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七須集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七須集 (8)

1. 論汗(十四)

仲景《論》曰:寸口脈浮而緊,浮則為風,緊則為寒,風則傷衛,寒則傷榮,榮衛俱病,骨節煩疼,當發其汗也。

曰:三陽皆受病,未入於府者,可汗而已。詳見前六經證中。

曰:太陽病,脈浮緊,無汗發熱,身疼痛,八九日不解,表證仍在者,此當發其汗。按此一證,雖以太陽經為言,然陽明、少陽日久不解者,亦仍當汗散,但太陽為三陽之表,而主通身之外證,故特舉太陽為言也。

曰:太陽病,頭痛發熱,身疼腰痛,骨節疼痛,惡風無汗而喘者,麻黃湯主之。

曰:脈浮而數者,可發汗,宜麻黃湯主之。

曰:太陽與陽明合病,喘而胸滿者,邪在表也,不可下,宜麻黃湯主之。

曰:陽明病,脈浮,無汗而喘者,發汗則愈,宜麻黃湯主之。

曰,太陽病,項背強几几,無汗惡風者,宜葛根湯主之。

曰:太陽與陽明合病者,必自下痢,葛根湯主之。

曰:太陽中風,脈浮緊,發熱惡寒,身疼痛,不汗出而煩躁者,大青龍湯主之。

曰:太陽病,發熱汗出,惡風脈緩者,名為中風。太陽病,頭痛發熱,汗出惡風者,桂枝湯主之。

曰:太陽病,外證未解,脈浮弱者,當以汗解,宜桂枝湯。

曰:太陽病,脈遲,汗出多,微惡寒者,表證未解也,可發汗,宜桂枝湯。

曰:病如瘧狀,日晡所發熱者,屬陽明也。脈浮虛者,當發汗,宜桂枝湯。

曰:太陰病,脈浮者,可發汗,宜桂枝湯。

曰:厥陰證,有下痢,腹脹滿,身體疼痛者,先溫其里,乃攻其表,溫里四逆湯,攻表桂枝湯。

曰:下痢後,身疼痛,清便自調者,急當救表,宜桂枝湯發汗。按此以身疼痛者為表證,故當散之。

曰:傷寒發汗解,半日許復煩,脈浮數者,可更發汗,宜桂枝湯主之。

曰:少陰病,始得之,反發熱,脈沉者,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。按:此證脈雖沉而身反熱者,正乃陰經之表證也,故宜用此溫散。

曰:太陽病不解,轉入少陽,脅下硬滿,乾嘔不能食,往來寒熱,脈沉緊者,與小柴胡湯。

曰:嘔而發熱者,小柴胡湯主之。

曰:陽明病,發潮熱,大便溏,小便自可,胸脅滿者,小柴胡湯主之。

曰:陰證不得有汗,今頭汗出,故知非少陰也,可與小柴胡湯。

曰:二陽並病,太陽初得病時,發其汗,汗出不徹,因轉屬陽明,續自微汗出,不惡寒。若太陽病證不罷者,不可下,下之為逆,如此可小發汗。

按:仲景表汗之條,縷悉尚多,今但述其切要者,凡二十四證,以見其宜否之法,而大意可得也。第其所用汗劑,不曰麻黃,則曰桂枝,此寒邪初感,溫散之妙法也。今後人以麻黃、桂枝為異物而不敢用,而復有強為之釋者,謂此在仲景乃為隆冬直中陰寒者設耳,而不知四時陰勝之邪,皆最宜者也。嗚呼,仲景之下,再無仲景,可見醫中之品矣。

白話文:

仲景在《傷寒論》中說:寸口脈象浮而且緊,浮脈代表風邪,緊脈代表寒邪。風邪會傷害身體的防禦功能(衛氣),寒邪會傷害身體的營養物質(榮氣)。如果榮氣和衛氣都生病了,就會導致骨節煩躁疼痛,這時候應該發汗來治療。

仲景又說:三陽經都受到疾病侵擾,但還沒深入到內臟的時候,可以通過發汗來治療。詳細內容可以參考前面講述六經病證的部分。

仲景還說:太陽病,脈象浮而且緊,沒有汗而且發熱,身體疼痛,過了八九天都沒好轉,表證還在的,這時候應該發汗。雖然這裡是以太陽經的病來說明,但是陽明經和少陽經的病如果拖延很久沒好,也應該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。太陽經是三陽經中最外層的,主要負責全身的外部症狀,所以特別提到太陽經。

仲景又說:太陽病,出現頭痛發熱、身體疼痛、腰痛、骨節疼痛、怕風而且沒有汗還喘的人,可以用麻黃湯來治療。

仲景還說:脈象浮而且快的,可以發汗,適合用麻黃湯來治療。

仲景還說:太陽病和陽明病同時發病,出現喘氣而且胸悶的,是邪氣還在體表,不能用瀉下的方法,適合用麻黃湯來治療。

仲景還說:陽明病,脈象浮,沒有汗而且喘氣的,用發汗的方法可以治好,適合用麻黃湯來治療。

仲景又說:太陽病,脖子和背部僵硬,沒有汗而且怕風的,適合用葛根湯來治療。

仲景還說:太陽病和陽明病同時發病,一定會出現腹瀉,可以用葛根湯來治療。

仲景還說:太陽病受到風邪侵襲,脈象浮而且緊,發熱怕冷,身體疼痛,不出汗而且煩躁的,可以用大青龍湯來治療。

仲景還說:太陽病,發熱而且出汗,怕風而且脈象緩和的,叫做中風。太陽病,頭痛發熱,出汗而且怕風的,可以用桂枝湯來治療。

仲景還說:太陽病,外部症狀還沒解除,脈象浮而且弱的,應該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,適合用桂枝湯。

仲景還說:太陽病,脈象遲緩,出汗很多,稍微怕冷,這是表證還沒解除,可以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,適合用桂枝湯。

仲景還說:疾病像瘧疾一樣,每天下午發熱的,是屬於陽明病。脈象浮而且虛弱的,應該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,適合用桂枝湯。

仲景還說:太陰病,脈象浮的,可以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,適合用桂枝湯。

仲景還說:厥陰病的症狀,出現腹瀉、腹脹滿、身體疼痛的,要先溫補內在,再治療體表,用四逆湯溫補內在,用桂枝湯來治療體表。

仲景還說:腹瀉之後,身體疼痛,大便正常了,要趕快治療體表,適合用桂枝湯來發汗。這裡把身體疼痛當做是表證,所以要用發散的方法來治療。

仲景還說:傷寒用發汗的方法治好了,過了大半天又煩躁起來,脈象浮而且快的,可以再次發汗,適合用桂枝湯來治療。

仲景還說:少陰病剛開始發病,反而發熱,脈象沉的,可以用麻黃附子細辛湯來治療。這個病症雖然脈象沉,但是身體反而發熱,這是陰經的表證,所以適合用這個藥方來溫散。

仲景還說:太陽病沒治好,轉變成少陽病,出現脅下硬滿,噁心想吐吃不下東西,時冷時熱,脈象沉而且緊的,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

仲景還說:噁心而且發熱的,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

仲景還說:陽明病,出現潮熱,大便稀溏,小便正常,胸脅脹滿的,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。

仲景還說:陰證是不應該有汗的,現在頭部出汗,就知道不是少陰病,可以用小柴胡湯。

仲景還說:太陽病和陽明病同時發病,太陽病剛開始發病的時候,用發汗的方法治療,但是汗沒發透,就轉變成陽明病,持續微微出汗,不覺得怕冷。如果太陽病的症狀還沒消失,就不能用瀉下的方法治療,用瀉下的方法反而會使病情加重。這種情況可以稍微用發汗的方法治療。

仲景關於發汗的條文還有很多,這裡只列舉了最重要的二十四條,來說明什麼情況適合發汗,什麼情況不適合發汗,大致的重點也就能理解了。他使用的發汗藥,不是麻黃,就是桂枝,這是在寒邪剛侵入身體的時候,溫散邪氣的絕妙方法。後人把麻黃和桂枝當做很厲害的藥,不敢隨便用,而且還有人強行解釋說,仲景用這些藥只是針對嚴冬時直接感受陰寒邪氣的人,卻不知道一年四季的陰寒邪氣,用這些藥都是最適合的。唉,仲景之後,再也沒有像仲景這樣的人了,可見醫術衰敗到什麼程度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