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四十五烈集·痘疹詮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十五烈集·痘疹詮 (1)

1. 卷之四十五烈集·痘疹詮

2. 痘瘡(下)

3. 總論吐瀉(四十一)

凡痘疹吐瀉,有不必治者,有當速治者。如初熱時即見吐瀉,但欲其不甚而隨止者吉,蓋吐利中自有疏通之意,邪氣賴以宣泄,不必治也。其有吐利之甚者則不得不治。又有元氣本弱而見此證者,使不速為調補,必致脾氣困憊則痘出之後,虛證疊見而救無及矣。此痘前之吐利,其當治不必治,自有輕重之分也。

若見點之後,則吐瀉大非所宜,速當察其寒熱虛實而調治之。

一、痘瘡吐瀉,雖曰多屬脾經,然亦有二焦五臟之辨。蓋病在上焦,但吐而不利;病在下焦,但利而不吐;病在中焦,則上吐下利。故在上焦者,當辨心肺之脾氣;在下焦者,當察肝腎之脾氣。此五臟之氣,各有相滋相制之機,設不明此,鮮不誤矣。

一、痘瘡吐瀉,大都中氣虛寒者,十居七八,然亦有邪實毒盛,及飲食過傷而為吐瀉者,此宜詳審脈證,自有可辨。若果有熱毒實邪,則不可誤認虛寒,輕用溫補,恐反助邪以致餘毒癰腫,或為潰爛難收等證。

白話文:

凡是出痘疹伴隨嘔吐腹瀉,有的不需要治療,有的則必須立刻治療。例如初期發熱就出現嘔吐腹瀉,但症狀不嚴重,很快自行停止的,預後良好。這是因為嘔吐腹瀉本身具有疏通的作用,能幫助邪氣排出,所以不需要治療。但如果嘔吐腹瀉很嚴重,就不得不治療。另外,如果本身元氣就虛弱,又出現這種症狀,如果不迅速調補,必定導致脾胃功能衰竭,等痘疹長出來後,虛弱的症狀會更加嚴重,就難以治療了。因此,痘疹之前的嘔吐腹瀉,要不要治療,要根據輕重程度而定。

如果痘疹已經出現,嘔吐腹瀉就非常不適宜,必須迅速判斷寒熱虛實,然後進行治療。

痘瘡引起的嘔吐腹瀉,雖然大多屬於脾經問題,但也要區分上焦、中焦、下焦以及五臟的差異。因為疾病在上焦,則只吐不瀉;疾病在下焦,則只瀉不吐;疾病在中焦,則又吐又瀉。所以,在上焦的,就要辨別心肺的脾氣;在下焦的,就要觀察肝腎的脾氣。這五臟的氣機,彼此滋養、彼此制約,如果不明瞭這些,很容易治療錯誤。

痘瘡引起的嘔吐腹瀉,大多數是因為中氣虛寒,佔了七八成,但也有些是邪氣實證、毒素過盛,或是飲食傷損導致的嘔吐腹瀉,這就需要仔細觀察脈象和症狀,才能區分。如果確實有熱毒實邪,就不能誤認為是虛寒,輕易使用溫補的方法,以免反而助長邪氣,導致殘餘毒素形成癰腫,或者潰爛難以癒合等情況。

4. 嘔吐(四十二)

痘瘡嘔吐,大都虛寒者多,實熱者少,但當以溫養脾胃為主。即或兼雜證者,亦必有實邪可據,方可因病而兼治之,故不得輕用寒涼及消耗等藥。

一、凡嘔吐之病,病在上中二焦也,切不可妄用下藥,致犯下焦元氣,則必反甚而危矣。即或有大便不通者,亦當調補胃氣,從緩利導,但得脾胃氣和,則升降調而便自達,此不可不知也。

一、痘瘡別無風寒食滯、脹滿疼痛等證,而為嘔吐或乾嘔噁心者,必脾胃虛寒也,宜六味異功煎、五君子煎、參姜飲之類主之,或溫胃飲、理中湯皆可酌用。

一、脾氣微寒微嘔而中焦不寒者,宜五味異功散。

一、胃口虛寒,嘔吐而兼有痛滯者,六味異功煎送神香散,或調中湯亦佳。

一、脾胃虛寒吐瀉並行者,溫胃飲,甚者陳氏十二味異功散。

一、脾腎虛寒,命門不暖而為吐瀉者,必飲食不化,水穀不分而下腹多痛,非胃關煎或理陰煎不可。

一、凡寒氣犯胃,腹脹腹痛而為嘔吐者,神香散、益黃散,或加炮姜。若因飲水或食生冷瓜果而作嘔吐者,五苓散加炮姜。

一、飲食過傷,停滯胃口,胸膈脹滿而為嘔吐者,宜和胃飲,或大和中飲,或神香散。

一、痰飲停蓄胸膈而脹滿嘔吐者,宜二陳湯,或橘皮湯加炮姜。

一、三焦火閉,煩熱壅滯胃口而為嘔吐者,此必陽明火證也,宜橘皮湯加黃連,甚者再加石膏,或用竹葉石膏湯。但此證甚少,勿以虛火作實火也。

程氏曰:凡痘瘡嘔吐之證,須辨冷熱。熱吐者,宜六君子湯加薑汁炒芩、連;冷吐者,宜六君子湯加丁香、藿香、白豆蔻。

一、痘瘡嘔吐不已,聲濁而長,或乾噦者,最是瘡家惡候。

白話文:

痘瘡患者嘔吐,大多是因為脾胃虛寒,而非實熱。治療應以溫養脾胃為主。即使合併其他症狀,也必須有實邪可循證,才能針對病症兼治,不可輕易使用寒涼或耗氣的藥物。

所有嘔吐的疾病,病灶都在上焦和中焦,絕對不能亂用下瀉的藥物,以免傷及下焦元氣,反而加重病情,危及生命。即使大便不通,也應先調理脾胃之氣,慢慢通導,只要脾胃之氣調和,升降功能恢復正常,大便自然會通暢,這點務必記住。

如果痘瘡患者沒有風寒、飲食積滯、脹滿疼痛等症狀,卻出現嘔吐或乾嘔噁心,一定是脾胃虛寒,應該使用六味地黃丸加減、五君子湯、參薑湯等藥方治療,溫胃飲、理中湯也可酌情使用。

脾氣稍微虛寒,輕微嘔吐,但中焦不寒者,可以使用五味子理中散。

胃氣虛寒,嘔吐並伴有疼痛、阻塞者,可用六味地黃丸加減送服神香散,或調中湯也很好。

脾胃虛寒,同時嘔吐腹瀉者,用溫胃飲,嚴重者則使用陳氏十二味地黃丸加減。

脾腎虛寒,命門火衰而導致嘔吐腹瀉者,一定是飲食消化不良,水穀不分,下腹部疼痛,必須使用胃關煎或理陰煎。

寒氣侵犯胃部,腹部脹痛並嘔吐者,使用神香散、益黃散,或加炮薑。若是因為喝水或吃生冷瓜果而嘔吐,則用五苓散加炮薑。

飲食過度,停滯胃部,胸膈脹滿而嘔吐者,宜用和胃飲、大和中飲或神香散。

痰飲停滯胸膈,脹滿嘔吐者,宜用二陳湯或橘皮湯加炮薑。

三焦熱閉,煩熱壅塞胃部而嘔吐者,這是陽明熱證,應該使用橘皮湯加黃連,嚴重者再加石膏,或用竹葉石膏湯。但這種情況很少見,不要把虛火誤認為實火。

程氏醫家說:痘瘡嘔吐,必須辨別寒熱。熱性嘔吐,用六君子湯加薑汁炒黃芩、黃連;寒性嘔吐,用六君子湯加丁香、藿香、白豆蔻。

痘瘡患者嘔吐不止,聲音嘶啞低沉且持續,或乾嘔者,是瘡瘍病情惡化的徵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