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七賢集·外科鈐(下) (33)
卷之四十七賢集·外科鈐(下) (33)
1. 懸癰(六十四)
通府張敬之,患前證,久不愈,日晡熱甚,作渴,煩而喘,或用四物湯、黃柏、知母之類,病益甚,肢體倦,少食,大便不實,小便頻數。謂余曰:何也。余曰:此脾虛之證,前藥復傷而然,遂用補中益氣湯加茯苓、半夏數劑,飲食漸進,前證漸愈。更加麥冬、五味,調理乃痊。
經曰:脾屬太陰,為陰土而主生血。故東垣云:脾虛元氣下陷,發熱煩渴,肢體倦怠等證,用補中益氣湯,以升補陽氣而生陰血。若誤認為腎虛火盛,而用四物黃柏知母之類,反傷脾胃生氣,是虛其虛矣。況黃柏知母乃瀉陽損陰之劑,若非膀胱陽火盛,而不能生陰水,以致發熱者,不可用也。
(俱薛按)
白話文:
張敬之,是通府的人,得了跟你之前說的那個病,很久都沒好。每天下午發熱很嚴重,口渴,心煩氣喘。有人用四物湯、黃柏、知母之類的藥,病反而更嚴重,變得四肢無力、不想吃東西、大便不成形、小便次數變多。他問我說:「這是怎麼回事?」我說:「這是脾虛的症狀,之前的藥又傷到他了。」於是我就用補中益氣湯,再加茯苓、半夏,吃了幾帖藥之後,他的食慾漸漸恢復,之前的症狀也慢慢好轉。接著又加了麥冬、五味子調理,最後就痊癒了。
醫書上說:「脾屬於太陰,是陰性的土,主要功能是產生血液。」所以李東垣說:「脾虛導致元氣下陷,會出現發熱、口渴、四肢無力等症狀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,來提升陽氣,產生陰血。」如果誤以為是腎虛火旺,而使用四物湯、黃柏、知母之類的藥,反而會傷到脾胃的生氣,使虛弱的情況更加嚴重。況且黃柏、知母是瀉陽氣、損陰液的藥,如果不是因為膀胱陽火太旺,不能產生陰水,導致發熱的情況,是不可以用這些藥的。
(這是薛己的按語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