受損,有的是寒病用熱藥過度傷了神氣,有的是熱病用寒藥過度耗了精血。補益過度會導致虛損元氣,瀉泄過度會助長邪氣。針灸泄散真氣,炮製藥物則會激動火邪。實證要虛之,虛證要實之,過猶不及,損不足而益有餘,都是不好的。

不同的人,因為接觸到的外邪不同,臟腑經絡虛實不同,就會產生不同的病症。病症輕重也不同,要根據外在表現來治療其根本。比如傷寒陽證,熱氣鬱積傷了眼睛的神氣,這是內在病因;熱氣盛而血瘀,眼睛紅痛、分泌物少,這是外在表現。

陰虛脫陽導致眼睛失明,這是內在病因;服用姜附等溫熱藥物過多,導致眼睛乾燥發紅,這是外在表現。瘧疾的熱邪傷了眼睛的神氣,這是內在病因;熱邪滯留於血液中,導致眼睛紅痛,這是外在表現。腹瀉後眼睛昏暗,是因穀氣不足,脾胃清氣受損,無法滋養眼睛,津液耗竭,眼膏無法潤澤,這是內在病因;山嵐瘴氣導致眼睛昏暗,是外邪蒙蔽正氣,這是外在表現。蠱脹腹滿、眼睛紅痛,是因陰虛難以制約陽邪,這是內在病因。

氣證多怫鬱,弱證多昏花,皆內證也。痰證之膩沫,火證之赤澀,皆外證也。余仿此。夢靈丸、明目生熟地黃丸、合皂角丸、茺蔚子丸。

白話文:

氣鬱容易讓人煩躁,體弱則容易眼花,這些都是內在的病症。而痰證會出現黏膩的泡沫,火證則會導致口乾舌燥,這些都是外在的症狀。其他藥方也以此類推,像是夢靈丸治氣鬱,明目生熟地黃丸治體弱,皂角丸治痰證,茺蔚子丸治火證。

7. 痘疹餘毒證

痘疹為毒最重,為自稟受以來,蘊積惡毒深久之故,古稱曰百歲瘡。謂人生百歲之中,必不能免。一發則諸經百脈清純太和之氣,皆為其擾亂一番,正氣大虛,而邪得以乘之,各因所犯而為疾。況目又清純之最者,通於肝膽,肝膽為清淨之腑,邪正不並立,今受濁邪熏灼,則目有失發生長養之源,而病亦易侵,皆由人不能救而且害之之故也。或於病中食物太過,懷臟太暖,誤投熱藥,多食甘酸而致病者。

或於病後因虛未復,恣食辛辣燥膩,竭視勞瞻,好烘多哭,沖冒風沙煙瘴而致病者。有為昏蒙流淚之內證者,有為赤爛星障之外證者,有餘邪蘊積為凝脂、黃膜、花翳、蟹睛等證之重而目⿰米厭凸者,有餘邪偶流為赤絲、羞明、微星、薄翳等證之輕而病自消者。輕重淺深,亦各隨人之犯受所患不一,當驗其證而審其經以治之,不可執一,反有激變之禍。蓋痘疹之後,人同再造,比之常人不同,若有所誤,貽害終身,行斯道者,宜加謹焉。

白話文:

痘疹是毒性最重的疾病,是因為人從出生以來,體內積累的毒素深厚長久,古人稱之為「百歲瘡」,意思是人活百歲之中,都難以避免。一旦發病,就會擾亂全身經脈的清純太和之氣,導致正氣大虛,邪氣乘虛而入,進而引發各種疾病。

眼睛是最清純的器官,與肝膽相通,肝膽是清淨的臟腑,邪氣和正氣不能共存。現在眼睛受到濁邪的熏灼,就失去了生長養護的根本,容易生病,都是因為人無法避免傷害所致。

有些人是因為病中飲食過度,內臟過熱,誤用熱藥,或食用過多甘酸之物而致病。

有些人則是在病後體虛未復,縱情食用辛辣燥膩食物,過度用眼勞神,喜歡烘烤眼睛或經常哭泣,或遭遇風沙煙瘴而致病。

病症表現各有不同,有些是內證,如昏蒙流淚;有些是外證,如赤爛星障;有些是餘邪積聚成凝脂、黃膜、花翳、蟹睛等重症,使眼睛如同米粒般突出;有些是餘邪偶爾流動,形成赤絲、羞明、微星、薄翳等輕症,病症會自行消退。

輕重程度、深淺程度各有差異,也與個人受到的侵襲、所患疾病不同有關。必須根據症狀,仔細辨證論治,不可執著於單一療法,否則可能招致病情的急劇變化。

痘疹之後,人如同重獲新生,與普通人有所不同,若有誤治,後患無窮,行醫者應格外謹慎。

大抵治之早則易退而無變,遲則雖無變,恐血氣凝定,即易治之證亦退遲矣。今人但見痘後目疾,便謂不治,不知但瞳神不損者,縱久遠亦有可治之理。惟久而血定精凝障翳,沉滑澀損者,則不治耳。倪仲賢云:癍疹餘毒所害者,與風熱不制之病,稍同而異,總以羚羊角散主之。

便不硬者,減硝黃。未滿二十一日而病作者,消毒化癍湯主之。海藏云:東垣先生治癍後風熱毒,翳膜氣暈遮睛,以瀉青丸子瀉之大效,初覺易治。余詳見痘疹門。

白話文:

一般來說,治療痘症要趁早,這樣比較容易退去且不會留下後遺症。如果拖延治療,即使沒有留下後遺症,也可能導致血氣凝滯,即使原本容易治療的症狀也會變得難以退去。現在有些人看到痘症後出現眼疾,就認為無法治療,殊不知只要瞳神沒有受損,即使時間很久了,也有治療的道理。只有時間久了,血氣凝滯、精氣凝結、障翳沉積、滑澀損傷的,才無法治療。倪仲賢說:麻疹、風疹等病症留下的餘毒所致的疾病,跟風熱不制之病有些類似,但也有不同,總是用羚羊角散來治療。如果痘症後眼疾不硬,可以減少硝黃的用量。如果發病時間未滿二十一日,可用消毒化癍湯治療。海藏說:東垣先生治療痘症後風熱毒引起的翳膜、氣暈遮蔽眼睛的症狀,用瀉青丸子瀉之,效果顯著,初期發病容易治療。詳細內容可以參考痘疹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