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肯堂

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二冊 (37)

回本書目錄

第二冊 (37)

1.

至真大要論謂:太陰司天客勝,首面胕腫,呼吸氣喘。太陰陽明篇謂:邪入六腑,身熱喘呼,不得臥。脈解篇謂:陽明之厥,則喘而惋,惋則惡人,連臟則死,連經則生。其言喘喝者,喝謂大呵出聲。生氣通天篇謂:陽氣者,因於暑,煩則喘喝。五常政篇:堅成之紀,喘喝胸滿仰息。

《靈樞》本神篇:肺實者,喘喝胸滿仰息。經脈篇謂:肺所生病,則上氣喘喝,煩心胸滿。腎是動病者,喝喝而喘,坐而欲起。其言喘息者,玉機真臟篇謂:大骨枯槁,大肉陷下,胸中氣滿,喘息不便,內痛引肩項,身熱,脫肉破䐃,真臟見,十月死。注云:是脾臟也。皆以至其月真臟脈見,乃予之期日。

又謂:秋脈不及,其氣來毛而微,其病在中,令人喘,呼吸少氣而咳,上氣見血,下聞病音。注云:音是肺中喘息之聲也。舉痛篇謂:勞則喘息汗出,內外皆越,故氣耗矣。逆調篇:起居如故,而息有音。風論篇:息而惡風口乾善渴,不能勞事。奇病篇謂:有病癃一日數十溲,身熱如炭,頸膺如格,人迎躁盛,喘息氣逆,此有餘也。

太陰脈微細如髮,此不足也。病在太陰,其盛在胃,頗在肺,病名厥,死不治。繆刺篇謂:邪客手陽明之絡,令人氣滿胸中,喘息而支胠,胸中熱,刺其井。痿論篇謂:肺者臟之長,為心之蓋也。有所失亡,所求不得,則發肺鳴,鳴則肺熱葉焦,發為痿蹷。注云:鳴者,喘息之聲也。

陰陽別論篇謂:陰爭於內,陽擾於外,魄汗未臟,四逆而起,起則熏肺,使人喘鳴。又二陽之病發心脾,傳為息賁,死不治。注云:息奔者,喘息而上奔,脾胃腸肺及心、互相傳克故死。《靈樞》五邪篇謂:邪在肺,上氣喘汗出。本臟篇謂:肺高則上氣肩息,肝高則上支賁,切脅悗,為息賁。

經筋篇謂:太陰筋病,甚成息賁,脅急。其言上氣而喘逆者,經脈別論篇謂:太陽獨至,厥喘虛氣逆,是陰不足,陽有餘。至真大要論謂:陽明在泉,主勝則腰重腹痛,少腹生寒,寒厥,上衝胸中,甚則喘不能久立。痹論篇謂:心痹者,煩則心下鼓,暴上氣而喘。脈解篇謂:嘔咳上氣而喘者,陰氣在下,陽氣在上,諸陽氣浮,無所依從故也。

東垣解以此論秋冬之陰陽也。經氣之燥寒在上陽也,臟氣之金水在下陰也。所謂上喘而為水者,陰氣下而復上,邪客臟腑間,故為水也。脈要篇謂:肝脈搏堅而長,當病墜若搏,因血在脅下,令人喘逆。其言喘咳者,臟氣法時篇謂:肺病者,喘咳逆氣,肩背痛。又腎病者,腹大脛腫,喘咳身重,寢汗憎風。

刺熱篇謂:肺熱病者,惡風寒,舌上黃,身熱,熱爭則喘咳,痛走胸膺背,頭痛,汗出而寒。五常政篇謂:從革之紀,發喘咳。氣交變篇謂:歲火太過,肺金受邪,少氣喘咳。血溢血泄,嗌燥,中熱,肩背熱。歲金太過,甚則火氣復之,喘咳逆氣,肩背痛,咳逆甚而血溢。歲水太過,害在心火,病在中,上下寒甚則腹大脛腫,喘咳,寢汗出,憎風。

白話文:

喘息的成因及症狀,根據多部醫書記載,可歸納如下:

太陰經受邪侵犯,會導致面部腫脹,呼吸困難,氣喘。邪氣入侵六腑,則會發熱、氣喘,無法平躺。陽明經虛衰,會出現氣喘且伴有呻吟,呻吟則厭惡他人,若臟腑受累則危及生命,若經絡受累則可治癒。「喝」指的是大聲呼喊。陽氣因暑熱而盛,煩躁則會氣喘並呼喊。堅實的體質,氣喘、胸悶,仰臥呼吸。

肺氣壅盛,則會氣喘、胸悶,仰臥呼吸。肺臟生病,則會上氣、氣喘、呼喊,煩躁、胸悶。腎臟活動失調,會呻吟呼喊並氣喘,坐著想站起來。骨骼枯萎,肌肉消瘦,胸中氣滿,呼吸困難,胸痛牽引至肩頸,發熱,肌肉潰爛,臟器外露,十個月內死亡(此指脾臟受損)。 秋天的脈象微弱,氣息微弱,病在內臟,導致氣喘,呼吸短促並咳嗽,上氣時見血,下聞到病變的聲音(聲音是肺部喘息的聲音)。勞累導致氣喘、汗出,內外皆虛,氣血耗損。生活起居如常,但呼吸有聲音。呼吸困難,怕風,口乾舌燥,無法勞作。一天小便數十次,身體發熱如炭火,頸項胸部憋悶,人迎脈跳動有力,氣喘氣逆,這是氣盛。

太陰脈微弱如髮絲,這是氣虛。病在太陰,盛在胃,兼及肺,稱為厥證,難以治癒。邪氣侵犯手陽明經絡,會導致胸中氣滿,氣喘且呼吸困難,胸中發熱,需刺井穴。肺是臟腑之首,是心的屏障。若有所損失,有所求而不得,則會發出肺鳴聲,肺鳴則肺熱葉焦,導致痿病。肺鳴即喘息之聲。陰氣內爭,陽氣外擾,精神耗損,臟腑逆亂,則會熏蒸肺臟,導致喘鳴。二陽經病變侵犯心脾,傳變為息賁,難以治癒。息賁是氣喘並上衝,脾胃腸肺及心互相影響而致死。邪氣在肺,則會上氣、氣喘、汗出。肺氣上逆則上氣、肩部呼吸費力,肝氣上逆則上氣、胸脅疼痛,為息賁。

太陰經筋病變,嚴重則形成息賁,胸脅部緊迫。太陽經獨盛,則氣喘、虛弱、氣逆,這是陰虛陽盛。陽明經氣盛,則腰部沉重、腹部疼痛、少腹部寒冷、厥冷,上衝胸中,嚴重則氣喘無法久站。心臟病變,煩躁則心下部鼓脹,突然上氣而喘。嘔吐、咳嗽、上氣而喘,是陰氣在下,陽氣在上,陽氣浮動,無依託所致。

秋冬之際,陽氣在上而寒燥,陰氣在下而金水,上氣喘而為水證,是陰氣下行而上逆,邪氣滯留臟腑之間。肝脈搏動有力且持續時間長,則感覺好像下墜搏動,因血液停滯於脅下,導致氣喘氣逆。肺病則氣喘、咳嗽、氣逆,肩背疼痛。腎病則腹部膨脹、脛部腫脹,氣喘咳嗽,身體沉重,夜間出汗,怕風。肺熱則怕風寒,舌苔黃厚,身體發熱,熱盛則氣喘咳嗽,疼痛竄至胸膺背部,頭痛,出汗而畏寒。

變革時期容易發病,出現氣喘咳嗽。年份火氣過盛,肺金受邪,氣短咳嗽。出血、咽喉乾燥、胸中發熱、肩背部發熱。年份金氣過盛,則火氣反復,氣喘、咳嗽、氣逆,肩背疼痛,咳嗽嚴重則出血。年份水氣過盛,損害心火,病在內臟,上下寒冷,嚴重則腹部膨脹、脛部腫脹,氣喘、咳嗽,夜間出汗,怕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