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五烈集·痘疹詮 (14)
卷之四十五烈集·痘疹詮 (14)
1. 目證(六十三)
目雖肝之竅,而實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,故其赤脈屬心,瞳子屬腎,白珠屬肺,黑珠屬肝,裹約屬脾。又太陽為上網,陽明為下網,少陰循外眥,太陽出內眥,此其部分各有所主,故可因證以察其本也。然痘瘡之病目而為障為翳者,多由火炎於內而熱以生風,風熱散於諸經,因多紅赤腫痛之患。故治此者,亦當察其所屬而因證以調之也。
一、戴眼證,凡痘瘡灌膿之後,或大汗大瀉之後,多有目睛上吊,或露白者,謂之戴眼。此精氣為膿血汗液所耗,乃太陽少陰真陰虧竭大虛之證。蓋太陽為上網,血枯則筋急,所以上吊也,速宜大補氣血,以六物煎、六氣煎,或十全大補湯之類主之。其有以此為風熱而散之解之者,是皆速其死也。若七日以前見此者多不治,或無魂失志,不省人事者亦不治。
一、痘瘡目赤腫痛翳障等證,無不謂之風熱,故古方亦多用清火散風等劑。夫痘瘡之火由中生,目為肝竅,肝主風木而病在目,故云風熱,實以風生於火由內熱也。所以凡治目赤目痛者,不必治風,但治其火,火去則風自息矣。何也?蓋內生之風與外感之風不同,外感之風,升之散之則解散而去,內生之風而再加升散,則火愈熾而熱愈高矣。常見治目多難救而寒涼反以傷脾者,正以升降相雜,而用藥有不精耳。
經曰:高者抑之,果何謂乎。今如古方之治火眼,凡用洗肝散,及洗肝明目散、芍藥清肝散之類,總不如《良方》龍膽瀉肝湯,而《良方》瀉肝湯又不如加味龍膽瀉肝湯之為得宜也。
一、痘瘡眼中流浪赤痛,或多眼眵,此肝火之盛也,宜清解之,以加味龍膽瀉肝湯或抽薪飲,加木賊、蟬蛻之類主之;若大便結閉不通者,亦可少加大黃。
一、痘瘡入眼腫痛,或痘後生翳膜者,宜蒺藜散、蟬菊散,或通神散,外以秦皮散洗之。
一、痘瘡目病,熱少風多而昏暗澀痛,眵淚羞明翳障者,宜密蒙花散,亦以秦皮散洗之。
一、痘後眼閉淚出不敢見明者,此內火不清而陽光爍之,故畏明也,宜洗肝明目散。
一、痘後眼皮風毒赤爛,或痛或癢,燥澀羞明多眵淚者,秦皮散洗之。
一、痘瘡靨後,精血俱耗,而眼澀羞明,光短倦開,或生翳障者,宜四物湯,甚者六物煎加木賊、蟬蛻、白蒺藜。
一、痘斑入眼,在白珠上者不必治,久當自去,惟在黑珠上宜治之,當清肝火。
一、凡病目熱者,最宜忌酒及椒、薑、牛、羊、雞、鵝、鴨一應熱物,並雞鵝鴨蛋皆不可用,以防連綿不愈之患。
一、痘瘡熱毒傷目,凡必用之藥,如生地、芍藥、麥門冬、山梔、玄參、草決明、連翹、黃芩、黃運,肝熱者龍膽草,陽明實熱者石膏、石斛,腎火盛者黃柏、知母,三陰俱熱者地骨皮,火浮不降者木通、澤瀉,翳障不去者木賊草、蟬蛻、白蒺藜,氣虛者人參、黃耆,血虛者當歸、熟地。但火炎於上者不宜升,陰虛於下者不宜泄,是皆治眼之大法。
白話文:
目證(六十三)
眼睛雖然是肝的竅穴,但五臟六腑的精氣都上注於目,所以眼中的赤脈屬於心,瞳孔屬於腎,眼白屬於肺,黑珠屬於肝,眼瞼屬於脾。太陽經在上眼瞼,陽明經在下眼瞼,少陰經循行於外眼角,太陽經起於內眼角,這些經絡各自負責不同的部位,因此可以根據症狀觀察其根本病因。然而,痘瘡導致眼睛障翳的,大多是因為體內火熱,產生風邪,風熱瀰漫全身經絡,因而出現紅腫熱痛等症狀。所以治療此病,也要觀察其屬性,並根據症狀調整治療方法。
一、戴眼:痘瘡膿液排出後,或大汗大瀉後,常常出現眼睛上吊或眼白外露的現象,稱為戴眼。這是因為精氣被膿血汗液耗損,導致太陽經、少陰經的真陰虧虛的表現。因為太陽經在上眼瞼,血液不足則筋絡緊縮,所以眼睛上吊。應立即大補氣血,用六味地黃丸、六君子湯,或十全大補湯等藥物治療。如果誤認為是風熱而使用疏散解表之藥,則會加速死亡。如果發病七天內出現這種情況,大多難以治癒;神志不清、昏迷不醒者也無法治療。
二、痘瘡導致的眼睛紅腫熱痛、翳障等症狀,都被認為是風熱,所以古方多用清熱散風的藥物。其實痘瘡的火熱由內而生,眼睛是肝的竅穴,肝主風木,疾病發生在眼睛,所以稱為風熱,實際上是火熱內生而導致風邪。因此,治療眼睛紅腫熱痛,不必治療風邪,只要治療火熱,火熱消退,風邪自然消失。這是因為內生的風與外感風不同,外感風邪,升散則可以消除;而內生的風邪如果再用升散之法,則會火熱更盛。常見治療眼睛疾病難以治愈,寒涼藥物反而損傷脾胃的情況,就是因為升降並用,用藥不精所致。
經書上說:「高者抑之」,究竟是什麼意思呢?現在像古方治療火眼,常用洗肝散、洗肝明目散、芍藥清肝散等藥物,都不如《良方》中的龍膽瀉肝湯有效;而《良方》中的龍膽瀉肝湯,又不如加味龍膽瀉肝湯更為適宜。
三、痘瘡導致眼睛紅痛流淚,或眼屎增多,這是肝火旺盛的表現,應清熱解毒,用加味龍膽瀉肝湯或抽薪飲,加木賊、蟬蛻等藥物治療;如果大便秘結不通,也可少量加大黃。
四、痘瘡導致眼睛腫痛,或痘後長出翳膜,宜用蒺藜散、蟬菊散或通神散,並用秦皮散外洗。
五、痘瘡導致眼睛疾病,熱邪少而風邪多,眼睛昏暗澀痛,眼屎淚多,畏光、翳障,宜用密蒙花散,並用秦皮散外洗。
六、痘後眼睛閉合流淚,不敢見光,這是因為體內火熱未清,陽光照射刺激眼睛,所以畏光,宜用洗肝明目散。
七、痘後眼皮因風毒而紅腫潰爛,或疼痛或瘙癢,乾燥澀痛,畏光、眼屎淚多,用秦皮散外洗。
八、痘瘡痊癒後,精血耗損,眼睛澀痛畏光,視力減退,容易疲勞,或長出翳障,宜用四物湯,病情嚴重者用六味地黃丸加木賊、蟬蛻、白蒺藜。
九、痘斑進入眼睛,在眼白上不必治療,久而久之會自行消退;如果在瞳孔上,則應治療,應清解肝火。
十、凡是眼睛熱症,最忌諱飲酒及辣椒、生薑、牛肉、羊肉、雞肉、鵝肉、鴨肉等熱性食物,以及雞、鵝、鴨蛋,以免病情反覆難愈。
十一、痘瘡熱毒傷目,常用藥物有生地、芍藥、麥冬、山梔子、玄參、決明子、連翹、黃芩、黃連;肝熱用龍膽草;陽明實熱用石膏、石斛;腎火旺盛用黃柏、知母;三陰俱熱用地骨皮;火邪上浮不降用木通、澤瀉;翳障不去用木賊草、蟬蛻、白蒺藜;氣虛用人參、黃耆;血虛用當歸、熟地黃。但火邪上浮者不宜升提,陰虛下陷者不宜瀉下,這些都是治療眼病的大原則。
十二、痘瘡護眼,宜用錢氏黃柏膏最佳,從耳前眼瞼上下至顴骨之間,每天塗抹三到四次,可以保護眼睛,預防痘疹蔓延。
十三、使用點眼藥:如果眼睛長痘,或食用發物,或熱毒太盛,上蒸眼睛,導致熱毒或生翳障,切勿濫用各種點眼藥。因為這些藥物不是有毒就是寒涼,必然導致寒熱相激,反而有害。只有我的金露散比較適合,可以間斷使用來緩解熱毒。
徐氏說:痘瘡毒氣從內達表,所以出現眼病,治療應以活血解毒為主。活血不致於過熱,解毒不致於過寒,只要血液暢通,毒邪消除,眼疾自然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