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十三性集·雜證謨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三性集·雜證謨 (5)

1. 傷寒初感治法

凡傷寒初感之治,本與傳變者不同。蓋凡病傷寒、瘟疫者,無不發熱,然初感之時,其邪在表,未經傳裡,未至鬱熱,雖身表有熱,不過膚腠之寒邪,而內未有火,豈即陽證。斯時也,但用溫散,或兼托散,藥對其證,無不即愈。奈何時俗之醫,一見發熱,便認為火,而芩、連、知、柏,開手便用,不知內無實熱,何以當此?以寒邪得寒藥,而表裡俱寒,勾連不解,則日以內傳,寒涼妄用,則元陽日敗。凡受斯害,死者多矣。

此理不明,則既不知表裡,又不知先後,終身不省,每致誤人,而且敢侈口談醫,其心果亦安乎?

白話文:

一般來說,剛開始感染傷寒的治療方法,和病邪已經傳入體內的狀況是不同的。所有罹患傷寒、瘟疫的人,都會發燒,但在剛開始感染的時候,病邪還在身體表面,還沒有傳到體內,也沒有形成鬱積的熱,雖然身體表面會發熱,但那只是皮膚表面的寒邪,體內並沒有火氣,怎麼能說這是陽證呢?這個時候,只要用溫散的方法,或是搭配托散,藥物對症下藥,沒有不馬上痊癒的。但現在的醫生,一看到發燒,就認為是火,馬上就用黃芩、黃連、知母、黃柏這些寒涼的藥,卻不知道體內沒有實質的熱,怎麼能用這些藥呢?用寒涼的藥來治療寒邪,會讓身體由內而外都變得寒冷,互相牽連難以化解,病情就會一天天地往體內傳,如果濫用寒涼藥,身體的陽氣會一天天地衰敗。凡是受到這種傷害的人,死的很多。

如果搞不懂這個道理,就既不了解病邪在體表還是體內,也不了解治療的先後順序,一輩子都不會明白,常常會誤診病人,還敢大言不慚地談論醫術,這樣的心態難道安穩嗎?

2. 傷寒飲食宜忌(共二條)

凡傷寒飲食有宜忌者,有不宜忌者。若病傷寒而食不斷者,以邪猶在表,未深入也。及其稍深,而在半表半裡之間,則食漸減矣,再入胸膈、胃口,則全不食矣。邪既在胃,則胃口不飢,所以傷寒不食者,或十日,或二十日,皆無足慮者,亦以胃氣不餒,則不敗也。第不欲食者,不可強食,強食則助邪;或新愈之後,胃氣初醒,尤不可縱食,縱食則食復,此皆大忌也。

至有不宜忌者,則如勞倦內傷之人,偶感寒邪,亦必發熱,此多以勞傷中氣,本非真正傷寒外邪內陷之病,所以外雖發熱,而內則飢餒,每多思食。奈何庸昧之輩,但見發熱,則曰餓不死傷寒,不論虛實,一概禁之。常見欲食者,索之不得,而且加以克伐寒涼之藥,嗟嗟!飢腸受剝,虛者益虛,內外夾攻,苦無所訴,及胃氣既脫,反不欲食矣。即欲救之,已無可及。

余常治此證,每借食為藥,所活多人,而見禁食受斃者,亦已不少,故詳言之。若病人時時覺飢而索食者,此其邪不在臟,胃中空虛而然,必不可禁,但不宜縱耳。且因此可察虛實,關係非小,不可忽也。

巢氏曰:凡瘟疫病新瘥,脾胃尚虛,穀氣未復。若作勞妄動傷力,並食豬羊、雞犬、魚膾、灸爆、肥膩、生果、麵食、硬澀難消之物,停積腸胃,膈悶腹脹,便秘,或大吐大下。重複發熱,病作不可救矣。

白話文:

關於傷寒病飲食的注意事項,有些情況需要禁忌,有些情況則不需要。

如果得了傷寒,但食慾仍然很好,這表示病邪還停留在體表,沒有深入體內。當病邪稍微深入,介於體表和體內之間時,食慾就會逐漸減少。如果病邪進入胸腔和胃部,就會完全沒有食慾。當病邪在胃部時,胃口會沒有飢餓感,所以傷寒病人可能十天甚至二十天都不想吃東西,這都不必太過擔心,只要胃氣沒有衰敗,身體就不會垮掉。只是在不想吃東西的時候,千萬不要勉強進食,勉強進食反而會助長病邪;或是剛康復的時候,胃氣剛剛恢復,更不可以放縱大吃大喝,放縱飲食會導致病情復發,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禁忌。

至於不需要禁忌的情況,像是勞累過度導致內傷的人,偶爾感染風寒也會發燒,這通常是因為勞累損傷了體內的中氣,並非真正的外感傷寒。所以,雖然會發燒,但身體內部卻是飢餓的,常常會想吃東西。然而,那些庸醫卻只看到發燒,就說「餓不死傷寒」,不論虛實一概禁止飲食。經常看到病人想吃東西卻要不到,還被施以寒涼的藥物,真是可悲啊!飢腸轆轆還要受折磨,身體虛弱的更加虛弱,內外夾攻,有苦難言,等到胃氣耗盡,反而不想吃東西了,這時想要救治,也已經來不及了。

我常常治療這類病人,都利用食物來當作藥物,救活了很多的人。但我也看過不少因為禁食而死亡的案例,所以特別詳細說明。如果病人時常感到飢餓,想吃東西,表示病邪不在臟腑,而是胃中空虛,這種情況絕對不能禁止飲食,只是不宜過量。而且這也可以用來判斷病情的虛實,關係重大,不可輕忽。

巢氏說:凡是患瘟疫剛痊癒的病人,脾胃仍然虛弱,消化功能還沒恢復。如果這時過度勞累、胡亂動用體力,或是吃豬、羊、雞、狗肉、生魚片、燒烤、肥膩食物、生冷水果、麵食或堅硬難以消化的東西,就會停留在腸胃,導致胸悶、腹脹、便秘,甚至上吐下瀉。而且還會再度發燒,病情加重,難以救治。

3. 避疫法(共二條)

瘟疫乃天地之邪氣,若人身正氣內固,則邪不可干,自不相染。故避之之法,惟在節欲節勞,或於房室勞倦之後,尤不可近,仍勿忍飢以受其氣,皆要法也。至於卻邪之法,則如《刺法論》所云:天牝從來,復得其往,氣出於腦,即不幹邪。蓋天牝者,鼻也。鼻受天之氣,故曰天牝。

氣自空虛而來,亦欲其自空虛而去,即天牝從來,復得其往也。正以氣通於鼻,鼻通於腦,毒入腦中,則流布諸經,令人相染矣。氣出於腦,謂嚏之,或張鼻以泄之,或受氣於室,則泄氣於外,而大吸精氣以易之,則邪從鼻出,而毒氣自散,此卻邪於外之法也,又如想心如日等法,蓋膽屬少陽,為中正之官,少陽氣壯,則臟氣賴以俱壯,而邪不能入,此強中御邪之法也。凡探親診疾,事有不容已者,但知此諸法,則雖入最穢之地,自可保其無慮。

一方治天行時氣,宅舍怪異,用降真香燒焚,大解邪穢。小兒帶之,能解諸邪,最驗。一法以福建香茶餅,不時噙口中,大辟傷寒瘴氣穢惡。

《醫統》曰:男子病,邪氣出於口;女人病,邪氣出於前陰,其相對坐立之間,必須識其向背。或以雄黃末塗鼻孔中,行動從容,察位而入。凡入病家,此亦醫人之不可不知也。

白話文:

避疫方法(共兩條)

瘟疫是天地間的邪氣,如果人體內部的正氣強盛穩固,那麼邪氣就無法侵犯,自然不會被傳染。所以,避開瘟疫的方法,最重要的是節制性慾和勞累,尤其在性生活或過度勞累之後,更要避免接觸病氣。此外,不要讓自己餓著肚子,以免虛弱而感染病氣,這些都是重要的原則。

至於驅除邪氣的方法,就像《刺法論》所說的:「人體的天牝(鼻孔)是氣體進出的通道,氣體從哪裡來,就從哪裡去,當氣從腦部排出時,邪氣就無法侵犯。」天牝指的就是鼻子。鼻子是接受自然界之氣的通道,所以稱為天牝。

氣體從空虛的地方進來,也要讓它從空虛的地方出去,這就是天牝讓氣體自然進出的道理。正是因為氣體是通過鼻子與腦部相通,如果毒氣進入腦部,就會蔓延到全身的經絡,使人互相傳染。氣從腦部排出,指的是打噴嚏,或張開鼻子將氣排出,或在室內吸入空氣,然後將氣排出到室外,再大量吸入新鮮空氣來取代它。這樣,邪氣就會從鼻子排出,毒氣自然消散,這是從外部驅除邪氣的方法。此外,像想像心中有太陽等方法,是因為膽屬於少陽,是主掌中正的器官,當少陽之氣強盛時,身體的各個臟腑功能也會跟著強盛,邪氣就無法侵入。這是從內部增強正氣來抵禦邪氣的方法。凡是探望病人或診斷疾病等,有些事情是無法避免的,只要知道以上這些方法,即使進入最污穢的地方,也能夠確保自己平安無事。

有一個治療流行病或住宅出現怪異現象的方子,可以用降真香燒焚,可以大大地清除邪穢之氣。小孩子佩戴降真香,也能夠驅除各種邪氣,非常有效。還有一個方法是,將福建香茶餅不時含在口中,可以預防傷寒、瘴氣等穢惡之氣。

《醫統》說:「男子生病,邪氣會從口中排出;女子生病,邪氣會從陰部排出。因此,在相對坐立的時候,必須注意彼此的面向和背向。」或者可以用雄黃末塗在鼻孔裡,然後從容不迫地觀察環境進入病家。凡是進入病家的人,這些都是醫生必須知道的常識。

4. 瘟疫論列方

麻桂飲(新散七),理陰煎(新熱三),補中益氣湯(補三十),麻黃湯(散一),桂枝湯(散九),補陰益氣煎(新補十六),參蘇飲(散三四),十神湯(散四十),九味羌活湯(散四四),五積散(散三九),敗毒散(散三六),荊防敗毒散(痘三一),柴葛煎(新散十四),葛根湯(散二九),柴葛解肌湯(散三一),歸葛飲(新散十三),神朮散(散六五),升麻葛根湯(散三十),歸柴飲(新散十七),柴陳煎(新散九),柴芩煎(新散十),羌活升麻湯(寒十二),柴苓湯(和一九二),柴苓飲(新散十一),十全大補湯(補二十),聖散子(散四三),五瘟丹(攻百一),六神通解散(寒十五),四逆湯(熱十四),平胃散(和十七),六味回陽飲(新熱二),四逆散(散二八),和胃飲(新和五),防風通聖散(攻十六),五福飲(新補六),五苓散(和一八二),藿香正氣散(和二十),六物煎(新因二十),一柴胡飲(新散一),普濟消毒飲(寒十三),獨參湯(補三五),二柴胡飲(新散二),人參白虎湯(寒三),溫胃飲(新熱五),三柴胡飲(新散三),柴胡白虎煎(新散十二),胃關煎(新熱九),四柴胡飲(新散四),竹葉石膏湯(寒五),理中湯(熱一),五柴胡飲(新散五),三黃石膏湯(寒十一),附子湯(熱二二),正柴胡飲(新散六),黃連解毒湯(寒一),白虎湯(寒二),小柴胡湯(散十九),《局方》涼膈散(攻十九),太清飲(新寒十三),大柴胡湯(攻七),解瘟熱毒法(寒二四),玉泉散(新寒十五),大補元煎(新補一),羌活勝濕湯(和一七八),益元散(寒百十二),四君子湯(補一),葛根牛蒡湯(外四五),抽薪飲(新寒三),五君子煎(新熱六),陶氏黃龍湯(攻二一),茵陳飲(新寒八),大溫中飲(新散八),調胃承氣湯(攻三),玉女煎(新寒十二),大和中飲(新和七),五利大黃湯(外八九),犀角散(寒一三一),大分清飲(新寒五),漏蘆升麻湯(外九七),雪梨漿(新寒十六),小青龍湯(散八),連翹消毒散(外六一),大青丸(攻百二),金沸草散(散八一),參耆托裡散(外五),玉燭散(攻二四),大承氣湯(攻一),托裡消毒散(外二),百順丸(新攻六),獨聖散(攻百六),梔子仁湯(寒十九),清涼救苦散(外一三五),茶調散(攻百七),雞子清飲(寒十七),犀角升麻湯(外四七),吐法(新攻一),犀角地黃湯(三方,寒七九、八十、八一)

白話文:

瘟疫論列方

麻桂飲(又名新散七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發散風寒,就像是輕微的感冒初期。 理陰煎(又名新熱三):這個方子偏溫熱,主要用於調理體內陰虛又帶有寒邪的情況。 補中益氣湯(補三十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補氣,提升身體的整體能量,特別是針對脾胃虛弱導致的氣虛。 麻黃湯(散一):這個方子用於發汗解表,主要針對風寒感冒,症狀較為明顯。 桂枝湯(散九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調和營衛,解決身體表層的風寒,症狀較麻黃湯輕微。 補陰益氣煎(又名新補十六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補陰和益氣,針對氣陰兩虛的情況。 參蘇飲(散三四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氣虛感冒,症狀伴隨咳嗽。 十神湯(散四十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多種外感病邪,適用於症狀複雜的情況。 九味羌活湯(散四四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風濕,同時兼顧解表。 五積散(散三九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體內寒濕積聚,並有外感症狀。 敗毒散(散三六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濕邪,導致的發熱等症狀。 荊防敗毒散(痘三一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痘疹初起,同時有外感症狀。 柴葛煎(又名新散十四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,頭痛明顯。 葛根湯(散二九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,脖子僵硬。 柴葛解肌湯(散三一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風熱感冒,肌肉酸痛。 歸葛飲(又名新散十三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血虛導致的感冒,同時兼顧解表。 神朮散(散六五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濕氣引起的疾病,例如關節疼痛。 升麻葛根湯(散三十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麻疹初期,以及一些風熱感冒。 歸柴飲(又名新散十七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血虛導致的感冒,同時疏肝。 柴陳煎(又名新散九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肝氣不舒導致的感冒,兼顧疏肝。 柴芩煎(又名新散十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肝膽鬱熱導致的感冒。 羌活升麻湯(寒十二):這個方子性質偏寒,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引起的關節疼痛。 柴苓湯(和一九二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調和肝脾,解決肝鬱脾虛引起的疾病。 柴苓飲(又名新散十一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感冒,兼顧疏肝健脾。 十全大補湯(補二十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大補氣血,適用於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。 聖散子(散四三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瘡瘍腫痛,兼顧解毒散結。 五瘟丹(攻百一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瘟疫,具有較強的攻邪作用。 六神通解散(寒十五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疾病,屬於寒涼藥物。 四逆湯(熱十四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溫陽救逆,適用於陽氣衰竭的危急情況。 平胃散(和十七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健脾和胃,解決消化不良等問題。 六味回陽飲(又名新熱二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溫補陽氣,改善身體虛寒的狀況。 四逆散(散二八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疏肝理氣,解決肝氣鬱結引起的疾病。 和胃飲(又名新和五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調和胃氣,改善胃部不適。 防風通聖散(攻十六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體內積熱,同時兼顧解表。 五福飲(又名新補六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補益氣血,提升身體整體機能。 五苓散(和一八二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水濕停滯,利水消腫。 藿香正氣散(和二十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暑濕感冒,以及脾胃不和引起的疾病。 六物煎(又名新因二十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滋陰補血,解決陰血虧虛的問題。 一柴胡飲(又名新散一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感冒,兼顧疏肝。 普濟消毒飲(寒十三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等疾病。 獨參湯(補三五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大補元氣,適用於氣虛嚴重的情況。 二柴胡飲(又名新散二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感冒,兼顧疏肝。 人參白虎湯(寒三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熱病氣陰兩傷,具有清熱生津的作用。 溫胃飲(又名新熱五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溫中散寒,改善胃部寒冷不適。 三柴胡飲(又名新散三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感冒,兼顧疏肝。 柴胡白虎煎(又名新散十二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感冒發熱,兼顧清熱。 胃關煎(又名新熱九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胃部虛寒,溫中散寒。 四柴胡飲(又名新散四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感冒,兼顧疏肝。 竹葉石膏湯(寒五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熱病後期,餘熱未清。 理中湯(熱一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溫中健脾,改善脾胃虛寒。 五柴胡飲(又名新散五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感冒,兼顧疏肝。 三黃石膏湯(寒十一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熱毒上攻,牙齦腫痛。 附子湯(熱二二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溫陽散寒,治療陽虛外寒的疾病。 正柴胡飲(又名新散六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感冒,兼顧疏肝。 黃連解毒湯(寒一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清熱解毒,治療熱毒引起的疾病。 白虎湯(寒二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熱病,口渴發熱明顯。 小柴胡湯(散十九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少陽證,也就是感冒中期,兼顧疏肝。 《局方》涼膈散(攻十九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體內有熱,大便不通。 太清飲(又名新寒十三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清熱解毒,治療熱病。 大柴胡湯(攻七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少陽證,同時兼顧攻下。 解瘟熱毒法(寒二四):這裡指一些清熱解毒的方法,用於治療瘟疫。 玉泉散(又名新寒十五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清熱生津,治療消渴症。 大補元煎(又名新補一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大補氣血,適用於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。 羌活勝濕湯(和一七八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風濕,同時兼顧解表。 益元散(寒百十二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清熱利濕,治療濕熱引起的疾病。 四君子湯(補一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補氣健脾,適用於脾胃虛弱。 葛根牛蒡湯(外四五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熱,咽喉腫痛。 抽薪飲(又名新寒三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清熱解毒,治療熱病。 五君子煎(又名新熱六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溫補脾胃,適用於脾胃虛寒。 陶氏黃龍湯(攻二一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熱結便秘,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。 茵陳飲(又名新寒八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濕熱黃疸。 大溫中飲(又名新散八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溫中散寒,解決脾胃寒冷。 調胃承氣湯(攻三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陽明腑實證,大便不通。 玉女煎(又名新寒十二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清熱滋陰,治療胃熱陰虛。 大和中飲(又名新和七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調和脾胃,解決消化不良。 五利大黃湯(外八九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便秘,兼顧清熱利濕。 犀角散(寒一三一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清熱解毒,適用於熱毒症。 大分清飲(又名新寒五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清熱利濕,治療濕熱下注。 漏蘆升麻湯(外九七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瘡瘍初期,兼顧解毒散結。 雪梨漿(又名新寒十六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清熱潤肺,適合乾燥咳嗽。 小青龍湯(散八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寒飲咳嗽。 連翹消毒散(外六一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瘡瘍腫痛,兼顧清熱解毒。 大青丸(攻百二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疾病,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作用。 金沸草散(散八一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外感風寒,咳嗽痰多。 參耆托裡散(外五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瘡瘍後期,氣虛不斂。 玉燭散(攻二四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瘡瘍,兼顧活血化瘀。 大承氣湯(攻一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陽明腑實證,大便燥結。 托裡消毒散(外二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瘡瘍腫痛,兼顧扶正祛邪。 百順丸(又名新攻六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便秘。 獨聖散(攻百六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便秘。 梔子仁湯(寒十九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清熱利濕,解決濕熱下注。 清涼救苦散(外一三五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外傷感染,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。 茶調散(攻百七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頭痛,兼顧疏肝。 雞子清飲(寒十七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清熱解毒,治療咽喉腫痛。 犀角升麻湯(外四七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瘡瘍初期,兼顧清熱解毒。 吐法(又名新攻一):這裡指通過催吐的方法來治療疾病。 犀角地黃湯(三方,寒七九、八十、八一):這個方子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出血性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