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八大集·本草正(上)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十八大集·本草正(上) (8)

1. 山草部

胡黃連(三八),味大苦,大寒。其性味功用,大似黃連。能涼肝明目,治骨蒸勞熱,三消,吐血衄血,五心煩熱,療婦人胎熱,虛驚熱痢,及小兒疳熱驚癇。侵人乳點目甚良。

知母(三九),味苦,寒,陰也。其性沉中有浮,浮則入手太陰、手少陰,沉則入足陽明、足厥陰、足少陰也。故其在上,則能清肺止渴,卻頭痛,潤心肺,解虛煩喘嗽,吐血衄血,去喉中腥臭。在中則能退胃火,平消癉。在下則能利小水,潤大便,去膀胱肝腎濕熱,腰腳腫痛,並治勞瘵內熱,退陰火,解熱淋崩濁。古書言知母佐黃柏,滋陰降火,有金水相生之義,蓋謂黃柏能制膀胱命門陰中之火,知母能消肺金制腎水化源之火,去火可以保陰,見即所謂滋陰也,故潔古、東垣皆以為滋陰降火之要藥。繼自丹溪而後,則皆用以為補陰,誠大謬矣。夫知母以沉寒之性,本無生氣,用以清火則可,用以補陰則何補之有?第其陰柔巽順,似乎有德,倘元氣既虧,猶欲藉此以望補益,是亦猶小人在朝,而國家元氣日受其削,有陰移焉而莫之覺者,是不可不見之真而辨之早也。

龍臘草(四十),味大苦,大寒。陰也,沉也,乃足厥陰、少陽之正藥。大能瀉火,但引以佐使,則諸火皆治。故能退骨蒸疳熱,除心火驚癇狂躁;胃火煩熱黃疸,咽喉腫痛;肝腎膀胱伏火,小水淋閉,血熱瀉痢;下焦濕熱癰腫,瘡毒疼痛?婦人血熱崩淋;小兒熱疳客忤,去目黃睛赤腫痛,殺蠱毒腸胃諸蟲,及風熱盜汗。凡肝腎有餘之火,皆其所宜。

白話文:

胡黃連,味道極苦,性大寒。它的藥性、味道和功效,與黃連很相似。能清涼肝臟、使眼睛明亮,治療骨蒸勞熱(像蒸籠一樣的潮熱)、消渴病(類似糖尿病)、吐血、流鼻血、五心煩熱(手心、腳心、胸口發熱),治療婦女懷孕時的胎熱、虛驚引起的熱痢,以及小兒疳積發熱、驚風抽搐。用汁點眼睛,治療眼睛紅腫效果很好。

知母,味道苦,性寒,屬陰性藥材。它的藥性有沉降也有浮升的特性,浮升時作用於手太陰肺經、手少陰心經,沉降時作用於足陽明胃經、足厥陰肝經、足少陰腎經。因此,它在上方(上焦)能清肺止渴,治療頭痛,滋潤心肺,解除虛煩喘咳、吐血、流鼻血,去除喉嚨中的腥臭味。在中間(中焦)能退胃火,平息消渴病。在下方(下焦)能利小便,潤腸通便,去除膀胱、肝、腎的濕熱,治療腰腳腫痛,還能治療勞瘵內熱(肺結核引起的發熱),退陰火,解除熱淋(小便刺痛)、崩漏等病症。古書說知母搭配黃柏使用,能滋陰降火,有金水相生的意義,指的是黃柏能抑制膀胱和命門(腎)的陰火,而知母能消除肺金(肺屬金)制約腎水(腎屬水)的火源,去除火氣就能保住陰液,這就是所謂的滋陰,所以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張元素、李東垣都認為它是滋陰降火的重要藥物。但是自朱丹溪之後,人們都把它當作補陰藥來使用,實在是大錯特錯了。知母的藥性是沉寒的,本來就沒有生發之氣,用來清火是可以的,用來補陰又怎麼能有補益效果呢?只因為它性情陰柔溫順,看起來似乎有補益的德性,如果本身元氣已經虧虛,還想依靠它來補養,就像朝廷中奸臣當道,國家的元氣一天天被削弱,陰氣逐漸蔓延卻不自知一樣,這個道理不可不看清,不可不早辨明。

龍膽草,味道極苦,性大寒。屬陰性,藥性沉降,是足厥陰肝經、少陽膽經的正藥。它能大瀉火氣,但需搭配其他藥物才能發揮作用,這樣各種火熱證都可以治療。因此,它能退骨蒸疳熱(小兒疳積導致的低熱),消除心火引起的驚癇狂躁;治療胃火引起的煩熱黃疸、咽喉腫痛;清除肝腎膀胱的潛伏火氣,治療小便淋漓不暢、血熱泄瀉;清除下焦濕熱引起的癰腫、瘡毒疼痛?還能治療婦女血熱崩漏;小兒熱疳、客忤(因受驚嚇導致的疾病),去除眼睛發黃、紅腫疼痛,殺滅蠱毒、腸胃中的各種寄生蟲,以及風熱盜汗。凡是肝腎火氣過盛的情況,都適合使用龍膽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