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五烈集·痘疹詮 (13)
卷之四十五烈集·痘疹詮 (13)
1. 夾斑(六十)
痘疹夾斑與夾疹不同,蓋疹則細碎有形,斑則成片無形也。凡痘瘡初出,有片片紅腫如綿紋者,有紅暈與地皮相平而全無興起之意者,是皆夾斑證也。斑以熱毒鬱於血分,而浮於肌肉之間,乃足陽明胃經所主,或以寒邪陷入陽明,鬱而成熱者,亦致發斑,俱宜涼血解毒,但使斑退而痘見者吉,否則皮膚斑爛,瘡易搔癢,而皮嫩易破也。又有赤斑成塊,其肉浮腫結硬者,乃名丹瘤,其毒尤其,瘡未成就,此必先潰,不可治也。
一、治斑之法,大抵斑在起發之前者多用表散,在灌膿之後者多用解利。如遍身通紅者,其治亦同。
一、痘出夾斑輕者,只以升麻葛根湯加石膏、玄參,甚者宜人參白虎湯合六味消毒飲。
一、風寒外感,表邪不解而夾斑者,宜荊防敗毒散,或加石膏、玄參。
一、斑色紫赤而大便秘結者,宜四順清涼飲利之。斑既已退,即宜用四君子之類以固其脾,庶可免其內陷。
程氏曰:凡治夾斑,急宜涼血解毒,以羌活散加酒炒芍藥、紫草、紅花、蟬蛻、木通、官桂、糯米,連進數服。斑退後,以保元湯加木香、豆蔻煎服,以解紫草之寒,防其泄瀉。如痘中夾疹,治亦同此,如稍遲則恐變成黑斑,為難治矣。
一、痘瘡結痂之後而見斑者,此餘毒煎熬血分,必致潰爛,宜黃連解毒湯加當歸、芍藥、黃芩、石膏,甚則大連翹飲。若熱毒熏蒸於內,大便膿血臭穢而見斑者,此胃爛之證,不可治。
一、發斑潰爛者,以救苦滅瘢散敷之。
白話文:
夾斑(六十)
麻疹併發斑疹與單純疹子不同,疹子細小而有形狀,斑疹則是一片一片的,沒有明顯形狀。痘瘡初期,出現一片片紅腫,像棉絮紋理一樣的,或者皮膚泛紅,但與周圍皮膚平齊,沒有隆起,這些都是夾斑的症狀。斑疹是因為熱毒鬱積在血液,浮在肌肉之間,主要與足陽明胃經相關,或是寒邪入侵陽明經,鬱積化熱也能導致發斑。治療都應以涼血解毒為主,如果斑疹消退而痘疹顯現,預後良好;否則皮膚會潰爛,瘡瘍容易發癢,而且皮膚嬌嫩容易破裂。還有一種赤斑成塊,肉體浮腫堅硬的,稱為丹瘤,毒性更強,痘瘡尚未成熟,這種情況一定會先潰爛,難以治療。
治療斑疹的方法,大致上在發病初期多用疏散解表藥物,膿液形成之後多用瀉下解毒藥物。如果全身通紅,治療方法也相同。
痘瘡夾斑輕微的,只用升麻葛根湯加石膏、玄參;嚴重的,要用人參白虎湯合六味消毒飲。
風寒外感,表邪未解而夾斑的,宜用荊防敗毒散,或加石膏、玄參。
斑疹顏色紫紅且大便秘結的,宜用四順清涼飲通便。斑疹退去後,就應該服用四君子湯之類的藥物來健脾,以免內陷。
程氏說:治療夾斑,應立即涼血解毒,用羌活散加酒炒芍藥、紫草、紅花、蟬蛻、木通、官桂、糯米,連續服用幾劑。斑疹退去後,用保元湯加木香、豆蔻煎服,以解紫草的寒性,防止腹瀉。痘瘡夾疹的治療方法也相同,如果稍微延遲治療,恐怕會變成黑斑,就難以治療了。
痘瘡結痂後出現斑疹,這是餘毒煎熬血液,必然會潰爛,宜用黃連解毒湯加當歸、芍藥、黃芩、石膏,嚴重的話用大連翹飲。如果熱毒內熏,大便排出膿血且惡臭並出現斑疹,這是胃部潰爛的徵兆,難以治療。
斑疹潰爛的,用救苦滅瘢散外敷。
2. 晝夜啼哭(六十一)
凡小兒出痘而晝夜啼哭者,當辨其虛實表裡而治之。其有內未得出,或外未得散而啼哭者,此毒氣不解之使然也。有陽邪火盛,紅赤焮突而啼哭者,此痘盤疼痛之使然也。有心腎本虛,邪熱乘陰而啼哭者,此或以神志不攝,或以煩熱不寧之使然也。有飲食不節,或偶停滯而啼哭者,此胃氣不和,腹痛腹脹之使然也。
知此之由,而辨得其真,則內未出者表之託之,外未散者解之化之,火之盛者清其熱,神之虛者養其陰。若痘毒本微而無故啼哭者,多由飲食內傷,或二便秘結,此或去其停滯,或通其壅閉,務令表裡和暢,營衛通行,則神魂安泰,而痘無不善矣。或謂啼哭非痰即熱,而不究其本,則失之遠矣。
白話文:
嬰兒出天花卻晝夜哭鬧,要先辨明虛實、表裡才能治療。如果天花內尚未完全長出來,或外尚未完全消散而哭鬧,這是毒氣未解所致。如果陽邪火盛,皮膚紅腫熱痛而哭鬧,這是痘瘡疼痛所致。如果先天心腎虛弱,邪熱侵犯陰氣而哭鬧,這是因為神志失守或煩熱不安所致。如果飲食不節或偶有積滯而哭鬧,這是胃氣不和,腹痛腹脹所致。
了解哭鬧的原因,辨明真相,內未出的就疏導它,外未散的就幫助它消散化解;火盛的就清熱,神氣虛弱的就滋養陰氣。如果天花毒性本身很輕微卻無緣無故哭鬧,大多是因為飲食內傷,或大便秘結,這就要去除積滯或通利阻塞,務必使表裡調和,氣血運行通暢,這樣神魂才能安定,天花自然痊癒。有人認為哭鬧不是痰就是熱,而不追究根本原因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
3. 大小便閉(六十二)
凡痘疹小便欲其清而長,大便欲其潤而實,則邪氣不伏,正氣不病。若小便利者,大便必實,雖二三日不更衣者無礙也。若小便少則病必進,小便秘則病必甚,以火盛故也。但初熱時,大便不宜太實,若二三日不行,宜微潤之,不然恐腸胃不通,則營衛不行,而瘡出轉密。惟起發之後,大便卻宜堅實,若太實而四五日不行,恐熱甚難靨,亦宜微利之。
一、痘疹小水不利而熱微者,宜導赤散;熱甚而小水不利者,宜八正散。
一、痘疹發熱時,大便秘結不行而內外俱熱,有不得不通以疏其毒者,輕則柴胡飲子,甚則三黃丸,再甚則承氣湯。
一、自起發後以至收靨,凡大便不行而火不盛,或虛弱不可通利者,只宜用豬膽導法,或以醬瓜一條如指許導之即出,切不可輕用利藥。
一、大小便俱不通而內熱甚者,八正散或通關散,酌宜用之。
一、熱毒內盛而痘瘡乾黑倒陷,煩躁便結者,百祥丸或承氣湯。然宜慎用,毋輕易也。
一、痘後餘熱不盡,內陷膀胱而小水不利者,導赤散或五苓散。大便不通者,四順清涼飲。
陳氏曰:凡痘瘡四五日不大便,用嫩豬脂一塊,以白水煮熟,切如豆粒與食之,令臟腑滋潤,亦使瘡痂易落。切不可妄投宣泄之藥,以致元氣內虛,多傷兒也。
薛氏曰:前證若因熱毒內蘊,宜用射干鼠黏子湯解之。或發熱作渴,或口舌生瘡,咽喉作痛,並宜用之。
白話文:
凡是患了痘疹,小便應該清澈而量多,大便應該潤滑而成形,這樣邪氣就不會內伏,正氣也不會受損。如果小便通暢,大便即使比較堅硬,即使二三天不換衣服也沒關係。但如果小便量少,病情就會加重;如果小便不通,病情則會更加嚴重,這是因為體內火氣旺盛的緣故。不過,在初期發熱時,大便不宜過於堅硬,如果二三天沒有排便,應該稍微潤滑一下腸道,否則擔心腸胃不通,導致氣血運行不暢,痘疹就會長得更多更密。只有在痘疹發出來之後,大便才宜堅實。如果太堅硬,四五天沒有排便,擔心體內熱毒太盛,難以結痂,也應該稍微通便。
一、痘疹初期,小便不利,但發熱症狀輕微的,可以用導赤散;如果發熱嚴重,小便又不通的,要用八正散。
二、痘疹發熱時,大便秘結不通,內外都發熱,必須通便以排出毒素的,症狀輕微的用柴胡飲子,嚴重者用三黃丸,更嚴重者用承氣湯。
三、從痘疹發出到結痂期間,如果大便不通,但體內火氣不盛,或者身體虛弱不宜通利大便的,只能用豬膽導法,或用一根手指粗細的醬瓜條來導瀉,就能排出大便,絕對不能輕易使用瀉下藥物。
四、大小便都不通,內熱很重的,可以用八正散或通關散,根據情況酌情使用。
五、體內熱毒很盛,痘瘡乾燥發黑凹陷,煩躁不安,大便不通的,可以用百祥丸或承氣湯。但是,必須謹慎使用,不要輕易使用。
六、痘疹痊癒後,餘熱未消,導致膀胱受影響,小便不利,可以用導赤散或五苓散;大便不通的,用四順清涼飲。
陳氏說:凡是痘瘡四五天不大便的,可以用嫩豬肉膘一塊,用白水煮熟,切成豆粒大小服用,讓臟腑滋潤,也能使痘痂容易脫落。絕對不能隨便使用瀉下藥物,以免導致元氣虛損,傷害孩子的健康。
薛氏說:前面提到的症狀,如果因為體內熱毒鬱積而引起的,可以用射干鼠黏子湯來治療。或者發熱口渴,或者口舌生瘡,咽喉疼痛,都應該使用這個方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