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証治準繩‧雜病》~ 第二冊 (33)
第二冊 (33)
1. 咳嗽
故凡肺受邪不能輸化,而小便短少,皮膚漸腫,咳嗽日增者,宜用六君子湯以補脾肺,六味丸以滋腎水。夏月喘急而嗽,面赤潮熱,其脈洪大者,黃連解毒湯。熱躁而咳,梔子湯。咳唾有血,麥門冬湯。俱吞六味丸,壯水之主以制陽光,而保肺金。秋月咳而身熱自汗,口乾便赤,脈虛而洪者,白虎湯。
身熱而煩,氣高而短,心下痞滿,四肢困倦,精神短少者,香薷飲。若病邪既去,宜用補中益氣湯,加乾山藥、五味子以養元氣,柴胡、升麻各二分以升生氣。冬月風寒外感,形氣病氣俱實者,宜華蓋散、加減麻黃湯。所謂從表而入,自表而出。若形氣病氣俱虛者,宜補其元氣,而佐以解表之藥,若專於解表,則肺氣益虛,腠理益疏,外邪乘虛易入,而其病愈難治矣。
《活法機要》云:夏月嗽而發熱者,謂之熱痰嗽,小柴胡湯四兩,加石膏一兩,知母半兩用之。冬月嗽而發寒熱,謂之寒嗽,小青龍加杏仁服之。感濕而嗽者,身體痛重,或有汗,或小便不利,此多乘熱入水,或冒雨露,或浴後不解濕衣,致有此患,宜白朮酒。
熱嗽,咽喉干痛,鼻出熱氣,其痰嗽而難出,色黃且濃,或帶血縷,或出血腥臭,或堅如蠣肉,不若風寒之嗽痰清而白,宜金沸草散,去麻黃、半夏,加薄荷、枇杷葉、五味、杏仁、桑根白皮、貝母、茯苓、桔梗,入棗子一個同煎,仍以辰砂化痰丸,或薄荷煎、八風散含化。
有熱嗽諸藥不效,竹葉石膏湯,去竹葉,入粳米,少加知母,多服五味、杏仁、枇杷葉,此必審是伏熱在上焦心肺間可用。冷熱嗽,因增減衣裳,寒熱俱感,遇乍寒亦嗽,乍熱亦嗽,飲熱亦嗽,飲冷亦嗽,宜金沸草散、消風散各一帖和煎,或應夢人參散,或款冬花散,以薄荷代麻黃,或二母散,仍以辰砂化痰丸、八風丹吞化。七情飢飽嗽,無非傷動臟腑正氣,致邪上逆,結成痰涎,肺道不理。
宜順氣為先,四七湯一帖,加杏仁、五味子、桑白皮、人參、阿膠、麥門冬、枇杷葉各一錢。有飲冷熱酒,或飲冷水,傷肺致嗽,俗謂之湊肺,宜紫菀飲。有嗽吐痰與食俱出者,此蓋飲食失節,致肝氣不利,而肺又有客邪,肝濁道,肺清道,清濁相干,宜二陳湯加木香、杏仁、細辛、枳殼各半錢。食積痰嗽發熱,二陳湯加栝蔞、萊菔子、山楂、枳實、曲糵。
《機要》云:痰而能食者,大承氣微下之。痰而不能食者,厚朴湯主之。嗽而失聲,潤肺散,或清音丸。戴云:有熱嗽失聲咽疼,多進冷劑,而聲愈不出者,宜以生薑汁調消風散,少少進之,或只一味薑汁亦得,冷熱嗽後失聲者尤宜。嗽而失聲者,非獨熱嗽有之,宜審其證用藥,佐以橄欖丸含化,仍濃煎獨味枇杷葉散熱服。
白話文:
咳嗽
肺部受邪氣侵犯,無法正常運化,導致小便減少,皮膚漸漸腫脹,咳嗽日益加重,應服用六君子湯補益脾肺,並服用六味丸滋養腎水。夏季出現喘息、咳嗽、臉紅發熱,脈搏洪大有力,應服用黃連解毒湯。熱躁咳嗽,服用梔子湯。咳嗽咳出帶血的痰,服用麥門冬湯。以上情況均可服用六味丸,以增強腎臟的功能來抑制陽氣過盛,保護肺部。秋季咳嗽伴有發熱、自汗、口乾舌燥、大便乾燥,脈搏虛弱但有力,應服用白虎湯。
發熱煩躁,呼吸急促氣短,心下痞悶,四肢乏力,精神萎靡,服用香薷飲。如果病邪已去除,應服用補中益氣湯,再加入乾山藥、五味子以滋養元氣,柴胡、升麻各少許以提升元氣。冬季因風寒外感,邪氣與正氣都盛的情況,宜服用華蓋散、加減麻黃湯。所謂的治病方法應從體表入手,再從體表排出。如果邪氣與正氣都虛弱,應先補益元氣,再輔以解表藥物,如果只著重於解表,則肺氣會更加虛弱,肌膚腠理更加疏鬆,外邪更容易乘虛而入,病情反而更難治療。
《活法機要》記載:夏季咳嗽伴發熱,稱為熱痰咳嗽,服用小柴胡湯,並加入石膏、知母。冬季咳嗽伴有寒熱交替,稱為寒嗽,服用小青龍湯加杏仁。因受潮濕而咳嗽,身體沉重疼痛,可能伴有汗出或小便不利,大多是因濕熱侵襲,或者淋雨受露,或者沐浴後未換去濕衣所致,宜服用白朮酒。
熱性咳嗽,咽喉乾燥疼痛,鼻孔排出熱氣,痰液黏稠不易咳出,顏色發黃,甚至帶有血絲,或有腥臭味,或堅硬如牡蠣,這與風寒咳嗽痰液清白不同,宜服用金沸草散,去除麻黃、半夏,加入薄荷、枇杷葉、五味子、杏仁、桑白皮、貝母、茯苓、桔梗,再加一枚棗子同煎,並服用辰砂化痰丸,或服用薄荷煎劑、八風散含化。
熱性咳嗽服用上述藥物無效,服用竹葉石膏湯,去除竹葉,加入粳米,少加知母,多服用五味子、杏仁、枇杷葉,這必須判斷是伏熱在上焦心肺之間。寒熱交替咳嗽,因增減衣物而引起,忽冷忽熱都咳嗽,喝熱水也咳嗽,喝冷水也咳嗽,宜服用金沸草散、消風散合煎,或服用應夢人參散,或款冬花散(用薄荷代替麻黃),或二母散,並服用辰砂化痰丸、八風丹含化。因七情(喜怒哀樂憂思恐)或飢飽不節而引起的咳嗽,都是因為損傷臟腑正氣,導致邪氣上逆,形成痰涎,肺部功能失調。
應先順暢氣機,服用四七湯,再加入杏仁、五味子、桑白皮、人參、阿膠、麥門冬、枇杷葉。因飲用冷熱酒水或冷水,損傷肺部而引起咳嗽,俗稱“湊肺”,宜服用紫菀飲。咳嗽咳出痰液與食物一起排出,這是因為飲食不節,導致肝氣不暢,而肺部又有邪氣入侵,肝臟主管濁氣,肺部主管清氣,清濁相干擾,宜服用二陳湯,並加入木香、杏仁、細辛、枳殼。因食積而引起的咳嗽、發熱,服用二陳湯,並加入栝蔞、萊菔子、山楂、枳實、麥芽。
《機要》記載:痰多但能吃東西的,用大承氣湯少量瀉下;痰多且不能吃東西的,用厚朴湯治療。咳嗽失聲,服用潤肺散,或服用清音丸。戴氏(戴同輩)說:熱性咳嗽失聲咽喉疼痛,服用過多寒涼藥物,聲音仍然無法發出,宜用生薑汁調和消風散,少量服用,或單獨服用生薑汁即可,寒熱交替咳嗽後失聲的尤其適用。咳嗽失聲不單是熱性咳嗽才有,應根據症狀用藥,輔以橄欖丸含化,並服用濃煎的單味枇杷葉散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