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七冊 (12)
第七冊 (12)
1. 目瘡疣
《內經》運氣目眥瘍有二:一曰熱。經云:少陰司天之政,三之氣,大火行,寒氣時至,民病目赤眥瘍,治以寒劑是也。二曰燥。經云:歲金太過,民病目赤腫眥瘍。又云:陽明司天,燥淫所勝,民病目眯眥瘍,治以溫劑是也。【實熱生瘡證】輕重不等,痛癢不同。重則有堆積高厚,紫血膿爛而腥臭者,乃氣血不和,火實之邪,血分之熱尤重。
如瘀滯之證,膏溷水濁,每每流於睥眥成瘡,血散而瘡自除。勤勞濕熱人,每患睥眥成瘡,無別痛腫證者,亦輕而無妨。若火盛瘡生,堆重帶腫痛者,又當急治,恐濁氣沿於目內而病及於珠。若先目病後生瘡,必是熱沿他經。凡見瘡生,當驗部分,以別內之何源而來,因其輕重治之。
白話文:
《內經》中提到,眼眥瘍有兩種:一是熱,這是因為少陰司天,三之氣盛,大火流行,寒氣時至,導致民眾眼睛紅腫,可以用寒涼藥物治療。二是燥,這是因為歲金過盛,或陽明司天,燥邪過盛,導致民眾眼睛紅腫,可以用溫熱藥物治療。
眼眥瘡的症狀輕重不一,痛癢程度也不同。嚴重的患者,瘡口堆積高厚,有紫血膿爛,並且散發腥臭味,這是因為氣血不和,火邪實熱,血分熱重所致。
如果像是瘀滯之證,膏水混濁,流到眼角形成瘡,等血散開了,瘡就會自然消退。勤勞濕熱的人,經常患眼角瘡,沒有其他疼痛腫脹症狀,就屬於輕微的,不用擔心。
如果火氣旺盛,瘡口堆積又伴隨腫痛,就要及時治療,以免濁氣蔓延到眼睛内部,影響眼珠。如果先有眼疾,然後才生瘡,一定是熱邪沿着其他經絡傳到眼睛。
凡是遇到眼瘡,都要仔细观察,判断它来自哪个内臟,根據瘡的輕重程度來進行治療。
【椒瘡證】生於睥內,累累如瘡,紅而堅者是也。有則沙擦,開張不便,多淚而痛,今人皆呼為粟瘡誤矣。粟瘡亦生在睥,但色黃軟而易散。此則堅而難散者。醫者率以龍鬚、燈心等物,出血取效,效雖速,不知目以血為榮,血損而光華有衰弱之患。輕則止須善治,甚重至於累累,連片矻磕,高低不平,及血瘀滯者。
不得已而導之,中病即止,不可太過。過則血損,恐傷真水,失養神膏。大概用平熨之法,退而復來者,乃內有瘀滯,方可量病漸導。若初治便用開導者,得效最速,切莫過治。【粟瘡證】生於兩睥,細顆,黃而軟者是。今人稱椒瘡為粟瘡,非也。椒瘡紅而堅,有則礙睛,沙澀不便,未至於急。
白話文:
椒瘡發生在眼瞼內側,像瘡一樣密密麻麻,顏色紅且硬。患病時眼皮會沙澀,睜眼不方便,容易流淚且疼痛,現代人常誤將其稱為粟瘡。粟瘡也長在眼瞼內側,但顏色偏黃,質地柔軟且容易消散。椒瘡則較硬,不易消散。一些醫生常使用龍鬚、燈芯等藥物,使瘡出血來治療,雖然效果快,卻不知道眼睛依靠血液滋養,損傷血液會導致眼睛光澤減弱。輕微的椒瘡只要治療得當就能痊癒,嚴重者則會長得密密麻麻,連成一片,高低不平,甚至有血瘀積聚。
必要時可以引導其消散,病情好轉就停止治療,不可過度。過度治療會損傷血液,恐傷及精華,導致神氣不足。一般情況下可以使用溫和的熨貼方法治療,如果治療後又復發,可能是內有瘀滯,需要根據病情逐漸引導消散。若一開始就使用開導性的治療方法,效果最快,切忌過度治療。
粟瘡發生在眼瞼兩側,顆粒細小,顏色黃且柔軟。現代人將椒瘡稱為粟瘡,這是錯誤的。椒瘡顏色紅且硬,患病時會影響視力,眼皮沙澀不適,但症狀尚不嚴重。
粟瘡見若目痛頭疼者,內必有變證,大意是濕熱鬱於土分為重。椒瘡以風熱為重。二證雖皆屬於血分,一易散,一不易散,故治亦不同。有素好濕熱燥膩者,亦有粟瘡,若睛雖赤而痛不甚者,雖有必退,與重者不同。又不可誤認為玉粒,玉粒乃淡黃色,堅而消遲,為變亦遲者。
【睥生痰核證】乃睥外皮肉有贅如豆,堅而不疼,火重於痰者,皮或色紅,乃痰因火滯而結。此生於上睥者多,屢有不治自愈。有恣嗜辛辣熱毒、酒色斫喪之人,久而變為癭漏重疾者,治亦不同。若初起劫治,則頃刻平復矣。【木疳證】(前見)【火疳證】生於睥眥氣輪,在氣輪為害尤急。
白話文:
粟瘡如果出現眼痛頭痛的情況,體內一定有其他變化,主要原因是濕熱鬱積在脾胃,導致脾胃功能受損。椒瘡則主要是風熱引起的。這兩種病症雖然都屬於血分病症,但粟瘡容易消散,椒瘡不容易消散,因此治療方法也不一樣。有些人平時喜歡吃濕熱、油膩的食物,也容易長粟瘡,如果眼白發紅但疼痛不嚴重,雖然會自行痊癒,但情況仍然不同於嚴重者。此外,不要將粟瘡誤認為玉粒,玉粒是淡黃色的,堅硬且消散緩慢,變化也比較慢。
脾生痰核症是指脾外皮肉上出現像豆子一樣的腫塊,堅硬且不痛,火熱超過痰濕者,皮膚可能呈紅色,這是因為痰濕因火熱鬱積而凝結。這種症狀多發生在上脾部位,很多時候會自行痊癒。有些人經常吃辛辣、熱毒的食物,或者縱慾過度,久而久之就可能演變成癭漏這種嚴重的疾病,治療方法也不一樣。如果在初期就積極治療,就能很快痊癒。木疳症(前面已經提到過),火疳症則生於脾臟外側的氣輪部位,如果發生在氣輪部位,危害更大。
蓋火之實邪在於金部,火剋金,鬼賊之邪,故害最急。初起如椒瘡榴子一顆小而圓,或帶橫長而圓如小赤豆,次後漸大痛者多,不痛者少。不可誤認為輪上一顆如赤豆之證,因瘀積在外易消者。此則從內而生也。【土疳證】謂睥上生毒,俗呼偷針眼是也。有一目生又一目者,有止生一目者,有邪微不出膿血而愈者,有犯觸辛熱燥膩、風沙煙火,為漏為吊敗者,有竅未實,因風乘虛而入,頭腦俱腫,目亦赤痛者。其病不一,當隨宜治之。
巢氏曰:凡眼內眥頭忽結成疱,三五日間便生膿汁,世呼為偷針。此由熱氣客在眥間,熱搏於津液所成。但其勢輕者,小小結聚,汁潰熱歇乃瘥。謹按世傳眼眥初生小疱,視其背上即有細紅點如瘡,以針刺破,眼時即瘥,故名偷針,實解太陽經結熱也。人每試之有驗。然巢氏但具所因,而不更分經絡,其諸名實所過者多矣。
白話文:
火毒入侵金部位,火克金,毒性猛烈,所以病情發展迅速。初期出現如花椒粒般大小的圓形瘡,或呈長條形,如小紅豆,之後逐漸變大,大多伴隨疼痛,少數不痛。切勿將其誤認為外傷引起的紅豆大小瘀積,因為這種瘀積容易消散。而這類瘡是從內部生出來的。
所謂「土疳」指的是脾胃積熱,俗稱偷針眼。有的兩隻眼都長,有的只有一隻眼長,有的沒有化膿流血就自己好了,有的因為接觸辛辣燥熱的食物,或風沙煙火,導致病症加重或複發,有的眼眶未完全癒合,風邪乘虛而入,導致頭部和眼部都腫脹,眼睛也紅痛。這種病症表現不一,需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治療。
巢氏說:凡是眼角內側突然長出水泡,三五天就化膿,世人稱之為偷針。這是因為熱氣停留在眼角,熱氣與津液交結所致。如果病情輕微,水泡較小,膿液排出後熱氣消退,就會痊癒。根據民間流傳,眼角初長水泡時,水泡表面會出現一個細小的紅點,如同瘡一樣,用針刺破,眼睛就會立刻好轉,所以叫做偷針,其實是太陽經熱氣積聚所致。很多人都試過,確實有效。但巢氏只是說明病因,並沒有分經絡,很多名實都過於籠統。
(治偷針眼方,南星,生為末三錢,生地黃不拘多少,一處研成膏。貼太陽兩邊,腫自消。又方,生薑搗細盦之,淚出即愈。)【金疳證】初起與玉粒相似,至大方變出禍患,生於睥內,必礙珠澀痛以生障翳。生於氣輪者,則有珠痛淚流之苦,子後午前陽分氣升之時尤重,午後入陰分則病略清寧。
久而失治,違戒反觸者,有變漏之患。【水疳證】忽然一珠生於睥眥氣輪之間者多,若在風輪,目必破損,有虛實大小二證。實者小而痛甚,虛者大而痛緩。狀如黑豆,亦有橫長而圓者,與木疳相似,但部分稍異,色亦不同。黑者屬水,青綠藍碧者屬木。久而失治,必變為漏。
白話文:
治療針眼的方法,取南星生品研磨成粉三錢,生地黃不限多少,一起研磨成膏。貼在太陽穴兩側,腫脹自然消退。另一個方法,生薑搗碎敷在針眼上,流出眼淚就能痊癒。
金疳初期與玉粒相似,發展到嚴重程度就會造成禍患。發生在眼白內,必定會影響眼球,造成澀痛和障翳。發生在氣輪(眼角),則會出現眼珠疼痛、流淚的症狀,尤其是在上午陽氣上升的時候更嚴重,下午陰氣上升時則症狀較輕。
久病不治,或違背禁忌、反覆觸犯者,則可能出現漏眼(眼球破裂)的風險。
水疳症狀是突然在眼白和眼角之間長出一顆珠子,如果長在風輪(眼角外側),眼睛必定會破損。水疳分為虛實兩種,實證珠子較小,疼痛劇烈;虛證珠子較大,疼痛緩慢。形狀像黑豆,也有橫長而圓的,類似木疳,但部位和顏色稍有不同。黑色屬於水,青綠、藍碧屬於木。久病不治,必定會變成漏眼。
頭風人每有此患。風屬木,肝部何以病反屬水,蓋風行水動,理之自然。頭風病目,每傷瞳神,瞳神之精膏被風攻郁,郁久則火勝,其清液為火擊散走,隨其所傷之絡結滯為疳也。疳因火滯,火兼水化,化因邪勝,不為之清潤,而反為之濕熱,濕熱相搏而為漏矣。故水疳屬腎與膽也。
倪仲賢論血氣不分混而遂結之病曰:輕清圓健者為天,故首象天。重濁方厚者為地,故足象地。飄騰往來者為云,故氣象云。過流循環者為水,故血象水。天降地升,云騰水流,各宜其性,故萬物生而無窮。陽平陰秘,氣行血隨,各得其調,故百骸理而有餘。反此則天地不降升,雲水不騰流,各不宜其性矣。
白話文:
頭風病症常讓人苦不堪言。風屬木,但肝臟卻屬於水,這是因為風行於水,這是自然法則。頭風病會傷及眼睛,風邪侵襲瞳神,長期郁積則火氣旺盛,瞳神的精華被火氣逼散,並隨著受傷的經絡阻塞形成疳疾。疳疾因火氣鬱結,火氣又與水氣交融,由於邪氣旺盛,無法清潤,反而造成濕熱,濕熱交纏便形成漏症。因此,水疳屬腎與膽。
倪仲賢認為,血氣不分清濁而糾纏在一起就會產生疾病。輕盈圓潤、健壯的屬天,所以頭部代表天。沉重厚實的屬地,所以足部代表地。飄忽不定、往來流動的屬雲,所以氣象代表雲。流動循環的屬水,所以血液代表水。天降地升,雲騰水流,各歸其性,因此萬物生生不息。陽氣平和,陰氣隱秘,氣血運行順暢,各得其調,所以身體百骸強健。反之,天地不降升,雲水不騰流,各不歸其性,就會導致疾病產生。
反此則陰陽不平秘,氣血不行隨,各不得其調矣。故曰人身者,小天地也。《難經》云:血為榮,氣為衛,榮行脈中,氣行脈外,此血氣分而不混,行而不阻也明矣。故如雲騰水流之不相雜也。大抵血氣如此不欲相混,混則為阻,阻則成結,結則無所去還,故隱起於皮膚之中,遂為疣病。然各隨經絡而見,疣病自上眼睫而起者,乃手少陰心脈,足厥陰肝脈,血氣混結而成也。
初起時但如豆許,血氣衰者,遂止不復長。亦有久止而復長者。盛者則漸長,長而不已,如杯如盞,如碗如斗,皆自豆許致也。凡治在初,須擇人神不犯之日,大要令病者食飽不飢,先汲冷井水洗眼如冰,勿使氣血得行,然後以左手持銅箸按眼睫上,右手翻眼皮令轉,轉則疣肉已突,換以左手大指,按之勿令得動移,復以右手持小眉刀尖略破病處,更以兩手大指甲捻之令出,則所出者如豆許小黃脂也。恐出而根不能斷,宜更以眉刀尖斷之,以井水再洗,洗後則無恙。
白話文:
如果阴阳失衡,气血运行就会不畅,各个器官都无法正常运作。所以说人体就像一个小天地。《难经》里说,血为荣,气为卫,血在经脉中运行,气在经脉外运行,血气分明,互不混杂,自由流通。就像云腾水流不会相混一样。总而言之,血气要保持分离状态,混杂就会阻塞,阻塞就会形成结块,结块就会无处可去,最终隐匿在皮肤里,形成疣病。而疣病会沿着经络出现,从眼睫毛上长出的疣病,是因为手少阴心经和足厥阴肝经的血气混杂而形成的。
初期时就像豆子般大小,血气衰弱的人,疣病就会停止生长。但也有些疣病会停止一段时间后又重新生长。强壮的人,疣病会逐渐长大,不断生长,像杯子、碗、斗一样大,都是从豆子般大小逐渐长大的。治疗要趁早,需要选择人神不犯的日子,重要的是让病人吃饱肚子,不感到饥饿,先用冷井水洗眼,就像冰一样,不要让气血流通,然后用左手拿铜箸按住眼睫毛,右手翻转眼皮,疣肉就会凸出来,再用左手拇指按住疣肉,不要让它移动,再用右手拿小眉刀尖轻轻划破病处,用两手的大指甲捻出疣肉,捻出来的东西就像豆子般大小的黄色油脂。担心根部没有断干净,可以用眉刀尖再切断一次,用井水再次清洗,清洗后就没事了。
要在手疾為巧,事畢須投以防風散結湯,數服即愈。此病非手法則不能去,何則?為血氣初混時,藥自可及,病者則不知其為血氣混也,比結則藥不能及矣,故必用手法去。去畢則又以升發之藥散之。藥手皆至,庶幾了事。
白話文:
想要快速治癒手部的疾病,需要巧妙的手法,治療結束後,必須服用「防風散結湯」數劑,就能痊癒。
這種疾病如果不用手法治療,就無法治癒。為什麼呢?因為在血氣剛開始混亂的時候,藥物可以到達病灶,但患者自己卻不知道這是血氣混亂造成的。如果等到病灶已經凝結,藥物就無法到達病灶了,所以必須用手法去疏通。
疏通完畢後,再服用具有升發作用的藥物,散去病氣。藥物和手法相輔相成,才能徹底解決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