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七賢集·外科鈐(下) (25)
卷之四十七賢集·外科鈐(下) (25)
1. 下疳瘡(六十)
下疳一證,本肝腎濕熱證也。若無外因而病者,不過去其濕熱,或滋真陰。濕熱既清,其瘡自愈,無足慮也。惟感觸淫毒而患者,毒有淺深,則病有微甚,皆宜用百草煎熏洗,外以螵蛸散敷之,則輕者自愈。若濕熱甚,而為腫為痛者,宜用芍藥疾藜煎,兼而治之。如毒甚者,必用萆薢湯方可。
若感觸淫邪毒,自少陰直入精宮者,不易愈。即治如前法,然必見便毒、廣瘡發出,而後下疳始愈。既見瘡毒,即當於本證條下,求法治之。
余嘗治一少年,因偶觸穢毒,遽患下疳,始潰龜頸,敷治不效,隨從馬口延入尿管,以漸而深,直至肛門,逐節腫痛,形如魚骨。每過夜則膿結馬口,脹不得出,潤而通之,則先膿後尿,敷洗皆不能及,甚為危懼。余嘗遇一山臾,傳得槐花蕊方,因以治之,不十日而莖根漸愈,半月後即自內達外,退至馬口而全愈。疳愈後,即見些微廣瘡,復以五加皮飲,十餘劑而全愈。
向彼傳方者曰:此方善治淫瘡熱毒,悉從小便泄去,所以能治此疳,但服此者,可免終身瘡毒後患。然猶有解毒奇驗,則在瘡發之時,但見通身忽有云片紅斑,數日而沒者,即皆瘡毒應發之處。瘡毒已解,而瘡形猶見,是其驗也。予初未之信,及此人瘡發之時,瘡固不多,而通身紅斑果見,凡兩日而沒。
予始知瘡之有奇,一至如此。(新按)
立齋曰:下疳,屬肝經濕熱下注,或陰虛火燥治法,腫痛發熱者,血虛而有熱也,四物湯加柴胡、山梔。腫痛寒熱者,肝經濕熱也,小柴胡湯加龍膽草、黃連。腫痛便澀者,濕熱壅滯也,龍膽瀉肝湯。腫痛腐潰者,氣血虛而有火也,八珍湯加山梔、柴胡。日晡熱甚者,陰血虛而有火也,小柴胡湯加參、朮、芎、歸。
日晡倦怠者,陽氣虛而下陷也,補中益氣湯。有經久不愈而發寒熱者,腎水不能生肝木也,宜六味丸。若筋縮或縱,或為癢痛,或出白津,此筋疝也,用龍膽瀉肝湯。氣虛者,補中益氣湯加炒山梔、炒龍膽。陰虛火燥者,用六味丸。莖中癢,出白津,用補中益氣湯,與清心蓮子飲間服。
蓋此證,肝經陰虛為本,腫痛寒熱等證為標,須用六味丸,以生肝血。凡脾土虛不能生金水,而見一切肝證者,當佐以補中益氣湯加麥門冬,以滋化源。
一男子腫痛不消。一男子潰而腫痛發熱,小便秘澀,日晡或熱。一小兒腫痛,諸藥不應。俱以小柴胡湯吞蘆薈丸,數服而愈。
一小兒,十五歲,患前證,雜用消毒之藥,虛證悉具,二年餘矣。詢之乃稟所致,用萆薢湯,月餘諸證漸愈。又用補陰八珍湯、補中益氣二湯而痊。
庶吉士劉華甫,或莖中作痛,或竅出白津,或小便秘澀。先用小柴胡湯加山梔、澤瀉、黃連、木通、膽草、茯苓二劑,以清肝火,導濕熱,諸證漸愈。後因勞倦,忽然寒熱,此元氣復傷也,用補中益氣而安。又用六味丸,以生肝血滋腎水而全愈。
白話文:
下疳瘡(六十)
下疳是一種由肝腎濕熱引起的疾病。如果沒有外在感染,只要去除濕熱或滋養陰液,濕熱消除後,瘡瘍自然會痊癒,不必擔心。但如果是因為接觸了淫邪毒氣而患病,毒性深淺不同,病情輕重也不一樣,都應該用百草煎煮熏洗患處,再外敷螵蛸散,輕症就能自愈。如果濕熱嚴重,出現腫痛,就應該服用芍藥疾藜煎來治療。毒性很嚴重的話,就必須使用萆薢湯。
如果感染了淫邪毒氣,從少陰經直接侵入精宮,則不易治癒。治療方法和前面一樣,但必須等到毒素從大小便排出,並且廣泛的瘡瘍出現後,下疳才會痊癒。一旦出現瘡毒,就應該根據相關的治療方法來處理。
我曾經治療過一個年輕人,因為偶然接觸了污穢的毒氣,突然患了下疳,一開始潰爛在龜頭,敷藥無效,然後蔓延到尿道,逐漸加深,一直到肛門,每一段都腫痛,形狀像魚骨。每天晚上膿液都會積聚在尿道口,脹得排不出來,只能潤滑後才能排出膿液和尿液,敷藥和清洗都無濟於事,情況非常危急。我曾經遇到一位山上的隱士,他傳授了一個用槐花蕊的方子,用這個方子治療,不到十天,莖部開始癒合,半個月後,從內到外,腫脹退到了尿道口,完全痊癒。下疳癒合後,又出現了一些小的瘡瘍,我又用五加皮湯,十幾劑後就完全治癒了。
我問那個傳授方子的人說:這個方子善於治療淫邪瘡瘍和熱毒,都能從小便排出,所以能治癒下疳,服用這個方子的人,可以避免終身患瘡毒的後患。此外,還有一個解毒的奇效,就是瘡瘍發作時,如果全身突然出現像雲片一樣的紅斑,幾天后消失,那就是瘡毒應發的地方,瘡毒已經解除了,但瘡瘍的形狀還在,這就是驗證。我起初不信,直到這個人瘡瘍發作的時候,瘡瘍不多,但是全身紅斑確實出現了,兩天後就消失了。
我才知道瘡瘍還有這麼奇特的現象。(新注)
立齋說:下疳屬於肝經濕熱下注,或者陰虛火燥,治療方法:腫痛發熱者,是血虛有熱,用四物湯加柴胡、山梔子;腫痛寒熱者,是肝經濕熱,用小柴胡湯加龍膽草、黃連;腫痛排便困難者,是濕熱壅滯,用龍膽瀉肝湯;腫痛腐爛潰瘍者,是氣血虛弱有火,用八珍湯加山梔子、柴胡;下午熱甚者,是陰血虛弱有火,用小柴胡湯加人參、白朮、川芎、當歸;
下午倦怠者,是陽氣虛弱下陷,用補中益氣湯;久治不癒並發寒熱者,是腎水不能滋生肝木,用六味地黃丸;如果陰莖肌肉收縮或鬆弛,或瘙癢疼痛,或排出白色分泌物,這是筋疝,用龍膽瀉肝湯;氣虛者,用補中益氣湯加炒山梔子、炒龍膽草;陰虛火燥者,用六味地黃丸;陰莖瘙癢,排出白色分泌物,用補中益氣湯,與清心蓮子飲交替服用。
總而言之,這個病的本質是肝經陰虛,腫痛寒熱等症狀是標誌,必須用六味地黃丸來滋養肝血。凡是脾土虛弱不能滋生金水,而出現各種肝病症狀的,應該輔以補中益氣湯加麥門冬,來滋養臟腑的根本。
一個男子腫痛不消;一個男子潰爛且腫痛發熱,大便秘結,下午發熱;一個小孩腫痛,各種藥物都不見效。都用小柴胡湯送服蘆薈丸,服用幾次就痊癒了。
一個十五歲的孩子,患有上述症狀,亂用消毒藥物,虛證全部都有,已經兩年多了。詢問後才知道是先天稟賦不足,用萆薢湯,一個多月後症狀逐漸好轉,又用補陰八珍湯、補中益氣湯就痊癒了。
庶吉士劉華甫,有時陰莖疼痛,有時尿道口排出白色分泌物,有時大便秘結。先用小柴胡湯加山梔子、澤瀉、黃連、木通、龍膽草、茯苓兩劑,來清肝火,導濕熱,症狀逐漸好轉。後來因為勞累,突然寒熱,這是元氣再次受損,用補中益氣湯就好了。又用六味地黃丸,來滋養肝血,滋補腎水,就完全治癒了。
一個男子,陰莖腫痛,小便像淋一樣,自汗,非常痛苦,有時少量尿血,尺脈洪數,按之則澀。先用清心蓮子飲加牛膝、山梔子、黃柏、知母、柴胡,幾劑後好轉,再用滋腎丸,一劑就痊癒了。《玉機微義》說:如果自汗小便少,不能用藥物利尿。已經自汗了,津液就外洩,小便自然就少了。如果再利尿,就會導致營衛枯竭,無法制約火邪,煩熱就會更嚴重,應該等到熱退汗止,小便自然恢復。
這個病症,也是陽明經的病症,絕對禁止利尿。(薛氏註記)
海藏治下疳久不愈方
橡斗子兩個,加入黃丹至滿,用厚厚的頭髮纏繞固定,燒盡煙後研成細末。先用蔥白熱水清洗瘡瘍,洗淨膿液,再敷藥。嚴重者三次即可見效,如神效一般。
又下疳方
下疳,瘡內毒盛者,必須內治才能痊癒。外治的話,要用螵蛸散,或者這個方子也很好。
人中白(生用),官粉(煅黃),紅丹(飛炒)
等量研末,先用藥湯或濃茶清洗乾淨,然後敷藥。每天二到三次,可以用豬油或蜜水調和後敷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