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六聖集·外科鈐(上)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十六聖集·外科鈐(上) (1)

1. 脈候(二)

浮數之脈,應發熱,其不發熱而反惡寒者,若有痛處,癰疽之謂也。

洪大之脈,其主血實,積熱瘡腫。凡洪大者,癰疽之病進也。膿未成者,宜下之。膿潰之後,脈見洪大,則難治。若兼自利,尤有凶候。

數脈主熱,浮而數者,為表熱。沉而數者,為裡熱。諸緊數之脈,應發熱而反惡寒者,癰疽也。仲景曰,數脈不時見,則生惡瘡也。又曰,肺脈數者,生瘡也。凡諸瘡,脈至洪數,其內必有膿也。

實脈,主邪盛,邪氣盛則實也。癰疽得此,可下之。若久病虛人,則最忌之,以正不勝邪也。

滑脈,多陽,或為熱,或為虛。瘡瘍得此,膿未成者,可內消膿。已潰者,宜托裡。所謂始為熱,終為虛也。

散脈,為血虛有表無里也。凡瘡毒膿潰之後,脈見洪滑粗散,而煩痛不除者,難治,以其正氣虛,邪氣實也。又曰,肢體沉重,肺脈大則斃,謂其浮散無根也。

長脈,主陽氣充實。傷寒得之,將欲汗解也。長而緩者,胃脈也,百病得之皆愈。故曰長則氣治也。

芤脈,主陰虛血虛,膿潰後得之為宜,以脈病相應也。

弦脈,主肝邪。《瘡疽論》曰,弦洪相搏,內寒外熱,欲發瘡疽也。

緊脈,主切痛積癖。凡瘡疽得此,則氣血留滯,邪結不散,多為痛也。

短脈,主虛。經曰,短則氣病,以其乏胃氣也。瘡瘍脈短,真氣虛也。諸病見之,皆為難治,尤不可攻也。

澀脈,主血虛氣澀。瘡瘍潰後得之無妨。

沉脈,為陰。瘡瘍得之,邪氣深也。

遲脈,主陽氣不足。瘡瘍得之,潰後自愈。

緩脈,無邪。長而緩者,百病皆宜。瘡瘍得此,則易愈,以其有胃氣也。

弱脈,主氣血俱虛,形精不足。大抵瘡家之脈,凡沉遲濡弱者,皆宜托裡。

微脈,主虛。真氣復則生,邪氣勝則死。瘡瘍潰後,微而和者,將愈也。

脈細,主陽衰。瘡瘍脈細而沉者,裡虛而欲變證也。

虛脈,空而無力。脈虛則血虛,血虛生寒,陽氣不足也。瘡瘍得之,只宜托裡養血補氣也。

軟脈,少神元氣弱也。凡瘡瘍之脈,但見虛遲軟弱者,悉宜補虛排膿托裡。

牢脈,堅強,陰之虧也。凡瘰癧結腫之類,診得牢脈者,皆不可內消也。

結促之脈,凡陰衰則促,陽衰則結。大抵結促之脈,由氣血俱虛而斷續者居多。瘡瘍得之,多宜托裡。然有素稟結促者,又當以有力無力,辨其虛實。實者可下,虛者不可不補。

右癰疽脈二十二種,大都微弱虛細遲緩短澀者,必氣血皆虛,形精不足,俱當用補用托,不可妄攻,無待言也。即如浮滑弦洪結促等脈,此中最有疑似,亦不得以全實論治,必須詳審形證,或攻或補,庶無誤也。

齊氏曰:瘡瘍之證,若不診候,何以知陰陽勇怯,血氣聚散。又曰:脈洪大而數者,實也。細微而數者,虛也。

白話文:

脈候(二)

浮而數的脈象,應該伴隨發熱,如果沒有發熱反而惡寒,而且有疼痛的部位,那就是癰疽。

洪大而有力度的脈象,表示血氣充盈,積聚熱邪導致瘡腫。凡是脈象洪大的,都是癰疽病情加重的表現。膿尚未形成的,應該使用瀉下之法。膿瘍潰破之後,脈象仍然洪大,就難以治療了。如果同時伴隨腹瀉,更是凶險的徵兆。

數脈主熱,脈象浮而數的是表熱,沉而數的是裡熱。各種緊而數的脈象,應該伴隨發熱,反而惡寒的,也是癰疽。張仲景說,數脈不常出現,就會生長惡瘡;又說,肺部脈象數的,會生瘡。凡是各種瘡瘍,脈象洪大而數,內部一定有膿。

實脈,表示邪氣盛,邪氣盛則脈象實。癰疽出現這種脈象,可以瀉下。如果是久病體虛的人,則最忌諱這種脈象,因為正氣不足以抗邪。

滑脈,多屬陽氣盛,可能是熱證,也可能是虛證。瘡瘍出現這種脈象,膿還沒形成的,可以內服消膿藥;已經潰破的,應該採用托裡排膿的方法。所謂的「始為熱,終為虛」就是這個意思。

散脈,是血虛,有表證而無裡證。凡是瘡毒膿瘍潰破之後,脈象出現洪大、滑利、粗大而散亂,並且煩痛不止的,難以治療,因為正氣虛弱,邪氣卻很盛。又說,肢體沉重,肺脈大則死亡,這是因為脈象浮散而無根基。

長脈,表示陽氣充實。傷寒病得此脈象,將要出汗而痊癒。長而緩的脈象,是胃脈,各種疾病出現這種脈象都會痊癒。所以說,脈象長則氣機調暢。

芤脈,表示陰虛血虛,膿瘍潰破後出現這種脈象是好的,因為脈象與病情相符。

弦脈,表示肝臟有邪氣。《瘡疽論》說,弦脈和洪脈相互搏動,內寒外熱,將要發瘡疽。

緊脈,表示疼痛劇烈,積聚在體內。凡是瘡疽出現這種脈象,表示氣血瘀滯,邪氣凝結不散,多為疼痛。

短脈,表示虛弱。《內經》說,脈象短則氣機病變,因為胃氣不足。瘡瘍出現短脈,表示真氣虛弱。各種疾病出現這種脈象,都難以治療,尤其不可攻伐。

澀脈,表示血虛氣滯。瘡瘍潰破後出現這種脈象無妨。

沉脈,屬陰。瘡瘍出現這種脈象,表示邪氣深入。

遲脈,表示陽氣不足。瘡瘍出現這種脈象,潰破後會自愈。

緩脈,表示沒有邪氣。長而緩的脈象,各種疾病都適合。瘡瘍出現這種脈象,則容易痊癒,因為有胃氣。

弱脈,表示氣血都虛弱,形體精氣不足。總而言之,瘡瘍的脈象,凡是沉、遲、濡、弱的,都應該採用托裡排膿的方法。

微脈,表示虛弱。真氣恢復則生,邪氣盛則死。瘡瘍潰破後,脈象微弱而平和的,將要痊癒。

脈細,表示陽氣衰弱。瘡瘍脈細而沉的,是裡虛而將要變證。

虛脈,空虛而無力。脈虛則血虛,血虛生寒,陽氣不足。瘡瘍出現這種脈象,只宜托裡養血補氣。

軟脈,表示元氣不足。凡是瘡瘍的脈象,只要出現虛、遲、軟、弱的,都應該補虛、排膿、托裡。

牢脈,脈象堅硬有力,表示陰氣虧損。凡是瘰癧結腫之類的疾病,診斷出牢脈,都不可內服消散藥物。

結促的脈象,凡是陰氣衰弱則脈象促,陽氣衰弱則脈象結。總而言之,結促的脈象,大多是由於氣血俱虛而導致脈象斷續。瘡瘍出現這種脈象,多數應該採用托裡排膿的方法。但是,如果天生就脈象結促,又應該根據脈象有力或無力,辨別虛實。實者可以瀉下,虛者不可不補。

以上是關於癰疽脈象的二十二種,大多數微弱、虛細、遲緩、短澀的脈象,必然是氣血都虛弱,形體精氣不足,都應該採用補益和托裡的方法,不可妄加攻伐,這是毋庸置疑的。即使像浮、滑、弦、洪、結、促等等脈象,其中最容易產生懷疑的,也不可以完全用實證來治療,必須仔細審察病情和症狀,或攻或補,這樣才能避免錯誤。

齊氏說:瘡瘍的症狀,如果不診斷脈象,怎麼能知道陰陽盛衰,血氣的聚集和散佈呢?又說:脈象洪大而數的,是實證;細微而數的,是虛證。

張仲景(河間)說:脈象沉而實的,邪氣在臟腑;脈象浮而大的,邪氣在表。

立齋說:癰疽尚未潰破,而脈象先虛弱的,怎麼能收斂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