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七賢集·外科鈐(下) (16)
卷之四十七賢集·外科鈐(下) (16)
1. 乳癰乳岩(五十一,婦人門亦有乳證當互察之)
一產婦因乳少服藥通之,致乳房腫脹發熱作渴,狀類傷寒,以玉露散補之而愈。夫乳汁乃氣血所化,在上為乳,在下為經。若衝任之脈盛,脾胃之氣壯,則乳汁多而濃,衰則少而淡,所乳之子亦弱而多病,此自然之理。亦有屢產有乳,再產卻無,或大便澀滯,乃亡津液也。
《三因論》云,產婦乳脈不行有二,有血氣盛閉而不行者,有血氣弱澀而不行者,虛當補之,盛當疏之。盛者當用通草、漏蘆、土瓜根輩,虛者當用煉成鍾乳粉、豬蹄、鯽魚之屬,概可見矣。(俱薛按)
一婦人久郁,右乳內結三核,年餘不消,朝寒暮熱,飲食不甘,此乳岩也。乃七情所傷,肝經氣血枯槁之證,宜補氣血解鬱結藥治之。遂以益氣養營湯百餘劑,血氣漸復;更以木香餅灸之。喜其謹疾,年餘而消。若用克伐之劑以復傷血氣,則一無可保者。
一妾,乃放出宮人,乳內結一核如慄,欲用前湯,彼不信,乃膿瘡科流氣飲及敗毒散,三年後大如覆碗,堅硬如石,出水不潰而歿。大抵鬱悶則脾氣阻,肝氣逆,遂成隱核,不痛不癢,人多忽之,最難治療。若一有此,宜戒七情,遠厚味,解鬱結,更以養血氣之藥治之,庶可保全,否則不治。
亦有數載方潰而陷下者,皆曰乳岩,蓋其形似巖穴而最毒也,慎之則可保十中之一二。(薛按)
白話文:
乳房腫脹與乳癌(婦科疾病中應特別注意乳房問題)
一位剛生產的婦女,因為奶水不足而服用藥物來疏通,結果導致乳房腫脹發熱、口渴,症狀類似感冒。後來服用玉露散這種補益藥方才痊癒。奶水是氣血所化生的,在上面是奶水,在下面是月經。如果衝脈和任脈的氣血旺盛,脾胃功能強健,奶水就會多且濃稠;反之,如果氣血衰弱,奶水就會少而稀薄,餵養的孩子也會體弱多病。這是自然的道理。也有婦女多次生產都有奶水,但再次生產卻沒有,或者出現大便乾澀的情況,這是因為體內津液不足造成的。
《三因論》說,產婦奶水不通暢有兩種原因:一種是氣血過於旺盛而堵塞不通,另一種是氣血虛弱而澀滯不通。虛弱的要補益,旺盛的要疏通。氣血旺盛的情況,要用通草、漏蘆、土瓜根等藥材來疏通;氣血虛弱的情況,要用煉製的鐘乳粉、豬蹄、鯽魚等食物來補養。這些都是處理奶水不通的常用方法。(薛按:這是根據薛氏的經驗所提出的看法)
一位婦女因為長期心情抑鬱,右邊乳房內長了三個硬塊,一年多都沒有消退,而且早晨怕冷、晚上發熱,食慾不佳,這就是乳癌。這是因為情緒不佳,導致肝經氣血枯竭的表現,應該用補氣血、疏解鬱結的藥物來治療。後來用益氣養營湯治療了一百多劑,氣血逐漸恢復;再用木香餅來艾灸。幸好這位婦女謹慎就醫,一年多後腫塊就消散了。如果用攻伐的藥物,反而會損傷氣血,那就什麼都無法保住了。
一位侍妾,原先是宮女,乳房內長了一個像栗子大小的硬塊。本想用之前的藥方來治療,但她不相信,反而去看了膿瘡科,使用了流氣飲和敗毒散等藥,三年後腫塊長得像倒扣的碗那麼大,堅硬如石頭,流出水卻不潰爛,最後去世了。大體來說,心情抑鬱會導致脾氣鬱結、肝氣逆亂,因此形成不痛不癢的隱蔽腫塊,許多人因此忽略,這種情況最難治療。如果一旦出現這種情況,應該戒除情緒波動,遠離油膩厚味的食物,疏解鬱悶,還要用補養氣血的藥物來治療,這樣或許可以保住性命,否則就沒救了。
也有的乳癌經過數年才潰爛塌陷,這些都叫做乳癌,因為它的形狀像岩穴,而且毒性很強,謹慎對待或許能保住十分之一二的性命。(薛按:這是薛氏根據經驗所提出的看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