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六聖集·外科鈐(上) (16)
卷之四十六聖集·外科鈐(上) (16)
1. 論針法(十三)
上古有砭石之制,《內經》有九針之別,制雖不同,而去病之意則一也。且瘡瘍一科,用針為貴。用之之際,雖雲量其潰之淺深,尤當隨其肉之厚薄。若皮薄針深,則反傷良肉,益增其潰。肉厚針淺,則膿毒不出,反益其痛。用針者,不可不慎哉。至於附骨疽,氣毒流注,及有經久不消,肉潰不痛者,宜燔針開之。
若治咽喉之患,當用三稜針。若丹瘤及癰毒四畔焮赤疼痛如灼,宜用砭石去血,以泄其毒,則重者輕,輕者消。如洪氏室患腹癰,膿脹悶瞀,以臥針刺膿出即蘇。一人患囊癰,膿熟腫脹,小便不利,幾殆,急針之,膿水大泄,氣通而愈。大抵用針之法,迎而奪之,順而取之,所謂不治已成,治未成,正此意也。
今之患者,畏針而不用,醫者又徇患者之意而不針,遂至膿已成而不得潰,或得潰而傷已深矣,卒之夭枉者十常八九,亦可悲矣。見《外科心法》
經曰:天溫日明,則人血淖溢,而衛氣浮,故血易泄,氣易行。天寒日陰,則人血凝澀,而衛氣沉。是以因天時而調血脈也。故凡遇天寒水冰,或陰氣凝滯之時,欲行針刺,則先當溫衣覆蓋,或以艾葉炒熱,或熱盥熱衣類,先熨其處,務令血脈溫和,而後刺之,則血泄氣行,其病立已。若血寒脈澀,遽爾用針,則邪毒不瀉,徒傷良肉,反以益其病也。
立齋曰:凡元氣虛弱者,必當補助脾胃,禁用刀針,若妄用之,而去肉去血,便陽隨陰散,是速其危也。
薛按曰:四明有屠壽卿者,當門齒,忽如所擊,痛不可忍,脈洪大而弦。余曰,弦洪相搏,將發瘡毒也。先用清胃散加白芷、銀花、連翹一劑,痛即止。至晚鼻上發一瘡,面腫黯痛,用前藥加犀角一劑,腫至兩額,口出穢氣,脈益洪大,惡寒內熱。此毒熾血瘀,藥力不能敵也。
乃數砭患處,出紫血,服犀角解毒之藥。異日腫痛尤甚。又砭患處與唇上,並刺口內赤脈,各出毒血,再服前藥,至數劑而愈。
白話文:
論針法(十三)
古代就有砭石治療的方法,《內經》也記載了九種不同的針灸針,雖然治療方法不同,但治病的道理都是一樣的。尤其在治療瘡瘍方面,針灸是最重要的。使用針灸時,雖然要考慮膿瘡的深淺,更要根據患者肌肉的厚薄來決定針刺的深度。如果皮膚薄而針刺過深,就會損傷好的肌肉,加重膿瘡。如果肌肉厚而針刺過淺,膿毒排不出來,反而會加重疼痛。使用針灸,一定要謹慎小心。至於附著在骨頭上的疽,以及氣毒流注、久治不癒、潰爛而不痛的病症,就應該用燔針(燒紅的針)來治療。
治療咽喉疾病,應該使用三稜針。如果患有丹毒、癰腫,周圍紅腫疼痛像火燒一樣,就應該用砭石刮出血,以排出毒素,這樣重的病情就會減輕,輕的病情就會痊癒。例如洪氏家中有人患腹癰,膿腫脹痛、神志不清,用臥針(平臥時施針)刺破膿腫,膿液排出後就痊癒了。還有一個人患囊癰,膿腫脹痛,小便不利,病情危急,緊急用針治療,膿水大量排出,氣機通暢後就痊癒了。總之,針灸的方法,要迎著邪氣的方向去奪取它,順著邪氣的方向去引導它,所謂「不治已成的病,而治未成的病」,就是這個意思。
現在的病人,害怕針灸而不願意接受治療,醫生又順從病人的意願而不使用針灸,結果膿腫已經形成卻不能排出,或者膿腫排出但已經傷得很深了,最終導致死亡的,十個病人大概有八九個,真是令人悲痛啊!(引自《外科心法》)
經書上說:天氣溫暖,陽光充足,人的血液就容易流動,衛氣也比較浮,所以血液容易排出,氣機也容易運行。天氣寒冷,陰天陰雨,人的血液就容易凝滯,衛氣也比較沉降。因此,要根據天時來調節血脈。所以,凡是遇到天氣寒冷、冰天雪地,或者陰氣凝滯的時候,想要進行針灸,就應該先用溫暖的衣物蓋住,或者用艾葉炒熱,或者用熱水洗擦、熱敷患處,使血脈溫暖后再進行針刺,這樣血液才能排出,氣機才能運行,疾病就能立刻痊癒。如果血液寒冷、脈絡凝澀,就立即用針灸,邪毒排不出去,反而會損傷好的肌肉,加重病情。
立齋說:凡是元氣虛弱的人,一定要先補益脾胃,禁止使用刀針,如果胡亂使用,去除肌肉和血液,陽氣就會隨著陰氣散失,這樣就會加速危及生命。
薛氏批註:四明(地名)有位屠壽卿,他的門牙突然感覺好像被撞擊一樣,疼痛難忍,脈象洪大而弦急。我說,弦脈和洪脈互相搏擊,將要發瘡毒了。我先用清胃散加白芷、銀花、連翹一劑,疼痛就停止了。到晚上,鼻子上面長了一個瘡,臉腫脹、黯黑疼痛,用之前的藥方再加犀角一劑,腫脹到兩邊額頭,口裡排出污濁的氣體,脈象更加洪大,惡寒內熱。這是毒邪熾盛,血液瘀滯,藥力無法抵擋。
於是多次用砭石刮患處,流出紫色的血液,服用犀角解毒的藥物。第二天腫痛更加嚴重。又用砭石刮患處和嘴唇上的腫塊,並刺破口腔內發紅的脈絡,都流出毒血,再次服用之前的藥物,服用了幾劑藥之後就痊癒了。
2. 用針勿忌喆神(十四)
立齋曰:針灸之法,有太乙人神,周身血忌,逐年喆神,逐日人神。而其穴有禁針禁灸之論。犯者,其病難瘳,理固然也。但瘡瘍氣血已傷,肌肉已壞,急宜迎而奪之,順而取之,非平人針灸之比,何忌之有。《外科精義》云:瘡瘍之證,毒氣無從而解,膿瘀無從而泄,反攻於內,內既消敗,欲望其生,豈可得乎。危惡之證,發於致命之所,禍在反掌。
腹癰囊癰,二便不通,胸腹脹悶,唇疔喉痹,咽喉腫塞,其禍尤速,患者審之。
鄰人蘇子遇之內,左手指患疔,麻癢寒熱噁心,左半體皆麻,脈數不時見。余曰,凡瘡不宜不痛,不宜大痛,煩悶者不治,今作麻癢尤其惡也。用奪命丹二服不應,又用解毒之劑,麻癢始去,乃作腫痛。余曰,勢雖危,所喜作痛,但毒氣無從而泄,欲針之。適值望日,其傢俱言喆神不從,勢愈腫甚。余強針之,諸證頓退,又用解毒之劑,其瘡乃愈。(薛按)
白話文:
施針時不必過於忌諱神煞(十四)
老師說:針灸的方法,有太乙神、人神,以及周身血脈禁忌,有逐年輪迴的神煞,也有每日輪迴的人神。某些穴位有禁止針灸的說法。違犯了這些禁忌,疾病就難以痊癒,道理顯而易見。但是,如果患有瘡瘍,氣血已經受損,肌肉已經壞死,就應該及時施針,迎合病情而施治,順應病情而取穴,這與一般人的針灸不可同日而語,又何必有所忌諱呢?《外科精義》說:瘡瘍的症狀,毒氣無法排除,膿瘀無法排出,反而攻向內臟,內臟已經潰敗,還想讓它癒合,怎麼可能呢?危急的症狀,發生在致命部位,禍患就在一瞬間。
腹部癰腫、囊腫,大小便不通,胸腹脹悶,唇邊疔瘡、喉嚨阻塞、咽喉腫脹,這些禍患來得特別快,患者應該仔細思考。
鄰居蘇子,得了手指疔瘡,又麻又癢,寒熱惡心,左半身都麻木,脈象時有時無。我說,凡是瘡瘍,不痛不好,疼痛劇烈也不好,煩悶的症狀不宜治療,現在卻出現麻癢,這就更糟糕了。服用兩劑奪命丹無效,又用了解毒藥,麻癢才消失,接著又腫又痛。我說,雖然病情危急,但幸好出現了疼痛,只是毒氣無法排出,需要用針灸。恰逢望日,他的家人說忌諱神煞,不能施針,病情更加嚴重。我強行施針,各種症狀立即減輕,又用解毒藥,瘡瘍就痊癒了。(薛氏註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