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七賢集·外科鈐(下) (3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十七賢集·外科鈐(下) (31)

1. 囊癰(六十三)

立齋曰:囊癰,屬肝腎二經,陰虛濕熱下注也。腫痛未作膿者,疏肝導濕。腫硬發熱者,清肝降火。已潰者,滋陰托裡。大抵此證,屬陰道虧,濕熱不利所致,故滋陰除濕藥不可缺。常治腫痛小便秘澀者,用除濕為主,滋陰佐之。腫痛已退,便利已和者,除濕滋陰藥,相兼用之。

欲其成膿,用托裡為主,滋陰佐之,候膿成,即針之,仍用托裡滋陰。濕毒已盡者,專用托裡。如膿清,或多,或斂遲者,用大補之劑,及豆豉餅灸之。若潰後,虛而不補,少壯者成漏,老弱者不治。膿清作渴脈大者,亦不治。

又法曰:若小便澀滯者,先用分利,以泄其毒,繼補陰,以令其自消。若濕熱退,而仍腫痛,宜補陰托裡,以速其膿。膿腫而便秘者,熱毒壅閉也,先用托裡消毒散,後用針以泄之,膿去即解。若膿去而腫痛不減者,熱毒未解也,用清肝益營湯。口乾而小便數者,腎經虛熱也,六味丸。

內熱晡熱者,肝經血虛也,四物加參、術。體倦食少者,脾氣虛熱也,補中益氣湯。膿水清稀者,氣血俱虛也,十全大補湯。此證雖大潰,而睪丸懸露,治得其法,旬日間肉可漸生而愈。若專攻其瘡,陰道益虛,則腫者不能潰,潰者不能斂,少壯者成痼疾,老弱者多致不起。

亦有患痔久漏,而串及於囊者,當兼治其痔,切忌寒藥克伐,虧損胃氣。馬益卿曰:囊癰者,濕熱下注也。有作膿者,此濁氣下流入滲道,因陰道或虧,水道不利而然。膿儘自安,不藥可也,惟在善於調攝耳。又有因腹腫漸流入囊,腫甚而囊自裂開,睪丸懸掛水出,以麩炭末敷之,外以紫蘇包裹,仰臥而養之。

癰疽入囊者,予嘗治數人,悉以濕熱入肝經施治,而用補陰佐之,雖膿潰皮脫,睪丸懸掛,皆不死。

一男子患此,未作膿而腫痛,以加味龍膽瀉肝湯,二劑少愈,更以四物湯加木通、知母、黃柏而愈。

一男子,焮腫痛甚,小便澀,發熱脈數,以龍膽瀉肝湯,倍用車前子、木通、茯苓,四劑勢去其半。仍用前湯,止加黃柏、金銀花四劑,又減二三,便利如常。惟一處不消,此欲成膿也。再用前湯加金銀花、白芷、皂角刺六劑。微腫痛,脈滑數,乃膿已成,令針之,腫痛悉退。投滋陰托裡藥,及蘇葉末敷之而愈。

一膏粱之客,陰囊腫脹,小便不利,此中焦積熱,乘虛下注,先用龍膽瀉肝湯,加黃柏、牛膝,四劑漸愈,後用補陰八珍湯,加柴胡、山梔而愈。後不守禁忌,前證復作,仍用補陰八珍湯、補中益氣湯、六味丸而痊。又因勞倦發熱,自用四物、黃柏、知母之類,虛證悉具,瘡口大開。

余謂五臟氣血俱虛也,朝用補中益氣,夕用六君加當歸各五十餘劑,瘡口始斂,又用六味丸,調補而愈。

白話文:

囊癰(六十三)

囊癰屬於肝腎兩經的病症,是由於陰虛濕熱下注引起的。腫痛還沒化膿的,要疏肝導濕;腫脹堅硬發熱的,要清肝降火;已經潰爛的,要滋陰托裡。總而言之,這個病症是陰道虧虛、濕熱阻滯造成的,所以滋陰除濕的藥物不可缺少。

經常治療腫痛、小便不通、排便困難的,以除濕為主,滋陰為輔;腫痛已經消退,大小便通暢的,除濕滋陰的藥物要一起使用。

想要讓它化膿的,以托裡為主,滋陰為輔,等到膿成,就用針刺,仍然使用托裡滋陰的藥物。濕毒已經排盡的,專用托裡藥物。如果膿液清稀、量多或癒合緩慢,就用大補的藥方,並用豆豉餅灸。如果潰爛後不加補益,年輕人會變成久治不愈的廔管,老年人則可能危及生命。膿液清稀、口渴、脈象有力者,也難以治愈。

另一種方法是:如果小便不通,先用利尿的藥物,排出毒素,然後再補益陰氣,讓它自行消退。如果濕熱消退,但仍然腫痛,應該補益陰氣並托裡,加速化膿。膿腫伴隨便秘的,是熱毒阻塞,先用托裡消毒散結的藥物,然後用針刺排出膿液,膿液排出後就痊癒了。如果膿液排出後腫痛沒有減輕,說明熱毒沒有完全消除,要用清肝益營湯。口乾舌燥、小便次數多,是腎經虛熱,要用六味地黃丸。

內熱午後加重,是肝經血虛,要用四物湯加人參、白術;身體疲倦、食慾不振,是脾胃氣虛,要用補中益氣湯;膿水清稀,是氣血都虛,要用十全大補湯。這個病症即使嚴重潰爛,睪丸外露,只要治療得法,十天左右就能長出新肉而痊癒。如果只專攻瘡瘍,陰道就會更加虛弱,腫脹的不能化膿,化膿的不能癒合,年輕人會變成慢性病,老年人則多半會因此死亡。

也有一些人患有久治不愈的痔瘡,並蔓延到陰囊,就應該同時治療痔瘡,絕對不能用寒涼的藥物損傷脾胃。馬益卿說:囊癰是濕熱下注造成的。有的會化膿,這是濁氣下流滲入陰道,由於陰道虧虛、水道不利造成的。膿液排出後自然就會好,不用藥物也可以,關鍵在於善於調養。還有的因腹部腫脹逐漸蔓延到陰囊,腫脹嚴重到陰囊自行破裂,睪丸懸掛在外,水樣液體流出,可以用麩炭末敷在患處,外面用紫蘇葉包裹,仰臥休息。

癰疽侵入陰囊,我曾經治療過幾個人,都用清熱利濕、疏肝解毒的藥物,並輔以滋陰的藥物,即使膿液潰爛、皮膚脫落、睪丸外露,也都沒有死亡。

有一個男子患了這個病,還沒化膿就腫痛,用加味龍膽瀉肝湯,服藥兩劑後好轉一些,又用四物湯加木通、知母、黃柏,病就好了。

有一個男子,紅腫疼痛厲害,小便不通,發熱脈數,用龍膽瀉肝湯,加倍用車前子、木通、茯苓,服藥四劑後病情減輕一半。繼續服用前藥,只加黃柏、金銀花,四劑後病情又減輕了二三成,大小便通暢了。只有一個地方沒有消退,這是要化膿了。又用前藥加金銀花、白芷、皂角刺六劑。輕微腫痛,脈象滑數,膿液已經形成,就用針刺,腫痛都消退了。再服用滋陰托裡的藥物,並用紫蘇葉末敷在患處就痊癒了。

一個富貴人家的人,陰囊腫脹,小便不利,這是中焦積熱,乘虛下注,先用龍膽瀉肝湯,加黃柏、牛膝,四劑後逐漸好轉,然後用補陰的八珍湯,加柴胡、山梔子就痊癒了。後來不注意保養,舊病復發,又用補陰八珍湯、補中益氣湯、六味地黃丸痊癒。又因為勞累發熱,自己服用四物湯、黃柏、知母等藥物,虛證都出現了,瘡口大開。

我說這是五臟氣血都虛弱,早晨服用補中益氣湯,晚上服用六君子湯加當歸,各服五十多劑,瘡口才開始癒合,又用六味地黃丸調補才痊癒。

儒生陳時用,考試不順利,一天晚上喝了燒酒後同房,妻子不接受,第二天陰囊腫脹紅痛,派人來求醫,給他用清肝火、除濕熱的藥物。城門晚上關閉了,他沒能及時回家服藥。第二天來報說,晚上陰囊全部腐爛,陰莖下部貼近陰囊的部分也腐爛了,這是肝火加上酒毒,濕熱熾盛造成的。仍然用清肝火、除濕熱的藥物,加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術四劑,腐肉完全脫落,睪丸外露,用大補氣血的藥物,並塗抹當歸膏,陰囊和陰莖都完全恢復了。

一個男子,喝醉酒後同房,陰囊腫脹如斗,小腹部脹悶,小便短赤,發熱口乾,痰涎壅盛,這是膀胱陰虛,酒毒趁虛而入。用六味地黃丸的藥物加車前子、牛膝作成湯藥服用,服用滋腎丸,諸症都迅速減輕。再加五味子、麥冬,兩劑就好了。再用補中益氣湯加麥冬、五味子調理,病就好了。如果完全用清淡滲洩的藥物,會損傷真陰,肯定會導致死亡。(薛氏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