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二冊 (34)
第二冊 (34)
1. 咳嗽
聲啞者,寒包其熱也,宜細辛、半夏、生薑辛以散之。亦有痰熱壅於肺者,金空則鳴,必清金中邪滯,用清咽寧嗽湯。勞嗽,有因久嗽成勞者,有因病勞乃嗽者,其證寒熱往來,或獨熱無寒,咽乾嗌痛,精神疲極,所嗽之痰,或濃或淡,或時有血,腥臭異常,語聲不出者,薏苡仁五錢,桑根白皮、麥門冬各三錢,白石英二錢,人參、五味子、款冬花、紫菀、杏仁、貝母、阿膠、百合、桔梗、秦艽、枇杷葉各一錢,薑、棗、粳米同煎,去渣調鍾乳粉。亦宜蛤蚧散,或保和湯、知母茯苓湯、紫菀散、寧嗽湯。
經年累月,久嗽不已,服藥不瘥,余無他證,卻與勞嗽不同。戴用三拗湯、青金丸。予謂其不妥,獨宜保肺而已,一味百部膏可也。《衍義》云:有婦人患肺熱久嗽,身如炙,肌瘦,將成肺勞。以枇杷葉、木通、款冬花、紫菀、杏仁、桑白皮各等分,大黃減半,各如常制治訖,同為末,蜜丸如櫻桃大。食後、夜臥各含化一丸,未終劑而愈。
有風寒者,可用熏法。有熱者,可用枳殼湯。有實積者,可用款氣丸、利膈丸、馬兜鈴丸。脾胃如常,飲食不妨者,加味人參清肺湯、參粟湯。《素問》云:咳嗽煩冤者,是腎氣之逆也,八味丸、安腎丸主之。有暴嗽,服諸藥不效,或教之進生料鹿茸丸、大菟絲子丸方愈。有本有標,卻不可以其暴嗽而疑遽補之非,所以易愈者,亦覺之早故也。
時行嗽,發熱惡寒,頭痛鼻塞,氣急,狀如傷冷熱,連咳不已。初得病即伏枕一兩日即輕,俗呼為蝦蟆瘟,用參蘇飲加細辛半錢。潔古云:咳而無痰者,以辛甘潤其肺,蜜煎生薑湯、蜜煎橘皮湯、燒生薑、胡桃,皆治無痰而嗽者。《本事方》補肺法,生地黃二斤,淨洗,杏仁二兩,生薑、蜜各四兩,搗如泥,入瓦盆中,置飯上蒸五七度,每五更挑三匙嚥下。《金匱》方,咳而上氣,喉中水雞聲,射干麻黃湯主之。
咳嗽喉中作聲,一味白前妙。《千金》有白前湯。一男子五十餘歲,病傷寒咳嗽,喉中聲如齁,與獨參湯一服而齁聲徐,至二三帖咳嗽亦漸退,凡服二三斤,病始全愈。丹溪云:上半日嗽多,屬胃中有火。午後嗽多,屬陰虛。黃昏嗽多,此火氣浮於肺,不宜用涼藥,宜斂而降之。
有一咳即出痰者,脾濕勝而痰滑也。有連咳十數不能出痰者,肺燥勝痰澀也。滑者宜南星、半夏、皂角灰之屬燥其脾,若利氣之劑所當忌也。澀者宜枳殼、紫蘇、杏仁之屬利其肺,若燥肺之劑所當忌也。形肥,或有汗,或脈緩,體重嗜臥之人咳者,脾濕勝也。宜白朮、蒼朮、茯苓之屬燥之。
形瘦,或夏月無汗,或脈澀之人咳者,肺燥勝也。宜杏仁、栝蔞之屬潤之。凡咳嗽面赤,胸腹脅常熱,唯於足乍有涼時,其脈洪者,熱痰在胸膈也。宜小陷胸湯、礞石丸之類清膈降痰。甚而不已者,宜吐下其痰熱也。面白悲嚏,或脅急脹痛,或脈沉弦細遲而咳者,寒飲在胸腹也。
白話文:
咳嗽
聲音嘶啞,是寒邪阻遏裡面的熱邪,應該用細辛、半夏、生薑等辛溫之品來散寒解表。也有些是痰熱壅塞於肺部,肺氣不通則發出聲音,必須先清理肺經裡的邪氣,可以用清咽寧嗽湯。勞嗽,有因為久咳導致體虛的,也有因為體虛而咳嗽的,症狀表現為寒熱往來,或者單純發熱不寒,咽喉乾燥疼痛,精神疲憊不堪,咳出的痰液,濃稠度不一,有時帶血,氣味腥臭異常,聲音說不出話,可用薏苡仁五錢,桑根白皮、麥門冬各三錢,白石英二錢,人參、五味子、款冬花、紫菀、杏仁、貝母、阿膠、百合、桔梗、秦艽、枇杷葉各一錢,生薑、大棗、粳米一起煎煮,去渣後調入鍾乳粉服用。也可以用蛤蚧散,或保和湯、知母茯苓湯、紫菀散、寧嗽湯。
長期咳嗽,服用藥物也不見好轉,沒有其他症狀,但與勞嗽不同,使用三拗湯、青金丸是不對的,單純滋養肺部即可,單用百部膏就可以了。《傷寒論衍義》記載:有婦人患肺熱久咳,身體像被烤炙一樣,肌肉消瘦,將要發展成肺癆。用枇杷葉、木通、款冬花、紫菀、杏仁、桑白皮等量,大黃減半,按一般方法炮製後磨成粉末,製成像櫻桃一樣大的蜜丸。飯後和睡前各含化一丸,藥未吃完就痊癒了。
如果是風寒咳嗽,可以用熏灸療法;如果是熱邪咳嗽,可以用枳殼湯;如果是實邪積聚,可以用款氣丸、利膈丸、馬兜鈴丸。如果脾胃功能正常,飲食不受影響,可以服用加味人參清肺湯、參粟湯。《素問》記載:咳嗽煩悶者,是腎氣逆亂,可以用八味丸、安腎丸治療。如果是突然發生的劇烈咳嗽,服用其他藥物無效,可以考慮服用生料鹿茸丸、大菟絲子丸,往往能痊癒。這是有本有標的疾病,不能因為咳嗽劇烈就急於補益,所以容易治癒是因為發現得早。
流行性咳嗽,發熱惡寒,頭痛鼻塞,呼吸急促,症狀像傷風感冒,持續咳嗽不止。初期發病臥床一兩天症狀就減輕,俗稱蝦蟆瘟,可以用參蘇飲加細辛半錢。潔古先生說:咳嗽無痰者,應以辛甘溫潤之品滋養肺氣,蜜煎生薑湯、蜜煎橘皮湯、燒生薑、胡桃,都是治療無痰咳嗽的藥物。《本事方》中補肺的方法,生地黃二斤,洗淨,杏仁二兩,生薑、蜂蜜各四兩,搗成泥狀,放入瓦盆中,放在米飯上蒸五到七次,每次凌晨服用三匙。 《金匱要略》記載:咳嗽上氣,喉嚨有水雞叫一樣的聲音,用射干麻黃湯治療。
咳嗽時喉嚨有聲音,單用白前效果很好。《千金要方》記載有白前湯。一個五十多歲的男子,患傷寒咳嗽,喉嚨聲音像豬一樣哼哼,服用獨參湯一劑後,哼哼的聲音減輕,服用了二三劑咳嗽也逐漸好轉,總共服用二三斤,病才痊癒。朱丹溪說:上午咳嗽多,是胃中有火;下午咳嗽多,是陰虛;傍晚咳嗽多,是火氣浮於肺部,不宜用寒涼藥物,應該收斂下降。
一種咳嗽馬上就咳出痰來,是脾濕痰盛而痰液滑利;一種連續咳嗽十幾下也咳不出痰來,是肺燥痰稠而痰液黏滯。痰液滑利者,可用南星、半夏、皂角灰等燥濕健脾的藥物,忌用行氣利水的藥物;痰液黏稠者,可用枳殼、紫蘇、杏仁等宣肺利氣的藥物,忌用燥肺的藥物。肥胖體型,或容易出汗,或脈搏緩慢,體重嗜睡的人咳嗽,是脾濕痰盛,可用白朮、蒼朮、茯苓等燥濕藥物。
消瘦體型,或夏天不出汗,或脈搏細澀的人咳嗽,是肺燥,可用杏仁、栝樓等潤肺藥物。凡是咳嗽時面紅,胸腹脅肋經常發熱,只有腳底偶爾感到涼,脈搏洪大的,是熱痰阻滯胸膈,可用小陷胸湯、礞石丸等清熱化痰的藥物。病情嚴重者,應該吐瀉排出痰熱。面色蒼白,打噴嚏,或脅肋脹痛,或脈搏沉細遲而咳嗽者,是寒飲停滯於胸腹,需要溫化寒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