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十四性集·雜證謨 (2)
卷之十四性集·雜證謨 (2)
1. 論治(共十二條)
凡瘧疾初作,必多寒熱,大抵皆屬少陽經病。其於初起,當專以散邪為主。若果形氣無傷,而脈證別無他故者,但宜正柴胡飲,或三柴胡飲主之。少者一、二劑,多者三、四劑,無有不愈。若氣體本弱而感邪為瘧,即宜四柴胡飲為妙,勿以初起而畏之弗用也。
一、治瘧當辨寒熱,寒勝者即為陰證,熱勝者即為陽證。蓋有素稟之寒熱,有染觸之寒熱,然必其表裡俱有熱邪,方是火證。若瘧至則熱,瘧止則退,而內無煩熱閉結等證,則不得以火證論治。若內外俱有火證,而邪有不散者,一柴胡飲主之。若邪入陽明,內熱之甚,而邪有未散者,宜柴胡白虎煎。若邪入肝腎,而熱極動血者,宜柴芩煎。
白話文:
瘧疾剛開始發作時,通常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,這大多屬於少陽經的病症。初期治療要以散除外邪為主。如果體質和元氣沒有受損,脈象和症狀也沒有其他問題,只要用正柴胡飲或三柴胡飲治療即可。一般一到兩劑藥就能治癒,最多三到四劑。如果體質原本就虛弱,因為感染外邪而引起瘧疾,就應該用四柴胡飲治療,不要因為是初期就害怕不用。
治療瘧疾要區分寒熱,寒勝者為陰證,熱勝者為陽證。有天生體質偏寒或偏熱的,也有因外感而導致寒熱的。但只有表裡都有熱邪才是火證。如果瘧疾發作時發熱,停止發作時退熱,而內部沒有煩熱、閉結等症狀,就不能用火證來治療。如果內外都有火證,而且外邪未散,可以用一柴胡飲治療。如果外邪入侵陽明經,內熱嚴重,且外邪未散,應該用柴胡白虎煎。如果外邪入侵肝腎,熱盛傷血,應該用柴芩煎。
一、瘧有寒證,如無虛邪,而但以寒邪不能散,或多中寒者,宜二柴胡飲。若以寒勝而兼氣虛,邪有不解者,宜四柴胡飲,或補中益氣湯加乾薑、官桂。若寒甚熱少,脈遲而兼背惡寒,或多嘔惡泄瀉者,必用麻桂飲,或大溫中飲。
一、中氣虛弱不能勝邪,而邪不能解者,病在脾肺氣分,宜補中益氣湯、五柴胡飲。若陰虛血液不充而邪不能解者,病在肝腎精分,宜補陰益氣煎、歸柴飲。此證極多,其效尤捷。若發時其寒如冰,其熱如烙,而面赤如脂,渴欲飲水,而熱退即不渴者,以六味地黃湯加柴胡、芍藥、肉桂,大劑一服,即可愈。若元氣虛寒之甚,陽不勝陰而邪不能解者,大溫中飲。
白話文:
瘧疾患者若出現寒症,若非虛邪導致,而是單純寒邪無法散發,或因過度受寒所致,適合服用二柴胡飲。若因寒邪過盛又伴隨氣虛,邪氣無法消解,則宜服用四柴胡飲或補中益氣湯添加乾薑、官桂。若寒氣嚴重,熱氣不足,脈象遲緩且伴隨背部怕冷、嘔吐惡心、腹瀉等症狀,則必須服用麻桂飲或大溫中飲。
若中氣虛弱,無法抵抗邪氣,且邪氣無法消解,病症位於脾肺氣分,適合服用補中益氣湯、五柴胡飲。若陰虛血虛,邪氣無法消解,病症位於肝腎精分,適合服用補陰益氣煎、歸柴飲。這些症狀十分常見,藥效也非常快速。若發病時寒氣如冰,熱氣如烙,面色紅潤如脂,口渴欲飲,但退熱後就不渴,則服用六味地黃湯添加柴胡、芍藥、肉桂,大劑量服用一次即可痊癒。若元氣虛寒嚴重,陽氣不足以抵禦陰邪,邪氣無法消解,則服用大溫中飲。
若元氣虛甚,或衰老積弱者,則不必兼用攻邪,只當以正氣為主,但使元氣不敗,則邪氣無有不服,宜大補元煎,或十全大補湯之類主之。而又惟休瘧飲為最妙。
一、瘧疾屢散之後,取汗既多,而病不能止者。必以過傷正氣,而正不勝邪,則雖止微邪猶然不息,但使元氣之虛者一振,散者一收,則無不頓然愈矣,宜三陰煎、五福飲,或小營煎、休瘧飲主之。若有微寒者,宜大營煎,或理中湯。若微有火者,宜一陰煎。若多汗不收者,宜五陰煎之類主之。
白話文:
如果元氣非常虛弱,或是年老體衰的人,就不要同時使用攻邪的藥物,應該以補益正氣為主。只要讓元氣不衰败,邪氣就無所遁形,可以服用大補元煎或十全大補湯等補益類藥物。其中休瘧飲效果最佳。
瘧疾多次發作後,因為大量出汗,疾病卻無法完全停止,說明正氣過度受損,正氣無法壓制邪氣,即使微弱的邪氣依然存在。只要讓虛弱的元氣恢復,散失的元氣收斂,就能立即痊癒。可以服用三陰煎、五福飲,或小營煎、休瘧飲等藥物治療。如果還有輕微寒症,可以服用大營煎或理中湯。如果有輕微火症,可以服用一陰煎。如果出汗过多无法止住,可以服用五陰煎等藥物。
一、瘧疾久不能愈者,必其脾腎俱虛,元氣不復而然。但察其脈證,尚有微邪不解者,當專以補中益氣湯為主。若邪氣已盡而瘧有不止者,則當專補元氣,以八珍湯、十全大補湯,或大補元煎之類主之。若腎陰不足,而精不化氣者,宜理陰煎最效。若陰邪凝滯而久不愈者,宜於前藥加薑、桂、附子。
一、瘧作而嘔吐惡食者,雖曰少陽之邪為嘔吐,然實由木邪乘胃所致。但解去外邪,嘔當自止,宜柴陳煎,或正柴胡飲加半夏主之。若脾胃氣虛而寒邪乘之,則最多嘔惡之證,宜溫胃飲、理中湯、養中煎之類主之。若虛寒連及命門,火不生土而作嘔者,宜理陰煎、右歸飲之類主之。
白話文:
瘧疾如果長期無法痊癒,一定是脾臟和腎臟都虛弱,元氣無法恢復所導致。但觀察脈象和症狀,如果還有微弱的邪氣沒有消除,就應該專門用補中益氣湯為主。如果邪氣已經消除了,瘧疾還是沒有停止,就應該專門補益元氣,用八珍湯、十全大補湯,或是大補元煎等藥方來治療。如果腎陰不足,精氣無法化為元氣,就應該用理陰煎,療效最好。如果陰邪停滯,久久無法痊癒,就應該在前藥中加入生薑、桂枝、附子。
瘧疾發作時伴隨嘔吐和食慾不振,雖然說是少陽經的邪氣導致嘔吐,但實際上是木氣乘犯胃所致。只要解除外邪,嘔吐自然就會停止,可以用柴陳煎,或是正柴胡飲加半夏來治療。如果脾胃氣虛,寒邪乘虛而入,就會出現很多嘔惡的症狀,可以用溫胃飲、理中湯、養中煎等藥方來治療。如果虛寒蔓延到命門,火氣無法生土而導致嘔吐,就應該用理陰煎、右歸飲等藥方來治療。
若兼食滯而作嘔者,必多脹滿,宜加陳皮、砂仁、山楂、厚朴之類為佐。若兼火邪者,必多熱渴、躁煩、秘結,宜以黃芩、黃連之類為佐;若火在陽明甚者,宜加石膏。若兼寒者,必胃口怕寒,或吞酸,或噯腐,或噁心。得熱稍可者,宜以薑、桂、附子、吳茱萸之類為佐。
一、瘧疾因勞輒復,連綿不已者,此脾腎虛證。蓋腎主骨,肝主筋,脾主四肢,氣弱不勝勞苦,所以即發,但補脾肝腎,使其氣強則愈。如十全大補湯、八珍湯、補中益氣湯,皆可酌用。
白話文:
如果患者同時伴隨食積導致的嘔吐,通常會感到腹脹,可以加入陳皮、砂仁、山楂、厚朴等藥材作為輔助。如果同時伴有火邪,則會出現口渴、煩躁、便秘等症狀,應該用黃芩、黃連等藥材作為輔助;如果火邪在陽明經較重,可以加入石膏。如果同時伴有寒邪,患者會怕冷,並出現吞酸、噯氣、噁心等症狀,在溫暖後症狀會有所緩解,可以加入生薑、桂枝、附子、吳茱萸等藥材作為輔助。
瘧疾因勞累而反复發作,持續不斷,這是脾腎虛弱的表現。因為腎主骨,肝主筋,脾主四肢,氣虛無力,無法承受勞累,所以容易發病。只要補益脾肝腎,使氣血充足,就能痊癒。十全大補湯、八珍湯、補中益氣湯等方劑都可以根據情況選用。
一、瘧疾發散已多,每致陰虛水虧,而煩熱多渴者,宜以西瓜汁,或雪梨漿,或冷參湯,俱可滋陰截瘧。無熱者,不可強用。
一、瘧痢並作而臟平邪淺者,宜胃苓湯加柴胡一、二錢。若寒濕傷脾而瘧痢並作者,宜溫胃飲加柴胡,或胃關煎加柴胡亦妙。若濕熱傷脾,下及肝腎而暴注熱渴,或下純鮮血者,宜柴芩煎。
一、瘧邪未清,而過食傷脾,以致痞滿連綿不已者,宜大小和中飲加柴胡。若因食而成瘧痞者,宜芍藥枳朮丸,及大小和中飲之類調之。若痞成難消者,須灸章門、水道等穴,炷宜稍大,多灸,或連灸二三次,方得全愈。
白話文:
瘧疾發作多次,容易造成陰虛水虧,出現發熱口渴的症狀,可以用西瓜汁、雪梨漿或冷參湯滋陰截瘧。如果沒有發熱,就不要強行使用這些方法。
瘧疾和痢疾同時發作,且病邪較輕者,可以用胃苓湯加柴胡一、二錢。如果寒濕傷脾導致瘧疾和痢疾同時發作,可以用溫胃飲加柴胡,或胃關煎加柴胡。若濕熱傷脾,向下侵犯肝腎,出現發熱口渴,甚至排出鮮血的症狀,則要用柴芩煎。
瘧疾尚未痊癒,又因為過度飲食傷脾,導致腹脹連綿不消,可以用大小和中飲加柴胡。若因飲食造成瘧疾和腹脹,可以用芍藥枳朮丸,以及大小和中飲之類的藥物調治。如果腹脹難消,需要灸章門、水道等穴位,艾炷要稍微大一點,多灸,甚至連續灸兩三次,才能完全痊癒。
一、古云:治瘧之法,凡將發之時,與正發之際,慎毋勉強施治,即治亦無效,必待陰陽並極,勢平氣退之後,然後,察而治之,或於未發二三時之先,迎而奪之,可也。經曰:夫瘧之未發也,陰未並陽,陽未並陰,因而調之,真氣得安,邪氣乃亡。故工不能治其已發,為其氣逆也。
按此古法,殊似不然,予近治瘧,每迎其銳而擊之,最捷最妙。是可見古法之有不必泥者。
白話文:
古人說,治療瘧疾的方法,在瘧疾發作前和發作時,絕對不能勉強治療,即使治療也無效。必須等到陰陽交替極限,病情趨於平穩,氣勢退卻之後,才能觀察病情,對症下藥。或者在發病前兩三個小時,提前採取措施,搶先控制病情,也是可以的。經書說,瘧疾未發時,陰氣未與陽氣相合,陽氣未與陰氣相合,這時調治身體,真氣得以安穩,邪氣自然消退。所以,醫生不能治療已經發作的瘧疾,因為這是因為氣逆導致的。
根據這個古法,似乎不太正確。我最近治療瘧疾,總是迎著病情最凶猛的時候,全力攻擊,效果最快,最有效。由此可見,古法也有不必拘泥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