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七賢集·外科鈐(下) (27)
卷之四十七賢集·外科鈐(下) (27)
1. 便毒(六十一)
一男子腫而不潰,此因陽氣虛弱,用參、耆、歸、術,以補托元氣,用白芷、皂刺、柴胡、甘草,以排膿清肝,數劑而潰,以八珍加柴胡,補其氣血,數劑而愈。
春元凌待之,虛而服克伐藥,幾至危殆。余用托裡健脾藥而愈。秀才王文遠,因勞苦患之,服小柴胡湯而表證散後,用托裡藥,膿成,針之,而旬日愈。又胡判官,膿清脈弱,以大補之藥而已愈,因新婚復發,自用連翹消毒散,致瀉痢不止,竟致不救。可見此證,屬不足者多矣,非補不可。
大抵便毒屬肝經,初起堅硬,肝主筋故也。五七日後,當赤軟,膿成故也。若尚堅硬,乃元氣不能腐化。往往人見堅硬,只欲內消,反服攻散藥,多致虛虛之禍,前此治者,即其驗也。
一婦人,兩拗腫痛,小腹痞滿,小便數,白帶時下,寒熱往來,小水淋漓。余謂脾氣滯而血病,用龍膽瀉肝湯漸愈,又用加味逍遙散,六味丸而全愈。
一婦人,小腹內如有所梗,兩拗並人門俱腫,小便淋澀,經候不調,內熱作渴,飲食少思,腹內初如雞卵而漸大,脈洪數而虛,左關尤甚,屬肝膽鬱結之證也。用加味歸脾湯,肝火退,而脾土健,間以逍遙散下蘆薈丸而愈。(俱薛按)
白話文:
一位男子患了腫瘡,但腫塊卻不破潰,這是因為他的陽氣虛弱。我用了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等藥材來補養元氣,再用白芷、皂刺、柴胡、甘草等藥材來排膿清肝。服藥幾劑後,腫瘡就破潰了,接著用八珍湯加上柴胡來補養他的氣血,幾劑之後就痊癒了。
有個叫春元的病人,得了這個病,但因為體質虛弱還服用攻伐藥物,差點危及生命。我用托裡健脾的藥物才治好他。秀才王文遠,因為勞累過度得了這個病,服用小柴胡湯後表證消散,再用托裡藥物,膿液形成後,用針刺破,十天左右就痊癒了。還有個胡判官,膿液清淡、脈象虛弱,我用大補的藥物就治好了他。但他因為新婚後復發,自己用了連翹消毒散,導致腹瀉不止,最終不治身亡。可見這個病,多半是屬於體內虛弱,必須要補養才行。
一般來說,這種便毒屬於肝經的疾病,剛開始腫塊堅硬,這是因為肝主筋的緣故。五到七天後,腫塊會變紅軟,因為已經化膿了。如果還是堅硬,那就是元氣無法腐化膿液。很多人看到腫塊堅硬,就想用內消的方法,反而服用攻散藥物,導致虛弱更加嚴重,之前治療的那些病患就是例子。
一位婦人,兩邊腋下腫痛,小腹脹滿,小便次數多,時常有白帶,忽冷忽熱,小便淋漓不暢。我認為是脾氣鬱滯加上血病,用龍膽瀉肝湯逐漸治好,又用加味逍遙散和六味丸才完全康復。
另一位婦人,小腹內好像有東西堵著,兩邊腋下連同人門(指腹股溝)都腫脹,小便困難,月經不調,體內發熱口渴,食慾不振,腹內腫塊起初像雞蛋大小,後來逐漸變大,脈象洪大、快速且虛弱,左邊關脈尤其明顯,這是屬於肝膽鬱結的症狀。我用加味歸脾湯,使肝火消退、脾土健壯,期間搭配逍遙散並配合蘆薈丸才治好。(以上都是薛氏的按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