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五烈集·痘疹詮 (7)
卷之四十五烈集·痘疹詮 (7)
1. 昏睡(四十九)
凡痘瘡將出未出而猝然昏睡者,其痘必重,當察其脈證虛實,預為治之。若痘後喜睡,此毒氣已解,元氣將復,故邪退而神安,乃否極泰來之象,不須服藥妄治。如見寂然氣虛,但以調元湯、保元湯、六物煎之類,察其寒熱,漸以調之,自然平復,不可妄行消耗,致傷其神,反必害矣。
白話文:
凡是痘瘡將要發作卻還沒發出來,就突然昏睡的人,痘瘡病情一定很嚴重,必須仔細觀察脈象和症狀的虛實,預先治療。如果痘瘡發作後嗜睡,這是毒氣已經消解,元氣將要恢復的徵兆,邪氣退去而精神安穩,是禍盡福來的象徵,不必服用藥物亂治。如果見到病人安靜卻氣虛,只要服用調元湯、保元湯、六物湯等藥物,觀察其寒熱情況,逐漸調理,自然就會痊癒,不可胡亂用藥傷耗元氣,損傷精神,反而會造成傷害。
2. 腰痛(五十)
經曰:腰者腎之府。又曰:太陽所至為腰痛。蓋足太陽之脈,夾脊絡腎,而痘瘡之毒,多出於腎,循足太陽膀胱散行諸經,乃邪之由里傳表也。如初見熱而腰即痛,或日以漸甚者,此邪由膀胱直入於腎,而毒有不能達也,急宜解毒,以泄少陰之邪,以通太陽之經,務令邪氣不得深入,則痘雖稠密,亦可愈也。
若不速治,則邪必日陷而表裡俱甚,營衛之脈不行,臟腑之氣皆絕,或為癢𤹀,成為黑陷,終莫能救矣。
一、凡痘毒自陰傳陽,自里傳外者為順,自上傳下,自外傳裡者為逆。若毒由太陽傳入少陰,則毒陷而不升,伏於骨髓之中,不能外達,所以腰痛。大凡瘡疹之毒,歸腎則死。故但見腰痛,急宜治療,若毒陷不起,即宜發散解毒,令其復出太陽而達乎陽道,斯無害也,宜人參敗毒散,或五積散主之。若腎氣虛陷,不能傳送外達者,必用理陰煎加細辛、官桂、杜仲、獨活之類主之。
一、治發熱便見腰痛者,以熱麻油按痛處揉之可止,仍急服前藥之類。如小水不利者,宜五苓散;如火毒內盛而小水不利者,宜四苓散加梔子、木通。
白話文:
腰痛(五十)
古書記載,腰是腎臟的所在。太陽經脈循行經過腰部,因此太陽經受邪侵犯會導致腰痛。足太陽膀胱經循行於脊柱兩旁,並與腎臟相連。痘瘡的毒邪多從腎臟發出,沿著足太陽膀胱經遍布全身,這是邪氣由內向外傳的過程。如果一開始發熱就出現腰痛,或者疼痛逐漸加重的,這是邪氣從膀胱經直接入侵腎臟,毒邪還沒有完全透發出來。此時應當緊急解毒,疏通少陰經的邪氣,使太陽經的經脈通暢,阻止邪氣深入,這樣即使痘疹很密,也能痊癒。
如果不迅速治療,邪氣就會不斷深入,導致表裡都受損,營衛之氣運行不暢,臟腑之氣衰竭,甚至出現潰爛、變黑等嚴重情況,最終難以挽救。
痘瘡的毒邪由陰經傳到陽經,由內向外傳播是正常的;由上向下,由外向內傳播則是不正常的。如果毒邪從太陽經傳入少陰經,毒邪就會下陷而不能上升,潛伏在骨髓中,不能向外透發,因此會導致腰痛。總之,瘡疹的毒邪入侵腎臟則危及生命。所以一旦出現腰痛,就要緊急治療。如果毒邪下陷不能上升,就應該使用發散解毒的藥物,使其重新回到太陽經,向外透發,這樣就沒有危險了。可以使用人參敗毒散或五積散。如果腎氣虛弱,不能將毒邪向外輸送,則應使用理陰煎,再加入細辛、官桂、杜仲、獨活等藥物。
治療發熱同時出現腰痛的,可以用熱麻油按摩疼痛處,可以止痛,同時服用前面提到的藥物。如果小便不利,就用五苓散;如果內有火毒,小便不利,就用四苓散加梔子、木通。
3. 腹痛(五十一)
治腹痛證當以可按拒按,及宜飽宜飢,辨其虛實,不得謂痛無補法,而悉行消伐也。又當因脈因證,辨其寒熱,不得妄用寒涼也。大都寒滯者十居八九,熱鬱者間或有之,若虛不知補而寒因寒用,則害莫甚矣。
一、初見發熱,痘瘡未出,別無寒滯食滯而腹滿腹痛者,此必起發不透,痘毒內攻而然,宜解表疏里,以化毒湯加紫蘇、厚朴之類主之,或五積散加木香亦可。若大便不遠,腹脹而作痛者,桂枝大黃湯酌宜用之。
一、寒氣犯胃,或食生冷而嘔惡吐瀉,腹無服滿而但有疼痛者,溫胃飲、理中湯加肉桂、木香,或小建中湯,隨宜用之。若胃氣虛寒作痛而喜按者,黃耆建中湯。
一、寒犯中焦,氣滯作脹,而腹痛或泄瀉者,和胃飲,或抑扶煎加丁香、木香,或陳氏十一味木香散。
一、脾腎虛寒,下腹作痛,瀉利不止者,胃關煎。
一、誤飲冷水涼茶,寒濕留中,小水不利而腹痛者,五苓散或加木香,或用小建中湯。
一、飲食停滯,中滿作痛者,大、小和中飲,或保和丸加木香、砂仁。若大便不通而痛甚者,赤金豆或承氣湯利之。
一、發熱二、三日後,大便不通,燥糞留滯而腹痛者,當歸丸,或用豬膽導法。
一、濕熱下利,煩熱大渴,小水熱澀而腹痛者,大、小分清飲,或黃芩湯加木香、青皮、砂仁。
一、火毒內攻,譫妄狂亂而煩熱腹痛者,退火丹,或硃砂益元散。
白話文:
腹痛(五十一)
治療腹痛必須先判斷患者能否按壓腹部,以及是否在飽腹或空腹時疼痛,以此辨別虛實,不能因為疼痛就一味消減,而忽略補益的方法。此外,還要根據脈象和症狀辨別寒熱,不能隨意使用寒涼藥物。大多數腹痛都是寒邪停滯造成,佔八九成,熱邪鬱結引起的腹痛比較少見。如果誤以為是虛證而不補益,反而用寒涼藥物治療寒證,那危害就更大了。
-
初發熱,痘瘡尚未出現,沒有寒邪或食積卻腹脹腹痛,這是因為痘毒內攻,發病不透所致,應該解表疏里,化解毒邪,可以使用化毒湯加入紫蘇、厚朴等藥物,或者五積散加木香。如果大便不通,腹部脹痛,則可以酌情使用桂枝大黃湯。
-
寒氣犯胃,或食用生冷食物導致嘔吐、腹瀉,腹部不脹滿但疼痛,可以使用溫胃飲、理中湯加肉桂、木香,或小建中湯。如果胃氣虛寒引起疼痛且喜按壓,則使用黃耆建中湯。
-
寒邪侵犯中焦,氣機阻滯導致腹脹,伴隨腹痛或腹瀉,可以使用和胃飲,或抑扶煎加丁香、木香,或陳氏十一味木香散。
-
脾腎虛寒,下腹部疼痛,腹瀉不止,可以使用胃關煎。
-
誤喝冷水或涼茶,寒濕停留在體內,小便不利伴隨腹痛,可以使用五苓散加木香,或小建中湯。
-
飲食停滯,腹部飽滿疼痛,可以使用大小和中飲,或保和丸加木香、砂仁。如果大便不通,疼痛加劇,則可以使用赤金豆或承氣湯通便。
-
發熱二三日後,大便不通,乾燥糞便停滯導致腹痛,可以使用當歸丸,或使用豬膽導瀉。
-
濕熱下痢,煩熱口渴,小便短赤澀痛伴隨腹痛,可以使用大小分清飲,或黃芩湯加木香、青皮、砂仁。
-
火毒內攻,神志不清,狂躁煩熱腹痛,可以使用退火丹,或硃砂益元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