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六聖集·外科鈐(上)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十六聖集·外科鈐(上) (5)

1. 善惡順逆(四)

若大渴發熱,或泄瀉淋閉者,邪火內淫,一惡也。竹葉黃耆湯。氣血俱虛,八珍湯加黃耆、麥冬、五味、山茱萸。如不應,佐以加減八味丸煎服。膿血既泄,腫痛尤甚,膿色敗臭者,胃氣虛而火旺,二惡也。人參黃耆湯。如不應,用十全大補湯加麥冬、五味。目視不正,黑睛緊小,白睛青赤,瞳子上視者,肝腎陰虛而目系急,三惡也。

六味丸料。如或陰中有火,加炒山梔、麥冬、五味。如不應用八珍湯加炒山梔、麥冬、五味。喘粗短氣,恍惚嗜臥者,脾肺虛火,四惡也。六君加大棗、生薑。如不應,用補中益氣湯加麥冬、五味。心火刑剋肺金,人參平肺散。陰火傷肺,六味丸加五味子煎服。肩背不便,四肢沉重者,脾腎虧損,五惡也。

補中益氣湯加熟地、山藥、山茱萸、五味。如不應,用十全大補湯加山茱萸、山藥、五味。不能下食,服藥而嘔,食不知味者,胃氣虛弱,六惡也。六君子湯加木香、砂仁。如不應,急加附子。聲嘶色敗,唇鼻青赤,面目四肢浮腫者,脾肺俱虛,七惡也。補中益氣湯加大棗、生薑。

如不應,用六君子湯加炮姜。更不應,急加附子,或用十全大補湯加附子、炮姜。腹痛泄瀉,咳逆昏憒者,陽氣虛,寒氣內淫之惡證也。急用托裡溫中湯,後用六君子湯加附子,或加薑桂溫補。此七惡之治法也。

此外,更有潰後發熱,惡寒作渴;或怔忡驚悸,寤寐不寧,牙關緊閉;或頭目赤痛,自汗盜汗,寒戰咬牙,手撒身熱,脈洪大,按之如無;或身熱惡衣,欲投於水,其脈浮大,按之微細,衣厚仍寒。此血氣虛極,傳變之惡證也。若手足逆冷,肚腹疼痛,泄利腸鳴,飲食不入,呃逆嘔吐,此陽氣虛,寒氣所乘之惡證也。

若有汗而不惡寒,或無汗而惡寒,口噤足冷,腰背反張,頸項強勁,此血氣虛極,變痙之惡證也。俱急用參、耆、歸、朮、熟地、附、桂之屬救之,間有可生者。宋時齊院令雖嘗纂其狀,而未具其因。皇明陶節庵,雖各立一方,亦簡而未悉,予故補其缺云。

又曰:前證善者,乃五臟未傷,病微邪淺,使能慎起居,節飲食,則勿藥自愈。惡者,乃五臟虧損之證,前哲雖云不治,若能補其脾胃,固其根本,多有可生者,豈可以其惡而遂棄之耶。

白話文:

如果出現非常口渴、發燒,或者腹瀉、小便不暢等情況,這是邪火在體內肆虐,屬於一種惡劣的狀況。可以用竹葉黃耆湯來治療。如果是氣血都虛弱,可以用八珍湯,並加入黃耆、麥冬、五味子、山茱萸。如果效果不佳,可以輔助服用加減八味丸煎劑。

如果膿血排出後,腫痛更加嚴重,膿液顏色敗壞且惡臭,這是因為胃氣虛弱而火氣旺盛,屬於第二種惡劣的狀況。可以用人參黃耆湯。如果效果不佳,可以用十全大補湯,並加入麥冬、五味子。

如果眼睛視線不正,黑眼珠緊縮,白眼珠呈青色或紅色,瞳孔向上看,這是因為肝腎陰虛,導致眼睛的經絡緊張,屬於第三種惡劣的狀況。可以用六味丸來治療。如果體內有虛火,可以加入炒過的梔子、麥冬、五味子。如果效果不佳,可以用八珍湯,並加入炒過的梔子、麥冬、五味子。

如果呼吸急促短淺,精神恍惚,嗜睡,這是因為脾肺虛弱且有虛火,屬於第四種惡劣的狀況。可以用六君子湯,並加入大棗、生薑。如果效果不佳,可以用補中益氣湯,並加入麥冬、五味子。如果是因為心火過盛而傷害肺金,可以用人參平肺散。如果是陰虛火旺傷害肺部,可以用六味丸,並加入五味子煎服。

如果肩膀和背部不舒服,四肢沉重無力,這是因為脾腎虧損,屬於第五種惡劣的狀況。可以用補中益氣湯,並加入熟地、山藥、山茱萸、五味子。如果效果不佳,可以用十全大補湯,並加入山茱萸、山藥、五味子。

如果食慾不佳,吃藥後想吐,吃東西沒有味道,這是因為胃氣虛弱,屬於第六種惡劣的狀況。可以用六君子湯,並加入木香、砂仁。如果效果不佳,要趕緊加入附子。

如果聲音嘶啞、氣色衰敗,嘴唇和鼻子發青發紅,臉部和四肢浮腫,這是因為脾肺都虛弱,屬於第七種惡劣的狀況。可以用補中益氣湯,並加入大棗、生薑。如果效果不佳,可以用六君子湯,並加入炮薑。如果還是沒效,要趕緊加入附子,或者用十全大補湯,並加入附子、炮薑。

如果腹痛腹瀉,咳嗽不止,神志不清,這是因為陽氣虛弱,寒氣侵入體內造成的惡劣症狀。要趕緊用托裡溫中湯,之後再用六君子湯,並加入附子,或者加入薑桂來溫補。以上是治療這七種惡劣狀況的方法。

此外,還有一些更嚴重的狀況,像是潰瘍之後發燒、怕冷且口渴;或者心悸不安、睡不安穩、牙關緊閉;或者頭部和眼睛紅痛、自汗盜汗、怕冷打顫、牙齒打顫、手腳鬆軟發熱、脈搏洪大卻感覺空虛;或者身體發熱怕熱、想泡在水裡、脈搏浮大但按下去卻微弱,穿厚衣服還是覺得冷。這些都是因為氣血極度虛弱,病情惡化導致的。如果出現手腳冰冷、腹部疼痛、腹瀉且腸鳴、食慾不振、打嗝嘔吐,這是因為陽氣虛弱,寒氣侵襲造成的惡劣症狀。

如果有流汗但不怕冷,或者沒有流汗卻怕冷,嘴巴緊閉、腳部冰冷、腰背反弓、頸項僵硬,這些都是因為氣血極度虛弱,導致痙攣的惡劣症狀。遇到這些情況,要趕緊用人參、黃耆、當歸、白朮、熟地、附子、桂枝等藥材來搶救,或許還有一線生機。宋朝的齊院令雖然曾經整理過這些狀況,但是沒有說明原因。明朝的陶節庵雖然針對這些情況各自設立了處方,但是不夠詳細,因此我補充了這些缺失。

還有一種說法是,前面提到的這些情況,如果屬於「善」的,代表五臟沒有受到損傷,病況輕微,只要能注意生活起居、節制飲食,就能不藥而癒。如果是「惡」的狀況,代表五臟功能衰退。雖然前人認為這些情況無法治癒,但是如果能夠補養脾胃、穩固根本,很多情況還是可以救治的,難道因為病情惡劣就要放棄治療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