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五烈集·痘疹詮 (6)
卷之四十五烈集·痘疹詮 (6)
1. 驚搐(四十八)
驚者,忽然驚惕而手足搐搦,口眼歪斜,每多忽作忽止,其證多由風熱。蓋心主火而惡熱,肝主風而善動,驚痘之火,內生於心,心移熱於肝,風火相搏,故發驚搐。然未出之先發驚搐者多吉,既出之後發驚搐者多凶。何也?蓋痘毒將散而溪谷開張,竅理疏解,因致牽引伸縮,得疏散達之氣,痘出而驚自止,則其內毒無留於此可見,故俗名驚痘,最為吉也。
若既出之後,則中之伏火亦宜散矣,倘仍見驚搐,則是外毒已出而內毒猶然未盡,此其毒盛莫測,乃可畏也。故凡發驚搐者,必隨發隨止者為吉,不必治也。苦連發不已,此毒伏於心肝二臟,速宜隨證治之,不得誤以為吉證。
一、治驚搐之法,最當察其虛實,酌其微甚。如果有風熱實邪,庶可解毒清火,但得稍見清楚,便當培養心脾以防虛敗之患。若止見微邪,則但當以調和氣血為主。
一、驚搐證由風熱相搏,故治宜平肝利小便。蓋平肝則風去,利小便則熱除,風熱既平,驚自愈矣。若過用寒涼,則氣斂而毒反陷伏,痘出不透,多致不救。
一、心脾陽氣虛寒則神怯而易為驚搐,六氣煎加棗仁、硃砂。
一、心脾血虛而驚搐者,七福飲、養心湯。
一、肝膽氣虛,多恐畏而驚搐者,茯神湯。
一、心血虛,睡中驚搐,或兼微痰者,《秘旨》安毒丸。
一、心虛火盛,多熱躁而驚搐者,寧神湯、酸棗仁湯。
一、痘既出,其色紅紫而煩渴驚搐者,《良方》犀角地黃湯。若煩熱之甚而大便乾澀者,多由陽明之火,人參石膏湯加硃砂。
一、心火獨盛而煩熱驚搐者,硃砂安神丸,或七味安神丸。
一、心火盛,小水不利而驚搐者,導赤散加黃連、硃砂,或合硃砂益元散。
一、痰涎壅盛,氣急胸滿而驚搐者,抱龍丸、清膈煎,或梅花飲、琥珀散。此宜暫用以開痰涎,但得痰氣稍清,即當酌虛實以調理血氣。
一、肝膽實熱,大便秘結而煩躁驚搐者,瀉青丸,或七味龍膽瀉肝湯。
一、血熱見血而驚搐者,《局方》犀角地黃湯。熱甚者,《良方》犀角地黃湯。若熱甚而大便秘結者,《拔萃》犀角地黃湯。
一、風寒外感,心脾陽虛而微熱不退,或咳嗽惡寒而驚搐者,惺惺散。若虛在陰分,汗不能出,身熱不退而驚搐者,柴歸飲。若外有風邪,內有熱邪,表裡俱熱而驚搐者,生犀散。
一、風寒外感,身熱無汗,但有表邪,別無虛證而驚搐者,敗毒散或蘇葛湯。寒邪閉甚者,紅棉散。然此皆表散之劑,若兼虛邪,不得單用此類。
白話文:
驚搐(四十八)
驚搐是指突然驚嚇,手腳抽搐,口眼歪斜,發作時斷時續的症狀,大多是由風熱引起。因為心主火而怕熱,肝主風而善於運動,痘瘡的火熱之氣內生於心,心火移熱於肝,風火交戰,所以導致驚搐。但痘疹未出之前發生的驚搐大多是吉兆,痘疹已出之後發生的驚搐則大多凶險。為什麼呢?因為痘毒將要消散,經脈暢通,氣血運行順暢,痘疹一出,驚搐自止,說明體內毒素沒有殘留,所以俗稱「驚痘」,預後良好。
如果痘疹已出之後仍然出現驚搐,則體內伏火也應該消散了,如果仍然驚搐,說明外毒已出,但內毒尚未清除,毒邪盛而難測,非常危險。所以,凡是出現驚搐,只要發作很快停止的就是吉兆,不必治療。如果反覆發作不止,說明毒邪伏於心肝二臟,應根據症狀及時治療,不能誤認為是吉兆。
治療驚搐的方法,首先要觀察虛實,判斷病情輕重。如果有風熱實邪,可以解毒清熱,只要症狀略有好轉,就要調理心脾,以防虛損。如果只是輕微的邪氣,則應以調和氣血為主。
驚搐是由風熱交戰引起的,所以治療應以平肝利尿為主。平肝則風邪去除,利尿則熱邪消除,風熱既平,驚搐自然痊癒。如果過度使用寒涼藥物,則氣機收斂,毒邪反而內陷,痘疹出透不暢,容易危及生命。
心脾陽氣虛寒則神氣不足,容易驚搐,可用六氣煎加棗仁、硃砂。
心脾血虛而驚搐者,可用七福飲、養心湯。
肝膽氣虛,多恐懼而驚搐者,可用茯神湯。
心血虛,睡中驚搐,或兼有痰症者,可用《秘旨》安毒丸。
心虛火盛,多煩躁而驚搐者,可用寧神湯、酸棗仁湯。
痘疹已出,顏色紅紫且煩渴驚搐者,可用《良方》犀角地黃湯。如果煩熱嚴重且大便秘結者,多由陽明火盛引起,可用人參石膏湯加硃砂。
心火獨盛而煩熱驚搐者,可用硃砂安神丸或七味安神丸。
心火盛,小便不利而驚搐者,可用導赤散加黃連、硃砂,或合用硃砂益元散。
痰涎壅盛,氣急胸悶而驚搐者,可用抱龍丸、清膈煎,或梅花飲、琥珀散。這些藥物主要用於暫時化痰,一旦痰氣稍清,就要根據虛實情況調理氣血。
肝膽實熱,大便秘結且煩躁驚搐者,可用瀉青丸,或七味龍膽瀉肝湯。
血熱而驚搐者,可用《局方》犀角地黃湯。熱盛者,可用《良方》犀角地黃湯。若熱盛且大便秘結者,可用《拔萃》犀角地黃湯。
風寒外感,心脾陽虛而微熱不退,或咳嗽惡寒而驚搐者,可用惺惺散。如果虛證在陰分,汗出不暢,身熱不退而驚搐者,可用柴歸飲。如果外感風邪,內有熱邪,表裡俱熱而驚搐者,可用生犀散。
風寒外感,身熱無汗,只有表邪,沒有其他虛證而驚搐者,可用敗毒散或蘇葛湯。寒邪閉阻嚴重者,可用紅棉散。但這些都是疏散表邪的藥物,如果兼有虛證,不能單獨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