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五烈集·痘疹詮 (17)
卷之四十五烈集·痘疹詮 (17)
1. 痘藥正品(六十六)
人參,益元氣,生精血,復元神,補五臟。凡痘瘡表散、起脹、灌漿、收靨,始終皆賴之。
黃耆,固腠理,補元氣,內托陷下皆用之。
當歸,生血、養血,活血止血,痘瘡賴以調血,凡虛者能補,滯者能行。欲其升散,當佐以川芎;欲其斂附,當佐以芍藥。
熟地黃,痘疹之病,形質之病也,形質之本在精血。熟地以至靜之性,以至甘至厚之味,實精血形質中第一品純厚之藥。凡痘瘡起發灌漿收斂之用,以參耆配之,其功乃倍。且其得升、柴則能發散,得桂、附則能回陽,得參、耆則入氣分,得歸、芍則入血分。今見痘家、傷寒家多不用此,豈亦古人之未之及耶?抑不知四物湯為何物耶?
生地黃,涼血,行血,養血,治痘瘡血熱血燥,凡吐血衄血,痘瘡紅紫,及解毒藥中皆宜用之。
芍藥,可升可降,能清能斂,治痘瘡血散不歸,賴以收之使附氣分。能瀉肝脾之火,故止腹之熱痛,亦能止汗。
川芎,能升能散,能引清氣上行頭角,以起頭面之痘;能佐參、耆以行陽分而解肌表之邪,此可為引導通行之使。但性多辛散,凡火在上而氣虛者當避之。
白朮,健脾利水,燥濕溫中。能補氣故能發痘,能固脾故能止瀉。
甘草,味甘平,得土氣之正,故能補中和中而兼達四臟,佐理陰陽。惟其甘和而潤,故能解剛暴之毒,瀉枯涸之火。
麥門冬,生津止渴,清肺滋陰,除煩熱,解燥毒。痘疹陰虛而多火者宜之。
糯米,善滋脾胃,益中氣,助血生漿,能制痘毒,不能內攻。
扁豆,健脾和中,養胃止嘔。
柴胡,發散熱邪,瀉肝膽之火,解肌開表,退往來寒熱。
升麻,升陽氣,達肌表,散風寒,善走陽明。
防風,散風熱,解表邪,舉陷氣,佐黃耆能托裡祛毒。
乾葛,解肌清熱,涼散表邪,故能止渴。
荊芥穗,解風熱,消瘡毒,利肌表,退腫清咽,亦散頭目之風邪。
白芷散,風邪,逐寒濕,止頭疼,除搔癢,化癰毒,善走陽明,故能起頭面之痘,亦托肌肉之膿。
麻黃,陰寒沉滯之邪,非此不能散,亦痘家之要藥,而人多畏之,由不能察也。
薄荷,散風熱,清頭目,能利咽喉,亦能解毒。
羌活散,肌表之毒風,利筋骨,走經鉻,故能止周身之痛。
官桂,味甘辛,能養營解表,性溫熱,能暖血行經。凡痘瘡營衛不充而見寒滯者,必用此以導達血氣,且善行參、耆、熟地之功。
附子,脾腎虛寒,元陽大虧,凡泄瀉嘔吐不能止,寒戰厥逆不能除者,非此不可以益火之源。
生薑,辟惡氣,散寒氣,溫中氣,開脾胃,止嘔吐之要藥。若欲理中寒,止腹痛,則炮乾薑尤勝。
白話文:
痘藥正品(六十六)
人參:能補益元氣,產生精血,恢復精神,補養五臟。無論是痘瘡剛開始的表散期、起泡腫脹期、化膿漿期,還是最後的收痂期,都必須依靠它。
黃耆:能固表,增補元氣,對於痘瘡氣虛下陷的情況,都用得到它。
當歸:能產生血液、滋養血液,活血化瘀兼止血。痘瘡需要用它來調和血液,凡是體虛的可以用它來補,氣血阻滯的可以用它來疏通。如果想要藥效往上發散,應該搭配川芎;如果想要藥效收斂,應該搭配芍藥。
熟地黃:痘瘡這種病,是屬於身體有形的病,而有形之體的根本在於精血。熟地黃性質平和,味道甘甜濃郁,是滋補精血和身體的極品藥材。無論是痘瘡初發、化膿,還是最後收斂,搭配人參和黃耆,效果更好。而且它和升麻、柴胡搭配,可以發散藥力;和肉桂、附子搭配,可以回陽;和人參、黃耆搭配,可以補氣;和當歸、芍藥搭配,可以補血。現在看痘瘡和傷寒的病人,很多都不用這藥,難道是古人沒有發現嗎?還是不知道四物湯的道理呢?
生地黃:能涼血、行血、養血,治療痘瘡血熱血燥的情況,凡是吐血、流鼻血,痘瘡呈現紅紫色,以及解毒的藥方中都適合使用。
芍藥:藥性可升可降,能清熱也能收斂。治療痘瘡因血散而不歸的情況,可以靠它來收斂並使藥力附著在氣分。它能瀉肝脾之火,所以能止腹部熱痛,也能止汗。
川芎:能升能散,可以引導清氣上升至頭部,使頭面部的痘瘡發出來;可以輔助人參、黃耆來運行陽氣,解除肌表的邪氣。它可以作為引導藥力通行的使者。但藥性辛散,凡是火氣上炎而氣虛的人,應該避免使用。
白朮:能健脾利水、燥濕溫中。能補氣所以能使痘瘡發出來,能鞏固脾胃所以能止瀉。
甘草:味道甘平,得到土氣的中正之氣,所以能補中和中,兼能到達四臟,輔助調理陰陽。因為它甘甜溫和滋潤,所以能解除剛烈猛暴的毒性,瀉除乾枯的虛火。
麥門冬:能生津止渴,清肺滋陰,消除煩熱,解除燥熱的毒性。痘瘡病人體內陰虛且火氣旺盛的適合使用。
糯米:能滋養脾胃,補益中氣,幫助血液生長成膿漿,能控制痘毒,不讓它內攻。
扁豆:能健脾和胃,養胃止嘔。
柴胡:能發散熱邪,瀉肝膽之火,解除肌表邪氣,退除忽冷忽熱的症狀。
升麻:能升陽氣,使藥力到達肌表,驅散風寒,擅長走陽明經。
防風:能驅散風熱,解除肌表邪氣,提升下陷的氣,輔助黃耆可以將毒邪托出體外。
乾葛:能解除肌肉的熱邪,清涼散發表邪,所以能止渴。
荊芥穗:能驅散風熱,消除瘡毒,疏通肌表,消除腫脹,清利咽喉,也能散除頭部的風邪。
白芷散:能驅散風邪,驅除寒濕,止頭痛,消除搔癢,化解癰腫之毒,擅長走陽明經,所以能使頭面部的痘瘡發出來,也能托出肌肉裡的膿。
麻黃:對於陰寒沉滯的邪氣,非用它不能驅散,也是痘瘡的重要藥物,但很多人都害怕使用,是因為不了解它的藥性。
薄荷:能散風熱,清利頭目,能利咽喉,也能解毒。
羌活散:能驅散肌表的風毒,疏通筋骨,行走經絡,所以能止全身疼痛。
肉桂:味道甘辛,能養營解表,性溫熱,能溫暖血液,運行經脈。凡是痘瘡營衛之氣不足而出現寒滯的情況,必須用它來疏導氣血,並且能加強人參、黃耆、熟地的藥效。
附子:用於脾腎虛寒,元陽大虧的情況,凡是泄瀉嘔吐不止,寒戰厥逆不能消除的,非用它來增補火氣的來源不可。
生薑:是去除惡氣、驅散寒氣、溫補中氣、開胃健脾、止嘔吐的重要藥物。如果想要調理中焦虛寒,止腹痛,那麼炮乾薑的效果更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