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七賢集·外科鈐(下) (3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十七賢集·外科鈐(下) (30)

1. 楊梅瘡(六十二)

進士劉華甫,患之數月,用輕粉、硃砂等藥,頭面背臀各結一塊,二寸許,潰而形氣消弱,寒熱口乾,舌燥唇裂,小便淋漓,痰涎上壅,飲食少思。此脾胃傷,諸臟弱,而虛火動也。先用六君子二十餘劑,又用補中益氣湯加山藥、山茱萸、麥門冬、五味服之,胃氣復,而諸證愈。惟小便未清,痰涎未止,用加減八味丸而痊。

一男子,患楊梅瘡後,兩腿一臂,各潰二寸許一穴,膿水淋漓,少食無睡,久而不愈,以八珍湯加茯神、棗仁炒服,每日以蒜搗爛塗患處,灸良久,隨貼膏藥,數日少可。卻用豆豉餅灸之,更服十全大補湯而愈。

一婦人,患之皆愈,惟兩腿兩臁各爛一塊如掌,兼筋攣骨痛,三載不愈,諸藥不應。日晡熱甚,飲食少思,以萆薢湯,兼逍遙散,倍用茯苓、白朮數劑,熱止食進。貼神異膏,更服八珍湯加牛膝、杜仲、木瓜,三十餘劑而痊。

一婦人患此,燃輕粉藥於被中熏之,致遍身皮塌,膿水淋漓,不能起居,以滑石、黃柏、綠豆粉末等藥鋪席上,令可臥,更服神功托裡散,月餘而痊。(俱薛按)

白話文:

進士劉華甫,患了這個病好幾個月,用輕粉、硃砂等藥物治療,頭部、臉部、背部、臀部各長了一塊,大約二寸左右,潰爛後身體變得虛弱,又怕冷又發熱,口乾舌燥,嘴唇乾裂,小便不順暢,痰很多,吃不下東西。這是因為脾胃受損,各個臟腑虛弱,導致虛火上升。先用六君子湯治療二十多劑,又用補中益氣湯加上山藥、山茱萸、麥門冬、五味子服用,胃氣恢復後,各種症狀都好了。只有小便還不清澈,痰還沒完全消除,再用加減八味丸就痊癒了。

有一個男子,得了楊梅瘡後,兩條腿和一隻手臂各潰爛了一個二寸左右的洞,膿水不斷流出,吃不下飯也睡不著,很久都沒好。用八珍湯加上茯神、炒棗仁服用,每天用蒜搗爛敷在患處,然後用艾灸灸很久,再貼上膏藥,幾天後稍有好轉。接著用豆豉餅灸患處,再服用十全大補湯就好了。

有一婦人,得了這個病,其他地方都好了,只有兩條小腿前側各爛了一塊像手掌那麼大,還伴隨著筋脈攣縮、骨頭疼痛,三年都沒治好,各種藥都沒效。每天下午發熱嚴重,吃不下東西,用萆薢湯搭配逍遙散,加倍用茯苓、白朮服用幾劑,發熱就停止了,也能吃下東西。貼上神異膏,再服用八珍湯加上牛膝、杜仲、木瓜,三十多劑就痊癒了。

有一個婦人得了這個病,在被子裡燃燒輕粉藥來薰,導致全身皮膚潰爛,膿水不斷流出,不能起身活動,用滑石、黃柏、綠豆粉等藥鋪在席子上,讓她可以躺著,再服用神功托裡散,一個多月就痊癒了。(以上都是薛按的醫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