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介賓

《景岳全書》~ 卷之十三性集·雜證謨 (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三性集·雜證謨 (4)

1. 清利法(共三條)

凡治傷寒、瘟疫,宜清利者,非止一端。蓋火實者,宜清火。氣實者,宜行氣。食滯者,宜消食。痰盛者,宜化痰。皆所謂清利也。凡此數者,滯去則氣行,而表邪自解。然此宜用於邪實等證,而本非虛證之所宜。其有虛中挾實者,不妨少為兼用,此中權度,自有其宜。若病在危急,則毫不容謬,設不當清而妄用之,亦與撲殘燈者,無異也。

一、傷寒火盛者,治宜清解。若熱入陽明,煩渴躁熱,脈洪便實,而邪有不解者,宜柴胡白虎煎,或單用白虎湯、太清飲,或玉泉散。若汗後仍熱者,亦宜用之。若傷寒口渴,煩熱赤斑,脈洪大而無力者,宜人參白虎湯。若傷寒邪在太陽,發熱頭痛,脈洪大,表邪未解,而內熱又甚者,宜一柴胡飲,或三黃石膏湯,或六神通解散。

白話文:

治療傷寒、瘟疫,需要清利的方法很多,因為火熱過盛的,需要清火;氣機鬱結的,需要行氣;飲食積滯的,需要消食;痰濕過多的,需要化痰。這些都是清利的手段,只要去除這些病邪,氣機就能通暢,外邪自然會消解。但是,這些方法適用於邪氣實證,不適用於虛證。對於虛弱中夾雜著實證的患者,可以適量使用,具體用量需要根據情況而定。如果病人病情危急,就更不能用錯方法,如果本不應該清利卻妄用清利之法,就如同把快要熄滅的燈火撲滅一樣,毫無益處。

比如傷寒火盛的,需要清熱解毒。如果熱邪進入陽明經,患者出現口渴、煩躁、發熱,脈搏洪大有力,而且邪氣沒有消退,就可以使用柴胡白虎湯,或者單獨使用白虎湯、太清飲,或是玉泉散。如果患者出汗後仍然發熱,也應該使用這些方劑。如果傷寒患者口渴、煩熱、身上出現紅色斑點,脈搏洪大无力,可以使用人參白虎湯。如果傷寒患者邪氣停留在太陽經,出現發熱、頭痛,脈搏洪大,外邪尚未消退,但內熱又很嚴重,可以使用一柴胡飲,或者三黃石膏湯,或是六神通解散。

若六經通熱,火邪不解,或狂斑煩躁,或頭紅面赤,口乾舌黑,脈洪邪實者,宜抽薪飲,或黃連解毒湯,或加柴胡。若傷寒熱入血室,吐衄斑黃,及血熱血燥,不能作汗而邪不解者,宜《局方》犀角地黃湯。熱甚者,宜《良方》犀角地黃湯。若熱邪閉結血分,大便不通,而邪不能解者,宜《拔萃》犀角地黃湯。

若少陰水虧,陽明火盛,熱渴失血,牙痛便結,脈空作喘,而邪不能解者,宜玉女煎。若傷寒陽邪亢盛,血脈不通而四肢厥逆者,謂之熱厥,宜四逆散。若暑月時行瘟疫,表裡俱熱,宜清宜解者,羌活升麻湯。若傷寒熱結膀胱,而小水不利,火邪不退,或挾熱泄瀉者,宜大分清飲,或柴芩煎,或益元散。若傷寒實熱內蓄,小水不利,而口渴煩熱發黃者,宜茵陳飲,或大分清飲。

白話文:

如果六經都出現熱症,火邪沒有消退,或是出現狂躁、斑點,或是頭紅面赤、口乾舌黑、脈象洪大有力,屬於邪氣實證,應該服用抽薪飲,或是黃連解毒湯,也可以加柴胡。如果傷寒熱邪侵入血室,出現吐血、鼻出血、斑點黃疸,以及血熱血燥,無法出汗,邪氣沒有消退,應該服用《局方》犀角地黃湯。如果熱症非常嚴重,應該服用《良方》犀角地黃湯。如果熱邪閉結血分,大便不通,邪氣無法消退,應該服用《拔萃》犀角地黃湯。

如果少陰經水液虧虛,陽明經火氣旺盛,出現口渴、失血、牙痛、大便不通、脈象虛弱、呼吸困難,邪氣沒有消退,應該服用玉女煎。如果傷寒陽邪亢盛,血脈不通,導致四肢厥逆,稱為熱厥,應該服用四逆散。如果夏季流行瘟疫,表裡都出現熱症,應該服用清熱解毒的羌活升麻湯。如果傷寒熱邪結聚膀胱,小便不利,火邪不退,或者伴隨發熱腹瀉,應該服用大分清飲,或是柴芩煎,或是益元散。如果傷寒實熱內蓄,小便不利,並且口渴煩躁、發黃,應該服用茵陳飲,或是大分清飲。

凡瘟疫熱甚,而煩渴不寧者,宜雪梨漿時時與之,解渴退火最妙,大勝於益元散。冷水稟天一之性,甘而不苦,故大能清熱解煩,滋陰壯水。凡火盛水涸,大渴便結,營衛熱閉不能作汗者,最宜用之。雖虛證不可用,然亦有當用者。但察其喉口熱極,唇舌乾焦,大便秘結不通,而大渴喜冷者,此陰虛水虧證也,不妨與人參、熟地、桂、附、乾薑之屬,相間並用,藉以滋陰,其功不小。惟大便不結,及微熱微渴,勞倦陽虛等證,最不宜用,若妄用之,則多致寒顫而敗。

白話文:

如果瘟疫發作時,病人發燒很厲害,又感到煩躁口渴,可以隨時給他喝雪梨汁,解渴退火效果最好,比益元散還要有效。冷水秉持著天地間陰寒的特性,甘甜而不苦,因此非常擅長清熱解煩,滋陰壯水。當身體火氣旺盛、津液不足,導致口渴且排便困難,體內的氣血被熱氣阻隔而無法排汗時,最適合用冷水。雖然虛寒體質的人不能用冷水,但也有些情況需要使用。只要觀察到病人喉嚨很熱、嘴唇舌頭乾燥發焦、大便秘結不通,且非常口渴喜歡喝冷水,這就是陰虛水虧的表現,可以搭配人參、熟地、桂枝、附子、乾薑等藥材一起使用,達到滋陰的效果,效果顯著。但如果病人大便不結、只有輕微發熱口渴、或因勞累導致陽氣虛弱等情況,就絕對不能使用冷水,否則容易導致寒顫,反而會造成病情惡化。

一、傷寒兼雜證者,治宜調和、清利。凡傷寒兼風,發熱,咳嗽多痰者,宜柴陳煎。若食滯氣實,邪結胃脘,而表不解者,宜大和中飲加柴胡。若感四時寒濕之氣,以致脾胃不和,或嘔或吐,或泄瀉脹滿者,宜平胃散。或寒盛多吐者,宜和胃飲。若外感風寒,內停飲食,頭痛寒熱,或為吐瀉脹滿者,宜藿香正氣散。

若感四時寒濕,發熱發黃,身痛脈緊,中寒泄瀉,小水不利者,宜柴芩飲。若中無寒而多火者,宜柴苓湯。若外傷暑熱,霍亂泄瀉,小水不利,腹痛脹滿,內陰外陽者,宜五苓散。若外傷寒濕,一身盡痛者,羌活勝濕湯。

白話文:

傷寒合併其他症狀,應以調和、清利為治療原則。如果傷寒兼有風邪,發熱、咳嗽、痰多,就適合服用柴陳煎。如果飲食積滯,氣機阻滯,邪氣困於胃脘,且表症未解,就適合服用大和中飲,並加入柴胡。如果感受了四季寒濕之氣,導致脾胃不和,出現嘔吐、腹瀉、脹滿等症狀,就適合服用平胃散。如果寒氣盛而嘔吐頻繁,就適合服用和胃飲。如果外感風寒,內有積食,出現頭痛、寒熱、嘔吐、腹瀉、脹滿等症狀,就適合服用藿香正氣散。

如果感受了四季寒濕之氣,發熱、發黃、身體疼痛、脈象緊、腹部寒冷、腹瀉、小便不利,就適合服用柴芩飲。如果體內沒有寒氣,而熱氣較多,就適合服用柴苓湯。如果外感暑熱,出現霍亂、腹瀉、小便不利、腹痛、脹滿、內寒外熱等症狀,就適合服用五苓散。如果外感寒濕,全身疼痛,就適合服用羌活勝濕湯。

2. 吐法(共二條)

凡傷寒宜吐者,必其上焦有滯,或食或痰,結聚胸膈,而邪不得散者,當吐也;或寒邪濁氣內陷膈間,而為痞為痛者,當吐也,蓋吐中自有發散之意。若中氣虛寒,脈弱無力,及氣短虛煩不寧者,皆不可吐。凡用吐藥,中病即止,不必盡劑。

一、古方吐法多用獨聖散及茶調散,凡上焦邪滯皆可用之。然不若新吐法為更捷也。又凡諸藥皆可吐,只隨證用藥,煎湯服,少頃,探而吐之,則輕重可酌,標本可兼,尤其善也。

白話文:

凡是患了傷寒需要用吐法治療的,必定是上焦有阻塞,可能是食物或痰積聚在胸膈,導致邪氣無法散發,就應該用吐法;或是寒邪濁氣侵入膈間,導致痞塊和疼痛,也應該用吐法。因為吐法本身就具有發散的效果。

但是如果患者中氣虛寒、脈象虛弱無力、呼吸短促、心神不安等情況,都不可使用吐法。

凡是用吐藥治療,一旦病情好轉就應該停止,不必服用完所有的藥劑。

古時候常用的吐法藥方有獨聖散和茶調散,凡是上焦有邪氣阻塞的情況都可以使用。然而,這些藥方不如新的吐法更快捷有效。

另外,各種藥物都可以用來催吐,只要根據不同的病症選擇合適的藥物,煎湯服用,過一會兒後就用手指探喉嚨催吐,這樣就可以根據病情的輕重程度調整藥量,兼顧標本治療,效果更佳。

3. 下法(共二條)

凡傷寒、瘟疫宜下者,必陽明邪實於腑而秘結腹滿者,乃可下之。或元氣素強,胃氣素實者,亦可下之。若大便雖數日不行,而腹無脹滿,及大便無壅滯不通之狀,或連日不食,而臍腹坦然,軟而無礙者,此其陽明胃腑本無實邪,切不可妄下、妄導,以泄中氣。又如傷寒門忌下諸條,必當加意詳察,不可誤用。

蓋諸誤之害,下為尤甚,不可忽也。今見時醫有妄下而亦不致死者,必其元氣之素強,能勝攻下者也。若概引為證,必致殺人。

一、傷寒邪入陽明,便秘譫語,腹滿煩熱,脈證俱實者,宜大承氣湯,或調胃承氣湯。若傷寒表證未除,里證又急,表裡俱實者,宜大柴胡湯。若三焦六經邪火壅結,大便不通,而表邪不解者,宜《局方》涼膈散。若傷寒熱邪傳裡,當下而氣血俱虛者,宜陶氏黃龍湯。若傷寒熱邪傳裡,而血虛秘結,腹脹作痛,邪不能解者,宜玉燭散。

白話文:

凡是傷寒、瘟疫需要用瀉藥的,必須是陽明經的邪氣實積在腑臟導致便秘、肚子脹滿的病人,才能使用瀉藥。或者體質原本就強壯,胃氣旺盛的人,也可以用瀉藥。如果雖然好幾天沒排便,但肚子沒有脹滿,也沒有便秘不通的現象,或者連續幾天沒吃東西,但腹部平坦,柔軟無礙,說明陽明經的胃腑本來就沒有實邪,絕對不能亂用瀉藥,以免泄掉中氣。此外,傷寒門忌下藥的那些條例,一定要仔細觀察,不能誤用。

因為各種錯誤的治療方法中,瀉藥最容易造成危害,不可掉以輕心。現在有些醫生亂用瀉藥,病人也沒有因此而死,那是因為病人本身元氣強盛,能夠抵抗瀉藥的攻伐。如果以此為例,泛泛而論,就會造成死人。

一、傷寒邪氣侵入陽明經,出現便秘、神志不清、肚子脹滿、煩躁發熱、脈象和症狀都實證的,可以用大承氣湯或調胃承氣湯。如果傷寒表證尚未解除,裡證又急迫,表裡都實證的,可以用大柴胡湯。如果三焦六經的邪火壅塞,大便不通,而且表邪未解的,可以用涼膈散。如果傷寒熱邪傳入裡,需要瀉藥但氣血虛弱的,可以用黃龍湯。如果傷寒熱邪傳入裡,而且血虛便秘,肚子脹痛,邪氣無法解除的,可以用玉燭散。

若時氣瘟疫遍行,火邪內蓄,三焦實熱,大便秘結而邪不能退者,宜五瘟丹。若時行瘟疫發熱,火浮於上,胸膈結熱者,宜大清丸。凡諸有宜通宜下者,但隨證作引,送百順丸一二三錢,最捷最妙。

白話文:

如果當時瘟疫流行,體內火熱積聚,三焦充斥著熱邪,導致便秘,邪氣無法排出,應該服用五瘟丹。如果當時流行的瘟疫發熱,火熱浮於表面,胸膈有熱結,則應服用大清丸。凡是需要通便瀉下的情況,只要根據症狀選擇引導藥物,再服用百順丸一到三錢,效果最快最妙。