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七賢集·外科鈐(下) (11)
卷之四十七賢集·外科鈐(下) (11)
1. 疔瘡(四十八)
表甥居富,右手小指患之,或用針出血,敷以涼藥,掌指腫三四倍,六脈洪大,此真氣奪則虛,邪氣盛則實也。先以奪命丹一服,活命飲二劑,勢稍緩。余因他往,或又遍刺出血,腫延臂腕,如大瓠,手指腫大數倍,不能消潰,乃真氣愈虛,而邪氣愈盛也。余回,用大劑參耆歸術之類及頻灸。
遍手腫勢漸消後,大便不實,時常泄氣,此元氣下陷,以補中益氣湯加補骨脂、肉豆蔻、吳茱萸、五味子,又以生脈散代茶飲。大便漸實,手背漸潰,又用大補藥五十餘劑漸愈。(薛按)
白話文:
我的表外甥家境富裕,右手小指長了疔瘡,有人用針刺破放血,然後敷上涼性藥物,結果手掌和手指腫脹到三四倍大,六脈都變得洪大。這表示正氣衰弱而呈現虛症,邪氣強盛而呈現實症。我先給他服用一帖奪命丹,接著喝了兩劑活命飲,情況稍微緩和。後來我因為有事離開,有人又到處刺破放血,導致腫脹蔓延到手臂和手腕,像一個大葫蘆一樣,手指腫大好幾倍,無法消腫潰爛,這表示正氣更加虛弱,邪氣更加強盛。我回來後,就用大量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等藥物,並且頻繁地替他艾灸。
整個手的腫脹情況逐漸消退後,大便卻變得不成形,時常放屁,這是元氣下陷的現象,因此我用補中益氣湯,再加上補骨脂、肉豆蔻、吳茱萸、五味子等藥材,又用生脈散代替茶水給他喝。大便逐漸成形後,手背的腫脹處也開始潰爛,我又用了五十多劑大補藥,他的病才慢慢痊癒。(薛氏的按語)
2. 時毒(四十九)
齊氏曰:時毒者,為四時邪毒之氣而感之於人也。其候發於鼻面耳項咽喉,赤腫無頭,或結極有根,令人憎寒發熱頭痛,肢體甚痛,恍惚不守,咽喉閉塞。人不識者,將謂傷寒。原夫此疾,古無方論,世俗通謂丹瘤,病家惡言時毒,切恐傳染。經曰:人身忽經變赤,狀如塗丹,謂之丹毒。
此風熱惡毒所為,自與時毒不同。蓋時毒者,感四時不正之氣,初發狀如傷寒,五七日之間乃能殺人,若至十日之外,則不治自愈也治宜辨之。先診其脈,凡滑數浮洪、沉緊弦澀皆其候也。但浮數者,邪在表也;沉澀者,邪氣深也。察其毒之甚者,急服化毒丹,以攻之。實熱便秘者,大黃湯下之。
其有表證者,犀角升麻湯以發之。或年高氣鬱者,五香連翹湯主之。
又於鼻內㗜通氣散,取十餘嚏作效,若㗜藥不嚏者,不可治之。若嚏出膿血者,治之必愈。凡左右看病之人,日日用㗜藥嚏之,必不傳染,切須記之。其病人每日用嚏藥三五次,以泄熱毒,此治時證之良法也。
凡經三四日不解者,不可大下,猶宜和解之,以犀角散、芩連消毒飲,甚者連翹湯之類。至七八日,大小便通利,而頭面腫起高赤者,可服托裡散、托裡黃耆湯。如腫甚者,宜砭患處,出惡血,以泄其毒氣。此病若五日以前,精神昏亂,咽喉閉塞,語言不出,頭面赤腫,食不知者,必死之候,治之無功矣。
然而此疾有陰有陽,有可汗者,有可下者,嘗見粗工但云熱毒,只用寒藥,殊不知病有微甚,治有逆從,不可不審矣。
羅謙甫云:泰和二年,先師監濟源稅時,四月民多疫癘。初覺憎寒體重,次傳頭面腫,盛目不能開,上喘,咽喉不利,舌乾口燥。俗云大頭天行,親戚不相訪問,染之多不救。張縣令侄亦得此病。至五六日,醫以承氣加板藍根下之,稍緩。翌日,其病如故,下之又緩,終莫能愈,漸至危篤。
或曰:李明之存心於醫,可請治之。遂請診視,具說其由。先師曰:夫身半以上天之氣也,身半以下地之氣也。此邪熱客於心肺之間,上攻頭目而為腫盛,用承氣下之以瀉胃中之實熱,是誅伐無過也,殊不知適其病所為故。
遂處一方,用黃芩、黃連苦苦寒瀉心肺間熱以為君;橘紅苦平,玄參苦寒,生甘草甘寒,人參甘平,瀉火補氣以為臣;連翹、鼠黏子、薄荷葉苦辛平,板藍根味苦寒,馬勃、白殭蠶味苦平,行少陽陽明二經氣不得伸,桔梗味辛溫為舟楫不令下行,升麻、柴胡苦辛以散表邪。共為細末,半用湯調,時時服之,半蜜為丸噙化之,服盡良愈。
因嘆曰,往者不可追,來者猶可及,凡他所有病者,皆書方以貽之,全活甚眾。時人皆曰,此方天人所制,遂刊於石,以傳永久,命曰普濟消毒飲。
白話文:
齊氏說:所謂時毒,指的是四時不正的邪氣侵襲人體所造成的疾病。它的症狀會出現在鼻子、臉部、耳朵、脖子和咽喉等部位,呈現紅腫而且沒有膿頭,有時會結成硬塊,但底部有根,會讓人感到畏寒發熱、頭痛、身體非常疼痛、精神恍惚、咽喉腫痛閉塞。不了解的人,會把它當成是傷寒。這種疾病,古代醫書沒有相關的記載和論述,民間一般稱它為「丹瘤」,病家害怕被傳染而把它叫做「時毒」。
醫書說:「人體突然出現皮膚變紅,像塗了硃砂一樣的,叫做丹毒。」這是因為風熱邪毒所導致的,跟時毒不一樣。時毒,是因為感受四時不正之氣所致,初期症狀跟傷寒相似,可能在五到七天內就會奪走性命,如果超過十天,即使不治療也會自行痊癒,所以治療時要仔細分辨。
首先要診斷脈象,凡是脈象滑數、浮洪、沉緊、弦澀等都是它的症狀。其中,脈象浮數表示邪氣在體表,脈象沉澀表示邪氣深入體內。觀察病情嚴重程度,如果毒邪很強,要立刻服用化毒丹來攻毒。如果患者是實熱症狀並且有便秘,要用大黃湯來通便。
如果有表證,要用犀角升麻湯來發散邪氣。如果患者是年紀大、氣機鬱結的人,要用五香連翹湯來治療。
另外,在鼻孔內噴嚏通氣散,能打出十幾個噴嚏就會有效,如果噴藥後打不出噴嚏,就無法治療。如果噴嚏打出膿血,就一定能治好。凡是照顧病人的左右侍從,每天都要用噴嚏藥噴鼻,打出噴嚏,這樣就不會被傳染,務必記住。患者每天也要用噴嚏藥三到五次,來宣洩熱毒,這是治療時證的良方。
如果病情經過三四天沒有好轉,就不能用瀉藥,還是要用和解的方法,用犀角散、芩連消毒飲等,病情嚴重的可以用連翹湯之類。到七八天,大小便順暢,但頭面部紅腫高起,可以服用托裡散、托裡黃耆湯。如果腫得很厲害,可以用砭石刺破患處,放出惡血,以排出毒氣。如果病程在五天以前,出現精神昏亂、咽喉閉塞、說不出話、頭面紅腫、不認得人等症狀,就屬於必死的徵兆,治療也沒有效果了。
然而,這種疾病有陰有陽,有適合用發汗的,也有適合用瀉下的。我曾經看過一些庸醫只知道是熱毒,只用寒涼的藥物,卻不知道疾病有輕重,治療有順逆,不能不仔細審察。
羅謙甫說:泰和二年,我的老師在濟源徵稅時,四月份百姓中很多人得了瘟疫。起初覺得怕冷、身體沉重,接著頭面腫脹,嚴重到眼睛睜不開,上氣喘促,咽喉不利,舌頭乾燥口渴。民間叫做「大頭天行」,親戚都不敢互相探望,得病的多數都沒救。張縣令的姪子也得了這種病。到了五六天,醫生用承氣湯加上板藍根來瀉下,病情稍緩。第二天,病況又像先前一樣,再瀉下還是稍緩,最終還是治不好,病情越來越危險。
有人說:「李明之很用心研究醫學,可以請他來治療。」於是就請他來診視,並詳細說明病情。我的老師說:「人體的上半身是天的氣,下半身是地的氣。這個邪熱侵犯在心肺之間,向上攻擊頭部和眼睛,所以才會出現腫脹。用承氣湯來瀉下,是為了清除胃中的實熱,這是錯誤的治療。這樣做,根本不了解病因。」
於是老師開了一個處方:用黃芩、黃連這類苦寒的藥物來瀉心肺間的熱邪,作為君藥;再用橘紅(味苦性平)、玄參(味苦性寒)、生甘草(味甘性寒)、人參(味甘性平)來瀉火補氣,作為臣藥;再用連翹、鼠黏子、薄荷葉(味苦辛性平),板藍根(味苦性寒),馬勃、白殭蠶(味苦性平),來疏通少陽和陽明二經的氣機,讓它們不要瘀滯;再用桔梗(味辛性溫)作為舟楫,引導藥力向上發散,不使藥力下行;再用升麻、柴胡(味苦辛)來疏散表邪。把這些藥材一起磨成細末,一半用湯水調服,時時服用;另一半用蜂蜜做成藥丸,含在口中慢慢化開服用,服用完後病就痊癒了。
老師感慨說:「過去的無法挽回,將來的還可以補救。」凡是其他得這種病的人,都把這個藥方寫給他們,救活了很多人的性命。當時的人都說,這個藥方是天人所創,於是把它刻在石頭上,流傳後世,命名為「普濟消毒飲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