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十四性集·雜證謨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四性集·雜證謨 (5)

1. 簡易方

一方,截瘧神效。用常山末二錢,烏梅肉四個研爛,酒調,臨發日早服。

一方,不問新久瘧,用常山一兩,銼碎,以好酒浸一宿,瓦器煮乾為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煎半盞,去滓停冷,五更服之,不吐不瀉,效。

一方,治瘧神效。用蒜不拘多少,研極爛,和黃丹少許,以聚為度,丸如芡實大,候乾,每服一丸,新汲水空心面東吞下。

白話文:

一種治瘧疾很有效的方子:取常山末二錢,烏梅肉四個,研磨成粉末,用酒調和,在發病前清晨服用。

另一種方子,不論瘧疾發作時間長短,均可使用:取常山一兩,銼碎,用好酒浸泡一夜,然後用瓦器煮至乾涸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碗水煎煮至半碗,去除藥渣,待涼後在五更時服用,不吐不瀉,效果顯著。

還有一種治瘧疾非常有效的方子:取大蒜不限量,研磨至極細,加入少許黃丹,以能聚成丸為宜,製成如芡實大小的藥丸,待藥丸乾燥後,每次服用一丸,空腹面朝東方,用新汲取的水吞服。

2. 針灸法

刺瘧論諸刺法具載本經。大椎(可灸三壯),三椎骨節間(灸亦可愈),間使(可灸)

白話文:

關於針灸治療瘧疾的方法,詳盡的理論和技術都在經典中有所記載。大椎穴(可以灸三壯),在第三節脊椎骨之間(灸療也可以痊癒),間使穴(可以灸)。

3. 瘧疾論列方

柴陳煎(新散九),麻桂飲(新散七),柴苓湯(和一九三),歸柴飲(新散十七),柴芩煎(新散十),理中湯(熱一),理陰煎(新熱三),參蘇飲(散三四),養中煎(新熱四),溫胃飲(新熱五),大營煎(新補十四),小營煎(新補十五),五福飲(新補六),一陰煎(新補八),三陰煎(新補十一),五陰煎(新補十三),六味丸(補百二十),八味丸(補百二一),八珍湯(補十九),右歸飲(新補三),胃關煎(新熱九),胃苓湯(和百九十),牛膝煎(新因二四),木賊煎(新因二六),十全大補湯(補二十),何人飲(新因二五),草果飲(和二二六),補中益氣湯(補三十),休瘧飲(新補二九),追瘧飲(新因又二五),清脾飲(和二二五),截瘧飲(和二二二),補陰益氣煎(新補十六),一柴胡飲(新散一),二柴胡飲(新散二),桂附二陳湯(熱百十四),三柴胡飲(新散三),四柴胡飲(新散四),六味地黃湯(補百二十),正柴胡飲(新散六),小柴胡湯(散十九),加減一陰煎(新補九),四君子湯(補一),大補元煎(新補一),柴胡白虎煎(新散十二),大溫中飲(新散八),大和中飲(新和七),截瘧常山飲(和二三一),小和中飲(新和八),雪梨漿(新寒十六)

白話文:

柴陳煎、麻桂飲、柴苓湯、歸柴飲、柴芩煎、理中湯、理陰煎、參蘇飲、養中煎、溫胃飲、大營煎、小營煎、五福飲、一陰煎、三陰煎、五陰煎、六味丸、八味丸、八珍湯、右歸飲、胃關煎、胃苓湯、牛膝煎、木賊煎、十全大補湯、何人飲、草果飲、補中益氣湯、休瘧飲、追瘧飲、清脾飲、截瘧飲、補陰益氣煎、一柴胡飲、二柴胡飲、桂附二陳湯、三柴胡飲、四柴胡飲、六味地黃湯、正柴胡飲、小柴胡湯、加減一陰煎、四君子湯、大補元煎、柴胡白虎煎、大溫中飲、大和中飲、截瘧常山飲、小和中飲、雪梨漿。

4. 論外備用方

歸脾湯(補三二),柴平湯(和二三三,濕瘧身痛),四善飲(和二二八,和胃消痰),七寶飲(和二二七,截瘧),截瘧丹(和二百三十),不換金正氣散(和二一,寒濕瘴瘧),正氣散(和二三,脾滯),祛瘧飲(和二二一,邪火),藿香正氣散(和二十,寒滯),柴葛二陳湯(和六暑濕),驅瘧飲(和二百二十,邪濕),人參養胃湯(和二三四,和胃順氣),萬安散(和二二二,實邪初感),常山散(和二二九),交加飲子(和二三二,痰食瘴),鱉甲飲(和二二四,久瘧瘧母),紅丸子(攻九六,消食瘧),白虎加桂枝湯(寒四,熱瘧),七棗湯(熱百十八,陰瘧),扶陽助胃湯(熱百十五,中寒),加味小柴胡湯(散二一,熱邪)

白話文:

歸脾湯、柴平湯、四善飲、七寶飲、截瘧丹、不換金正氣散、正氣散、祛瘧飲、藿香正氣散、柴葛二陳湯、驅瘧飲、人參養胃湯、萬安散、常山散、交加飲子、鱉甲飲、紅丸子、白虎加桂枝湯、七棗湯、扶陽助胃湯、加味小柴胡湯等,這些都是古代中醫治療瘧疾的常用方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