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五烈集·痘疹詮 (8)
卷之四十五烈集·痘疹詮 (8)
1. 腹脹(五十二)
痘瘡腹脹之證,其要有二:一以脾胃受傷,一以邪氣陷伏。蓋痘瘡將發,毒由內生,其證無不發熱或見微渴,此其常也。當此之時,只宜溫平和解,或兼托散,憮抑遏,無窮追,無殘及元氣,惟貴輕揚善導,但令毒透肌表,則苗秀而實,無不善矣。設不知此,而見熱即退熱,見毒即攻毒,則未有妄用寒涼而不傷胃氣者,未有但知攻毒而不傷元氣者。胃氣傷則運行無力而脾寒,所以作脹,元氣傷則托送無力而毒陷,所以作脹。
雖作脹之由,猶不止此,然惟此最多,而人多不能察也。諸未盡者,俱詳如下。
一、誤服涼藥或過食生冷而作脹者,其人必不能食,或大小便利,或腹中雷鳴,此皆脾胃中寒之證,速宜溫中以疏逐冷氣,冷氣散則脹自消矣,宜益黃散加薑製厚朴,或人參胃愛散加乾薑。若胃寒兼虛,瘡白神倦,或氣促發厥者,惟溫胃飲及陳氏十一味木香散俱為要藥。若寒在脾腎,下焦不化而作脹者,非理陰煎不可。
一、中氣本虛,或過用消伐,以致元氣無力,不能托送痘毒而陷伏作脹者,宜十宣散,或合二妙散或神香散。
一、痘毒陷伏於裡者,必有熱證相雜,如煩躁乾渴,大小便秘而作脹者,此只宜溫平快氣兼托之劑,當用紫草飲子。
一、寒邪外閉肌腠,身熱無汗,或氣喘鼻塞,則痘毒不能外達而陷伏腹脹者,宜五積散,或加減參蘇飲。
一、飲食過傷,偶為停滯而腹脹者,此不過一時之滯,食去則脹消,宜大和中飲,或合二妙散、神香散。
一、腹脹而目閉,口中如爛肉臭,或大便泄瀉,或利膿血者,皆不治。
白話文:
腹脹(五十二)
麻疹患者腹脹,主要有兩種原因:一是脾胃受損,二是邪氣內陷。麻疹將發時,毒氣由內而生,通常會發熱或口渴,這是常見的症狀。此時治療應溫和緩解,或配合疏散,避免過度抑制,切勿窮追猛打,損傷元氣,應以輕柔引導為佳,使毒氣透達肌膚表面,則病情就能順利發展。若不了解此理,見到發熱就退熱,見到毒氣就攻毒,則很容易因濫用寒涼藥物而傷及胃氣,或只知攻毒而不顧元氣,造成更大傷害。胃氣受損,氣血運行無力,脾臟就會受寒而導致腹脹;元氣受損,則無法將毒氣托出體表,導致毒氣內陷而腹脹。
雖然引起腹脹的原因不止這些,但以上兩種是最常見的,很多人卻未能察覺。其他原因詳述如下:
-
服用寒涼藥物或過食生冷食物而導致腹脹者,患者通常食慾不振,大小便異常,或腹中鳴響,這是脾胃受寒的表現,應立即溫中散寒,寒氣散去,脹氣自然消退。可用益黃散加薑製厚朴,或人參胃愛散加乾薑。若胃寒兼虛,瘡疹顏色白,精神倦怠,或氣促厥逆者,則溫胃飲及陳氏十一味木香散是首選藥物。若寒邪侵入脾腎,下焦氣血運行不暢而導致腹脹者,則需服用理陰煎。
-
中氣本就虛弱,或過度服用攻伐之藥,導致元氣不足,無法將麻疹毒氣托出體表而內陷,造成腹脹者,宜服用十宣散,或配合二妙散或神香散。
-
麻疹毒氣內陷者,往往伴有熱症,如煩躁口乾舌燥,大小便不通暢而腹脹者,宜服用溫和疏通氣機並能托毒的藥物,例如紫草飲子。
-
寒邪阻滯肌膚,發熱無汗,或氣喘鼻塞,導致麻疹毒氣不能透達肌膚表面而內陷腹脹者,宜服用五積散,或加減參蘇飲。
-
因飲食不節,食物停滯而導致腹脹者,這只是暫時性的停滯,食物消化後脹氣自然會消退,宜服用大和中飲,或配合二妙散、神香散。
-
腹脹伴有眼睛閉合,口中氣味如腐爛的肉,或大便瀉痢,或排出膿血者,則屬不治之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