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六聖集·外科鈐(上)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十六聖集·外科鈐(上) (6)

1. 虛實(五)

齊氏曰:瘡疽之證,有臟腑氣血上下,真邪虛實不同也,不可不辨:如腫起堅硬,膿稠者,瘡疽之實也;腫下軟慢,膿稀者,瘡疽之虛也;大便硬,小便澀,飲食如故,腸滿膨脹,胸膈痞悶,肢節疼痛,口苦咽乾,煩躁多渴,身熱脈大,精神悶塞者,悉臟腑之實也;瀉利腸鳴,飲食不入,嘔吐無時,手足厥冷,脈弱皮寒,小便自利,或小便短少,大便滑利,聲音不振,精神困倦,悉臟腑之虛也。凡瘡疽,腫起色赤,寒熱疼痛,皮膚壯熱,膿水稠黏,頭目昏重者,血氣之實也。

凡膿水清稀,瘡口不合,聚腫不赤,不堪熱痛,肌寒肉冷,自汗色夭者,氣血之虛也。頭痛鼻塞,目赤心驚,咽喉不利,口舌生瘡,煩渴引冷,睡語咬牙者,上實也。精滑不禁,大便自利,腰腳沉重,睡臥不寧者,下虛也。腫焮尤甚,痛不可近,寒熱往來,大便秘澀,小便如淋,心神煩悶,恍惚不寧者,邪氣之實也。

肩項不便,四肢沉重,目視不正,睛不了了,食不知味,音嘶色敗,四肢浮腫,多日不潰者,真氣之虛也。又曰:邪氣勝則實,真氣奪則虛。又曰:諸痛為實,諸癢為虛也。又曰:診其脈洪大而數者實也,細微而軟者虛也。虛則補之,和其氣以托裡也。實則瀉之,疏利而導其滯也。

《內經》曰:血實則決之,氣虛則掣引之。又曰:形傷痛,氣傷腫。先腫而後痛者,形傷氣也;先痛而後腫者,氣傷形也。

《精要》曰:凡瘡疽腫高痛甚,煩渴飲冷,此病氣元氣俱有餘,宜用清熱消毒散、仙方活命飲為主。若腫高痛甚,口乾飲熱,此病氣有餘,元氣不足,宜用托裡消毒散為主。若漫腫微痛,食少體倦,此病氣元氣俱不足,宜用六君、補中二湯,壯其脾胃,則未成者消,已成者潰,已潰者斂矣。

《心法》曰:凡瘡口不合,膿水清稀,氣血俱虛也。飲食少而難化,脾胃虛寒也。肌體瘦弱,面色痿黃,膽氣不行也,非參耆歸術之類不能補,非附子不能助其功。今飲食進少,且難消化,屬脾胃虛寒。蓋脾胃屬土,乃命門火虛不能生土而然。不宜直補脾胃,當服八味丸補火以生土也。

立齋曰:瘡瘍之作,當審其標本虛實,邪正緩急而治之。若病急而元氣實者,先治其標;病緩而元氣虛者,先治其本;或病急而元氣又虛者,必先於治本而兼以治標。大要腫高焮痛,膿水稠黏者,元氣未損也,治之則易。漫腫微痛,膿水清稀者,元氣虛弱也,治之則難。不腫不痛,或漫腫黯黑不潰者,元氣虛甚,治之尤難也。

主治之法,若腫高焮痛者,先用仙方活命飲解之,後用托裡消毒散。漫腫微痛者,用托裡散;如不應,加薑、桂。若膿出而反痛者,氣血虛也,八珍湯。不作膿,不腐潰,陽氣虛也,四君子加歸、耆、肉桂。不生肌,不收斂,脾氣虛也,四君加地黃、木香。惡寒憎寒,陽氣虛也,十全大補加薑、附。

白話文:

齊氏說:瘡瘍這種疾病,有臟腑氣血上下、真實邪氣虛弱不同的狀況,不可以不分辨清楚。像是腫起來堅硬、膿液濃稠的,是瘡瘍的實證;腫起來鬆軟緩慢、膿液稀薄的,是瘡瘍的虛證。大便乾燥、小便不順暢、飲食如常、腸胃脹滿、胸口悶塞、肢體關節疼痛、口苦咽乾、煩躁口渴、身體發熱脈搏強大、精神悶悶不樂的,都是臟腑的實證;腹瀉、腸鳴、吃不下東西、隨時想吐、手腳冰冷、脈搏虛弱皮膚寒冷、小便頻繁或小便量少、大便滑瀉、聲音微弱、精神困倦的,都是臟腑的虛證。

凡是瘡瘍,腫起呈現紅色、發冷發熱疼痛、皮膚發熱厲害、膿水濃稠黏膩、頭暈目眩的,是血氣的實證。凡是膿水清稀、瘡口難以癒合、腫塊不紅、不耐熱痛、肌肉寒冷、自汗臉色蒼白的,是氣血的虛證。頭痛鼻塞、眼睛紅腫心悸、喉嚨不適、口舌生瘡、煩渴想喝冷飲、睡覺說夢話磨牙的,是上部的實證。精液滑脫無法控制、大便失禁、腰腿沉重、睡臥不安穩的,是下部的虛證。腫脹特別嚴重、疼痛不能靠近、時冷時熱、大便乾硬、小便像淋雨般不順暢、心神煩悶、精神恍惚不安的,是邪氣的實證。

肩膀脖子不舒服、四肢沉重、眼睛看不清楚、視力模糊、吃東西沒味道、聲音沙啞臉色難看、四肢浮腫、很久都不潰爛的,是真氣的虛證。又說:邪氣旺盛就是實證,真氣虧損就是虛證。又說:各種疼痛都是實證,各種搔癢都是虛證。又說:診脈時發現脈搏洪大有力而跳動快速的是實證,脈搏細微而柔軟的是虛證。虛證就應該補養,調和氣血以扶助正氣;實證就應該瀉掉,疏通使之暢通。

《內經》說:血實就應該疏導排出,氣虛就應該牽引補助。《內經》又說:形體受傷會疼痛,氣受傷會腫脹。先腫脹後疼痛,是形體受傷影響到氣;先疼痛後腫脹,是氣受傷影響到形體。

《精要》說:凡是瘡瘍腫脹高起疼痛劇烈、煩躁口渴想喝冷飲的,是病邪之氣和元氣都旺盛,應該用清熱解毒散、仙方活命飲為主。如果腫脹高起疼痛劇烈、口乾想喝熱飲的,是病邪之氣旺盛,但元氣不足,應該用托裡消毒散為主。如果腫脹範圍大但微痛、食慾差身體疲倦的,是病邪之氣和元氣都不足,應該用六君子湯、補中益氣湯來強健脾胃,這樣沒形成的瘡瘍會消散,已經形成的會潰爛,已經潰爛的會癒合。

《心法》說:凡是瘡口不癒合、膿水清稀的,是氣血都虛弱。飲食少而且難以消化,是脾胃虛寒。身體瘦弱、面色蠟黃,是膽氣不順暢,這種情況不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等藥材就不能補養,不用附子就不能幫助它們發揮功效。現在飲食攝取少,而且難以消化,是屬於脾胃虛寒。因為脾胃屬土,是命門火不足而不能產生土,所以才會這樣。不宜直接補脾胃,應該服用八味丸來補火以生土。

立齋說:瘡瘍發生,應當審視它的標本虛實、邪正強弱、緩慢或急迫,然後再治療。如果是病來得急,但元氣充足的,就先治療表面的病症;如果病來得慢,元氣虛弱的,就先治療根本的病因;如果病來得急,而元氣又虛弱的,就必須先治療根本的病因,同時兼顧治療表面的病症。總體來說,腫脹高起、發紅疼痛、膿水濃稠黏膩的,是元氣沒有受損,治療起來比較容易。腫脹範圍大但微痛、膿水清稀的,是元氣虛弱,治療起來比較困難。不腫不痛,或腫脹範圍大且顏色暗黑不潰爛的,是元氣極度虛弱,治療起來就更加困難。

主要的治療方法,如果是腫脹高起且發紅疼痛的,先用仙方活命飲來解毒,之後再用托裡消毒散。腫脹範圍大但微痛的,就用托裡散;如果沒有效果,就加薑、桂。如果膿液排出後反而疼痛,是氣血虛弱,用八珍湯。如果不化膿、不潰爛,是陽氣虛弱,用四君子湯加當歸、黃耆、肉桂。如果不長出新肉、不收口癒合,是脾氣虛弱,用四君子湯加地黃、木香。如果怕冷、憎惡寒冷,是陽氣虛弱,用十全大補湯加薑、附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