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七賢集·外科鈐(下) (28)
卷之四十七賢集·外科鈐(下) (28)
1. 楊梅瘡(六十二)
楊梅瘡一證,以其腫突紅爛,狀如楊梅,故爾名之。其在西北人,則名為天泡瘡;東南人,又謂之廣東瘡。凡毒輕而小者,狀類茱萸,故名茱萸瘡。毒甚而大者,泛爛可畏,形如綿花,故名綿花瘡。大都此證,必由淫毒傳染而生。蓋此淫穢之毒,由精泄之後,氣從精道乘虛直透命門,以灌衝脈,所以外而皮毛,內而骨髓,凡衝脈所到之處,則無處不到,此其危害最深最惡。設初起時,去毒不淨,或治失其宜,而隨至敗爛殞命者,蓋不少矣。
或至二三十年之後,猶然發為瘋毒,或至爛頭,或至爛鼻,或四肢幽隱之處,臭爛不可收拾,或遺毒兒女,致患終身。其惡如此,靜而思之,則有見此惡道,而不為寒心知避者,其愚亦甚矣。故凡治之之法,最當知要,切不可不慎也。亦有不因淫毒傳染,偶中濕熱而患者,此不過在皮毛肌肉之間,清去濕熱,自當全愈,無足慮也。
一、今人每逢此患,或畏人知,或畏毒甚,而大用攻擊峻利等藥,多致邪毒未除,而元氣先敗,或成勞瘵,或即殞命,或愈久愈甚,以致敗壞不能收斂,皆元氣先敗之故也,余見之多矣。故凡被此病者,切不可驚慌,亦不可專肆攻擊,但按法漸解其毒,務使元氣毫無損傷,則正能勝邪,雖毒無害。若正不勝邪,則微毒亦能殺人。此其要也,不可不察。
一、廣瘡治法,凡其初起而元陽未傷,毒亦未甚,宜速用清利,使從小便利去其毒,惟換肌消毒散為第一,其次則五加皮飲亦妙。或兼火邪者,宜秘萬仙遺糧湯。或稟氣多弱者,宜茯苓膏。凡此諸藥,或十日,或半月,甚者一月,無不見效。一、凡生瘡毒者,宜服槐花蕊,至二三升,則毒從小便泄去,可免終身之患,真神方也。
有按在下疳瘡條中。此瘡初起時,多有先下疳,次便毒,而後瘡出,是為一套。若便毒勢甚,腫痛熱秘,而元氣素強者,即宜用會膿散,或牡蠣散,先去其毒之大勢,而後用前方諸藥,亦要著也。一、此瘡或久而不愈,或元氣素弱者,即宜用會膿散或牡蠣散,先去其毒之大勢,而後用前方諸藥,亦要著也。
一、此瘡或久而不愈,或元氣素弱,或因克伐致虛,但見有正不勝邪之勢,則當酌其輕重,或以純補元氣為主,凡脾腎陰陽氣血,皆宜隨證用方,但使氣血得復,則雖毒無害。最忌見不真而執兩端,則終歸無益,亦是要著。
一、飲食宜否,有謂宜忌口者,有謂不宜忌口者,而任其發透,總之亦有其要。蓋瘡毒初染,毒本未甚,此時,只宜清利,使毒漸消為善。若食發物,則愈發愈多,而毒愈甚矣,此則宜忌之時也。若瘡毒已久,元氣已弱,膿汁既多,血氣既耗,斯時也,非以藥食滋補,則日見消敗,何以收效。此則不宜忌者也。
白話文:
這種被稱為「楊梅瘡」的疾病,因為它腫起來、突出、紅腫潰爛,看起來像楊梅,所以才這樣命名。在西北地區的人稱它為「天泡瘡」,東南地區的人又稱它為「廣東瘡」。如果毒性輕微而且範圍小,看起來像茱萸,就稱為「茱萸瘡」。如果毒性嚴重而且範圍大,潰爛的樣子很可怕,看起來像棉花,就稱為「棉花瘡」。
這種病大多是由於性行為傳染而引起的。性行為時產生的汙穢毒素,在精液射出後,會經由精道直接進入身體深處的命門,並灌注到衝脈。因此,不論是外在的皮膚毛髮,或是內部的骨髓,凡是衝脈所經過的地方,都會受到影響,這就是它危害最深、最惡劣的原因。如果剛開始發病時,沒有徹底清除毒素,或是治療方法不當,導致潰爛甚至死亡的案例,實在不少。
有些人甚至在二三十年後,仍然會發作,變成瘋癲的症狀,或是頭部、鼻子潰爛,或是四肢隱蔽的地方潰爛,散發出難聞的臭味,難以收拾。有些人甚至會把毒素遺傳給子女,導致他們終身受苦。這種疾病的危害如此可怕,仔細想想,如果有人看到這種慘狀,卻不感到害怕而懂得避開,那真是太愚蠢了。所以,治療這種疾病的方法,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關鍵,絕對不能不謹慎。
也有一些人不是因為性行為傳染,而是偶爾因為體內濕熱而發病的。這種情況只會發生在皮膚肌肉之間,只要清除濕熱,自然就會痊癒,不必太過擔心。
現在的人一旦得了這種病,常常因為害怕被人知道,或是害怕毒性太強,而大量使用強烈刺激的藥物。結果往往導致毒素還沒清除,元氣就先受損了,甚至會變成肺癆,或是直接死亡,或是病情越來越嚴重,最終潰爛難以收拾,這都是因為元氣先受損的緣故。我看到這種情況太多了。所以,凡是得了這種病的人,千萬不要驚慌,也不要一味地使用強烈的藥物,只要按照正確的方法慢慢地解除毒素,務必讓元氣不受任何損傷,這樣就能使正氣戰勝邪氣,即使毒性再強也不會危害身體。如果正氣無法戰勝邪氣,即使是輕微的毒素也可能致命,這是治療這種病的重要關鍵,不能不仔細觀察。
治療廣瘡的方法,如果剛開始發病,而且元陽尚未受損,毒性也不太嚴重,應該盡快使用清熱利濕的藥物,讓毒素從小便排出。其中,「換肌消毒散」是最好的選擇,其次則是「五加皮飲」也很好。如果同時有火熱的症狀,可以使用「秘萬仙遺糧湯」。如果體質虛弱的人,可以使用「茯苓膏」。使用這些藥物,有的十天,有的半個月,嚴重一點的最多一個月,都能看到效果。
凡是生了瘡毒的人,應該服用「槐花蕊」,吃到二三升,毒素就會從小便排出,可以避免終身受苦,這真是神奇的藥方。這個方法記載在下疳瘡的條目中。這種瘡剛開始發病時,通常會先出現下疳,接著是便毒,然後才會長出瘡,這是一個完整的過程。如果便毒的勢頭很強,腫痛發熱,而且大便不通,但體質原本就很好的人,就應該先使用「會膿散」或是「牡蠣散」,先解除毒素的主要攻勢,然後再使用前面提到的藥物,這也是很重要的。
這種瘡如果久久無法痊癒,或是體質原本就虛弱,或是因為過度使用藥物導致身體虛弱,出現正氣無法戰勝邪氣的情況,就應該根據病情的輕重,或是以補養元氣為主。凡是脾、腎、陰、陽、氣、血等方面的問題,都應該根據病情來開藥。只要能讓氣血恢復正常,即使有毒素也不會危害身體。最忌諱的是看不清楚病況,而採取極端的方法,這樣最終只會徒勞無功,這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關於飲食方面,有人認為應該忌口,也有人認為不應該忌口,讓毒素完全發出來。總之,這其中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。剛開始感染瘡毒時,毒素原本並不嚴重,這個時候,只要使用清熱利濕的藥物,讓毒素慢慢消退就好。如果吃下發物,就會導致瘡毒越長越多,毒性也會越來越強,這時候就應該忌口。如果瘡毒已經很久了,元氣也已經虛弱,膿汁也很多,氣血也消耗很多,這個時候,如果不用藥物和食物來滋補身體,就會一天比一天衰敗,要如何才能見效呢?這個時候就不應該忌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